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李新民印象

发布时间:2020-03-03 00:51: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李新民印象

“硬汉”李新民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苦脏累活儿面前,李新民总是抢在前,冲在前。他曾在的1205钻井队已打井1800多口,累计进尺232万米,相当于钻穿262座珠穆朗玛峰。

“专家”李新民

李新民不但是艰苦奋斗的标兵,而且是技术创新带头人。他说,如今的竞争拼的是综合实力。我们要努力做一名专家型干部、技能型工人,善于解决高端市场钻井难题。

“教练”李新民

李新民关心员工,甚至胜过关心自己。他把每个员工的个人进步和家庭困难都装在心里。员工说:“李新民不但是我们的好队长,而且是引领我们成长和进步的良师益友。”

“柔情”李新民

“既要做铁人队长,又要做爱家模范。”这是李新民的人生追求。虽然每年有270多天守在井队,但只要一回到家,他就努力做一位好丈夫和好父亲。

李新民其人

现任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鲁迈拉项目部副经理兼哈法亚项目负责人

☆1990年6月,从大庆石油学校毕业,分配到1205钻井队工作。

☆199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7年1月,任1205钻井队党支部书记。

☆2003年3月,任1205钻井队第18任队长。

☆2010年9月至今,任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鲁迈拉项目部副经理兼哈法亚项目负责人。

☆2000年7月,荣获大庆石油管理局模范党务工作者标兵。

☆2004年5月,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2005年5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2006年10月,荣获大庆石油管理局“铁人精神的传人”标兵称号。

☆2006年,荣获全国学习型职工标兵。

☆2007年,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标兵、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9月,被中油长城苏丹分公司评为年度“优秀经理”。

他略显消瘦,斜坐在一张黑色的椅子上。每次问他问题,他总是低着头,“盯”着座椅扶手。等我们话音一落,他就抬起头来,侃侃而谈他钟情的钻井生活,眼神中透着激情、刚毅。

眼前声音洪亮、44岁的东北汉子,就是李新民,现任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鲁迈拉项目部副经理。41年前,铁人王进喜曾留下一个遗愿:把井打到国外去!如今,这一夙愿被李新民实现了。

井打到哪里,铁人精神就带到哪里。李新民说:在国内,我们没给铁人丢脸;到了海外,铁人旗帜更要高高飘扬!

踏着铁人脚步闯世界

决不给咱中国工人丢脸

提起1205钻井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老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钻探“王牌队”。几年前得知有机会到海外打拼时,第18任队长李新民第一个站出来:我们去!在国内,1205钻井队“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国外,“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照样抖三抖!”

扛着铁人队旗,满怀豪情的李新民一脚踏上非洲大地。他一抵达苏丹就问:“这里清关最快需要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能正式开钻打井?”同行队友发现,这与老铁人的话何其相似——当年王进喜到大庆一下火车就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打井最快的纪录是多少?”

大伙儿知道,此刻着急的李新民,一心想的就是让井架快点儿立起来!让鲜艳的队旗早点儿飘扬在非洲大地!

但海外市场打拼,远比大家想象的要更加困难、更加复杂!

1205钻井队的钻井设备抵达苏丹后,需要清点、搬运,业内称作“清关”。此前,其他队伍海外“清关”最快纪录是半个月左右,最长的一个月。当海关工作人员看到李新民他们只有6个人参与“清关”时,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意思是:就你们这几个人,哪行?

行不行,干了才知道!李新民当即甩出一句英语:我们铁人队伍有能力!说完,带头奔向最心爱的“宝贝”——足以装满150辆卡车的钻井设备物资。

当时,苏丹地表温度接近70摄氏度,一旦摸到有铁的地方,手火辣辣的烫。没多久,李新民嗓子发炎,牙疼得钻心,其他人也出现中暑症状,满嘴起泡。他们每人每天要喝掉近20瓶矿泉水,都不用上厕所,工衣却能拧出水来。“我们是高温当桑拿、汗水当淋浴,几天里大家的体重就减了七八斤。”李新民回忆说。

“清关”结果下来了:6个人用了6天。此前,中国石油钻井队伍海外“清关”中还没有比这个人数更少、时间更短的纪录。

首战告捷。兴奋的李新民又把心思放在即将开钻的第一口井上。

此时,苏丹雨季即将来临,而这口井正好位于一片沼泽地里。甲方监督说,一个月内若不能完钻,设备就将困在雨季的沼泽中,不如趁早放弃。“一定要打,一定要如期完工!”下定决心的李新民给大伙儿打气:决不给铁人钻井队丢脸,决不给中国工人丢脸!

说干就干,仅用17天,这口井就被他们成功拿下。交井时,甲方连声说“了不起!”

李新民流泪了,站在苏丹的土地上,望着钻塔上高扬的国旗和队旗,心中默念:老队长,你的梦圆了。

随后的小结会上,李新民十分激动:“我们的队伍打到哪里,就把铁人精神带到哪里。今天,我们让铁人这面旗帜插在了国际钻井市场的最前沿!”

