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汇报片脚本(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6:32:54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汇报

XXX镇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汇 报 材 料

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县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年初三干会制定的目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条主线,以“保粮食、减棉花、扩果蔬、增畜禽、上特色、抓市场、转劳务、一村一品、一主一副”为发展思路,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显著,农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6亿元,同比增加2548万元,增长14%。人均收入达到8012元, 同比增加1500元,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总收入达到1.81亿元,同比增加2144万元,增长13.4%;人均收入达到6527元,同比增加1265元,增长24%。第二产业总收入达到384万元,同比增加39万元,增长11.3%;人均收入达到226元,同比增加20元,增长9.7%。第三产业总收入达到673万元, 同比增加94万元,增长16.2%;人均收入达到397元,同比增加50元,增长14.4%。劳务输出总收入达到1461万元, 同比增加297万元,增长25.5%;人均收入达到862元,同比增加165元,增长23.7%。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1、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布局,以特色农业为重点的种植业整体效益得到提高。一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在加大投入、选用良种、水肥管理、面积落实上下功夫,确保人均1亩口粮田,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全乡粮食播种面积4.6万亩,其中小麦2.5万亩,单产达到432公斤,同比增加17公斤;玉米

1.9万亩,单产达到545公斤;水稻2000亩,单产达到426公斤,同比增加6公斤。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经 - 1 -

济作物。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瞄准市场,适度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做好政策服务、销售服务、技术服务、示范服务、管理服务,以“什么作物挣大钱就种什么”为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订单种植等措施,推广立体种植和套种间作模式,把发展“多熟制、三高田”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来抓。“多熟制”种植面积落实1.8万亩,“三高田”种植面积5000亩,亩均收入均为5000元以上。种植订单色素辣椒3000亩、陆地菜4000亩、西甜瓜4000亩、茴香9000亩、豆类4000亩、棉花1万亩。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种植业布局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符合市场的需要。同时,把设施农业作为“万元田”的重要突破口来抓,把好投入关、品种关、茬口关、时间关、技术关和销售关,引导农民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使大棚种植向高产出、高效益方向发展,加强蔬菜的管理与病虫害防治,自行育苗移栽。全乡496座大棚种植率100%,今年共育苗52.5万株,高标准维修改造30座,安装了卷帘机。今年,共种植大棚西红柿133座,辣椒84座,西甜瓜74座,大蒜205座。全乡设施农业总收入438万元,人均收入165元,棚均收入为1万元以上。2010年种植业收入达到6614万元,比2009年增加108万元,增长1.7%;人均收入达到2139元,比2009年增加185元,增长9.5%。

2、继续把林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林果业不断发展壮大。紧紧围绕“改造、统

一、提升、增效”的方针,切实把林果业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上来。一是加大管护力度,树立“斤果斤肥”的理念,及时做好果树的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落实林果业专业用肥530吨,购置大型打药机械喷雾器18台,手摇喷雾器79台,各村购置森防消防摩托车一辆,配备了水(药)箱、抽水机等相关设备。今年对全乡的果树进行了4次统一追肥、打药及彻底的摘心修剪,促进了全乡的林果业丰产丰收。二是进一步扩

大林果业面积,在现有4.2万亩林果业面积基础上新定植补植核桃980亩6万株。三是进一步加快果树品种改良步伐,全乡成立了由84人组成的林果专业技术服务队,统一购置服装83套,修剪器具250套。各村创建核桃嫁接改良示范园300亩,联系点乡领导、村支部书记、第一副主任各100亩,保证嫁接成活率在95%以上。完成嫁接改造10万株(其中技接4万株,芽接6万株)。四是加大核桃丰产园建设,每个村建立核桃丰产示范园300亩,联系点乡领导、村支部书记、第一副主任各100亩。2010年林果业收入达到6027万元,比2009年增加1437万元,增长31.3%;人均收入达到2689元,比2009年增加730元,增长37.3%。

3、把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畜群结构得以优化,畜牧业效益提升。坚持“富裕户养大畜,一般户养小畜,贫困户养家禽,以小换大”的滚动式发展路子,通过优化畜禽结构,扩大养殖规模,狠抓品种改良,注重疫病防治,提高饲养水平,保证饲草料供给,增加畜禽质量和效益。积极做好五号病防控工作,全乡共设卡子5个,其中主干道3个,各卡点实行领导负责制,每个卡点有一名村级保健员对过往车辆、行人进行认真检查、消毒。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对全乡所有农户家的棚圈进行了一次全面消毒并积极配合县畜牧部门做好疑似病例牲畜的处理工作。加大牲畜的防疫力度,牛强化免疫6756头,完成率100%,羊强化免疫32500只,完成率100%。动物防疫完成39256成头(只),牲畜防疫密度达到100%。科学饲养覆盖率达100%以上。牲畜存栏5.102万头,出栏3.68万头,适龄母畜3.68万头,完成品种改良2800头,动物防疫53.1万头只,防疫密度达到91.7%,种植苜蓿3000亩,新建青贮窖560座,制作青贮饲料2.73万吨,铡短粉碎8750吨。全年家禽出栏68万只,存栏5.5万只。2010年畜牧业收入达到5497万元,比2009年增加961万元,增长21.3%;人均收入达到1699元,比2009年增加350元,增长25.9%。

4、扎实做好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完成田间节水600万方,维修加固防洪点5公里,完成地下水提水1600万方,归并农田2000亩,高标准平整条田1000亩,组织劳力清理渠道55公里,建筑物维修9个。新打机井17眼,解决了农田灌溉困难。为200户居民实施了自来水入户项目,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5、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重视和支持农机事业的发展,抓好农机安全和农机管理工作,制定农机培训、农机作业、年度审验计划,对全乡412名农机手进行了培训,对768台(套)农机具进行了安全检查,对362台农机具进行集中统一检修。农机作业面积69万亩。新购置拖拉机80台、播种机36台,铡草机24台。同时,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全乡所有的村均为农机安全村。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的培训和宣传等工作,共培训农机手4224人次。

6、认真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保证整村推进顺利进行,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更加深入。2010年全乡完成脱贫计划217户615人。充分结合本乡的实际,申报扶贫开发项目,为贫困户脱贫致富谋利益。对2006年贫困户手工档案进行装订成册。结合两项制度衔接工作,组织专人对乡贫困户电子档案和手工档案进行了更新录入,顺利通过上级验收。严格管理各类扶贫开发项目,并且对项目到户进行跟踪检查。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5.08万元,实施了大棚维修改造、棉被补助等项目。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1万元,实施了低产田改造、草场建设等项目。

7、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多渠道转移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新突破。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和服务,真正让素质高、组织纪律强、安心工作的青年走出家门勤劳致富。积极扶持农民大力发展地毯加工、木制品加工、民放手艺品等

二、三产业的发展,引导农民参与抗震安

居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的实用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作用,举办木工、瓦工、水泥工等培训班7期,培训农民特别是初高中毕业生等到农村劳动力3145余人次。2010年转移富余劳动力5500人,其中季节性拾花2453人,实现劳务输出总收入1461万元,比2009年增长25.5%,人均收入862元,人均增收165元。

8、充分发挥经纪人和考察员的作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成立了农产品销售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农办主任负责,认真落实“百千万”工程,积极培养农村经纪人,全乡有农村经纪人20人,并对农村经纪人进行了5次培训。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做好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考察工作,乡党委专门派干部到泽普、皮山、石油基地等地进行市场考察跑销售渠道,为农民解除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信息田园网站5个,不断更新网站信息。今年农副产品销售量2.12万吨,销售额6542万元。

9、狠抓富民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全乡建房计划450户,实际完成450户,完工率100%。加强抗震房建设的开工、工程质量、竣工入住、物资发放等的监督与管理。共为农民发入钢筋30吨、水泥400吨、红砖2000万块。做到了建房资金和物资的严格管理和使用。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对建房宅基地严格审批,无占用耕地现象。以富民安居工程建设为动力,紧紧围绕“五清、五改”的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目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对危房的改造力度,使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今年按照“前宅中园后圈”的模式,集中连片高标准新建了5村3组24户、12村2组27户、15村2组12户抗震安居住宅小区3个。

10、二三产业和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乡从事

二、三产业人数达1537人,实现第二产业总收入384万元,同比增长11.3%,人均收入226元,人均增收20元。第三产业总收入

673万元,同比增长16.2%,人均收入397元,人均增收50元。不断壮大了乡、村集体经济收入,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有10个,5万元以上的村8个。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科技含量低,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科技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全乡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对低产田改造的投入力度不够大。

