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生不写作业的根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21:38: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生不写作业的根源与对策

自从接受六三班,已经二年半了,这一年半的时间,老师除了尽心尽力教好书,还得花费心血,千方百计地与几个“不写作业”的男生周旋。老师既像一个医生,望闻问切,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又像一

名训练有素的侦探,明察暗访,找出蛛丝马迹;还得像一名心理医生,入情入理,说服教育。

治病要治根。一年多的时间,我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不做作业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1、速度慢。如我班杜洪竣,做作业时常左顾右盼,爱打岔。作业多一半就完成不了。

2、不会做。由于智力或其它一些原因,造成学习障碍。可是又不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遇到困难

绕着走,绕不过去就不走”。占班级人数1/8,5——6名。如洪宇、陈旭、吴涛。

3、懒惰性在作祟。如“王乐”,别名“忘了”。天性爱玩,管不住自己。不能做到“做好作业再玩”。这名学生很有“一个臭鱼形一锅汤”的架势,赵强、陈雨佳可别跟他跟这么紧啊,老师时时提请。

4、教师布置作业一味从自身需要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造成学生敷衍了事。(这个老师经常反省避免)同时,由于教师不能及时批改作业,不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有些学生就成了“拖

拉机”。(可以找学习小帮手解决)

5、家庭缺乏应有的监督。不少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爷爷奶奶围着转,管教不力。或因父母是双

职工,下班迟,放学后无人管束。(打电话几乎不起作用)

以上病历,实数不轻,老师头疼也没有,必须拿出解决部分,对症下药。

大致采取了以下对策:

1、表扬于孤立法。当学生出现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现象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铲除学生不做作业的土壤,把苗头扼杀在摇篮中。教师抓住时机,通过作业展示、评比的方法,激励表扬多数,批评、孤立个别。千万不能让其形成气候,生成小团体,任其蔓延。并让全班同学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逐步学

会自己管住自己。

2、冷处理和热处理。“冷处理”,即对不做作业的同学先不忙处理,先观察、了解一番,旁敲侧击,如周良玉、田海,激起他们内心的涟漪。因为他们上进心比较强,能从教师的言行中悟出自己的失误,进

行反省自纠。

“热处理”,一般运用于自我意识比较差的学生。陈旭、杜宏峻,他们一般还未认识到不做作业的害处。或是明明知道可就是管不住自己。对这样的同学,就应大喝一声,当头一棒。进行“狂轰烂炸”式的“强

火力”攻击,令其幡然醒悟,“悔过自新”。

3、对他们做作业时遇到的困难需要加以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辅导可以由老师进行,也可以选优生做“小老师”进行帮助。同时还要注意,在布置作业题时,向课外延伸的内容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状况出发,力求使学生通过工具书做得起来,切不可出偏题、怪题等难度过大的题,这样不仅使学生难

以完成作业,而且会使他们产生畏惧的心理。

4、对不肯做作业的小学生一定要认真督查,弄清他们不做、少做、漏做的原因,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做认真辅导和批改。在可能的情况下,实行“优惠政策”,最好对他们的作业采取面批的办法。面批时,既不能姑息迁就,又不能粗暴地训斥或进行体罚,也不能搞变相体罚。那种采取罚做大量作业的方法,无异于负重爬山,其功效只能适得其反。那种让其迟离校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如得知家长对子女有打骂、

不让吃饭、不让按时休息的不近人情、粗暴的做法,应及时进行规劝。

5、赏识法。即夸优点。如有一男生,人比较聪明,但常常自以为是。他自认为:“我会了为什么还要做?”家庭作业经常不做,但课堂作业能及时完成。对此,老师针对他书读得好,声音响亮有感情这一优点,

在班里封他为“朗读大王”。每次早读课都让他领读,他也尽心尽职。老师常常在班里表扬他,培养他的自信心。时间一长,他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要是再不做作业就对不起大家的信任。从此同时把他不做作业

这一毛病根治了。

6、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充分信任老师,能与老师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他们的烦恼和困难才会向老师诉说,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老师要积极地和学生交朋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点燃学生心中学习的热情,激起学习的欲望。

7、构建家校联络网。不做作业的学生,并不是天生的。他们在改正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这时,我们非常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协同作战”。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合力,让不做作业的学生“无处藏身”。因此,学校与家庭应经常联系,双方对学生的一举一动皆能了如指掌,及时扼制不做作业现象的抬头,不

