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2: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创造型人才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素质,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信息素养的概念出发,本文分析归纳了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四个问题,并针对这四方面探讨了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信息素养

培养策略

引言: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技能。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必备能力,正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文: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1.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信息资源不断出现以及人们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解释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HA)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工具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的技术和技能”。 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够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进一步制定了学生学习的9大素养标准,这一标准从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进行表述,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

2.大学生信息素养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大学生已成为网络信息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价值观多元化、信息泛滥的网络社会环境下,面对日渐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连续呈现的校园网络犯罪事件,如何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存在的缺失现象,在分析讨论信息安全素养形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探索培养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所谓信息安全素养是指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以及对信息安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然而,从网络信息安全视角看,当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存在许多缺失现象。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差,抵御能力弱不断迅速发展应用的互联网.2.1 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前提,是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它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意识包括主体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更新意识、信息安全意识等。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准则,良好的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道德,是指在组织和利用信息时,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准确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

2.3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是有关信息的特点与类型、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基本规律与方式、信息的功用及效应、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知识。

2.4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保证,是信息素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信息能力教育,是要培养和训练人们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在大量无序的信息中辨别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检索工具,迅速有效地获取、利用信息,并创造出新信息的能力。

二、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但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不完备,没有明确的信息素养的标准;重技术教育,轻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比较低。

1.课程体系不完备,没有明确的信息素养的标准

目前,我国高校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或师范类院校的“教育技术”及“信息检索课”三门课程。这三门课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课和教育技术则侧重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文检课侧重于对信息资源的查找和检索技能力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很明显单单靠三门单薄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三门课程在高校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文献检索这一课程,即使很多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多数也被安排为公共选修课,其课时数随学期其它课程课时数多少而定,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家的认可和广泛关注。但是在就我国现在的状况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也并不完善,对其过程中的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做系统的考量与操作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至今也没有相关文件来指导和评价有关信息素养的教学与实践。

2.重技术教育,轻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的培养

构成信息素养的三个要素(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目前的信息素养教育过多地强调信息技能的学习,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经常被忽略。信息伦理与道德从根本上就是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的中德育教育,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对象没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意识,那么他所掌握的信息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将越大。因此,笔者认为信息素养中伦理道德的教育是根本,我们的教育应该重视它,积极地寻求一条提升信息伦理与道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3、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

许多资料表明,我国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远不能适应当今教育信息化的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部分高校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伍”于新的信息素养要求。在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上有误区: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在许多教师看来,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在于计算机操作,片面追求技术的深度与广度,而不大顾及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开展学习、教学与研究。

4、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比较低 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情况还不甚理想,主要表现在: 4.l 信息意识淡薄

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有目的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较弱,积累、管理知识的意识淡薄.学生的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很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一般不会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

4.2 信息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的学生停留在文字处理和简单的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的工具使用上,对于网页的制作、网站后台管理和开发以及实用软件的开发方面略懂一二的学生不多,精通这些信息工具使用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4.3信息道德缺失

我国高校学生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免疫能力,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许多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情况视而不见,有的学生法律观念差,缺乏信息道德。如,有的学生不清楚或不遵守信息行业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以致网络欺诈、网络成瘾以及进入网恋误区等网络社交不安全的情况屡屡出现。

三、大学生信息索养培养策略的探索

对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出路的问题探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问题,笔者针对前面论述的四大现状,大胆地提出相关的观点和建议。

1、建立完善的培养目标体系和建立完整丰富的课程体系

1.1 制定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目标

由于我国的信息素养培养起步比较晚,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学习,比较分析其发布的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吸收其先进的成分,改进其不科学的成分,并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体系。同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建立多元的目标体系;尽量细化目标体系、尽可能做到量化。

1.2 建立完善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

信息素养教育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单靠一个部门不可能做好,必须对有关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实践环节等做出统一安排,各单位各部门协调合作才能有明显效果。

我们可以仿效美国的一些高校做法,成立信息能力小组或信息素养开创性计划委员会,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可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长、图书馆馆长、教师和有关教学单位和行政管理单位的领导组成,共同研究信息能力的界定,开发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和项目。实施以图书馆为主导,以文献检索课为龙头,计算机课程和教育技术课程为支撑,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机制。开发出适于大学生教育全过程、多样化、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时,才能确保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真正落实。具体来说,就是在分析信息素养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层次性的培养目标,分解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对课程类型、课程的组织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评价策略进行规划,形成一个有机的、富有一定稳定性和灵活性的课程体系。