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部分农民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局面,需要通过提高效益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较弱,综合生产能力还不够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生态环境仍然较差,抗旱设施、节水灌溉设施、农机具等积累少,设施严重老化,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熟制和三高田,提高土地的单位产出和效益。加大林果嫁接改优和管护力度,提高林果业整体效益。以家禽养殖和牛羊育肥为重点,发展特色畜牧养殖业。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富裕劳动力转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成绩,改进不足,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为实现我乡经济跨越式发展而奋力拼搏。

推荐第2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汇报材料

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汇 报 材 料

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农业稳镇、产业兴镇、生态靓镇、旅游活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三农”的工作力度,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经济运行平稳,发展态势良好。现就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重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的汇报:

一、早稻生产落实情况

1、加大工作的宣传力度。3月3日,镇党委、政府召开了专门的农业工作会议,明确具体党政负责人和部门抓农业的任务和责任,把农业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对春耕备耕工作作了安排和布臵,千方百计确保今年的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动员全镇干群迅速行动起来,掀起春耕备耕工作的高潮。3月份,镇党委、政府还邀请了县委党校讲师团副教授冯超英老师就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专题学习,深入领会了中央稳农发展、促农增收的精神。

2、切实加强农资检查。镇农技站组织农技工作人员协同有关部门人员一起对全镇的农资经营服务点进行调查和检查,重点是对农药、化肥、种子和其它农资物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调查和检查。

3、积极开展粮食生产竞赛活动,扎实办好水稻高产示范样板点。全镇今年的粮食播种面积计划51400亩,已落实面积50740亩,其中抛秧面积36000亩,插秧面积4400亩,

1 直播面积20340亩;早杂面积5600亩,除土地整理项目未扫尾外,全镇基本杜绝了抛荒现象。

4、认真抓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针对四月份雨水强的特点,全镇因时制宜加强早稻秧田管理,镇党委、政府安排联点干部、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采取以水调温、农膜加固等措施育好早秧,避免出现烂秧死苗现象,并向农民传授春播育秧技术,帮助农民加强早稻秧田管理。并编辑好《农情信息》和相关通知,及时分发到各农户手中,确保农民育壮早秧,服务春耕生产。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示精神,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我镇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我镇共有羊鹿村和渡口村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正福村、白云村、金棋村、新福村四个帮扶村。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历来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安排一名副镇长来抓此工作,另外,示范村和帮扶村各明确一名党政班子成员联村进行相关指导。

2、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各示范村和帮扶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3、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计划落实

各村在驻村工作队和联村干部的指导下,认真研究、精心组织,深入宣传发动,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如渡口村的蔬菜基地建

2 设(350亩左右)为重点,带动产业发展;羊鹿村则以土地平整和道路硬化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改变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帮扶村也针对本村实际情况,科学决策、因地制宜,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目标实现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但要达到生活宽裕等工作目标,增加投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仍是重点。因此,镇村两级深入宣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为主体,筹集建设资金,然后争取上级项目的建设投入。另外动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大力支持,同时镇财政对示范村和帮扶村建设也重点倾斜。

三、造林工作

镇党委、政府年初把植树造林工作摆在突出位臵来抓。2月14日,党政、人大负责人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到邓家坝村梁山组与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种植了1200棵国外松和松香。

2009年春,杨嘉桥镇的造林任务是550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00亩,封山育林100亩;长防林人工植苗200亩,封山育林150亩。我镇抓住造林的黄金时期,组织好造林工作,超额完成了全年造林任务,共计完成了556.5亩,其中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04.5亩,封山育林100亩,长防林人工植苗202亩,长防林封山育林150亩。另外我镇积极完成了退耕还林异地造林任务48亩,补植补造任务136亩,油茶低改任务350亩。

四、春季防汛工作情况

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每一年平安度汛工作放在首要位臵,早安排、早布臵、

3 早宣传。

1、3月24日镇防汛指挥部召开全镇防汛工作会议,4月1日前各分堤垸召开了防汛会议,各排渍机均于4月10日前试好车;印发了《关于调整杨嘉桥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及各责任地段划分的通知》(杨政发[2009]3号文),落实了防汛岗位责任制,明确了职责。

2、镇政府安排15万元作为防汛备用资金,确保防汛工作经费到位;同福、震福、龙华、沿河四个堤垸、撇洪渠的清污扫障工程在年前已经基本完成。

3、器材准备情况:木材92立方,卵石4550立方,块石570立方,马钉600公斤,编织袋23500个,桩架6个。

4、编制了防洪预案、抗旱预案、水库度汛预案、山洪灾害防预预案、山洪灾害避灾预案。

5、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了对全镇大堤、水库两次全面的大检查,印发了第一期防汛专题督查通报;防汛通讯设施运行正常,镇防汛指挥部和水管站、堤委会的工作人员在主汛期间都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6、四套山洪报警设备完好;组建了防汛抢险 队伍,并对抢险队伍在近期内进行抢险技术知识培训。

五、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情况

全镇按照县畜牧水产局的要求,认真贯彻《湘潭县2009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实施方案》,强化动物防疫为保障,认真落实免疫标识制度,突出W病、生猪蓝耳病和禽流感预防,有效防控动物疫情,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切好做好我镇春季动物

4 防疫工作,有效防控动物疫情,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担任组长的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杨嘉桥镇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工作方案》,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

2、精心组织,确保落实 一是镇党委、政府全面发动搞宣传,印发春防资料10000份分发到户,张贴200多条宣传标语;二是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三是村干部带队入户,严格按照8个 100%的要求狠抓免疫注射工作;四是严格督查,及时补注,共下村督查春防工作3次,及时通报,查漏补缺。

3、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合作社组织作用 湘潭县辉安科技养猪专业合作社,是全县良种名牌、科学养殖、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大规模合作组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充分发挥该组织的动物防疫和发展生猪养殖经济的作用。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八统一”的一体化生产格局,采取“以大带小、以强帮弱”的原则,不定期开展动物疫病防治等专业技术培训。3月28日,辉安科技养猪合作社技术培训在镇政府大礼堂举行,同时该社采用双耳标制确保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反响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全镇共存栏生猪102678头,其中母猪24600头,仔猪36558头,架肥猪41520头,养猪专业户198户,其中存栏1000头以上2户,存栏500头至1000头的5户,存栏300头至500头的52户,存栏100头至300头的139户;存栏羊3400头;存栏牛420头;存笼家禽256000羽,其中鸡存笼114400,鸭存笼131600羽。全镇共计注射生猪猪瘟疫苗

5 91018头,占应免生猪100%;牲畜w苗85622头,占应免生猪100%;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苗85082头,占应免生猪100%;佩挂耳标85622头,挂标率100%;免疫禽流感苗246000羽,免疫率达到100%。并做到户户有免疫登记卡,村村有免疫档案。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全镇内暂未出现大的动物疫病流行,暂未出现牲猪五号病及禽流感病例。

六、森林防火工作

杨嘉桥镇按照湘潭县森林防火标准化建设B类标准的要求认真做好森林防火的各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领导机构;二是层层签订到村、到组、到户的森林防火责任状,共计16000余份,签订率达100%。三是制作了“一案、四图、五制度”;四是成立了镇、村、组三级森林防火应急分队;

五是防火器材储备充足,有砍刀120把,二级水泵1套,二号工具200把,油锯2台;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有线电视台、出动宣传车8天次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在全镇各交通要道设臵永久性森林防火宣传碑30块,张贴森林防火宣传广告30块,森林防火宣传牌24个,宣传标语2000条,挂横幅30幅。七是贯彻防火宣传教育,对全镇智力不健全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制定监控防范措施,与森林防火监护责任人签订了监护责任状。八是加强对全镇的镇属林场进行巡山巡查并与巡山人员签订责任状;九是完成了2000米的森林防火隔离带。

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工作,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把土地流转工作作为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认真抓紧抓好。尤其是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一步加快了土地流转的步伐。目前,我镇有新湘、三合等7个村进行了土地流转,流转土地690亩,参与流转的农户514户,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农产品种植和农业结构调整等。例如新湘村和三合村,流转形式主要是转包和出租,主要用于发展西瓜等经济作物和水稻的种植。

通过加强法规政策宣传,摸清底数、原则性典型引导,规范程序等多措并举,我镇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加速了劳动力的转移,使得部分劳动力摆脱土地束缚,外出务工、经商;二是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新途径;三是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八、积极做好项目建设

1、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为有效地带动全镇规模养猪发展,促进生猪数量稳定增长,质量显著提高,我们将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建设铺子岭村吴厚刚等6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强化项目领导和管理 ,加强技术支撑,积极推广标准化养殖,狠抓优质良种猪引进推广和技术培训推广指导工作,提高生猪生产科技水平,利用各个养殖合作组织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引导、普及现代集约化养猪技术,加大科学养猪配套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生态养殖小区的健康发展,目前这些项目正在紧张验收当中。

2、人饮安全工程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仅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前段时间全镇范围内实施的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特别对镇自来水厂进行

