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不同风格的元夕词

发布时间:2020-03-03 16:56: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不同风格的元夕词

在古代,以元夕为题材的诗作很多,但不同风格作者的作品体现的意境也是不同的。李清照和辛弃疾两位大词人的两首元夕词就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但在不同风格中也会找到一些共同的因素。下面就以李清照的《永遇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做对比,寻找两人在元夕词创作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两首词的创作背景不同,所带来的意境也不一样。

《永遇乐》是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此时宋金双方都已暂停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在过节的日子里,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但此时写的不是作者的什么不幸遭遇,而是在诉说元宵节日,作者不愿与來邀的朋友到外间游玩,宁肯呆在家里听人笑语。事情本来琐细,可是通过这样一些细微情节,却十分深沉地反映了作者在历经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翻阅《李清照传》,我们可以发现李清照晚年同早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原本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与丈夫赵明诚过着文史切磋,指事赌茶的恩爱生活,谁知一场“靖康之乱”,中原沦陷,夫妻仓皇南奔,赵明诚又不幸在建康去世,她的生活从此发生殊绝的变化。因此,才有了她在元宵节中的悲凉感慨。

而辛弃疾在创作《青玉案》时,南宋朝廷主张对外屈辱投降的一派得势,而坚持抗战的一派是失意的。前一派人,忙的是“歌舞湖山”,怕的是“和盟”破坏,千方百计要排斥后一派人,这不能不引起作者的愤慨。因此他在词中铺张了元宵的繁华之后,忽然转过笔头,特意塑造了一个异于那群醉生梦死之徒的少女形象。这姑娘是美丽的,又是高洁的,正如屈原以美人香草作为寄托一样,作者也把微意寄托在人物身上。这是与李清照《永遇乐》注重表达自己身世之感不一样,《青玉案》注重表达作者的理想,即保家卫国。

二、两首词都有塑造鲜明的形象——“自我”,但在“自我”之中也有所区别。 李清照和辛弃疾在他们的词作中,塑造了一系列“自我”形象”。这些形象都是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中,精选细节,并融入自己真挚情感于细节之中而创造出来的一个个具有个性化的、栩栩如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永遇乐》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经历了社会*,家庭悲剧演变之后,对一切事物都敏感多疑而又自甘寂寞的老妇形象,她正是晚年李清照的自我再现。

《青玉案》里的“那人”也是作者辛弃疾的品格自喻。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仍然坚持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的主张,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趋炎附势,不肯与主和派人物同流合污。作者正是通过歌颂这个女子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表现自己的人格。

李清照与辛弃疾由于性别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尽管他们在词中都塑造了鲜明的自我形象,但李清照创造的则是封建社会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而辛弃疾由于有着不同于一般文人的特殊经历,他所创造的则是一个个动人心魄、蜚声词坛的英雄形象。

三、两首词虽写元宵节,但却流露出不一样的爱国情怀。 《永遇乐》中作者对今日元宵之畏与昔日元宵之乐两种感受对照来写,融入了作者深沉的家国之恨、沦落之苦和暮年之悲,女人的那种独特细腻的感情在词中也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辛弃疾在词中确是通过描写元宵节的盛况,自己置身于那种繁华热闹之外,不肯同苟安者同流合污的不同凡俗的一种豪情壮志。

总结:李清照与辛弃疾分别为南宋婉约和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虽然两人在词作风格和精神上呈现出不同风貌,但他们在性格气质,思想境界,审美情趣等方面又呈现出异中存同的复杂现象,这就使得两人的词作在形象的塑造上,情感的抒发上,风格的形成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这是我们在比较两位词人的元夕词时应该值得注意的地方。

林夕词的风格

青玉案 元夕

风格不同的开场串词

青玉案 元夕花儿

《青玉案 元夕》教案

《青玉案 元夕》教案

青玉案元夕教案

青玉案元夕教案

《青玉案﹒元夕》教案

青玉案 元夕说课稿

不同风格的元夕词
《不同风格的元夕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