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

发布时间:2020-03-03 17:14: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姚 安 县 农 业 局

二OO五年九月

-1-

规划编制负责人:庄 勇(姚安县农业局局长)

李得安(姚安县农业局副局长)

杨家俊(姚安县农业局副局长)

规 划 主 编 :曹家明(姚安县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

资料数据提供 :周家武(姚安县农业局农机股股长)

罗 芳(姚安县农业局农经站)

任兆丽(姚安县农业局农经站)

注:

1、2005年数据为预计数

2、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表中数据为县农 经站统计数

附:

1、姚安县农业生产“十五”完成情况

2、姚安县农业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表

-2-

开拓创新的“十五”计划即将过去,改革创新的“十一五”即将到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州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经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的努力,农业生产已完成或即将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并确立了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大产业,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以及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继续成为“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的新形势下,认真总结经验,科学、合理地做好农业发展规划,对我县在新世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十五”农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将农业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农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到2004年,全县实现现价生产总值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农业总产值5.90亿元,比上年增长5%,财政自收收入3277万元,比上年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1970元,比上年增长9.9%。预计2005年可实现现价生产总值10.21亿元,比“九五”

-3-

末的2000年增长62%,农业总产值6.13亿元,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36%,财政自收收入将达到3004万元,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69元,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37%。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04年,在粮食种植进一步调减4220亩的基础上,粮食总产仍达到7326.5万千克。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87千克,预计2005年,粮食衷情产量可达7195万千克,同时,优质稻等一批优质品种比例逐步增加,品质进一步得到改善。

——烤烟生产继续执行“双控”政策。种植面积4.7万亩,单产达139千克,总产658.3万千克,总产值达到7570万元。2005年种植面积预计将达5万亩,单产进一步稳定,质量大幅度提高,均价提高,总产值预计可达成1亿元以上。

——油料生产取得重大突破。2004年种植面积达到2.83万亩,优质油菜达2.78万亩,总产470.7万千克。预计2005年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3.27万亩,总产可达600万千克以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吃油水平。

——蚕桑作为重点产业。建成了800绪缫丝生产线,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通过县委、政府和全县人均的共识——进一步加快蚕桑产业的发展,2004年桑园面积达1.66万亩,投产0.9197万亩,蚕茧产量328.7吨,农民售茧收入493.05万元,生产生丝32吨,实现销售收入520万元。通过加大新栽桑工作力度,2005年桑园面积达到2.2万亩,预计产茧450吨,农民售茧收入达675万元。

-4-

——蔬菜生产全面发展。2004年种植面积达4.56万亩,其中外销蔬菜达2.5万亩,实现产值8400万元。在传统产品莲藕、山药、百合面积稳定增长的同时,面向市场培植了大蒜产业,年种植达到6700亩,实现产值800多万元;各级干部群众树立品牌意识,加大无公害生产力度,同时积极寻找市场,蔬菜“订单”生产进一步发展,蔬菜产、供、销的局面逐渐形成。预计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品种进一步精细化、优化,种植面积可达4.6万元,产值可达8800万元,同时以烟田套种为主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将向精细品种,特菜品种发展,产值、效益进一步提高。

——农机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05年,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788万瓦特,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31万瓦特,增0.54%;农机拥有量达到5774台,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576台,增11.1%;农业机械总产值达到3484万元,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378万元,增12.2%。机耕面积9.4万亩,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0.31万亩,增3.4%;机耙面积6.1万亩,较“九五”末减少2.9万亩,减31.8%;机械收割农作物面积0.45万亩,较“九五”末的2000年减少0.17万亩,减27.4%;农机排灌5.5万亩,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2.9万亩,增111.5%;农机运输量1975.2万吨/公里,较“九五”末的2000年减少87.8万吨/公里,减4.2%。

在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农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2004年粮经比例达64:36,预计2005年可达63:37,

-5-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回顾农业发展,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县委总结多年经济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将大农业的发展置于全县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将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置于全县实现富民强县的根本途径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农业 ,加强农业。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千方百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税费改革,对农村实行多给、少取、放活的方针,让农民休养生息,增加农业投入,全县相继建成了红梅水库水利工程,完善了以洋派水库为中心的引蓄排灌网络以及完成了下口坝水库、洋派水库的除险加固,彻底解决了姚安地处滇中干旱区农业生产长期受干旱制约和姚安坝子夏秋水患的局面。