7 改造将解决近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消除了饮水不安全现象,农村群众反响较好。我们将继续加强人饮安全工程建设,通过人畜分离、粪便入池等措施缓解因生猪粪便造成饮水污染的问题。

3、农业综合开发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是新时期加大对农业投入的主渠道。我们将继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综合运用工程、科技等措施,因地制宜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问题,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推动作用。目前我镇去年的叠福、金棋两个项目已全面完工,今年已规划申报了渡口项目区。

4、土地平整项目建设 当前龙华土地平整项目区建设已经基本进入扫尾阶段,将努力完成责任制调整,做到不误农时、不抛荒,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维护社会稳定。耕地确保有量不少于4433.5公顷,基本基本农田面积3844.9公顷不减少。同时我镇申报了新湘、三合项目区和叠福、金马、福星、柳湖、羊鹿、雁坪项目区。

5、沼气池项目建设 沼气池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源、生态、环保和其他社会效益的多功能综合系统,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能源加工业等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和高效益的新兴产业。2009年申报福星、铺子岭两个项目建设村,我们将继续从本镇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促实效,按章操作,不断创新,保质保量建好沼气池,为把农民办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6、移民村后扶项目建设 2008年投入3.87万元完成

8 了旷家村骨干塘建设;2009年,我镇有震福、八托等8个移民村,投入11.7万元的震福村通达公路建设正在进行。目前正在申报的有四个项目:投入10.4万元的震福村通达公路建设、投入6.8万元的八托村通达公路建设、投入6.7万元的新福村骨干塘建设、投入2.66万元的渡口村通达公路建设。我们将在国家水库移民后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大力推动移民村后扶建设,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进一步探索出移民后扶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的成功经验,为移民后扶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九、几点建议:

一是农业系统的机构人员改革应进一步完善;二是整合支农、惠农项目集中支持重点区域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全镇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开拓进取,做好下阶段的农业工作重点:一是做好春汛期间的防汛工作,及时查险除险;二是要做好水稻生长期间的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增收;三是按照要求,不断创新形式,扎实推进杨嘉桥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四是突出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五是森林防火工作长抓不懈。

推荐第3篇: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汇报

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农口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要求,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市财政列支特色产业开发资金x万元,持续推进\"七个工程\"建设,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区域化布局更加明显。新种紫花苜蓿**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个,肉牛饲养量**万头,肉绒羊**万只,生猪**万头,商品驴**万只;新栽苹果**万亩,种植瓜菜**万亩,其中设施瓜菜**万亩;认证有机农产品原料**个,有机农产品**个。新建、改扩建农产品加工企业**户;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个、示范性合作社**个;组建农资龙头企业**户、区域农资配送中心**个、基层网点**个。

二是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大,**续建管线工程已建成通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建成,**向**延伸供水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引水、**北部人畜饮水工程进展顺利;**水库、**河苦咸水淡化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市财政列支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万元,加快\"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新增安全饮水人口**万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交流推进会在我市召开。造林绿化成效明显,完成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万亩,荒山造林**万亩,流域治理**平方公里,兴修梯田**万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道路建设步伐加快,新建通乡油路**公里、通村油路和砂石路**公里。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机补贴落实资金**万元,补贴购置农机具**台件。

三是农村改革发展深入推进。率先设立了水利工作站,草原承包到户工作顺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造了经验,全市现已完成勘界确权**万亩,颁发林权证**万本、面积**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妥推进,流转面积**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成效明显,以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和资金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认真贯彻**现场会议精神,扎实开展政策落实年活动,**个重点县区、其余**县的**个重点乡镇、**个重点村示范推进,**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五是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省级**县、市级**区**镇**村、县级**村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完成投资**亿元,实施各类建设项目**个。市县新农村总体规划和**%的村庄规划编制完成,\"**线\"发展战略启动实施,试点乡村\"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六是扶贫开发着力加强。制定了《**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少数民族乡村发展规划》,市财政列支扶贫专项资金**万元,深入实施贫困乡村\"**大工程\"和\"**年增收计划\",\"公共服务**大体系\"建设和\"环境治理**大行动\"全面展开,\"321\"结对、部门定点、领导干部联系点等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个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实施,完成投资**万元,**万贫困人口可实现稳定脱贫。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省直农口各部门精心指导、倾情支持和全力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2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基础建设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关键,坚持三个带动,实施四大工程,谋求五个突破,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一个中心:就是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力争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达到**元。

两个关键:一是持续推进\"**工程\",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二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效益。

三个带动:一是产业化带动。实施\"**工程\",建立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二是品牌化带动。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培育具有**特色的优势名牌农产品。三是城镇化带动。加强中心村、农村社区和规模化农村小区建设,使全市城镇化率达到**%以上。

四大工程:一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工程。重点推动省级**县、市级**村、县级**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和**区**镇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促进\"三化\"进程。二是扶贫开发开发工程。重点实施整区域整片带扶贫开发,全力抓好**羊产业化扶贫试点项目,力争**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三是基础建设工程。重点突出水、电、路、田、房、林等八个方面建设,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四是科技利民工程。推广\"十大农业实用技术\",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五个突破:一是着力在惠农政策落实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上求突破;二是着力在加强农业项目建设上求突破,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三是着力在引导服务上求突破,提升劳务输转的层次和水平;四是着力在农民教育培训上求突破,培养新型农民;五是着力在农村改革上求突破,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推荐第4篇: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汇报

2011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汇报

…市农办

(2011年7月14日)

上半年,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们以“千村春风工程”、新农村示范片、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和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百万元村建设、劳务开发、专合组织“四个专项”工作为载体,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势头。主要体现在:

一是主要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3290.21元,同比增加593.31元,增长22%,据6月27日全省市(州)农委(办)主任会议各市州上报数排位,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在全省排第5位。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5亿元、农民工技能培训5万人次,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85%、55%和89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8.3亿元,实现利润4.1亿元,完成税收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1%、112.4%和54.4%,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8户。专合组织达到1540个,工商注册登记率达到61%,据年初下达的63%的工商注册登记率差2个百分点。

二是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增效明显。由于全市各区县、市级有关部门坚持以结构调整促发展方式转变,以品牌战略促农副产品商品化,全市特色产业效益明显。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实现97.2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32.8亿元,林业产值3.3亿元,畜牧业产值56.1亿元,渔业产值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5.3%、1.6%和6.2%。根据目前掌握情况,全年“千万元村”可达到600 个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

——粮油。小春粮油喜获丰收,其中小春粮食产量27.5万吨,增长1.9%,油菜籽产量4.6万吨,增长7.4%。大春生产总体正常,

预计全市大春粮食播面可达467.69万亩,超出计划2.29万亩。全市共发展优质专用粮油订单面积164万亩,签订订单收购数量29万吨。

——茶叶。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中国•…早茶节”品牌效应拉动下,我市茶产业发展迅猛。上半年全市茶叶总产量达到1.7万吨,同比增长16.9 %,茶叶农业产值达到11.16亿元,同比增长34.6%。特别是春茶呈现质效量“三增”局面,全市春茶产量达到1.34万吨,产值达到10.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和55.3%,其中名优茶产量占96%,产值占97%。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早茶重点区域”、“长江中上游特色出口绿茶”重点区域。

——畜牧。全市适度规模养殖水平达到52%以上。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实现29.84万吨, 同比增长0.5%,出栏生猪295.44万头、牛8.4万头、羊36.64万只、家禽3084.88万只、兔577.47万只,除生猪同比下降1.0%外(按照国调队抽样推算,如按照省、市畜牧部门统计,我市商品猪出栏309.44万头、同比增长3.7%)、其余同比分别增长1.7%、6.3%、3.8%和7.9%。生猪价格持续回升,养殖效益明显好转。目前,我市毛猪价格达18.5元/公斤,创历史新高,同比上涨106%;猪肉均价27元/公斤,同比上涨59%,猪粮价比平均达到7.6:1,出栏一头肥猪农户可赢利450元左右,规模养殖场自繁自养可赢利600元左右。

——林竹。在我市木材加工企业需求的强劲拉动下,林产加工业呈现持续增长、产销两旺态势。全市新增全省林产工业协会会员3家、……旅游公司等10家企业申报为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上半年,实现加工产值18.2亿元,同比增长40%,农民在林业上实现人均收入430元,同比增长59元。

——蚕桑。在全省蚕桑生产与去年持平的情况下,我市蚕桑生产仍取得较好成绩。全市春蚕发种9.7万张, 生产蚕茧363.7万公斤, 蚕农养蚕收入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5%、5.53%和52.5%。启动实施了“…市10万亩蚕桑循环经济产业带建设”项目,我市已成为全省三大优势蚕区之一和国家“东桑西移”的重要承接基地。