2、提高教师队伍信息素养水平,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供师资保证

一个自身缺乏求知欲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是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只有当专业教师具备整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联系和照应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做好引导者,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伦理道德修养。

提高专业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各高校对所有教师作硬性规定,抓好持续的教师信息素养教育,让教师们通过系统的信息素养课程教育。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高校学生自觉提升信息素养的三个要素 3.1评价内容全面,原则要清晰

评价内容要全面,转变重技术教育,轻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的培养错误的评价理念。把信息素养的中人文素养和信息伦理道德的放在评价内容的重要位置。同时要坚持量化评价,在量化评价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1科学性的原则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符合高校学生素养培养总体目标的前提下还要切实可行,这里面的科学性是指所确定的指标体系须具有比较高的结构效度:一是评价因素的确定要全面合理,每个评价因素的内涵具体明确;二是各评价因素权重的分配要合理,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3.1.2可测量性的原则

在确定高校学生信息素养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以教育科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因素分解,从一级指标到二级指标层层分解直到分解成可见可测的因素。对每级指标均要规定指标的名称和内涵,并做到语言明确,外延清楚。而且评价要点必须具有可观察、可测量和可比较的特性,即必须用评价对象的外显行为来标志评价的内容,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

3.1.3 公开性的原则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这样有利于被评价的对象了解自己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薄弱环节,形成紧迫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3.2激励信息素养培养的主体—学生自主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学生作为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主体,对整个信息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组织和激励学生自主地对自己的信息素养进行不断的构建,以让广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较快的提升。

在信息意识和信息理论道德的培养方面,激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即是在活动课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和情感,激发学生树立积极的信息的信息需求、形成对信息的强烈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在信息能力的培养上,当代高校学生应该勇于开拓进取,积极参与各种信息技能的实践或者比赛(如网站设计比赛、程序设计比赛、软件开发比赛),比如有意识地参与班级网站、BBS的建立、积极地开通个人的主页,积极创造、传递新的信息,提高自己驾驭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鉴别信息的能力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4、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物质保障。 图书馆必须参与,并取得合理的位置。高校图书馆员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完备的网络检索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手段和场所,图书馆里有一批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又熟悉信息加工、处理和组织、检索的馆员,他们是教育的重要“后台”力量。如果要想使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突破,就必须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实现在馆舍、库藏、员工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重大突破。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相互协调、资源优化,为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广阔场所和多种途径。网络中心应该为学生提供安全、畅通、优化、多样化的网络服务,能保障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并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任务是加快全校教育信息化步伐,改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育观念,带动全校师生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使高校校园真正成为一个信息素养培养的良好环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不够理想的现状,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加以重视,寻求更好的出路。自主利用网络和其他各种媒体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即读、写、算的能力),增广自己的信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对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理解,信息的方法和原则)、信息技术知识(如信息技术原理、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及其未来)以及外语知识。

总之,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作为新世纪的学生也必须把提高信息素养作为己任,培养信息素养能力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徐晓东主编.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4 [2]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14.[3] 桑新民 《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 邹志仁.试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8(3) [5] 胡家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6第1期 [6] 陈娬 信息素养概念比较及培养[J] [7] 陆芳 骆雪超《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及实践》[J] [8] 刘纪菲《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

信息安全素养的定义来源于信息素养的概念,是指人们所具有的信息安全方面的素养,是人员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也是现代社会成员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各项工作的基本能力之一。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大学生已成为网络信息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价值观多元化、信息泛滥的网络社会环境下,面对日渐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连续呈现的校园网络犯罪事件,如何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存在的缺失现象,在分析讨论信息安全素养形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探索培养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1信息安全素养的缺失现象所谓信息安全素养是指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以及对信息安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然而,从网络信息安全视角看,当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存在许多缺失现象。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差,抵御能力弱不断迅速发展应用的互联网.

论现代大学生信息素养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浅谈

信息素养

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小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心得体会

信息素养大赛

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论文

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
《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