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共政策导论四大题型[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14:27: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公共政策导论

一、选择题

1、罗伯特·艾斯顿提出的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2、零和博弈:我得你失;非零和博弈:我得你不一定失,有可能双赢。

3、总统决策包括:立法倡议、立法否决、委托立法、外交决策、防务政策。

4、司法决策: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被视为国家的法律。主要形式有:司法审查、推翻先前的判决、司法命令。

5、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体制。

6、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标准:政治价值观、组织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公众价值观、意识形态价值观。

7、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

8、官方决策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政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

9、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影响、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社会变迁的影响、国际环境与公共政策。

10、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

11、有限理性模型的特点:决策追求满意解。

12、渐进主义: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13、混合扫描理论是社会学家阿米泰·埃茨伊奥尼提出的。

14、社会问题的类型:过失性社会问题,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结构性社会问题,各种各样的不平等。

15、政策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16、在现代社会,政策规划完全由政府部门独立完成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规划主体多元化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17、政策规划的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客观原则、智囊原则、优化原则、效益原则、可行原则、兼听原则、时效原则。

18、头脑风暴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排除批评、欢迎畅所欲言、观点多多益善、合并与改进。

19、政策规划的具体过程: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方案的设计、政策方案的评估、政策方案的选择、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

20、德尔菲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

21、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一票否决规则、多数决定规则、两两对比规则、偏好次序表决规则、赞成投票规则、淘汰投票规则、正负表决规则、等级决定原则。

22、定型效应是指基于某种成见对人做出判断的心理过程。

23、反衬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事物进行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同样会给人对事物的认知带来很大的影响。

24、政策执行的特征:对象的适用性、执行的灵活性、阶段的有序性、过程的动态性、执行的协调性、执行的时限性。

25、政策执行手段主要有: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思想教育手段。

26、心理因素的障碍:知觉的选择性、个性冲突、情绪影响、否定逆言的心理。

27、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明确既定目标、实施反馈控制、注意政策整合。

28、通过政策评估,人们得以判断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29、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存在两个层面即价值判断层面和技术分析层面。

30、评估主体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政策的目标群体。

31、评估方法:前后对比法、专家评估法、目标群体评估法、执行群体评估法。

32、政策终结针对四种情况:一是已经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二是发现政策背离了既定目标;三是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的;四是发现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二、简答题

1、小组意识的特征?

一致性思维、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极端化的盲目情绪、对群体的过分自信、很强的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的共同性。

2、公共政策的过程?

社会问题的出现、社会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规划、政策方案的执行、执行效果的评估、政策调整与改变、政策的终结。

3、政策评估的障碍?

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影响的广泛性、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政策问题的复杂性、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

4、团体理论的主要内容?

团体理论认为,公共政策实际上是团体斗争中相互妥协的结果,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一种平衡产物。制约这种平衡的力量来自不同利益团体的相互影响。毫无疑问,公共政策往往更倾向于影响力较大的利益团体,公共政策的相对稳定依赖于团体斗争均衡状态的持续。其变化的方向无疑更靠近力量增强的团体的要求,远离力量减弱的团体的要求,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

5、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

公众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在任何政治系统中都存在若干政策议程,其中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是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同时也是政策议程两个不同的阶段。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6、政策的合法性?

广义的政策合法性,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狭义的政策合法性,包括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政策内容以及政策的法律化。

三、论述题

1、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的原因?

(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任何国家都会设法通过家庭、教育、传媒等渠道促成人们的政治社会化。

(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政策往往会对目标群体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提出一定的要求,其变化幅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接受和服从。

(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只讲实质合理,不讲形式合理,必然会走向人治;反之,必然会导致教条。

(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目标群体对某项政策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利益得失的判断。

(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人们不仅会从成本和收益角度考虑问题,而且还会从整体和大局角度进行判断。

(6)避免受到惩罚。人们有时候会因为畏惧惩罚而接受和遵从政策。

(7)环境条件的变化。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改变,人们的主观认识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

2、精英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启示?

基本观点: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

2)、少数人并非是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3)、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其过程是缓慢而持续的。

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持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致性。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反映精英的主要价值观。

6)、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

启示:1)、它告诉我们公共政策不是反映大众的要求,而是反映精英的兴趣和偏好。

2)精英理论认为公众是被动、麻木和信息闭塞的,公众的情感往往被操纵在精英的股掌之中,公众对精英理论的影响微乎其微。

3)、精英理论认为,对支撑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精英集团有着一致的认识。

3、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

(1)公民个人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而引发的。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2)利益团体的作用。任何利益团体都有自己的利益所求,在社会中它们寻求着某种合理的平衡状态。

(3)政治领袖的作用。在任何国家和地区,政治领袖都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而且经常是起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4)政府体制的作用。政府体制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组织机制。

(5)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在推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6)问题自身的作用。问题明朗化的程度是问题严重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是促成政策议程建立的基础条件。

四、案例题

政策终结的形式:

1)、废止:就是彻底结束旧的政策,完全取消其相关功能。

2)、替代:就是指新政策替代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基本没有改变。

3)、合并:就是指旧政策虽被终止,但部分实际功能没有完全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它政策内容中去。

4)、分解:就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

5)、缩减:就是利用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对政策进行终结,其目的是为了缓解政策终结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政策终结的障碍:

1)、心理方面的障碍;2)、组织方面的障碍;3)、社会方面的障碍;4)、法律方面的障碍;

5)、资源方面的障碍

政策终结的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

2)、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

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

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

5)、作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

公共政策导论案例1

公共政策导论练习4

作文四大题型

春季公共政策导论在线作业

中考作文四大题型

9月份考试公共政策导论第三次作业

公共政策导论四大题型[推荐]
《公共政策导论四大题型[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