2

——蔬菜。上半年全市蔬菜完成种植面积52.75万亩、产量89.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7%和5.4%。受市场供应偏紧影响,蔬菜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农民人均增收31元。全市蔬菜销售68.8万吨,外调蔬菜36.8万吨,其中,……县的早春菜外销量达到93%,产品远销……等城市,外销早春菜产品产地批价比常年高近0.6-0.8元/公斤。

三是新农村成片推进良好。上半年,全市12个省、市、县级新农村示范片农民现金收入达到3681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91元。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着力成片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的示范片,优质粮油、林竹、蔬菜、蚕桑、烤烟、茶叶等优势特色种植业成片发展达到17.6万亩,完成年初任务的88%;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示范片,新增规模养殖户3298户,占年初任务的52%;示范片区域内有龙头企业92家,带动示范片农户的94.46%,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2个,省以上知名品牌13个。各区县加大项目整合,示范片建设总投入达到13.6亿元,占年初任务的80%。其中,专项资金投入1.59亿元,占11.6%,整合资金投入4.33亿元,占31.7%,农民自筹投入5.4亿元,占39.6%,社会投入2.3亿元,占16.8%。 同时,…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上半年积极为全市涉农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截至6月底,完成全年担保额净增2亿目标任务的52%。现在保余额为21121万元,主要分布于:农产品加工业8405万元,占比40%;种植业6368万元,占比30%;养殖业3998万元,占比19%;专合社2350万元,占比11%。

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形势较为严峻。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农村投资目标为力争50亿元。由于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由原来的达到50万元额度即可纳入统计改变为达到500万元额度方可纳入统计;二是所有项目不能打捆进入统计;三是前年中央下达4万亿的拉动内需项

3

目在投资方向上今年对农村有减少趋势;四是农户投资不再纳入统计。按照调整后的口径计算,我市农村投资形势不容乐观。

二是农民增收压力仍然很大。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虽然预计同比增幅达到22%,同时,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数历年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省上考核这一指标只考“增幅”,年底要在全省考核中名次靠前,压力很大。

三是新农村建设任务重压力大。省委、省政府对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要求很高,督查很严,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如果连续两年被评为合格,就会被淘汰。在全省范围内比较,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产业打造上、新村建设上、公共服务上,我们都还很有差距。同时,我市……也纳入省级新农村整县推进县行列,工作面宽,任务重。此外,在全省学习“……经验”高潮中,要保持春风推进工作在全省一直领先,省市领导要求都很高,市上和各区县压力都很大。

四是移民工作任务艰巨。2011年是库区移民工作的会战年、决战年,移民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在库区移民工作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要实现省委、省政府要求的“三个确保”,在年内需完成城集镇200万平米安置房建设以及大量公共设施建设,开展约1.5万农村和城集镇移民的安置等,工作任务量极大,各种矛盾也非常尖锐、集中,库区移民工作将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工作压力、维稳压力。

为确保全年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农民增收12%,投资力争50亿元等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下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增收抓产业。首先,抓好“两个针对”:——针对当前面临的持续低温寡照多雨不利天气,要高度重视防多灾。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田间管理指导,利用电视、广播、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对群众开展培训和指导,搞好水稻、高粱、玉米中后期管理;整合各类专业病虫防治队伍和植保专业合作社人员、药品、机动喷雾器等有利资源,综合防治病虫害,统筹调度使用;同时及早谋划晚秋粮食生产。——针对当前生猪价高量减、养猪农户补栏积极、规模场扩大生产情

4

况,继续落实各级政府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以适度规模养殖为基础,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为主体的生猪生产体系,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强化生产监测与信息引导,及时掌握生产和市场动态变化情况,积极引导养殖场、养殖户科学有序补栏、适时出栏,不能盲目压栏,防止生猪价格大涨后出现大跌。继续强化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其次,全面启动并大力实施特色效益农业“145”工程。茶叶、果蔬、蚕桑、烤烟要在已下达任务目标基础上,扩面提质,深挖潜力,力争取得超出常年增长幅度的收成。第三,要着力拓展…特色农产品营销手段,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地理标识、绿色产品创建,引导龙头企业打造品牌、做大品牌,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要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推动产业发展、企业带动、市场拉动,确保增收。

二是加大资金项目的整合和落实力度。各部门和相关区县要在上报的资金、项目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整合,该调整的调整,能整合的整合,该列入预算的列入预算,使“……工程”、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全面落实,发挥效益。我们拟于近期召开“…市全面推广春风经验加快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传达贯彻省上有会议要求,分析总结上半年我市全面推广春风经验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目前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同时,加强农村投资统计工作。目前,我们已会同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并以三家名义联合行文下发了《关于印发〈…市“三农”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从区县相关部门和龙头企业开始,将包括安全饮水、旱山村等在内的26个项目进行规范,通过统计局系统的“一套表”平台进行报送和统计。按照这个省统计局已经认可的办法统计,我市农村投资预计能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是继续抓好“四个专项”工作。农业产业化经营、百万元村建设、劳务开发、专合组织是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途

5

径,是我市农村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稳定粮油生产、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等各项工作都能与“四个专项”有机结合。年初各个专项都下达了目标任务,上半年各地采取的措施也十分有效,下半年主要是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继续加以落实和完善。

四是强力抓好移民工作。按照移民迁建工作要求,继续坚持“守土有责”,以保稳定为第一责任,依法维稳,更加注重移民政策宣传到位和实施操作完善,更加注重移民民生细节,更加注重移民信访渠道畅通,更加注重信访涉稳问题化解,更加注重移民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三公”,更加注重政法、综治、维稳、信访等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保障力量建设,有效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矛盾大调处平台、群众信访等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严防因外界渗入和黑恶势力参与引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确保“不出大事、中事避免,小事可控”。

6

推荐第5篇:二○一一年宣传工作汇报片脚本

战鼓催趁马蹄急春风化雨润心田

——金溪县二○一一年宣传思想工作汇报

2011年,我县宣传思想工作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重心,积极唱响主旋律,全力打好主动仗,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理论武装、新闻舆论、文化发展等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尤其是在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中初显成效,已被中央文明委正式列入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候选名单并公示。

一、深入推进理论武装

围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这一核心,坚持“龙头带动、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工作思路,狠抓了各项工作落实,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努力促使党员干部取得“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新成效。

(一)积极开展活泼新颖的学习活动。一是配合上级部署,精心组织了省委形势政策报告会和全市形势政策报告会。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场)负责人,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社会各界代表400余人分别听取了两次报告会。省委形势报告指明了当前发展的新形势,帮助各级领导、企业家和各界群众统一了加速跨越、奋力赶超的思想认识,增强了他们创先争优、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全市形势政策报告

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幸福抚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抚州更好更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目标上来。二是继续深入推进“书房行动”活动,认真评审了“我读书、我评书——书评征文比赛”活动的应征文章,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和重奖,更加激发了广大干群的学习热情。三是以“光辉历程〃辉煌前景”为主题,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活动。全县各级干部特别是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了本次理论研讨活动。他们结合个人亲身经历,认真总结了党的金溪县地方组织领导金溪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发展的丰功伟绩和宝贵经验,对推动当前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各项事业进步作了深入思考,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理论文章。

(二)坚持办好特色鲜明的学习的平台。坚持办好《魅力金溪》,刊发各级干部和各界群众从工作实践出发,深入进行理论思考的成果,反映金溪建设发展的现状与动态,使之成为干部群众参与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党组织的良好载体和平台。今年还专门开辟了全县经济工作专栏和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专栏。全县经济工作专栏着重宣传了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各地各单位新一年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及具体举措,把县委的决策部署传递给全县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专栏从不同视角、各条战线展现金溪发展成就,以小见大地展现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巨变,向党的90华诞献上了一曲深情款款的赞歌。

二、努力营造宣传强势

紧紧围绕和服务全县大局,大思路策划、大视野整合、大手笔运作,精心推出了一系列新闻宣传活动,为我县提速进位、赶超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

(一)重大报道、集中报道取得实效。围绕“三创”工程、“三包为民”和“三大战役”等重大工作和活动,精心组织了多次集中采访、报道活动,邀请省、市多家媒体记者来我县采访,在省、市级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上开展全方位立体报道。全年在各级各类媒体上稿两千余篇,其中市级以上报、刊、台上稿1200余篇,省级以上报刊台上稿200多篇,《江西日报》头版头条1个、《抚州日报》头版头条12个。制作了《相邀锦绣谷中春》、《民生脉动最关情》、《千帆竞发东风劲》等6个系列专题宣传牌,较好地展示了金溪崭新形象。特别是《金溪书续新华章》、《金溪产业变脸提升含金量》、《18万亩原料林基地育壮金溪香料产业》等头版头条及其它60余篇重稿要稿紧扣金溪经济社会发展脉博,及时反映金溪发展成就和亮点,有效提升了金溪形象和知名度,取得明显社会效应。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控负面报道的发生。积极与各级媒体建立友好关系,正面宣传我县的各项中心工作、新人新事新风尚,对县内突发事件采取正确的报道方式,防止了少数媒体的不正当炒作。安排专人负责,对网上舆情实施监控,发现不良舆论及时上报并积极应对。