留坏习惯滋生的时间和空间。

与此同时,要多方改革作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使作业题的形式内容富有趣味性,变化性。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多种选择,比如要求熟记词语,学生可以自己默写两遍,让家长签字监督,还可以自己抄四遍,或者读二十遍给家长听,家长写个便条给学生带来。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若发现他们做作业的态度、方法、速度、书写等方面稍有进步,应及时进行鼓励,促使他们肯做作业,做好作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是真心为学生的发展负责,总有一天,学生会明白老师的一片苦心。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阅读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我与学生共同表演“参观小礼堂”,随着学生一把握着我的手,随着学生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的泪不能自禁,夺眶而出。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篇阅读课文是以一首诗歌的形式出现。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让学生领悟“三分诗,七分读”的读书之法:

我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1)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2)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一步体会情感。如联系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与心头之恨。(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学生看着近代史资料,心中升腾起愤怒,他们试着把这种情感融入朗读中,每个人都情绪高昂。因此教学时我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即注意小节之内以及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停顿;向学生明确: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高昂,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沉重;有的要读得坚定有力等等。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我又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读、评议;找差距等,进行读的指导,达到读的目的,读中也促使学生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学生读的兴趣较浓。

这个单元主题为走进伟人毛泽东,开篇即为主席的诗词代表作之一——《七律长征》,展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的英雄气概和红军战士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用词凝练,对仗工整,截取了长征途中几个重点的场面,寥寥五十六个字,却概括了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段历史离他们毕竟久远了,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课时内,感受到长征的艰辛,领略到乐观的精神,这是教学的一大难点。为使学生走近文本,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在课堂上,教学重点紧紧围绕“难”、“不怕”、“只等闲”,同读共赏,进一步感受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说到长征

难,体现在“千山万水”这个词中。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寻找诗中写到的“山”和“水”。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红军战士中的一员,要翻越这样的崇山峻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心里会怎么想?”“红军在翻阅雪山时,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这么办?”在学生充分感知“远征难”之后,再与“腾细浪”、“走泥丸”对比,体会红军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暖”与“寒”是诗中又一个重点,它暗示了红军智取金沙江的快乐与强渡大渡河的悲壮与惊险。在“暖”字理解上,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红军当时快乐的心情,“寒”字我先讲当时国民党军队与红军当时的不同心态,谈感受,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整堂课以学生的感悟为主,以感带读,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在这里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对长征的英雄们肃然起敬。

《开国大典》 这片文章的篇幅较长,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根本行不通。我上课由课题导入中心,让学生回忆祖国60华诞的情景。然后进入文章的重点,抓住“大典”这一词的解释展开,整篇文章的内容也就是围绕这一点来突出加以描绘的。接着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这一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再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镜头,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课堂上着重引导体会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学生读熟课文后,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并提出: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既学到场面描写的方法,又受到教育。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将来成为祖国新一代建设者。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本来就比较陌生,“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对于主席所面临的艰难抉择理解起来更是困难,他们根本体会不到主席作为一个年近六旬的老

人的失子之痛。为了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感受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风采。我在课前专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搜集毛岸英及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烈士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教学中我注重从文本中挖掘,让学生通过初读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在细读中让学生动手划出描写主席心情的句子,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学习,使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采用“情境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深的,能从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悟到主席作为一个普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怜,一个伟大领袖所具有的博大的胸怀。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狼牙山五壮士》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1.请齐读课题,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2.“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

3.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 4.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习惯。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好学、好动的心理,我采用直奔中心法。因此,一上课,我就直奔重点。如: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五壮士的“壮”字呢?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第二课时,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而且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地读。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紧抓班长马宝玉等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体会,了解人物形象,感受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我要求学生大声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五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用括号标出来。把自己画出来的句子跟小组交流,看看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把你们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汇报,果然效果理想,达到预设的目标

学生不写作业怎么办?

学生不写作业怎么办

学生不写作业怎么办

学生不写作业检讨书

学生不写作业检讨书

不写作业

学生不写作业的原因

面对不写作业的学生

不写作业的学生怎么办

学生不写作业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

学生不写作业的根源与对策
《学生不写作业的根源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