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性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9: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人性分析和管理 我出生在温州的乡下,接触的都是底层的劳动人群。所以我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这些,勤劳致富的理念一直灌输着。在温州大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里面分布着绝大数的乡村群体。他们舍家弃小的来到都是为的只是收入比家乡好一点能解决下基本的用钱问题。这些是最初期的务工者,所以他们身上具备着勤劳,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人群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中期,也就是温州的90年到99年这十年间的光景。随着这些人群的生活基础得到大大改善,他们的子女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原有的一些精神也在消失。

到了2000年以后到2010之间,大多数参与工作的是80至90后。如果我们把80和90的生活基础和背景以及习惯分解,那么80后的人群和90后的生活可是大不相同。比如80后的人群有经历过一些艰苦的条件,也就是他们的父母辈刚出门赚钱的初期生活是得不到改善的,他们的生活至少有10年时间是在艰苦中度过。多少也会给予以后的生活一定影响。90后的人群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对艰苦2字的体会。所以他们的生活就是在不缺生活保障,不缺零花钱的基础上长大的。两者的生活背景和基础的差异也会导致两个年代的工作方式差异。80后在这批人群在到2000年后期已经经历了一些经济发展的过程,从同伴的一贫如洗到如今身价过亿。这些都是在刺激这些人群。是人哪个没有嫉妒心理,如果说没有那只是自己没有能力而已。90后在2010年左右的时间开始步入工作,起初的状态可能只是受于家庭条件的压力出来带着玩性质的工作。所以想指望有什么好的状态和成就那只是奢望而已。

以上是80-90年代的生活原状,那么60-70年的该是如何呢?60年以后的人群现在年纪都在50以上也就是他们已经进入第三代的年纪。相对而言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不是很糟糕和紧迫了,能者多劳。也不能有什么想法了,他们要的只是打发时间或者安逸一点的生活,创造对他们而言已经没有。所以针对60年以后年纪上了50以上的劳

动群体,也就别太多的管束和期望,他们已经是力不从心,已经接受不起太多的挫折。70年后该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力军,他们接受的教育文化以及生活背景有着60后的艰苦朴树,又有80后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论忠诚度,有60后的安逸又比90后重情感。企业发展在很多环节上都是必须的。情感管理和投资也是企业发展的一部分,有能力的人不重感情,三天弃你而去那又如何?

那么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群该如何来分布呢?我们比如拿温州的制笔行业劳动者主群体是妇女阶层,比较稳定的年龄层应该是在70到80之间。60年左右的寥寥无几,90年以后的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发了工资就请假,工资不够玩就换工作。让管理者整天弄不明白这到底怎么回事?破费心思也找不到答案,其实管理层应该想到一些人群的层次问题。那么我在此把企业的群体根据年龄大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55年到69年 ——为企业沉淀层

70年到79年 ——为企业稳健层

80年到85年—— 为企业创造层

86年到90年—— 为企业流动层

55年到69年为企业沉淀层,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基本是在安逸中工作,别给予太多规矩和压力,别讲太多的管理规则和理论,讲多了他们听不懂,也不会去太多深入。有可能哪天他在那跟你讲起毛主席当年怎么管人,怎么去打仗。高的你是云里雾里哭笑不得。这种尴尬场面希望不会在企业中碰到。如果遇上了,请绕道尊老爱幼的美德发扬一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背几遍。但是这个年龄段的人你会发现其余年龄层所不会有的——忠诚。对婚姻,对朋友和生活以及工作都是如此。多翻开他们的阅历你发现他们这一生换过几次工作,有没有婚外情以及离婚等情况。企业需要一些忠诚之士来给企业增添文化底蕴。当然也不乏有部分过了耄耋之年还执着创业者,比如温州以前有个陈老头拉面的60岁以后开始创业,将分店

开到了20多个国家。企业虽然短暂但却也有黄忠之志,令人钦佩。70年到79年为企业稳健层,人到了30以上就要考虑家庭和事业。古云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个年龄刚好处在这句话之间。另一方面这个年龄层的人也是生活压力最大的一层,上有老父母下有幼子女。老人生活费要给,儿女教育费要给,自己省吃俭用。所以在三层压力的驱使下,他们会选择稳健发展。没有青春期的太多幻想也没有50年代的人那么多遗憾。然而这年龄层的人,生活的发展期都是在改革开放前期,全国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阶层。所以他们接受的教育有限,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判断决策有限。更多的人则是为解决困难而生活而工作。但是他们又能接受现代化管理模式,也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去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所以企业在决定引进人才还是培养人才的决定上要深思熟虑,如果引进那么该如何安置和培养这年龄层的人员也得考虑。针对这年龄层的人员企业管理者应该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本质和心声,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孙子兵法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如何去心理管理,如何去心理引导这是最为关键的。几年前,我所在的一个小企业,接触过一批这样的人员。感触很深,第一是他们的忠诚度,他们对企业的发展和前景的忧虑都是他们讨论的话题,无奈只是能力所限。有一次在闲聊时一个下属(或许我现在不该这样称呼,为了容易读懂这能这么称呼)跟我说要去学平面设计,我很惊讶。但我却反对他去做这样选择。理由有几点:第一你是半路出家,没有美学基础更别说创造能力。第二你的性格以及你的工作也不能给你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我还建议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求学奋进,加强自己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不知后来他如何决定的。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们有发展和学习新事物的想法,也有部分行动。只是限于条件和环境基础太差而已。他们不想被社会淘汰,不想此生就此而过。其实这对企业来说是好事,但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好他们的心理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如果企业的HR经理,没有考虑这些问题那这职位也将是虚设而已。企业的人