三、继续深化文明创建

(一)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在前两届连续成功创建省

级文明城市后,不断加压争先,坚持树立和提升金溪文明城市的品牌,提出新的更高的创建目标。在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实施“四个创新”的创建举措,全面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形成城市特色高品位、城市建设高水平、城市治理高要求、创建活动高规格的“四高”成效,受到省文明委工作督查组的肯定。被列为向中央文明委上报的正式候选单位,在11月27日中央文明委公示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候选名单中榜上有名。

(二)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农村文明创建的典型,树立了以建设生态文明村为目标的秀谷镇徐坊村、以“五好五共”树文明新风的合市镇银塘村两个典型。并与农工部联合推荐秀谷镇徐坊村及其理事长徐春华参加“第二届全省百佳优美村庄及首届新农村建设五周年十大杰出人物”评选,经过网络投票,徐坊村及其理事长徐春华均名列前茅,光荣当选。

(三)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着重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文化建设,为科级以上干部免费配发了思想道德教育辅助教材《赢在美德》。以组织参加“全国道德模范”投票、开展“抚州市十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掀起了学先进、讲美德的高潮。推荐徐春华参加 “2011年抚州市十大道德模范”评选,网络投票得票率位列第一。

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

(一)精心组织系列庆祝活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精心组织了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第四届诗歌大赛、“三溪”书画作品联展、“红歌献给党”歌手大奖赛及巡回演出等系列文艺活动,充分展现了金溪人民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精神面貌,表达了金溪人民对党的深情祝福和无限热爱,进一步增进了干部群众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建家乡的豪迈气概。

(二)积极推动金溪文化产业发展。以金溪文化旅游产业为宣传推介重点,邀请江西大小王传媒拍摄制作了《失落的绿林》、《千年书都》两部专题片,两部专题片均为三集45分钟时长,在江西电视指南频道“畅游江西”连续播出一周,大力宣传了金溪天门岭生态旅游景点和竹桥古村——浒湾书铺街人文旅游线路。

一年来,虽然我县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识到问题和差距不容忽视:工作发展不够平衡,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方法手段需要进一步创新,宣传干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推荐第6篇:农业农村经济汇报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沈阳市农村经济委员会

沈阳市现有国土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6万人(户籍人口716.5万)。沈阳既是工业大市,也是农业大市,全市下辖13个区、县(市)及2个开发区,有涉农区、县(市)8个,下辖163个乡(镇、街道)、1451个行政村,农村面积1.29万平方公里,农村人口28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2.1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39.8万人。

沈阳处于北温带亚洲季风气候区的北缘,属受季风影响的湿润和半湿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8-9℃,降水量640.4毫米,日照时数2570.4小时,全年无霜期155天左右。土壤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淋溶褐色土地带,主要是棕壤、草甸土、水稻土三个土类,局部地区还有风沙土、碱土、盐土、沼泽地类型的土壤。现有耕地面积1024万亩,水资源总量25-30亿立方米/年,矿产资源24种,野生动物种类466种,植物493种 ,农作物有粮、豆、薯、油料、麻、甜菜、瓜、蔬菜8大类、40种、2000多个品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农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做强县域经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到2010年底,农村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15.3亿元,增长

1 21.1%,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2个百分点,是2005年的2.4倍,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43亿元,五年增长了3.6倍,占全市比重达到50.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9.2亿元,比2005年翻两番,占全市比重提高到3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22元,比2005年翻一番。具体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持续加大高产创建力度,确保粮食稳定增长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围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55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总产280万吨以上”的工作目标,加大高产创建工作力度,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的种粮收益。截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建设国家和省级粮食高产示范区14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105个,省级示范区35个,带动了全市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2010年,全市农业生产克服了极为异常气候和多重灾害影响,粮食总产达325.1万吨,实现了连续7年超过300万吨,获得农业丰收。

二、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及高效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一)优化种植业结构。通过完善财政预拨制度,加大贷款力度,实行春秋两季建设等措施,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及高效特色农业;通过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开发办、扶贫办等部门资金,集中力量,实施“3100”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变中低产田为设施田、高效田,加快了设施农业、高效特色

2 农业的发展步伐。三年来,全市每年新增设施农业20万亩以上。到2010年底,设施农业总面积达155万亩,高效特色农业面积达305万亩,总量和规模均列全省首位,其中日光温室面积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二)着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全市累计建成各类畜禽养殖小区2179个、投资800万元以上的大型规模饲养场37个,标准化规模生产成为拉动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项目为牵引,建设省级示范区180个单元、水产富民经济小区246个,新增设施渔业3.2万平方米。

(三)加快推进一乡一业发展。坚持从一乡一业入手推进一县一业发展,制定了重心下移、重点督导、政策推动的实施方案,专业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到2010年底,全市符合一乡一业标准的专业乡镇达到36个,一村一业专业村达到920个。

(四)扎实推进农业经济区建设。在扩大农业经济区主导产业规模的基础上,成立了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强农业良种繁育基地、农业博览展示区、设施农业示范区、休闲观光旅游区等项目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现已完成占地445亩的种子示范基地建设,并成功举办了2010年“种博会”。

三、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经营方式向产业化经营格局转变

通过“外引内育”的方式,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从2003年起,对新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予以补助和贴息,实现 3 了连续6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00家。 2009年以来,重点扶持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每年实现新增100家以上。同时,市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重点扶持和引进有牵动力的龙头企业,2010年引进亿元以上农事龙头企业24个,其中10亿元以上6个。到2010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500家,规模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17家,有50%以上的种植面积和70%以上的养殖业进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轨道。农产品加工业与食品制造业稳居全市八大优势产业前列,并涌现出“禾丰”、“蒲兴”、“辉山”、“中粮”、“千禧鹤”、“雪花”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08年以来,市政府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为为城乡群众办实事之一,强力加以推进。从抓源头入手,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2010年,全市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514万亩,认证产品403个;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4万亩,认证数量167个;有机食品认证面积5万亩,认证数量28个,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从抓市场监管入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建立检测站(点),完善执法、检测队伍,全面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前,已将蔬菜、畜产品、水果及 4 水产品纳入市场准入,监管范围覆盖全市大型批发市场、重点农贸市场和38家大型超市。在农业部对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评比中,我市始终位于前列。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从抓好各种生产协会、经纪人协会、新型生产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入手,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2008年以来,相继出台了扶持和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重视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417家,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带动农户25.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7%。组织开展 “三A”级社创建活动,共评出AAA级示范社12家,AA级示范社42家,A级示范社115家,进一步提升了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培植农村产业带头人,确定了938名产业带头人,发展能人经济,带动全民创业。

六、坚持创新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强化科技支撑 近年来,我市农业科技取得长足发展,承担部省级以上项目1380项,开展市级项目340个,审定农作物新品种276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8项,获得专利授权252项,287个项目获得市级以上奖励,超级粳稻等成果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与省农科院签订“科技共建协议”,实施蔬菜、花卉等十大科技共建项目,建立12个产业示范基地,形成78个科技示范园区,辐射面积120余万亩。近3年来,全市引进推 5 广农作物新品种790余个、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72项,示范和推广面积累计达到1800万亩。同时,围绕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政府出资选送1462名青年农民上大学,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

七、加大农机能源推广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认真落实农机具购臵补贴政策,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95.8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4%;建设69个水稻、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村,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坚持把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广新型能源,户用沼气能源生态模式发展到3.5万户、生物质气化站发展到29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

八、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实施开发式扶贫,努力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

我市集中力量抓好整村推进、小额贷款贴息、农村劳动力转移、党政机关和企业定点帮扶等重点工作,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全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5年底,在全省率先彻底消灭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0元的绝对贫困村。2008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将扶贫开发标准由1200元提高到4500元,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 6 41.3万人,并作为市政府为城乡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加以推进。到2010年末,全市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6.4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1倍,25个扶贫开发重点贫困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20元,比2005年翻一番。

九、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围绕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全面落实党的土地政策,完善巩固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开展了以村为单位的清理耕地、承包地和机动地面积三个“清仓见底”工作,土地承包确权到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和颁发经营权证均实现99%以上的工作目标。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在44个乡镇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试点。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组建了25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和24个乡级农技推广站,实现新型农技推广机构覆盖全域。农业经济区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于洪九龙河、苏家屯永乐农业经济区组建了管委会机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和批发市场达到214个;全市供销合作社已建成各类经营服务网点1880个,配送中心23个,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农产品出口基地注册面积达61.6万亩,实现了由主要靠间接出口向直接出口创汇的转变。

