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必修一基础达标测试(乡土情结)

发布时间:2020-03-01 18:49: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寥落(liáo) 园扉(fēi) 篱下(lí) 方兴未艾(ài) ....B.悠邈(miǎo) 褪色(shǎi) 搭讪(shàn) 情不自禁(jīn) ....C.饮啜(chuò) 碌碌(lù) 眉梢(shāo) 低徊欷歔(huái) ....D.琐屑(xiâ) 慰藉(jiâ) 怡然(yí) 浪荡乾坤(qián) ....解析:C项“低徊欷歔”中的“徊”的正确读音应为“huí”。 答案:C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染 烙印 街巷 万里投荒 B.逗弄 崎岖 沧凉 酒阑灯灺 C.娇羞 悲啼 融化 悲欢离和 D.浮萍 扭曲 谛造 安土重迁 解析:B项中的“沧凉”应为“苍凉”;C项中的“悲欢离和”应为“悲欢离合”;D项中的“谛造”应为“缔造”。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国总统10月16日在白宫正式签署了国会上周通过的授权总统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决议。

B.专家指出,鱼和其他动物一样,死后肌肉组织仍然继续进行着僵硬、自溶、腐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

C.我们能否培养会学习、会生存等素质全面的学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也是学校教育的使命。

D.只有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解析:B项中“的过程”是多余的;C项前后照应不周;D项中“最”前缺少介词“以”,在“提高”前加“才能”,且句式杂糅,应将“质量”后的逗号改句号,“是”前加“这”。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周汝昌先生有极高的学养,他以出神入化的文笔生动地阐述了“女性大悲剧”的“红学”....见解。

B.面对种种诋毁和流言,他愤怒地斥责说:“这完全是杯弓蛇影,无稽之谈。” ....C.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终于因为种种丑闻而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黯然辞职了。 ....D.今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多达39.2万,人们在叹为观止的同时,又不免产生一丝忧虑。 ....解析:A项,“出神入化”一般指技能高超,不形容文笔。B项,“杯弓蛇影”指疑神疑鬼,妄自惊慌。与文意不合。D项,“叹为观止”形容好到极点。句中只是人数多,令人吃惊,没有赞美之意。 答案:C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乡土情结》,完成5—7题。

5.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解析:此题考查段落分析归纳能力,要求全面、准确、简练。可以从文章第二段中的“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

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这些话中分析出作者难忘的、难舍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烙印”)。

参考答案: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 6.课文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要求提取要点、准确概括。在考查大家对文章局部的理解与鉴赏的同时,要求考生要具备各种良好的思维能力。此题已经在题干中告诉关键信息在第三段,而从第三段中提炼出“两种情况”应当不会太难。

参考答案: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出家门。 7.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的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入微,读来发人深思,回味悠长。

解析:从文章“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强调人的成长道路在变且不好预测,唯一不变的是“思乡”,可是B项中却说“童年的烙印”“决定自己的一生的方向”,与文章的观点正好相反。D项中的“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是旧典,但并无新意,因为这句话自古以来一直都是表达“乡土情节”的典型用语。E项错在“生动具体”。最后一段全文文旨升华,以概括性的语言作全文的结语,而不是什么“生动具体”。此题难度较大,大家很容易选择E项。 答案:A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滋 味 王开林

能吃的东西才知道味道如何。上帝造人时,特别设计了舌头这种精妙绝伦的零件,可见他的确充满了仁爱之心。有了这件宝贝,人就能咂摸出酸、甜、苦、辣、咸、涩等各种滋味,也就能把吃鱼和吃肉的不同分辨出来。试想,如果鼻子先已闻到了美食的香气,入口后却味同嚼蜡,那是何等扫兴。有了舌头,人也就变成了挑剔鬼,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发展到后来的满汉全席,口腹之欲真是越来越膨胀。从古时神农尝百草到今天大开山海宴,算不算得文明的进步呢?“吃”早已成为国人头等重要的大事,硕鼠和馋猫同席,或于觥筹交错之前握手言欢,或于酒酣耳热之后结为兄弟。舌头的功用可谓大矣。

品酒是一门学问,品茶则是一种风雅,都不是俗人做得来的事情。那滋味显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胡喝狂饮之辈也就只能用舌头舔舔嘴唇,随便说一声:“好!”