力资源部经理必须要为企业的人员做层次的分类和培养计划。比如基层的业务水平,技能考核,中层干部的培育,梯队建设,高层决策的机制建立还有企业薪酬体系和考核体系的完善等等。

80后的人群大多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懂得了什么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也开始懂得了国际贸易的一些相关知识。所以80后的人群会初步的以经济学的角度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个简单的规划。比如一个乡下来城里上班了几年后的人员,他会做几个计划。其一,是解决初步的生活保障。其二,储蓄,每个月会将薪水做个简单的分配,多余的用于储蓄。至于现在盛行的理财概念在这个阶层的人员里面是基本没有的。最大的理财就是将钱存入银行。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他们金钱也会水涨船高,然后他们会将部分金钱计划着自己做点小本生意。比如开个小店以及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做个技术活之类的。但是他们对市场的了解只是简单单纯的通过企业本身往来的商业伙伴,并不懂得真正市场经济和经营。所以很多踏出这步的人员都是半途而废而将梦想夭折,但是也有部分人群是成功的,机会加努力总会换来成果。我想有过类似初级经商的人员都会由此感想。

以上是80后从商的一个例子,其实80后更多的会体现在对求知欲和能力表现的层面上的追求。他们有大把的经历,有多年的社会阅历,甚至有管理经验。所以他们更想得到能力的展示和知识的汲取。他们好比一个培育了数年的大树,需要的是更好的土壤和养料。只有给予他们更多的生存空间才能释放出更多的价值。所以企业在发展中期,更需要重视员工的价值观,要培育价值观,重视人才的发展。

从80后的群体来解析我们知道,这些人群的创业精神和自我职业规划都是有一定的知识面。懂得最基础的经济学,和基本管理能力。但却缺乏市场的分析能力以及对自我评估能力。具有创造能力又具备70后的忠诚度,所以我认为80后现在将成为企业的生力军。但是该如何去给这层次的人群建立一个稳健发展的平台以及给予更大得发

展空间。这将是企业所需考虑的。比如我们企业的基层中有很多是80后的,那么我们的管理模式就可以用情感管理加现代化管理结合的方式展开。从基本的人性开始——情——理。还需要给予这阶层人员一个未来的计划和蓝图。谁都不想跟着一个没有前途的企业来赌青春。更何况是80后这群上有老下有小的群体。他们也得为自己的家庭做长久计划。 80后是个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群,他们会学习,会创造,同时也会忍耐和忠诚。80后的中层管理者们会善于学习,善于运用。他们具备了成熟男人的稳重也具备了蓄势待发的能力。如何花时间正确的内部培养这阶层的群体也将是企业未来所需考虑的。忽视这群体的创造价值和能力将会失去企业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核心群体。

那么该如何重视和培育企业中80后的生力军呢?

企业好比大家庭,已经进入了四代同堂的阶段。老者已老,幼者尚幼。如此境地,切莫将企业老年化,也禁忌将企业幼年化。我们懂得企业老年化的弊端以及幼稚期的危害。取其中我们把经营10年的企业定位为青春期。把80后比作我们企业青春期的青壮年,让他们追随企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企业的远景规划,实施计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发展方向,都是企业要为他们所做的也与他们的未来息息相关。他们要承担起养老抚幼的职责以及企业发展的重担。此时我们就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个空间,如学习机会,职位机会,决策机会等等。只有充分集思广益才能将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在企业里工作阶层我们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年萌芽期——熟悉企业的日常运作,第二年发展期——释放个人能力,第三年衰退期——释放完毕进入饱和状态。那么该如何让他们永远充满能量,永远的为企业发展具有创造力。这就是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的“恒动力”但是在人身上却能实现。

标准劳动密集型企业

企业劳动密集型管理经验交流材料(全文)

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标准

劳动密集型,企业,认定,申请书

劳动密集型企业认定标准

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专题

1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

浅谈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材料)

学习《企业人性管理》的体会

物业公司是微利劳动密集型企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性管理
《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性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