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当代诗四首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1: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3讲)

中国当代诗四首

这四首诗歌的作者,大致属于中国当代诗歌流派中两不不同的诗群:朦胧诗群和新生代诗群。舒婷、梁小斌属于前者,韩东、海子属于后者。朦胧诗群崛起于七十年代后期,他们强调诗人主观的感觉世界,采用虚的写法,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使一些诗作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虽然算不上有多朦胧,但也具有这类诗的基本特征,如重视诗人自我的内心表达,运用象征、隐喻手法等。新生代诗群崛起于八十年代中期,他们的诗作大多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鉴赏时要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个性特征,去解读不同意象所蕴含的意义。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学习目标]

1、体味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点]

诗歌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学习难点]

“我”在诗中的作用。

[学习内容]

一、作者简介

作者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

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二、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是舒婷的代表作,也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具备了“朦胧诗”的基本艺术特征,尤其是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新颖而富有感染力。

“我”这个简单的个体,一开始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上的驳船”,所指的是贫穷、悲哀、苦难的人民。在后段中,同样是“我”,又成为“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和“绯红的黎明”,所指代的依然是人民,但却是在一个新时代里,充满了希望和上升精神的年轻的人民。以“我”作为意象的凝结点,,象征变得丰富而饱满,人民的处境和容貌得到了深切、全面的表现。

另有一种看法是:诗中的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上的驳船”,是概括了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和“绯红的黎明”,则写出了处于历史转折期的祖国的崛起和新生。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为一 —— 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这两种对意象的理解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中的意象鲜明而且极具民族特色:“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极能调动读者的民族感情。整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

习惯上,人们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这也是一切》、《暴风雨过去之后》这类作品称为舒婷诗歌的“高音区”。由于它们直接表达诗人的政治情绪与时代理想,因而获得较多的称誉。 从形式上看,这首诗歌诗句活泼,形成了一种内在的旋律:第一节多用复句,节奏较松缓,但又有变化,渐趋紧凑再松缓,读来使人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沉重痛苦;第三节多用单句,构成排比,节奏快速,突出了诗人对祖国“新生”的欢愉,显出生机勃发的跃动感,给人以快慰感。

二、四节都采用参差的句

1式,节奏松紧交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第二节是期盼的急切,第四节突出报效祖国的激情。美的意象加上这灵动的节奏,产生了浓郁的诗意。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可以说相当传统的:一是注意押韵;二是注意节奏的调控,每节诗最后的呼唤“祖国啊”既使全诗如同赤子面对母亲的倾诉吟唱,又自然地调节了全诗的节奏与感情,使全诗在舒缓的节奏中回忆过去、描写现实、展望未来,并在结尾的双重呼告中达到了抒情的高潮。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梁小斌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人的情感。

2、咀嚼诗歌深刻的哲理意味。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意。

[学习难点]

这首诗的理解有较大难度,意象的塑造不象前几首诗偏重于“形”的描绘,更多的是“抽象的主观意象”,应认真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内蕴,“深沉”、“洗黑”、“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

[学习内容]

一、作者简介

梁小斌,生于1955年,山东荣城人。曾下乡插队落户,在1976年回城以后,曾做过

制药厂的工人。著名诗篇《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就产生于他在制药厂做工人的时候。他出版的诗集有《少女军鼓队》(1988)。

这首诗歌开宗明义,直抒对秋天风光的热爱,而诗的内容则包含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思索,能引发读者的广泛联想。

二、内容分析

这首诗歌以“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这一抒情主旋律勾连全诗。第一节写诗

人感受到了“秋天”(点出“意象”)的悠久和深沉;第二节写秋天陪伴、沐浴着“我”(意象)走向成熟;

第三节回应第一节,同时启开第四节,秋天的深沉启发了“我”的思想;第四节写思想的一部分;第五节回应开头,反复咏唱。全诗一唱三叹,螺旋式上升,铸就优美昂扬的意境。

这首诗的理解有较大难度,意象的塑造不象前几首诗偏重于“形”的描绘,更多的是“抽象的主观意象”,象“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我静静沐浴/让河流把我洗黑„„”,景象的主观性较强,形象朦胧。其中一些关键词语的内蕴极深:“深沉”、“洗黑”、“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既指生活的蕴积,又指对生活的反思,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到诗人借用“秋天的风光”表达出对“创造”这一质朴而又永恒道理的认识,是对独立思想的价值的高扬。

联系作者的经历,想想经历过的*的十年,自然会想到这颗种子可能就是“爱”或“真”或“善”或“美”之类。我们的民族曾经有过这些东西,后来遗忘了,但还有机会弥补,只要我们去播种,去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因为“秋天”永远不会消失。

这首诗歌既赞美了秋天的永恒,更赞美了劳动创造的永恒,突出了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的这一思想的永恒。所以,“永恒”是这首诗歌的灵魂。

全诗从秋天想到大自然,从大自然想到人类,从收获想到耕耘,作者思路极其开阔而有跳跃性,初读难解,但顺着它的主题句子仔细诵读就会觉得意味无穷。

《 山民 》

韩 东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山”和“海”这两个重要意象的象征意义。

2、咀嚼诗歌的内涵。

[学习重点]

1、歌中“山”和“海”这两个重要意象的象征意义。

2、由诗歌联系生活实际争取有所感悟。

[学习难点]