十、坚持工业立县,推动“三化”进程,努力做强县域经济

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做强县域经济” 7 作为全市“五大任务”之一,上升到战略高度,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共识。市委成立了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推进组,建立了常委包扶区县(市)工作制度,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工业立县已成为县域发展的主旋律。2010年,县域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543亿元,已占全市的57.7%。特别是一市三县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总产值达1862亿元,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4.6%,比2009年提高1.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2.5%。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县域开工建设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871个,完成投资979.6亿元,分别占全市45.2%和41.7%。一市三县达到321个,完成投资197.1亿元,分别增长28.9%和38.5%。辉山乳业、碳纤维、林浆纸、南京雨润、红塔烟草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新突破,县域超百亿产业集群达到11个,完成产值2201亿元,增长29.6%,其中法库陶瓷、沈北光电信息及先进制造、于洪家具、五金产业集群产值超200亿元,沈北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突破400亿元。农村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提高,市委主要领导主持论证了8个区县(市)的全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发展定位和功能区划,为县域和郊区长远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010年,县城及新城、新市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0亿元,占县域固投的68%,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09.6亿元,是过去5年的总和。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

推荐第7篇:农业农村经济考察报告

为推动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

16、×日赴涿鹿、万全、崇礼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实地参观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模养殖小区、崇礼设施蔬菜基地等×个点。通过现场点、听取情况介绍,三县立足县情、发挥优势、科学谋划、强力推进的工作姿态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感受三县农业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触动很大。

一、三县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抓特色,政府打造优势产业带。涿鹿、万全、崇礼三县都把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农村的重中之重,规模扩张力度大,典型培育层次高,促农增收效果好。涿鹿县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种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施蔬菜、张杂谷子种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种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种植,发展种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近×.×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经营率达到×%以上。万全县充分审视自身条件,通过扩大种养规模、盘活闲置资产、统一委托管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效措施,配以完善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种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种植加工”四大特色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元。崇礼县依据地理、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标准化服务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着力发展设施蔬菜,带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施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XX年销售蔬菜×.×万吨,实现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

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XX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过程中,一是严格土地政策,始终按照县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征求农民意愿,合规有序展开实施;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建立“×+×+×+×”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领导、一个县直部门、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共同帮扶),帮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确保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实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保证全部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政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全部用于示范村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建设规划、土地整理及困难户建房贷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农业农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可少。涿鹿、万全、崇礼三县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立足不同角度,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扶持帮助,塑造了一批全县、乃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打开思路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涿鹿县通过协调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对农业发展给予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贷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提供×-×万元小额贷款,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给予贷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给予补贴,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施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施蔬菜贷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覆盖、标准化技术推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补贴。县政府协调农行、信用社为农户新建大棚提供贷款,每新建×亩大棚,可贷款×元,财政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贴×元,打井配电补贴×%;每个示范村专业合作社补贴×万元,从根本上确保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增强产业龙头带动。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奔走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原则,按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行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经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能职业化、产品质量安全化)”要求,建立专合组织×家;并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在壮大现有龙头企业基础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强了带动能力。据了解,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实现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通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形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推广,农产品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础上,适时组建蔬菜协会(合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施、品牌、经纪人等资源有效整合,规范管理,成为全国最大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须改变过去分散的经营模式,实现土地集中、规模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采取租赁、互换、转包、转让等方式,委托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引导洪大有机蔬菜合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引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通过土地互换形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施蔬菜,经济效益实现翻番。万全县全面强化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职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制度”,客观评估大户、合作社、企业的资信情况,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股份制合作组织,加以政府科学引导协调,最终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实现了各方效益的最大化和产业发展的长远化。

二、几点启示

通过对三县考察学习,我们认为,这种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正是我们要学习借鉴之处。

第一,转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须把推进思想解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快农业工业化进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相比,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低,致使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我们必须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术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应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品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体系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按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辐射能力强的农副产品专业市场,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实现农民共富的有效途径。产业龙头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须把产业龙头作为实现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挥好引领作用作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推荐第8篇:体育主题片脚本

和美新泰

辉煌体育

——新泰市体育局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纪实

三圣山水故里,千年诗画新泰。

在这片生机勃发的土地上,有一支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优秀团队,他们同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契相合,演奏出了新泰跨越发展中最华彩的乐章;他们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正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阔步迈进。

这就是新泰市体育局。

几代人的披荆斩棘、奋发努力,跨世纪的突破前行、探索创新,见证了新泰体育不屈的品格和旺盛的生命力。

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体操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优秀县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新泰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顽强拼搏,先后获得奥运会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1枚,获国际比赛金牌54枚,亚洲冠军30项,全国冠军100余项。

一项项荣誉,承载着新泰人民为国争光的梦想;一枚枚奖牌,见证着新泰体育走向世界的辉煌。

文明是一个品牌,文明是一种力量。

2013年,面对文明创建工作的全新机遇,沐浴着国家体育总局、省和泰安市体育局领导的殷切希望、亲切关怀,新泰市体育局坚定不移地把文明创建融入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大局,争创文明行业的集结号在平阳大地嘹亮吹响。

创文明树形象,当先进促发展。秉承这一创建理念,新泰市体育局不断赋予体育文明创建崭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文明创建与体育工作的紧密融合和良性互动,创造出新泰体育跨越发展的一个个奇迹。

竞技体育是新泰体育的灵魂。体操、田径、蹦床、跳水是传统优势项目,按照“选材—训练—输送”的人才培养战略,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训练场馆设施,新泰竞技体育步入了国家先进水平。被确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田径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国家少年竞走队训练基地”、“体操蹦床项目、跳水项目、田径项目山东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山东体操新泰训练基地”。

一批批体育新苗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先后向省市体校、专业运动队、清华、北大等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优秀运动员800余名,其中世界冠军11人:沈剑、毕文静、王峰、孟丽丽、杨世伟、刘坤、李明才、时娜、司天峰、杜云鹏、邢怡颖;亚洲冠军5人:张霞、王银行、白学进、苏会华、李翠。

一批又一批新泰健儿在国际国内赛场蟾宫折桂,屡创佳绩。王峰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子双人三米板冠军,实现了泰安、新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司天峰在第16届亚运会中获得男子50公里竞走金牌,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获得男子50公里竞走铜牌,创造了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最佳战绩。

一颗又一颗体育新星薪火相传,崭露头角。竞走新秀杜云鹏在第24届竞走世界杯赛上获得男子50公里团体金牌。跳水新秀邢怡颖在2011年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德国站10米跳台中获单人金牌、双人银牌,2012年获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10米台银牌,2013年又荣获东亚运动会女子10

米跳台单人、双人两项金牌;体操运动员于良获2013年国际体操邀请赛鞍马和双杠金牌,曲业新获吊环金牌,两人获男子团体金牌;竞走运动员刘建民、韩继江、严德祥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暨全国竞走冠军赛获男子成年组团体冠军。

生命因运动而精彩,运动让生活更美好。在新泰,从部门、单位到街道、社区,从垂髫小儿到耄耋白发,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汇聚成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强大合力。

加快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步伐。2013年底完成13处乡镇中心健身广场、20处社区健身苑、735个行政村健身小广场健身器材配赠任务,全市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80%,2014年实现全覆盖。

培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完善协会、活动站点建设。截至目前,新泰成立的象棋、钓鱼、长跑、冬泳、网球、自行车等各类群众性体育组织、活动站点达1500多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占到了全市总人口的38%以上,随处可见的健身人群成为新泰一道亮丽的体育风景线。

组建成立体育志愿者服务队,在健身培训、传递文明、扶危济困、普法维权等方面展示体育志愿者的良好风貌。

“全民健身,你我同行”!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月”和“全民健身日”等重要节点,精心编排、周密组织广场舞大赛、全民健身体育晚会、民间乒乓球友谊赛、健身秧歌等各项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常年不断线,真正营造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

新无止境,泰达天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泰市体育局将以文明行

业创建为契机,继续秉承“知识奠基、体育立业、勤奋成才、拼搏增辉”的新泰体育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向省和国家输送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奥运争光计划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第9篇:当前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汇报材料0508

XX镇2010年上半年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

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地、县党委扩大会议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较好的完成了目前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推动了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全镇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汇报如下:

一、粮食生产方面

1、抓稳小麦生产

去年全镇冬播小麦种植32000亩,完成小麦种植面积的100%,严格按照每亩施农家肥 4吨,磷肥25公斤,尿素15公斤的标准,抓好小麦投入,并且严格按照机器犁地,镇压整地,随机播地的技术要求,严把播种质量, 保证了一播全苗,并且统一品种为新冬20。抓好小麦春灌工作,在春灌前追施化肥15公斤,保证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肥力,今年4月,根据麦田阿曼草多的实际情况,组织农民进行了一次化学药物除草和人工除草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认真抓好小麦种子村和三圃田的管理工作。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管理,以确保小麦种子的纯度。