这是胜利中的胜利!“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1205队,已创下中国钻井的多个“第一”:第一个累计进尺突破232万米,相当于钻穿262座珠穆朗玛峰;打井1800多口,质量合格率均为100%„„

“硬活儿”也惧硬骨头

打造中国石油海外新名片

在同事眼中,李新民是条硬汉,有一副硬朗的身板,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更有一身“硬功夫”,不惧权威敢于碰硬。

去年李新民离开苏丹奔赴伊拉克。与他一起共事多年的甲方外籍监督迈哈莫德知道后,这位头发花白、干了40多年钻井的老人“咆哮”起来:你们这是干啥,学员能换,仆人能换,你们把“老李”这样的人都“裁”了,今后咋办?

有中方钻工马上跟迈哈莫德解释:“老李”去伊拉克是调任,不是被裁,他今后是“BIG BOSS”(大经理)了。但迈哈莫德仍“怒气”难消。在他心中,李新民既是让他放心的乙方带头人,也是为数不多敢于“顶撞”他的中国朋友。他实在有些舍不得。

有一天钻井施工时,李新民他们往井下下表层套管,到100多米时就再也下不下去了。这时候,现场最有“话语权”的甲方监督迈哈莫德提出解决方案:用重十几吨的顶驱把套管“压”下去。李新民一听急了:“这不是个好办法,而且我的顶驱价值上千万,弄坏了咋办?”双方各不相让,“火药味”十足。最终,李新民坚持采用另一种方案,并很快排除了障碍。事后,迈哈莫德多次找李新民表达歉意。

“我们靠实力争取发言权!”李新民说,“硬活儿也怕硬骨头、硬实力!”

李新民没少碰到各种“硬活儿”,但每次总能化险为夷。2007年,他们承担苏丹3/7区首口定向井施工任务。该区块地层软,易发生井斜、井塌等事故,多支队伍都在此吃过败仗。更让人难堪的是,当时甲方还怀疑他们的施工能力。面对挑战,李新民立下“军令状”,下决心“虎口拔牙”。

李新民连夜组织骨干开会,研究攻坚方案,并在随后的实践中总结出了“钻压跟得上、变化常常想、泥沙返出量、性能怎么样、安全摆第

一、责任最重要”的“六步”工作法。短短11天后,当他们交出这口优质井时,甲方监督伸出大拇指:1205队真棒,中国大庆真棒!

但是,再次立下战功的李新民并不轻松。“当年,1205队在会战时期能够赶超美国王牌钻井队和苏联功勋钻井队,靠的就是一流的技术施工能力;如今,我们在国际钻井市场上打拼,靠的同样是一流的技术,实力决定一切。”李新民说。

不久,甲方打算在3/7区推广水平井技术。这种井难度极大,被喻为“在千米地下穿针引线”。鉴于以往的出色表现,甲方把第一口水平井的施工任务交给了李新民。

只有前进,没有退路!施工中,李新民和他的伙伴们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措施,及时发现事故苗头,“苦口婆心”地一次次与甲方监督沟通,说服他们更改施工方案,避免了两起重大事故。当提前1天16小时完成这口井时,甲方监督对李新民说:今后,3/7区所有水平井都应由你们来打!

甲方的这一表态,又一次肯定了李新民他们的实力。这让李新民高兴了好一阵子。

只有井场上千万次的磨炼,才能换来“得心应手”破解难题。为此,李新民一有时间总是“盯”在井场寸步不离。加拿大籍甲方监督曾不解地问李新民:“我到过这么多井队,没有一个项目经理不在办公室办公的,而你却总在井场,为什么?”“没什么。在我们那里讲的是现场办公。” 甲方监督自言自语道:“哦,是中国式的项目经理!”

在苏丹施工期间,李新民带领的团队共破生产纪录12项次,连续多年被评为模范、先进集体等。他和他的团队,用硬实力、硬功夫在国际市场上叫响了铁人钻井品牌,打造了中国石油勇闯海外的新名片!

“干,才是硬道理”

创新致远红旗不倒

“跟他在一起,总能感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李新民身边的伙伴们说。

对此,李新民说道:“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十分重要。现在世界变化这么快,钻井行业的变化更快,我们不变,最终就一条路——被淘汰。”

李新民的“变”,在于勤动脑子。在苏丹,钻井队要招不少当地雇员。他们中有的是刚刚“放下手中的羊鞭”来到井队的,专业技能很差。李新民使出双管齐下的“点子”:既在井场手把手教他们,又创造机会送他们到中国来学习,激励他们快速成长。几年里,李新民他们累计培养了好几百苏丹籍钻井工。

“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全国石油战线的‘标杆队’,要想‘红旗不倒’,就必须注重创新管理,由此向更高目标迈进。”李新民深知。