二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始终将科技兴农作为“十五”期间农业发展的主线贯穿始终。一大批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运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科技队伍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三是不失时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各级干部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认识高度一致,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面对烤烟“双控”政策不是坐等观望,而是及时围绕农业确立了五大产业,建基地,牵龙头的发展战略,顺应市场走势变化,着力发展“订单农业”、“规模农业”和“效益农业”。广大干部、群众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效益意识进一步增强,确保了新形势下,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的实现。

-6-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我县农业生产前进和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粮食单产连年提高,但农民增收缓慢,县、乡财政困难;二是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农产品卖难突出;三是农业产业群单一,规模小,龙头脆弱,产业链短,档次不高,市场不宽;四是解放思想力度不够。这些困难和问题,务必要引起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农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有利条件

1、机遇与挑战

规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二十一世纪又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和生物科学的世纪;中国已加入WTO;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的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些都将给我们实施规划提供难得的机遇。但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而这一轮结构调整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施的“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调整不同,已不单纯是多种、养点什么和少种、养点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随着结构调整在全国的蓬勃展开,农产品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市场将成为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宰力量。这些又将给我们提出新的挑战。

2、结构调整将培植的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1)、蚕桑产业:我国是世界茧丝绸主要的生产国和出口

-7-

国,原料茧和生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我国加入WTO后丝绸出口的能力大增。

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国内市场对丝织品的消费量将逐年增加,目前发展蚕桑生产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同时蚕桑生产又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从沿海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已成趋势。

(2)、蔬菜产业:蔬菜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消费品,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我省由于其独特的气候优势,外销和出口蔬菜占有较大优势,外销量居全国第五位,而且我省蔬菜具有较好的价格竞争优势。尤其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及华南地区受高温和台风影响,蔬菜生产受到制约,大部分需依赖外省调入。

(3)、莲藕、山药、百合(包括中药材)传统特色产品:莲藕、山药、百合、大蒜一直是我县传统特色品种,市场一直较好,到“十一五”末规划发展2.0万亩的规模较为适应,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山药、百合两个品种,同时依托彝药业适度发展中药材的可能性也很大。莲藕生产应控制在0.8万亩 以内,立足点要放在提高单产和质量,优良品种的搭配,实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延长销售时间。

(4)、优质稻产业:随着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向相对过剩的转变,劣质粮滞销,优质水稻则供不应求,我省也是优质稻米大量从省外、国外涌入。我县推广的优质稻“滇粳优5号”等一批优质稻米已达到优质米标准,而且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到规划期末发展到8.0万亩,龙头企业姚安信达米业有限公司年

-8-

产2.5万吨的“姚州”牌优质米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3、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历届县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深化对县情和时代发展潮流的认识和正确分析,始终把大农业的发展置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希望来认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4、勤劳的姚安农民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高。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高,投入意识强,力度大,使我县农业生产能顺利发展。

(二)、不利因素和发展困难

我县的农业生产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发展困难。

1、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缓慢,档次不高,产品市场竟争力不强;

2、农产品(特别是劣质的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的约束力较大,农产品卖难,价格不高仍然较突出;

3、农业产业群单一,规模小,市场不宽;

4、缺乏强有力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效益低下。

三、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9-

牢牢抓住发展这一主题,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着力实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我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特色产业培植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整合要素达均衡,统筹城乡共发展”。始终坚持“四条基本方针”。一是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始终坚持把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三是始终坚持把科技和教育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来抓;四是始终坚持把推进农业的对外开放摆在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

(三)发展战略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方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科教兴农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精细农业、集约农业等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的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进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认证步伐。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品牌打造力度,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保护和提高农

-10-

业综合生产能力,培养壮大中介组织,促进土地流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

(四)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在规划期内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生产体系;健全和壮大县、乡、村、组农业服务网络;建立起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高效率、高效益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和显著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连接农户和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力显著增强;培植优质粮、优质烤烟、蚕桑、畜牧、蔬菜五大产业,使之在结构调整增加财政收入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规划指标

