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题组成员学习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4: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题组成员学习材料

基于童谣的小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系 俞晓婷

在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我们通常习惯于用讲诚信故事、说理等方式,来阐明诚信是一种有利于人际和谐与社会稳定的优良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指出诚信行为的崇高性,或指出不诚信将会有哪些后果。笔者认为,这种诚信教育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极易拔高诚信品质,而丧失其生活基础,使诚信成为一种被仰视的美德,而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落实;二是教育方式往往不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厌烦,自然也不乐意接受。总之,远离生活的诚信教育,其效果必然不尽人意。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既是对他人承诺的践行,也是对自我要求的体现。对他人的承诺包括遵守纪律、规则,信守承诺,强化时间观念,养成尊重、真诚的人际交往品质等;对自我的要求包括勇敢坦率、承担责任、认真与单纯等品质。“童谣”是为儿童喜爱并相互传唱的所有的有音律节奏的歌谣,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无乐自诵的童谣,也包括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几乎每个人都在咿咿呀呀的童谣中度过了童年。[1]“基于童谣的诚信教育”指用童谣的形式表现、描述诚信行为和诚信教育内容,让儿童在传唱这类童谣中体悟诚信内涵,实践诚信

1 行为。本文将童谣引入诚信教育,探讨基于童谣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新途径,旨在使诚信教育走进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所喜爱的教育方式。

一、童谣的特性及其在诚信教育中的价值

1.童谣的快乐性:使诚信教育乐趣无穷

童谣是能让小学生体验快乐的文学样式,主要基于它的生活性、音乐性与儿童性。生活性指童谣的创作是基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和解释,朴素而真实,没有过于华丽的词藻,也无深刻的哲理,却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生活温情,贴近真实生活中的儿童。音乐性即童谣具有均匀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顺口悦耳,琅琅上口,不仅表现在节奏的运用上以及合辙押韵上,也表现在重章、叠句、叠词的运用上,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便于儿童记忆。儿童性即童谣以儿童的思维和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儿童的语言和情感描述儿童天真稚气的生活状态,使得儿童对童谣有天生的亲近感。

将一些枯燥的说教式的行为规范用童谣来表述,能使小学生乐于接受。如黑柳彻子所著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讲到,校长先生为了让学生慢慢吃饭,多咀嚼,编了一首简单的饭前儿歌:“好──好──嚼啊/把吃的东西/嚼啊,嚼啊,嚼啊,嚼啊/把吃的东西„„”[2]孩子们觉得很有趣,并把吃饭当作一种好玩的咀嚼游戏,这比起不停地唠叨“要细嚼慢咽”、“吃饭不要说话”等命令式的规矩,更能 2 让孩子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因此,将诚信内容和诚信行为规范编成童谣教给小学生,不仅能使学生在享受优美的韵律过程中懂得哪些是诚信行为,哪些是不诚信行为,而且还能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所学内容的暗示,而感受不到过多的说教、命令的痕迹。

2.童谣的行动性:为诚信教育导行

由于自我控制能力相对不够成熟,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与他们的道德认知不一致。对小学生来说,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以后再从道德认知角度进行教育,这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3]因此,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对诚信涵义的深刻辨析和理解,而在于行动上体现诚信,在于其日常行为之中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童谣具有行动性的特征,童谣中的语言多是具体的、富有动感的句式,问题的脉动流畅、运动,没有大段心理方面的细腻描写,在词汇的使用上也是以名词和动词为中心,集中表现事物在如何变化、人物在如何行动,因此能对小学生的行动起到引导作用。如童谣《小闹钟》。[4] 小闹钟,跑得急,滴滴答答不停息。 小闹钟,真诚实,从来不会把人骗。 小闹钟,最守信,每天叫我早早起。

3 小朋友,应学它,诚实守信人人夸。

以小闹钟的每天辛勤工作,为人们准确报时、每天准点叫醒小朋友的行为来告诉小朋友,诚实守信就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从不偷懒,也从不欺骗。被拟人化了的小闹钟成为小学生的一个榜样。 3.童谣的闲暇性:使诚信渗入闲暇生活之中