李新民注重“变”,也善于“变”,创新以致远。在确保钻井质量的同时,他把成本控制提到日常管理的最重要地位,实施成本一票否决制;为革新挖潜,他组织开展“技术革新创效”和“修旧利废、挖潜增效”活动;为控制日常物资使用,他创造性地推行了“成本月度分析卡”,实行材料费用包干,有效地降低了钻井成本。近10年来,李新民带领的1205队成本节余年年位于公司钻井队前列。

“井场面貌就是人的精神面貌”。当年铁人常说的这句话,如今被李新民升华为“绿色钻井”理念。在施工中,他们坚持“油污不落地、泥浆不落地”。钻井时,泥浆池都用塑料布铺好,防止钻井液渗透;在井场、驻地实行袋装垃圾,做到“走一处,净一处”。员工上井下井都同走一条道,尽量减少踩踏面积。

亲情般关爱,人性化管理,是李新民倡导的管理观。他处处为员工排忧解难,用真情温暖员工的心田。

“平时看状态,工作看表现,走路看姿势,吃饭看情绪”,这是李新民的管理“秘方”。一天,钻工小丁心事重重。细心的李新民询问得知,小丁的父亲被确诊为食道癌,需要马上手术。李新民对小丁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之后,李新民把小丁家里的情况告诉了全队职工,并带头捐款。当李新民代表大伙儿到医院探望小丁父亲时,这位老人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在李新民的日历上,从没有节假日。为了解职工生活,他建立了职工家庭档案,每一名职工的情况都装在他心里。技术员胃不好,他就让食堂做可口的饭菜。青年钻工找不到对象,他就四处张罗,四处推销队里的小伙子,老同学都戏称他为“李媒婆”„„职工说:“李队长对我们的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们没有理由不干好工作。”

不管什么“创意”,干才是“硬道理”,而且要带头干。“党员干部不能靠耍嘴皮子,要身体力行,关键时刻要冲在前面。”作为一名党员,李新民将其作为行动准则,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总是冲在先干在前。

一次夜晚施工,拉石粉的车陷进距井场300米处的泥水中,如果不及时把石粉运到,就无法继续钻井。李新民毫不犹豫:“就是扛也要把石粉扛到井场。”当时正在做膝关节炎治疗的他硬是带领几名钻工,把26吨石粉一袋一袋背进井场。扛完最后一趟,他再也支撑不住,腿一软瘫倒在地。

家国情赤子心

奉献石油男儿志

在李新民家里,我们见到了他正在洗土豆的妻子王伟。“新民炒的土豆片味道很好,一有机会就让他表现表现。”她冲长年不在家的李新民笑笑,看不出丝毫埋怨。

从结婚到现在,李新民夫妻总是聚少离多。“一次儿子扁桃体发炎了,我就用身体夹住孩子给他灌药。孩子拼命挣扎,一下子气上不来,顿时小脸、小脚都青了。我吓坏了,抱着孩子跑到邻居家求助,等到孩子喘过气来,我大哭了一场。”那时王伟想,如果丈夫在家该有多好。

李新民家里,挂着一个特殊的日历,那是他儿子给他做的“考勤簿”。李新民每回家一次,儿子就在上边画一个钩,否则就画一个圈。现在,考勤簿上几乎全是圈。我们看到,去年6月18日,被画了一个很大的红圈。李新民解释说,那天是儿子的生日,他曾答应带儿子去逛“萨尔图”,可是当天他不在国内,又“食言”了。

李新民有在墙上标注儿子成长记录的习惯。由于学习压力大,他上高一的儿子月考成绩不理想,很苦恼。为此,李新民利用一次休假机会参加了儿子的家长会。他把每位老师的话都记下来,回家后向娘俩传达了整整40分钟。孩子听完后很受启发,调整了学习方法,成绩随后又上去了。事后李新民很自责:这么多年,自己还是第一次参加家长会。

每次李新民回家,儿子最高兴,但相聚又总是很短暂。每次临出国李新民问儿子:“会想老爸不?”儿子要么不搭理,要么就甩出一句:“嗯,有时候会想。”

1205队曾做过粗略统计,一年当中,李新民有270多天守在井上,全年有1/3在跟班作业。他将更多时间留给了井队,花在了学习钻进技能和管理上。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钻井工人,李新民一直梦想着把计算机应用到钻井生产上。他买来计算机类书籍,一有时间就学。几年前在打一口水平井时,在水平段钻进方向上有一口老井挡在中间,为防止新井眼打到老井眼上,李新民用计算机对定向数据进行处理,确保了上百组数据无一差错,不仅成功打出了一口优质井,而且大大缩短了建井周期。

李新民说:一天不到井场转转,心里就空落落的;一天听不到钻机轰鸣声,睡觉就很不踏实。这,就是钻井人的情怀,这种感情就像那首属于石油的诗歌——

李新民先进事迹

李新民事迹材料

李新民劳模事迹

微笑的胡杨李新民

学习李新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新民心得体会1

学习新铁人李新民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新铁人李新民事迹心得

学习新铁人李新民精神心得体会

李新民事迹报告会发言材料之二

李新民印象
《李新民印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李新民事迹 印象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