在“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发展速度达到10%,“十一五”末达到16.43亿元;农业总产值年递增5%,“十一五”末达到7.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5%,“十一五”末达到2641元。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2.6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2.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4元。

(1)到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3万亩,主攻单产,总产稳定在7300万千克以上,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实现商品粮县向优质粮食县的转变;着力提高复种指数,力争粮经比例达到50:50。

-11-

优质稻种植面积2005年7.0万亩,占水稻种植计划8.5万亩的85.4%,生产优质稻谷3900千克,2010年种植达到8.0万亩,占计划种植面积的100%,生产“姚州”牌优质米 2.5万吨,产值达10000万元。到2020年稳定在8.0万亩。

(2)烤烟种植规划期间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单产逐步提高由2005年的138千克提高到2010年的150千克,生产以提高质量为主,提高均价,总产值由2005年的8744万元提高2010年的12000万元以上。

(3)蚕桑生产规划前三年以加大新植桑园为重点,后两年以低产桑园改造为重点,提高单产,稳步发展丰产桑园,2005年桑园发展到2.2万亩,到201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0万亩,投产桑园面积达3.0万亩,平均亩产茧量达到40千克,总产1200吨,2020年投产桑园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蚕茧总产2800吨,蚕桑产业总产值达到4200万元。

(4)无公害商品蔬菜种植面积2005年达到2.0万亩,到2010年达到3.0万亩,总产量5400万千克,总产值4860万元。到2020年达到5.0万亩,产值达9025万元。

(5)山药、莲藕、魔芋、百合、大蒜等特色产品种植2005年达到1.5万亩,到2010年种植面积达 1.7 万亩,总产量2500 万千克,实现产值3000万元。到2020年稳定在1.7万亩。

(6)优质油菜种植面积2005年达3.2万亩,到2010年达 4.45 万亩,总产量877万千克,总产值达到2631万元。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总产达944万千克,产值达2832万元。

-12-

(7)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总动力年均发展速度3%,到2010年达到6984万瓦特,到2020年达到8513万瓦特;大中型拖拉机年均发展速度10%,到2010年达到878台,到2020年达到1727台;小型拖拉机年均发展速度6%,到2010年达到726台,到2020年达到1183台;农田耕作机械年均发展速度15%,到2010年达到1587台,到2020年达到4929台;联合收割机年均发展速度20%,到2010年达到22台,到2020年达到89台;农业排灌机械年发展速度10%,到2010年达到1760台、件,到2020年达到3800台、件;农产品加工机械年均发展速度5%,到2010年达到2094台,到2020年达到3411台;脱粒机械年均发展速度10%,到2010年达到674台,到2020年达到1455台;机耕面积年发展速度2%,到2010年达到10.36万亩,到2020年达到11.44万亩;机耙面积年均发展速度7%,到2010年达到 8.68万亩,到2020年达到12.85万亩;机械收割面积年均发展速度20%,到2010年达到7868亩,到2020年达到20408亩;农产品加工量年均发展速度5%,到2010年达到12.57万吨,到2020年达到16.89万吨;农业机械经营总收入年均发展速度3%,到2010年达到3269万元,到2020年达到4393万元;农机从业人数年均增长5%,到2010年达到3478人,到2020年达到5665人。

四、发展重点和重点建设项目

规划期间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多给少取的农业强身战略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大规模组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交易市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农业支撑

-13-

体系建设和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

(一)、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五大产业,抓好粮、桑、菜产业发展

1、优质稻产业:优质稻种植面积2005年7.0万亩,占水稻种植计划8.5万亩的85.4%,生产优质稻谷3900千克,2010年种植达到8.0万亩,占计划种植面积的100%,生产“姚州”牌优质米 2.5万吨,产值达10000万元。到2020年稳定在8.0万亩。

2、蚕桑产业:蚕桑生产规划前三年以加大新植桑园为重点,后两年以低产桑园改造为重点,提高单产,稳步发展丰产桑园,2005年桑园发展到2.2万亩,到201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0万亩,投产桑园面积达3.0万亩,平均亩产茧量达到40千克,总产11200吨,2020年投产桑园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蚕茧总产2800吨,蚕桑产业总产值达到4200万元。