2、玉米种植

今年我镇种植正播玉米810亩,在玉米播种前,每亩落实农家肥4吨,尿素25公斤,并由大型拖拉机犁地、整地;实行片区领导负责,驻村干部验收,拖拉机站具体技术指导,层层审批签字,严把耕前土地保墒,种子质量关,由玉米铺播机一次性铺膜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二、棉花生产方面

在今年棉花种植过程中 ,镇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犁地镇压保墒、平整土地、集中机械铺膜播种,并且在犁地前保证每亩追施农家肥4吨,磷肥25公斤,尿素15公斤的投入,全镇今年落实棉花面积17000亩,全部采取高密度种植模式;在棉花管理工作中,由于今年4月下旬我镇范围内大面积降雨,造成部分棉花出苗不齐,为此镇党委、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抓好棉花破壳解苗工作,及时组织农民补种、中耕、除草、定苗,目前,17000亩棉花长势良好。

三、林果业方面

今年我镇直播定植红枣8600 亩,新定植红枣210亩,补种红枣2100亩,补植面积600亩,直播成活率达到40%,发芽率达到85%以上。新定植核桃面积3700亩,杏树地补植核桃面积1200亩,西梅嫁接180亩。截止目前,我镇杏树嫁接22589株,红枣嫁接226187株,并结合实际,在零星地块和以往套种模式定植的地块进行建园式种植,保证了林果业定植面积稳步增长。首先对今年新定植果树及时定枝、灌溉,在灌溉过程中对新果树进行根部培土保护,保证了新果树的成活率。其次,加强对新种植红枣的管理,对今年新播种的8600亩红枣采取统一行距、株距,并采取浸种、浇水、盖沙土的方法促进枣苗出苗率和成活率。第三,加强对果树的管理,在4月份对全镇果树进行培土、灌溉,现果树长势良好。除此之外,今年我镇营养袋红枣育苗120万株,现正在进行补植工作;小麦收割完毕之后,玉米地套种红枣1700亩。

四、畜牧业方面

2010年上半年全镇牲畜存栏61700头(只),黄牛冷配2550头。对全镇36.5万头(只)牲畜进行了驱虫、药浴、疫病检疫活畜检疫、“禽流感”防治等工作,防疫密度达到100%。上半年全镇牲畜出栏4.9万头(只),产肉量1225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2 %和3.7%。认真做好了饲草地和苜蓿的田间管理工作,2010年,全镇种植苜蓿4000亩,复播玉米23190亩。大力发展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家禽养殖业,在14村积极筹建家禽养殖小区一个,首批5000只鸡苗也已入户饲养。上半年实现畜牧业总收入2649.4万元,人均纯收入419.81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52 %。针对今年4月份我区发生5号病,我镇按照地县两级要求,积极做好防控工作,在我镇与邻县、邻乡和我镇各村之间设立卡点,严防死守。严禁牲畜流动,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同时,对我镇范围内的牲畜接种疫苗,坚决防止出入性疫情在我镇的发生,确保了全镇牲畜的安全。

五、设施农业和蔬菜方面

我镇现有温室共91座,种植面积175亩,已全部种植完毕,其中叶菜类10座,茄果类60座,瓜果类14座,其他7座。在温室管理中,我们做好了蔬菜的育苗、栽培,温室防风、防降温,温室改造等工作。目前,温室蔬菜长势喜人。当前,秋延迟蔬菜的育苗工作已全部完毕,共育苗770盘,56000余株,其中西红柿50000余株、辣子5000余株。与此同时,全镇今

年春季以来种植各类蔬菜2500亩,其中茄子350亩,西红柿650亩,豇豆200亩,胡萝卜300亩,白菜350亩,卷心菜200亩,大葱100亩,葫芦瓜100亩,芹菜100亩,菠菜45亩,黄瓜45亩,其它60亩。

六、村庄经济建设方面

我镇按照县委提出的“三个一万元工程”要求,抓好村庄经济建设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村庄经济建设,结合抗震安居工程,通过采取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的形式,建设牧畜棚圈和大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其中抗震房建筑面积60平方米,大棚平均种植面积0.4亩,棚圈建设面积为75平方米。目前我镇已开工村庄经济户数545户,其中3村

6、7组,7村2组,11村4组,14村4组,16村3组和21村2组集中连片修建。

七、多数制方面

严格落实双膜瓜、架子瓜、陆地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益。今年全镇种植陆地瓜2500亩,其中西瓜500亩。双膜瓜355亩,架子瓜50亩,通过采取及时定苗、打侧枝、牵苗、追肥灌水等措施精心管理,目前双膜瓜、架子瓜已进入整蔓、打叉阶段。除此之外,“三夏”工作期间,我镇采取复播玉米套种黄豆、座地苗套种黄豆和核桃套种黄豆的模式,共种植6300亩。为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抓实水管工作

今年我镇按照县水利局的要求,做好防洪清淤工作,每个村组成立防洪工作小组,并配齐配强水管工作管理人员,确保我镇灌溉工作正常运转。

九、农机方面

今年以来,我镇与887名拖拉机手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对633名农机拖拉机手关于机器检修维护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对培训合格的人员发放合格作业证。年初,对144台大型农机、489台小型机器进行了维护(包括:小麦收割机、地膜机、覆膜机、播种机)。同时,对878台农机具进行了审验,审验合格率99%。确保了春播和夏收期间农机的正常作业,也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十、劳动力转移方面

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今年我镇劳务输出计划转移劳动力7000人,截止目前,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41人,其中县域内输出356人,地区内436人,省区内410人,省区外139人。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定向培训3场次,培训人员1050余人。

不断巩固和扩大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切实畅通农民工异地就业渠道。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七月五日

XX镇2010年当前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

汇 报 材 料 二〇一〇年七月五日

推荐第10篇:小康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片电视脚本

文章标题:小康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片电视脚本

创造美好和谐的明天——石老人创建小康示范社区纪实画面:在海浪的拍岸声和船梆声中起片头,鸟瞰崂山全景,推向石老人社区,叠高山、远海、近景、游人,再叠云梯、绞手架、高楼新居、社区活动,一艘快艇迎浪驶向旭日,叠石老人像。解说词:千古奇石,

鬼斧神工。石老人与山海相依,云水相接。其山巍巍,北倚青峰,东屏崂山;其水泱泱,南临黄海,烟波浩渺;其景迤丽,风光无限,绵延不绝。在这造化灵秀的山海之间,一个传说成就了石老人的精神寄托,也承载了崂山几十代人的梦想。这梦想中有数不尽的孤帆远影,也有道不尽的辛酸遗憾。今天,一条条道路通向远方,一道道风景直接云天,一个个梦想逐渐实现,石老人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她的梦想是全力创建全国一流的小康示范社区,成为青岛滨海大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架构出崂山人更加美好和谐的明天。推出片名: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架构美好和谐的明天——石老人创建小康示范社区纪实画面:市区有关领导研究工作场景,社区领导在施工现场指导工作情形,出有关人员同期声;社区建设宣传横幅、标语、文件、书籍(含国家有关精神材料),《规划及实施意见》内容特写;规划图、沙盘、涌动的人潮、游人,叠崂山的路、绿石、耐冬等有代表性风物。解说词:现代化小康示范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区健康发展,构建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2005年5月,石老人社区被确定为青岛市小康示范试点社区,为石老人社区的未来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确定规划蓝图(字幕飞入)解说词:石老人现代化小康示范社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规划,确定了“以社区改造为突破,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人文关怀为纽带,以文明建设为保证”的建设方向,以景观建设、文明建设、人文建设、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确立了全力打造半岛乃至全国的景观社区、人文社区、和谐社区的目标。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唤醒了崂山道士走过的沧海桑田,唤醒了崂山绿石中沉睡了千年的万顷碧涛,也唤醒了石老人社区对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建设景观社区(字幕飞入)画面:旧村旧房、老厂鱼塘,拆迁及施工现场,居民安置;智能化小区,观光园、风景、游人,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星级酒店、休闲健身、特色餐饮。解说词:石老人社区适应自身历史文脉特点,追求“天人合一”的人文韵味,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社区,树立起了现代化小康示范社区的形象。在建设过程中,重点突破,提出了“拆改结合,推进建设”的思路。下大力气拆除了香港东路南侧影响休闲健身区建设的工厂和饭店,wenmi.net今年6月底前将彻底拆除剩余的民宅、渔港码头和鱼池。与此同时,启动整村改造工程,规划占地600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由开发和安置两部分组成,目前已分别建成5.3万平方米和8.6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建筑面积各占15万平方米,开发部分已经开工建设,安置部分将于5月动工。通过努力,拆除了一片旧容颜,改造出一片新天地,为推进社区建设创造了条件,目前规划建设的香港东路南侧休闲健身区项目,占地1209亩,总投资12亿元,包括游艇俱乐部部、高尔夫球场、星级酒店、休闲健身、特色餐饮等内容,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旅游健身区。解说词:社区风情烂漫,令人心驰神往。建成后的社区,将充分体现“显山、露水、通海、透绿”的特点,从设计风格、环境设施、服务品味、管理质量等方面,体现个性化、现代化、生态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等特征,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的新型社区依偎美丽的生态旅游健身区,北连风景秀丽的生态观光园,南接浩瀚深情的大海,东望巍巍崂山,西通繁华多姿的市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构架相映成辉。漫步社区,将令人心旷神怡,不停地咏叹:“旧貌换了新颜”。打造人文社区(字幕飞入)画面:社区两委办公地点,保险、医疗、教育、就业服务中心等机构,社区两委走访慰问、送温暖,参军、升学等庆典活动场面,热火朝天的社区活动,人们幸福的笑脸。解说词:石老人社区注重人文关怀,在改造发展环境的同时,不断充实现代化小康社区的内涵,营造积极温馨的人文情怀。社区两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建立健全了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社会保障救助机制、就业服务机制、教育奖励机制和慰问福利