古人说:“百般滋味,要在心中品味。”

表面看来,舌头对此鞭长莫及。其实不然,它完全可以调和出心中的百味。岂不闻“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舌头的功用比马尾巴的功用要强得多,切不可等闲视之。话讲得好听,就顺耳顺心顺意,一顺而再顺而三顺,就无所不顺,无往不利。为什么谄媚取容者屡屡得手(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因为这些专往舌头上抹蜜的人深明一个道理,那就是:

好听的话往往才下舌头,便上心头。让别人受用了,自己的日子肯定就好过了。你若问他的人格何在,他会说那只是一双破草鞋,弃之不足为惜。世间那些往舌头上抹蜜的人也是往鞋底抹油的人,一旦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们就会像采尽了花粉的蜂群一样飞往别处。

舌头其实相当世故,至少比眼睛、鼻子要世故得多,它知道自己若说了直话真话,就不可能吃香喝辣,因此,它最不济时也只是沉默。若硬是被认死理的主人派去说直话真话,就命该一辈子无可奈何地咬菜根,它一定含恨不已。

人人都知道“口蜜腹剑”这个成语,但又有几人识得甘言谄人者是别有居心用意呢?对一个假话连篇的人推心置腹是何等不值和危险呵,这是授人以柄,你忧乐的机枢就被他完全掌握了。他的那把藏于腹中的“剑”是迟早会抽出来的,同样的舌头到时候吐出来的就是蝮蛇的毒液了。

名利本身是好东西,无论以力取,以智取,只要手法干净漂亮,都令人悦服。但有时好端端的名利被群小糟蹋了,变成猫腻滋味和腐鼠滋味,他们仍然争得头破血流,而且对谁都猜疑,生怕别人要来染指,要来分一杯羹。《论语》中说孔子“鱼馁、肉败、割不正,不食”,但在宵小之辈看来,那是圣人的臭讲究,他们才不顾什么变味不变味呢,先塞进口中再说。猫腻滋味和腐鼠滋味都有人食之津津有味,如此,就遑论其余了。

我们见了某人某事的龌龊之处,常说“心里真不是滋味”。其实,这“不是滋味”本身就是一种滋味,它至少表明了你的态度。 8.第一段末句说:“舌头的功用可谓大矣。”请根据本段文意,从两方面解释“舌头的功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概括能力。具体从两方面可以轻易得出。 参考答案:①遍尝百味,满足口腹之欲。②借“吃”拉关系,牟取私利。 9.第四段中写到:“表面看来,舌头对此鞭长莫及。其实不然,它完全可以调和出心中的百味。”

(1)“舌头对此鞭长莫及”的含意是什么?

(2)“它完全可以调和出心中的百味”的含意是什么? 解析:要把握句子的具体含意一定要深入到文章中。

参考答案:(1)从生理机能上看,舌头只能品尝食物,不能“调和”人的思想感情。(2)从交际功能看,为了私利,舌头可以“调和”出各种甜言蜜语。

10.请根据

四、

六、七段的文意,分别概括出作者所讽刺的三种人的行为特点。 解析:概括行为特点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问题的实质。

参考答案:①甜言蜜语奉承别人,丧失人格。②假话连篇,伺机陷害别人,口蜜腹剑。③用龌龊的手段“糟蹋”名利,贪婪卑下。

1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题目“滋味”的主要含义是,生活的滋味往往是辛酸和苦涩,只能在漫长的人生中慢慢品尝。

B.作者由舌头的饮食功用讲到舌头在人际关系中所发挥的种种功用,由此及彼,讽喻世人。 C.文章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人际关系上的不正之风,表达作者疾恶如仇的处世态度。 D.第五段末句“它一定含恨不已”,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认死理”“说‘直话真话’的人”必然得到的厄运,有一定的劝诫意味。 E.结尾说:“‘不是滋味’本身就是一种滋味。”这里的“滋味”指的是在心里反感、鄙弃这些龌龊的行为。

解析:A项“滋味”并不仅限于“辛酸与苦涩”,并且也没有“在漫长的人生中慢慢品尝”。C项作者并未“疾恶如仇”,从作者行文的幽默、讽喻特点可以体会出。D项文中并没有“劝诫意味。” 答案:BE

二、语言运用

12.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金属也会“疲劳”。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办法。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答这道题既要找到关键词,还要会概括。尽可能不要漏点。

参考答案:金属“疲劳”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利用。 我创新我超越

13.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这些“眼”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有的关系到全篇的主旨、感情的转换,甚至是给全篇写作方法和风格定调子的地方。请你找找能帮助我们理解该作品的“文眼”在哪里? 答案:(略)

乡土情结

乡土情结

苏教版必修一语文乡土情结重要句子解读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备课资源(乡土情结)

乡土情结教案

乡土情结教案

乡土情结教师版

《乡土情结》教案

乡土情结学案

乡土情结教案设计

必修一基础达标测试(乡土情结)
《必修一基础达标测试(乡土情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