3、无公害蔬菜产业:无公害商品蔬菜种植面积2005年达到2.0万亩,到2010年达到3.0万亩,总产量5400万千克,总产值4860万元。到2020年达到5.0万亩,产值达9025万元。

(二)、重点建设项目

1、在胡家屯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集交易、农产品信息反馈系统、贮运等功能于一体,计划争取建设总投资870万元。

2、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蚕桑基地建设:计划在九个基地乡,依托农业综合开发蚕桑基地项目和以工代赈桑水配套工程项目建设,到2010年累计新栽桑2.0万亩,改造现有低产桑园1.8万亩,计划争取总投资

-14-

5064.4万元,使投产桑园面积达到4.0万亩,平均亩产茧由2005年的23公斤提高到2010年的40公斤;

——优质粮油基地建设,以姚安坝子,弥兴坝子和官屯坝子为主,依托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粮食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争取总投资760万元,到2010年优质粮油基地达12.5万亩,年产优质稻3500万千克,年产优质油菜600万公斤;

——以蜻蛉、包粮屯为主继续建设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16455亩,计划争取总投资10027.72万元,到2010年优质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达到3万亩,产值达6000万元;

——以官屯、弥兴、太平、适中为主,争取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7万亩,计划争取总投资653.5万元;

——以前场、左门为主,争取建设高山反季蔬菜生产基地1.2万亩,计划争取总投资870万元。

——建设微型冷库: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竟争力,计划争取投资25.5万元,在相应的乡镇建设120立方米的微型冷库三座,以达到推广示范作用,引导个体投资建设.

3、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良种繁育体系:规划期间在弥兴镇、官屯乡的坝区及蜻蛉、白龙寺村委会建设0.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建成中型粮食种子加工中心,实现种子精选率达100%,包衣率达80%,标牌统供率达98%以上;计划争取总投资560万元。

——加大大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计划“十一五”期间争取投资110万元,加大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15-

——乡(镇)农业体系建设,计划争取总投资370万元,完善12个农科站和12个农机站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立足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加快建立以农业部门为主体,覆盖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基本形成手段先进、制度规范、队伍健全,集信息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于一体,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重点是,建立健全全县农产品供求、价格、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和农业适用技术等信息采集系统,力争使我县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相对滞后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

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监测与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农村经济综合监测及管理。加快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人才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经济综合监测管理队伍。

计划争取总投资280万元。

——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检测检验体系。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快制定农产品品种、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包装、贮运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健全农业质量监督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

-16-

——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现有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高效、快速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以及重大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事故的诊断监测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建设农业环境监测网点。

——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是在蔬菜、肉类、土特产品等农产品集中产区,改、扩建一批区域性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及配送中心,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功能,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水平。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建设。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加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提高重点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信息网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加强成人教育体系建设,拓宽成人培训领域,把县农机学校和县农广校建成成人技术培训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培训学校,计划争取投资182万元。

五、对策措施

(一)稳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稳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对于我县这样一个主要依靠大农业来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农业县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尤其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要认真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切实保护好耕地,促进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17-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建设,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采取转让、转包、入股、互换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农业企业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管理体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要认真落实税费改革的各项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粮食生产在稳定的同时,要着重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要将粮食生产从过去追求数量增长切实转变到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的轨道上来。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更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历史机遇,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为结构调整服务。第二要抓好退耕还林、还牧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要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建立健全国家、集体、农户和社会各界相结

-18-

合的多渠道农业投资体系。提高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例,财政农业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调整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在继续支持农业生产环节的同时,加大对产前的种子供应、市场信息服务,产后的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的支持,加大对小城镇、农村道路、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方筹集发展农业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农业。引导农民增加农业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外资。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建立有效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重点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二)解放思想,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结构调整又是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坎,只有迈过这个坎,我县的经济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才能在新一轮农业结构大调整中占有先机。因此,各级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那种怕冒风险,求稳慢进跟着走的传统思想习惯的影响,就能树立起大胆想、大胆试、大胆闯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超前思维和创新思维。