闲暇生活由于具有自由与自为的特性而更能体现人的德性及其对德性精神的理解。[5]诚信教育若不能走进学生的闲暇生活之中,则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诚信行为仅表现在课堂,做给教师看,课上一套,课后另一套,学校一套,家里另一套。

童谣是儿童闲暇生活的重要部分。由于童谣的节奏感很强,总能看到小学生在课间念着童谣玩拍手、丢手绢、跳绳、跳皮筋等游戏的时候,不仅享受童谣的韵味,也使游戏活动更加具有音乐性和热闹感。孩子们还会在课间自己创造童谣,如将流行歌曲改编,将语文课本上的诗词改编,加入自己创造性的理解。因此,童谣本身就是小学生的一种游戏和娱乐。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创编幽默有趣而又健康向上的诚信童谣,则能使诚信渗入小学生的闲暇生活中去,让他们享受高雅、愉快的休闲娱乐,逐渐认可诚信的生活方式。 4.童谣的文化性:形成诚信氛围

4 文化具有巨大的行为导向作用。童谣是一种儿童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儿童世界的价值取向。当前原本淳朴的童谣已被异化,“校园灰色童谣”的流行已成为人们较为关注的事,许多反映不诚信行为的童谣已成为学生中的一种时尚,如: 考场风光,

千里纸飘,万里眼瞟。 望教室内外,风景甚好。

交头接耳,互打手势,

欲与考官试比高。

这种童谣的流行会在校园里形成一种消极的、轻视诚信的氛围,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但一味取缔并不是一个好方法。我们不妨利用童谣的“文化性”特点,以绿色诚信童谣取代灰色童谣,这样就有助于诚信氛围的形成。

二、基于童谣的诚信教育策略

基于童谣的诚信教育目标为:使诚信教育生动活泼,让小学生在快乐中理解诚信内涵,接纳诚信观念,践行诚信行为。

如何在现实教学和闲暇活动中运用童谣,形成可以操作的基于童谣的诚信教育策略体系呢?

5 1.利用童谣理解诚信内涵

要使小学生理解诚信内涵以及它们的价值,自然不宜用抽象讲解的方式,而应使其直观化、生活化。利用童谣理解诚信内涵的具体方法有:

(1)将诚信规范编成童谣进行教学

诚信规则比诚信内涵、理念更加直观,也具有行为指导性。但纯粹进行诚信规则的教学很容易陷入说教、灌输的形式,将诚信规则编成童谣进行教学,则不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童谣《拍手谣》[6] 你拍一,我拍一,文明礼貌我做起。 你拍二,我拍二,他人东西动不得。 你拍三,我拍三,借来东西及时还。 你拍四,我拍四.勤学守纪要牢记。 你拍五,我拍五,各种作业做清楚。 你拍六,我拍六,不懂装懂羞羞羞。 你拍七,我拍七,课间活动不相欺。 你拍八,我拍八,环境卫生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团结友爱永长久。

6 你拍十,我拍十,永远记住要诚实。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拍手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将诚信规则教给学生,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修改其中的某些句子。这样,诚信规则的教学已经转化为一次活动,学生在快乐的朗读和游戏中学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诚信行为。

(2)指导学生提炼生活中的诚信素材进行童谣创作

任何道德都离不开生活,道德源于生活,道德在生活之中,道德为了生活。[7]诚信教育只有立足于生活,才能真切鲜活,使受教育者产生共鸣,并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诚信,思考生活中的诚信,并在具体生活中实践和体验诚信,最后,将观察、思考和体验的内容与感受写下来,形成个性化的对诚信的理解。有了这些素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诚信童谣创作,将零散的素材整理成为琅琅上口的童谣。不要觉得创作童谣是件神圣而遥远的事,从当前流行的灰色童谣来看,小学生的创作能力非常强。教师可以讲解一些基本的童谣创作手法,或启发学生将原有的歌词、诗篇、歌谣等进行改编,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对生活中诚信的真实理解。并彼此交流探讨,选择好的作品进行学习和传播。

2.利用童谣进行诚信行为体验

人的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不能仅仅靠抽象道德知识的学习和机械化、模式化的行为训练,还必须经由受教育者切身的生活体验去感悟、

7 生成和发展。[8]因此,诚信教育必须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去感悟、内化一定的诚信要求,从而自觉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利用童谣进行诚信行为体验,可以使体验方式更加有趣,受学生欢迎。在此介绍两种具体方法:

