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孔子学会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3:22: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成立三亚市孔子研究学会的可行性报告

我们拟定成立三亚市孔子研究学会,现将其必要性、可行性等有关问题论证如下: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独特文化心理定势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文化就没有中华民族,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不可能延续五千年。孔子是儒家的鼻祖,对中国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奠基作用。以其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堪称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他的思想之所以能流传几千年,足以证明了他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的崇高地位,其经典的著述中,那高度的概括性、深厚的文字功底、精辟的论述、深邃的哲理,恐今人也难以望其项背。

孔子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家庭的美好、邻里的和睦、社会的和谐、民族的融合、人民的团结、国家的统一发挥着积极作用。孔子思想与智慧已成为华夏思想与智慧的精神源泉。孔子思想的精髓像雨露滋润大地一样已经渗入到每个华夏子民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和情感之中,无论你是喜或恶,都永远没法割断。孔子提出“仁政”、“德治、道义”、“礼教”、“信实”、“忠孝”、“友善”、“勤俭”、“廉耻”、“慎独”、“中庸”、“勇敢”、“自强”等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植根于华夏沃土之中,已经成为中华儿女为人处事和安身立命的标准与法宝。

孔子一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著述上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尊“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制礼作乐”,开始注重“礼乐文化”和“礼乐文明”。这是一次历史性飞跃。孔子生长在“周礼尽在鲁”的鲁国。他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对西周的礼乐文化却产生了浓厚兴趣。到了青年时期孔子就以“知礼”而驰名当代。孔子勤奋好学,泰山问翁、问礼老聃、访乐苌弘、学琴师襄、太庙问礼,为后来加工整理《诗》、《书》、《礼》、《易》,编纂《春秋》奠定了基础。

事实表明,孔子在修书理典和著述方面首开我国有多方面文字记载的先河,为收集、整理、充实和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乃至世界文化宝库做出重大贡献。

第二,办学上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在设坛办学、教书育人方面遐迩闻名。是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孔子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办学是政治家办学。他所选编设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是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服务的。孔子注重“文、行、忠、信”的教育。他注重弟子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方面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孔子办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即使在担任鲁国公职期间,无论白天的公务怎样繁忙,退朝之后仍要和学生们讨论学问。

更为可贵的是,孔子办学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全民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他制定的办学纲领是“智、仁、勇”全面发展以德育为本,办学对象是“有教无类”,办学目标是培养“仁人贤才”,教学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科,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采用“循循善诱”的启发式。他告诫弟子“学”与“思”要相结合、“举一反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每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等。这都是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孔子提倡教师以身作则,师生教学相长。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兴办学校、全民教育和培养有道德、有学识、有能力的人才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第三,德育上的贡献。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道败德失的春秋末期。孔子认为天下之所以无道,邪说暴行乱作,主要是人的道德出了问题。为了根治这一痼疾,孔子作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以救世济民为己任,提出了以“道”为途径,以“德”为灵魂,以“仁”为目的,以“义”为标准,以“礼”为载体,以“智”为凭借,以“信”为行动,以“忠”为目的,以“孝”为基础,以“勤”为根本,以“公”为理念,以“省”为内求,以“忠恕”为纽带,以“中庸”为最高境界的思想道德体系和“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主要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

第四,体育上的贡献。

孔子一向重视体育锻炼。“谢”和“御”是孔子开设的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必修课。毛泽东对孔子重视体育、重视身体健康十分欣赏和肯定。他把孔子的“智、仁、勇”改造为“德、智、体”写进党的教育方针。毛泽东在文章中多次提到:“有圣人者出,于是乎有礼,饮食起居皆有节度。故‘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鱼馁肉败,不食’;‘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墙堵焉’”。毛泽东在批评“精神与身体不能并完”的谬见时列举了古今中外长寿的圣人、大思想家数人,其首位就是孔子。他说:“孔子七十二岁而死,未闻其身体不健。”(《毛泽东与孔夫子》) 孔子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营养卫生,说明他对“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和“无体是无德智也”有着清醒认识。孔子的认识和实践对后人重视体育与讲究卫生提供了参考,对后人加强体育锻炼和注重养生之道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孔子在我国体育卫生理论的形成与实践方面是开山之祖,做出重大贡献。