要抓住省委提出的“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调整结构,开拓市场,搞活流通”的契机,结合姚安农业实际,按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将全县各级干部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开拓市场,积极调整

-19-

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上来。

要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同时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大批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商积极投入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营造我县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是充分发挥市场对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和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要结合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发展规划,建立起各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使农民享受到快捷的市场信息,同时让农民在市场交易中提高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意识,从而做到合理调整种植品种结构,提高科技水平。二是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要着力加强信息交流硬件设施建设,建立起政府权威性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将结构调整的手段转移到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的轨道上来,切实为农民做好服务。

(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千家万户与大市场对接的最有效方式,对蛉腾丝业有限公司、信达米业有限公司、蛉河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菖河生态蜜蜂园等一批带动面广、作用强的龙头企业要积极扶持,同时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利用群体优势,培育我县农产品市场,要加强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建立大批流通中介

-20-

组织,成立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培育大批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农民通过入股等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各种协会、研究会参与市场流通。

(五)把科技进步摆在结构调整的突出位置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逐步建立起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

调整农业科技的方向和重点,在重视提高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从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向为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服务,从资源消耗型技术开发为主转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开发为主。以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和适销对路的动植物新品种为重点,大力开发优质农牧业新品种。加强对农业产后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大力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为重点,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力度。技术推广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有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鼓励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企业及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从事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转变为农业科技和信息中介咨询机构,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1-

继续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通过农业广播学校、农机技术培训学校,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做好农村科技普及工作,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实现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农业科技必须面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建设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和蚕桑新品种示范区 其任务是建成未来蔬菜、蚕桑发展方向的试验示范基地,高效、高新科技示范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蔬菜专业化育苗和蚕桑穗条供应基地以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

2、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和农业降耗增效技术。

3、增加投入,建立起电波入户、电话咨询、网上指导、多媒体专家决策系统,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

4、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教育体系建设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六)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和发展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逐步建立以农民及其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和支持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统一供应、农业科技推广等服务。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章制度,规范运行

-22-

行为,保障其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经纪人队伍。

(七)切实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切实加强对耕地、草山草坡和水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污染。大力组织实施“沃土工程”,增加秸秆还田面积,多利用有机肥,有的地方可采取轮作或种植豆科等养地作物,切实提高土壤肥力。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控制农业污染。继续开展农村能源建设。

(八)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

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机化装备和生产结构,稳步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加快农机化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促进农机化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机械,抓好种子精选、包衣等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因地制宜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加快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不断建立健全农机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机化法规建设,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完善农机化标准体系,强化农机试验产品质量监督和农机监理工作,不断创新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

(九)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放心”产品,按照“面向市场、制定标准、质量监控、注重品牌”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生产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的农业产品,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必须紧跟市场时尚,执行绿色标准,从事农产品生产。着力推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坚持“高新技术与实用技术、先进技术与传统农艺、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全面启动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从生产资料供应、生产中的每一环节,到生产后的分级、加工、包装、储运,都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标准规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要把创立农业品牌与农业标准化相结合,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积极开展

-23-

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认证工作,抓好现有品牌的规模化营运,培育农业知名品牌,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广告牌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抢占市场制高点,同时扩大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争取多打出一批名牌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农产品产销效益。

(十)大力推进依法治农

依法治农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效果。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大对农业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促进公正执法和严格执法。继续抓好农业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农业普法工作,努力实现由提高农业系统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面推进农业系统各项事业依法治理,使农业各项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十一)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严格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始终重视维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多方支持,对农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政策倾斜,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充分理解。农业和农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头绪很多,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而且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要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帮民富,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善于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用民主法制的办法推动农村工作,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政策指导、信息引导和服务疏导上来,突出抓好农村政策的落实力度,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重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和设施建设,继续搞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

-24-

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文明新村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农民安居乐业。

“十一五”计划是进入新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服务,依靠广大农民的创造精神,全面开创“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25-

“十一五”古镇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永修县“十一五”()农业规划

曲靖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安远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姚安县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十一五规划内容1

博物馆十一五规划1

深圳市都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汇报

农业农村经济汇报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