(1)将诚信童谣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诚信童谣可以与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诚信行为践行相结合。如,教育学生出操时要遵守纪律,排队整齐有序,可以让大家齐唱童谣《雁》:“雁雁,雁雁排成队,后头跟个小妹妹。雁哥哥,慢点飞,雁妹妹,快点追,大家团结紧,谁也不掉队。”[9]这样就使排队出操也成为有趣的事,必然比教师大声呵斥着要求学生排整齐,或批评几个调皮不听话的学生,效果更明显。这种结合将诚信教育落实到了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对诚信产生认同感,并逐渐接纳和深化诚信观念,将诚信行为日常化。而且,教育本身也生动活泼,使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的乐趣。

(2)将诚信童谣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石里克指出: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承担道德的责任,只有承担责任

[10]的人才能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负责。课外活动是学生校园利用校园环境的这一作用,让诚信童谣彰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如教室、黑板报、文化长廊、宣传窗等可以张贴师生自己创编的优秀童谣。甚至在草坪上、厕所里、盥洗室、食堂、寝室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也可以张 8 贴。如为提醒学生节约用水,可以在厕所或盥洗室的墙上贴上这样的童谣:

自来水,哗哗流, 小朋友听见忙回头。 踮起脚,伸出手, 用手关紧水龙头。 一滴水,不漏掉, 节约用水最重要。

显然,这一童谣的教育效果比“请节约用水”、“请关紧水龙头”这些警示语要好得多。

(2)于学生间传播诚信童谣

童谣之所以为童谣,是要在儿童之间广泛流传。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诚信童谣之后,也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将诚信童谣教给其他班的同学。尤其是要让学生传播自己所创作的诚信童谣,以增强创作的成就感。学校可以举行一些诚信歌谣朗诵比赛、诚信歌谣创作比赛等,用尽可能多的方式使诚信童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广泛流传、广泛编写的童谣,最终形成诚信舆论和诚信文化。

三、基于童谣的诚信教育原则

9 1.生活性原则

生活性原则指诚信教育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存在出发,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通过有诚信的生活来学习诚信行为,养成习惯,并最终达到善和美的生活。事实上,诚信的合法性基础不是道德,而是根植于人的日常生活行为;诚信不是一种需要仰望的崇高美德,而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同于随便、懒散、逃避、耍聪明、相互欺骗,而是和谐、勇敢、承担责任、认真与简单。诚信教育也不在于告诉学生多少道德故事和道德律令,而是教学生如何诚信地生活,这是直观的、感性的生活。因此,在进行基于童谣的诚信教育时,在诚信童谣的选取、传播和创编过程中,都要注意体现小学生的真实生活。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首先指诚信教育不仅仅强调对诚信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将诚信知识、原则内化为个人信念,再外化为个人行为,是知识、信念和行动的一致性与整体性。其次,指诚信教育要贯穿于小学生的整个校园生活中,不仅是课内的,更是课外的,严格执行诚信规则,并要加强教师的诚信修养,以身作则。再次,指诚信教育要贯穿于小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并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不断加深诚信内涵理解和提高诚信行为要求。

3.主体性原则

10 主体性原则指在诚信教育中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断激发学生真挚的诚信情感体验,使之成为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道德主体。童谣本身就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文学,儿童的文化,反映儿童与成人不一样的人格,使儿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自由和快乐,而不受任何压制。虽然我们可以利用童谣的种种优点,来将成人世界里的游戏规则(诚信)渗透到儿童生活中去,但不能违背儿童是童谣的主人这一原则,并要遵循童谣的儿童性、快乐性和自由性等特征。否则,诚信童谣仅是形式上的童谣,而不是真正意义上被儿童广泛流传的童谣。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校园歌谣’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课题编号DEA070059)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组成员讲话稿

《文学理论》课题组成员

幼儿园课题组成员工作总结

课题组成员变更申请

课题组成员之学习心得体会专题

课题组成员表态发言(思维导图)[材料]

党委委员中心组成员学习心得体会1

党委委员中心组成员学习心得体会2

课题学习

编辑组成员岗位职责

课题组成员学习材料
《课题组成员学习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