第五,美育上的贡献。

所谓美育,就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和审美兴趣的教育。音乐和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乐”,毛泽东于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同音乐工作者谈话时赞扬说:“孔子是教育家,也是音乐家。他把音乐列为六门课程中的第二门。”孔子是把美育寓于德育、智育、体育之中的。结合今天“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新审视孔子寓美育于智、仁、勇“三达德”之中的教育思想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因此说,孔子是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一起纳入教育内容的第一位先师。他对中国美育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六,政治上的贡献。

孔子倡导道德政治。孔子的道德政治源本于孔子的仁政德治思想。孔子始终于人际的友善、家庭的和美、邻里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太平、人民的福祉摆在第一位。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政治主张。孔子所说的德治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法治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孔子认为“法治”——用行政命令治理民众,用刑罚约束他们,他们中的某些人为免受处罚还会偷偷干坏事,而且没有羞耻之心;不如“德治”——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义来教化他们,他们不但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有好品格了。二者相比,孔子认为“德治”优于“法治”、“自律”优于“他律”。孔子所说的德治并不仅仅是“博施于民而济众”,而更重要的是“教化于民而治平”。孔子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也是有追求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两大德治主张,一是实现“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一是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这是孔子为中国人设定的两个理想目标。他提出的“仁政德治”主张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他提出的“富之”,即鼓励民众勤劳致富——使物质极大地丰富起来;“教之”,即教化民众加强修养——使觉悟逐步地提高起来,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政治上做出重大贡献。

纵观我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又有多少孔子思想的崇拜者、传承者和研究者,而且这些人都是我国历史上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亚圣孟子,其持志养气,注重自我修养,改过迁善,刻苦锻炼等思想对当时无论是教育还是政治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西汉最著名的博士官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提出的“德教”等观点:在当时西汉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王充,把“鸿儒”当作理想的培养目标。梁朝的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二十篇中,主要内容是提倡用孔子的儒学思想教训子孙。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韩愈,是一个振兴儒学的卫道士,他提出儒家的“道统”,他强调儒学的历史地位和发扬儒学传统的重要性,他的“师论”、“文论”、“人才论”等在唐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也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宋代的各帝王也把尊孔崇儒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儒臣,宣称“宰相须用读书人”。宋真宗亲临曲阜孔庙行礼,称孔子是“人伦之表”。元太宗于公元1234年,将全国的枢密院改为宣圣庙(孔子庙),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太祖朱元璋也认为:要取得政权、治理国家,没有儒学,没有儒士是不能成功的,所以他崇尚儒学。不难看出,孔子的思想影响了我国各朝各代有几千年了。

孔子文化不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全世界的影响也是相当广泛的,孔子文化于公元三世纪传入日本、朝鲜、东南亚,十七世纪又向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一六八七年,巴黎就出现了拉丁文《论语》等。

所以我们认为,孔子在诸多领域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建树,在世界各国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其思想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当然,孔子的思想有其局限的消极的一面,但只要用心去学习,去其糟粕,在研究、吸收、借鉴和传承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内容,努力做到古为今用,这当然是必要的,是可行的,更是无可厚非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成立孔子研究会,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孔子研究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是: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以孔子为代表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使之更好地为当代“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研究会的办公地点设在:三亚市荔枝沟路京海大厦。

活动方式:创办会刊、筹建网站、学术研讨、建孔子书院、学术访向、请专家讲学、建实践基地等。

活动经费来源于三个方面:

1、京海培训学校资助一部分;

2、企业赞助一部分;

3、会员出资一部分。

以上报告妥否

敬请批复

三亚市孔子研究学会 二O一二年二月十日

孔子学会成立大会活动议程

孔子

孔子

《孔子》

孔子

孔子

孔子

孔子

孔子游春 观课报告

河南孔子学会诚信儒学学术研讨会议筹备方案

孔子学会报告
《孔子学会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孔子研究报告 报告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