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如何“用”

发布时间:2020-03-03 20:55: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课程教材如何“用”

新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的审美、探究、应用三大能力视为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这一任务在必修课程目标中已经得到强化。但由于必修课程学时有限,只有处理好教材,选择安排教学内容,才能求得学生语文三种能力的均衡发展。处理好文本与拓展的关系,是新教材处理中的一对重要关系。

一、拓展应该是立足于文本的拓展

新课程的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给教师阐释文本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允许教师用同一教材达成不同的目标。教材不是圣经,教材更多地像一个平台,教师借助这一平台,在师生合作中探求知识、培养能力。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因为倡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探讨的范围必然会延伸到文本以外。这时,如何把握文本与外延之间的关系,就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了。

如果架空文本,无节制的外延,它的症结在于教师过分追求知识平台这一广度,而忽视了深度。广度是可以通过外延的无限扩展(只要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允许)来实现的,但是深度则必然要求对文本进行挖掘。我们不要忘记了,新教材允许教师用同一教材达成不同的目标——目标虽然是不同的,但是总还有一个教学目标在。

如果忽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片面强调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而忽视教材的经典性、恒久性和经验的间接性、语言形成的新颖性,学生就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书面语言的学习上,难以领会教材中在不同时空结构间的交流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教材也难以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书面语言及其表现形式,从而与世界上更广大、更多样的人们实现跨时空结构的多层面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因此,在对新教材的处理上,“增”不是随意的拓展延伸,应该是立足于文本的、严谨的拓展。

二、教材取舍是课时限制下的必然选择

原有高中语文教材一册六个单元,一学期上完。新教材一册四个单元,按已经进入实验区的省份的做法,在高二上学期的前半段基本上就要结束必修课程五本教材的教学,也就是半个学期教完一册。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实施后,教学进度将从原有的半学期教完三个单元加快到半学期(即一个学段,约10周)教完四个单元。

如果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把新教材每个单元四篇课文一篇不拉地教过去,则违背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必修课程目标的理解:“阅读与鉴赏部分中,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因此,不敢大胆删掉一些篇目,必然造成平均用力,文本阅读不深不透。为了赶进度而丧失阅读的深度与精度,同时也剥夺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机会,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可见,在课内教授时对新教材进行一定的取舍,是课时限制下的必然选择。

三、从编写体系和编排体例上把握取舍标准

让我们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分析课内讲授篇目如何取舍。

在编写体系上,人教版采用以单元为单位的编排体系,突出能力训练,精简知识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将阅读和写作分开编排,各成体系,写作系列分册合编(前半本阅读,后半本写作练习),每个单元都有它非常清晰的教学要点。编

排体例上,单元编排强调文体和人文主题结合,例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第二课 《诗两首》,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第四课《中外短诗五首》,这个单元的文体是诗歌,人文主题是情感与意象。

把握住编写体系的线索,我们就不难看出,在课堂上对人教版新教材处理,不能拘泥于传统语文学科形态的知识分类,照搬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帮助不大的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修辞学、文章学等知识系统。因为,这样违背了语言的“习得”规律,也违背了新课程目标对发展学生三大能力的要求。还是以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老师在教材处理上就不应该把力气放在《沁园春·长沙》的生字词,放在炼字、夸张等修辞,放在韵脚、格律上。课时应该从这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中节省出来,投入到以单元能力培养的重点中,从文体和人文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沁园春·长沙》,把握情感与节奏,分析毛泽东主要通过秋天的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

把握住编排体例的特点,我们也不难看出,在教材处理上做取舍应该抓住单元重点备课。以能最典型地体现情感与意象的美,同时又体现了诗歌用字简约含义丰富的特点为标准。第一单元里《诗两首》值得精读,《雨巷》里关于“姑娘”这一意象的解读,含蓄惆怅而又饱含期待的情感,都是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细细探究的;《再别康桥》则是以康桥优美的景色这一意象,带出自己恋恋不舍的情感。第四课《中外短诗五首》中《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的面孔与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这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也很值得玩味。相比之下,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里的情感与意象浅近明了,第四课《中外短诗五首》中的《断章》过于含蓄晦涩,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不如其他几篇,因此可以在课时安排上少花时间。

单元编排不仅能成为我们取舍教材的依据,还能够帮助我们在取舍的过程中体现出培养的层递性,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到培养运用能力。即确定下重点篇目之后,在重点篇目的教学中培养起学生对该单元人文主题一定的探究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中,将这一能力运用到其余的篇目中去。以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是散文,人文主题是品人与品文。篇目为:第九课《记念刘和珍君》第十课《小狗包弟》第十一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十二课《金岳霖先生》。教师重点讲完《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的品质,《小狗包弟》中作者巴金在文中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自省。然后,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后将品文与品人运用到《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去探究文中刻画的梁启超在演讲中体现的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投入,梁启超的性格、气质和修养。在《金岳霖先生》中去探究金先生的满腹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品格。

四、篇目中对段落的取舍

有的单元篇目兼顾中外古今,是不同时空坐标里各自的经典代表,这时候以篇目为单位取舍成了实在难以下手的事情。这时,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在兼顾篇目的前提下,对段落做出取舍。

以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是小说单元,单元重点是人物与环境。这一单元中的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祝福》都是传统篇目中的精华,要保留下来自不待言,第三课《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当代小说文本的先锋性实验的一个代表,如果删掉实在可惜。第四课《老人与海》则是西方小说中的经典,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是西方小说与中国古典小说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也舍不得删。所以,在单元篇目都非常精彩的情况下,对段落进行取舍成为代替性的选择。

《林黛玉进贾府》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是围绕林黛玉、宝玉、王熙凤来设计的,我们在段落选择上也可以选择这三个主要人物的段落,然后探讨林黛玉在陌生的、给她造成威压的环境(贾府)的反应,宝玉在一个他熟悉的,娇宠他的环境中的表现,王熙凤在一个她掌权的环境中的表现。至于其他的次要人物、林黛玉拜访的两个舅舅,在课内都可以不做为重点。

《十八岁出门远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的寓意。这个寓意也应该是从我被打之前与被打之后的段落对比出来的,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据此可把握住文章的重点段落。

《老人与海》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第三题说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找出来,分析一下,看看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起什么作用。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是西方小说与中国古典小说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可以作为这个篇目的重点段落,精读这些段落有助于学生对老人的勇气与尊严的理解。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目标首次按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实现了语文课程改革重大的飞跃。新教材的具体编制能很好地体现这三维目标。但是从目标到执行有一个落差,从执行到实施效果又有一个落差,要缩小这一落差,就要教师认真地去思考,用自己的严谨的富于程序性的思考,对教材做出大胆的取舍,协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材凭借的是言语作品,言语作品里蕴藏着的是他人体悟的人生,对中学生来说,它属于间接经验,但这种间接经验是可以激活直接经验的,它应当能够把从直接经验中产生的不成熟的、缺乏深度的境界提升到蕴藏在间接经验中的深思熟虑的、深刻的境界。这个提升的过程,就是利用语言的感悟理解并受到作品感染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选择典型的、深刻的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用”好教材引导学生走完上述过程,取舍是必须且必要的。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目录

新课程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教材简介

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高中语文教材特征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教材目录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如何“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如何“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