联系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习内容]

一、作者简介

韩东,1961年生,南京人。8岁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在校期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期,他与李亚伟等人推出一股“先锋派”诗歌新潮,发表了《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明月降临》、《山民》、《初升的太阳》等诗作,其中一部分已被收入多种探索、实验诗歌选本。“先锋派”诗歌也被人称为“后现代主义”诗歌,是继“朦胧诗”与“寻根诗”之后出现的一种诗歌现象。“朦胧诗”以象征、意象等手法表达主观情绪与伸张人性;“寻根诗”把诗歌推向民族的文化历史,试图在“天人合一”、“人神合一”的古文化境界中找回人们的“生命冲动”与“英雄精神”;而“先锋派”诗作则一反常调,把诗歌拉回到当代人的生活现象与实际存在中来。他们主张诗歌与“生命”联系,认为“诗到语言为止”,从而显示出“反文化”、“反意象”、“反英雄”的诗歌倾向。韩东的诗,带有一种哲理味,严密、细致、反复说明而语言则平淡无味。

二、内容分析

这首诗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了一个故事:山民不安分于“山”,总向往着“海”。在这里,“山”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山了,它象征着:封闭、愚昧、贫穷、落后,而且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海”自然也成了一种象征:它开放、富裕、先进,无疑是理想的乐土。

诗中的山民向往山外边的生活,但这向往只是停留在一种刚刚觉醒的朦胧状态,所以“他”只是“想”,只是“遗憾”,并没有坚定地走出大山的信念,更没有实际的行动。这样一代代的山民,就只能永远生活在大山中,也就永远见不到“大海”。我们是不是能从诗歌中读出诗人传递的批判:“他”不满自己的祖先,但“他”恰恰忘记了自己也是未来孩子们的祖先,“他”的只想不行动也只会给孩子们造成“遗憾”。这种山民意识,限制了他们的生活空间,束缚着他们的发展。当然诗歌留给我们的思索远不止这些,让人想到的这里也是丰富的,比如:人一生到这个世上,他就不是只属于自己的了,他应该担负起不该忘却的对他人的责任。一首诗歌能创设一个供人想象的背景,能启人深思,那就可以说是一首成功之作了。

这首诗歌发表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联系这个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首诗歌蕴藏着对封闭的传统生存方式和传统文化的批判,以及对真正的思想解放的呼唤。

三、资料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也是很成功的。诗人没有用直抒胸臆的语言表现他的思考和批判,而是用一种纯客观的叙述性口语,让题材本身出来说话。这种“纯客观”,又不同于50年代的再现型诗歌。„„这首哲理性很强的诗,却不见有什么“片言立其要”的警句,诗人所关心的是诗的整体结构。在这里,每一句都是平淡的,但你却不能从整篇诗种抽掉每平淡的一句,它们共同支撑着诗美的空间,使全诗富有更大的张力。

——陈超 《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 子

[学习目标]

抓住诗歌意象,体验美好诗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三个层次的意思。

[学习难点]

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

[学习内容]

一、作者简介

海子,是一位富有才华,沉湎于心灵之旅的理想主义诗人。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

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1977年年仅15岁时便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至中国政法大学,开始时在校刊工作,后转至哲学教研室。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自杀时他身边带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在遗书中写到:“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年仅25岁。死后留下了近两百万字的作品,他作为诗人,其声誉是生前已发表的五十首诗所奠定。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

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死前的两个月。在诗中诗人终于开始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

二、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是诗人真诚良知的体现,诗的背后却藏着一颗高贵痛苦的心。

全诗共三节,一节一个层次,全面地阐释了幸福的内涵。

首先,海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大的环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人开放、辽阔、美丽、温暖的感觉,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劳作,享受平凡而真实的生活,这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了。

但这还不够,还要将幸福与亲人分享,与每个人分享,因而诗人对幸福的阐释在第二节由物质的层面转入到精神的层面。接着在第三节里,诗人又作了更深层次的描述:幸福不只是关注自己,以自己为中心,还要关心他人,关注陌生人,关注大自然,与社会及自然的一切和谐相处,没有争斗,只有祝福,展示了诗人的博大爱心和真诚良知。

但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这首诗歌,两次说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表达美好的情感,但情味有所不同。第一次说,是循第一章情调发展,即“喂马,劈柴”等,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情调上是一致的;第二次说,是逆第

二、三章情调的发展,即本来顺着“愿你”的祝福,最后应是更昂奋的博爱情怀的展露,可是诗人却陡然一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他人的,我海子仍然偏安一隅,独守清高。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封闭,这大概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发展的线路。

三、资料

这首诗是土地的情诗,它袒露着平凡的真理,又不虚张声势。我们读着它,很顺利地就汇入了秋天的河流。它不求撼动我们,它只让我们静静领略土地那永恒的精神。在这首短诗里,自然的丰饶与人类灵魂的成熟,被诗人化若无痕,融会在一起,天人合一。这是现代的秋,也是昨天和明天的秋;是自然的秋,又是生命意志的秋。

——陈超 《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

中国当代诗四首

中国当代诗四首高中语文教案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教学教案

第一册中国当代诗四首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四首教学教案

诗四首

诗四首

诗四首

中国当代诗人选

诗四首教案

中国当代诗四首
《中国当代诗四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