机制。据统计,社区每年投入441万元用于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投入9.7万为居民办理合作医疗保险,对大病统筹报销完后的剩余部报销50;投入14万元用于独生子女投保,给每个居民发放1000元的生活补助,给“4045”人员每月发放200元的生活补贴,给入伍新兵每人发放6000元补助;投资500万元完善了社区小学和幼儿园;投入1200万元开

展慰问和福利工作;安置劳动力1000多名。解说词:温馨的社区服务,人性化的保障机制,让人们从改革发展中看到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和小康社区的温暖情怀。社区两委时刻牢记群众之所需,“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了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基本解决了社区居民因病致贫问题,人们在自由清新的空气里,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建设美好家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创建文明社区(字幕飞入)画面:居民的门庭院落,文明单位的奖杯、证牌、锦旗,文明家庭;各种文体活动的场所、设施;各种群众性的活动场面。解说词:石老人社区重视文明建设,寓现代文明于社区活动,不断提升现代化小康示范社区的档次,营造安定祥和富有生机的社会氛围。社区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强化硬件设施建设、繁荣文艺活动为主要内容,全力推进文明社区的创建。近年来,结合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社区、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了创建“文明家庭”、“平安社区”等活动,投资300万元完善了图书室、健身室、棋牌室、音乐休闲室、健身场所,配备了与文化资源共享实施,成立了各类群体性的文体表演团队。解说词:寓乐于教,陶冶情操。文明社区的创建,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素质。近年来,社区荣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秀单位”、“青岛市文明社区”、“青岛市十佳文明街居”等系列荣誉称号,为提升社区文明程度,构造和谐社区,提高社区精神内涵创造了条件,实现小康示范社区的建高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证。构建财富社区(字幕划入)画面:沙盘、观光园、风景区、创业园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解说词:石老人社区坚持做强产业,全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夯实现代化小康社示范社区的基础,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社区着力推进民俗园、风景区、创业园及配套项目的建设。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1000亩的观光园二期;移植苗木2万株,绿化山体300亩,全面建成石老人风景区;投资6000万元,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的高科技创业园;建成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四星级酒店,投资2.6亿、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酒店二期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解说词:美化生态环境,做强特色产业。构建财富社区,打造一个吸引创业人才,共筑美好家园的平台,融世界风情、民俗文化、特色休闲及餐饮娱乐、旅游度假于一体,为有识之士创造优雅舒心的环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理想场所。画面:镜头回闪,涛声,升起的太阳,同期出《石老人之歌》余音,推出石老人全景。和谐的、健康的、现代化的、小康社区(字幕依次飞入)解说词:上世纪八十年代,贺敬之望石老人礁岩,赋诗赞叹:“观海喜见潮,听松乐闻涛。风雨寻常事,石老解逍遥。”过去将成为历史,如果诗人见到石老人今天的变化,一定会留下更加美丽动人的诗篇。解说词:到2007年,石老人的历史文脉、风情故事和山海韵味会从整体得到发掘和提升,石老人的传说经过滨海旅游、现代服务、高新技术、民营经济的熏染,将续上新的篇章,变得更加富有传奇色彩。徜徉在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气息浓郁、居民生活舒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社区里,感受“人如潮、车如流,欢声笑语夺路走”的动人情景,你会感叹黄海之滨的这颗明珠是如此璀璨,浪花依依的黄金海岸是如此浪漫。

《小康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片电视脚本》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小康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片电视脚本。

第11篇:守护安全一片天——承德工业学校安全工作汇报片脚本

学校基本情况介绍在世界旅游文化名城承德,有一座家喻户晓的国办职业学校——承德工业学校,承德技师学院,守护安全一片天——承德工业学校安全工作汇报片脚本。学校占地329亩,建筑面积11.7万平米,教师416人,全日制在籍生8024人。另外学校每年接纳社会培训4000人、农村剩余劳力转移培训1500人、成人学历教育3000人。1958年建校伊始,她就以培养一线技能人才为办学方向,在办学中走出了一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特色求发展”的内涵发展之路。2003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务院扶贫办首批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涉外劳务输出基地、全国首批百所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09年,荣获河北省先进集体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学校的办学事迹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予以报道。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关键,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们始终牢记“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的安全工作理念,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其他各项管理中,一直把学生的安全教育、身心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对安全工作常抓不解。由于我校安全工作开展得深入、扎实、有效,2010年5月被承德市确定为9个省级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示范点培育单位之一。 (成立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卜立新、书记范海燕为组长,7位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并成立安全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做到校长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法制副校长配合抓,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强队伍建设)在学校安全工作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安全教育队伍的建设,在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形成了由党、政、工、团等职能部门和班主任为一体的安全教育工作机制。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际,使安全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并积极引入关键能力、团队训练、拓展训练等形式,丰富安全教育内容。二是加大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将班主任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作为我校的重点工作,制定了班主任培养方案,采用邀请专家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水平。(安全制度健全 责任落实到人)根据承德市安全工作管理规范,制定了《承德工业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规范》蓝本,学校各处室、系部,甚至到每一名员工都要以此为依据开展工作。根据规范要求,我们落实了四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领导与各处室、各系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科室成员;系主任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另外,我们还规定,每一堂课的任课老师就是该堂课的管理责任人,每一项活动,活动的组织者就是该活动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这样,就加强了有关人员的安全工作责任心,真正使学校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杜绝了责任事故的发生。学校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去落实。学校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校园环境管理等所有层面,建立了科学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运行管理程序,健全了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设立专门督导机构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责任明确、落实到位。(时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能力。)学校利用班子例会、周前会、班主任例会、班会、学生干部例会、晨会,及时结合“安全教育日”、“119消防日”、“安全教育月”等活动,对师生进行交通、消防等活动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防范及自救能力,减少意外伤亡事件的发生;安全专题会议则重点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了解安全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学校还利用黑板报、校报、广播站、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认真开展安全教育。(狠抓学生实习安全管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作为一所工科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产实习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普车实习、数控实习、焊接实习、钳工实习、电工实习、建筑实习等等。为了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企业标准制定各实习场所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以制度促安全(画面:《承德工业学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实训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协议》,《顶岗实习带队老师的职责规范》《顶岗实习学生纪律规则》);严格执行我校“1034”生产实习作业规范,坚持课前5分钟安全教育;加强岗前的学生自查、教师巡查和实习中的互检、互查工作;在全体实习学生中广泛开展“我为安全举报一项隐患,我为安全献一策”活动,发动广大师生立足本职岗位,消灭各种不安全因素,争做“安全型学生”,工作汇报《守护安全一片天——承德工业学校安全工作汇报片脚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安全稳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学校的主体是学生,衡量一个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做得好与不好,要看学生参与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我们改变传统的安全教育方法,采用案例法、游戏法、故事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等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育方法,把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改为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2010年1月12日,我们正式成立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支学生管理队伍——学生治保会。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管理中来,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关注学校存在的安全热点和焦点问题,学生自己招募治保会成员;自己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文艺演出等活动;自己安排治安巡逻;自己设计、创办了“安全伴我行”简报;协助保卫处完成迎接各种检查、参观、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任务等,极大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学生治保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上级机关、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目前,学生治保会已经成为我们学校学生干部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树立“校园安全文化”理念)我国安全专家罗云指出:“没有安全文化的理念,事故就会一个接一个,永远纠缠于事故处理中。”安全天天在讲,安全知识一看就明,一讲就通,但一做就难,其根本原因在于安全文化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因此,树立安全文化理念,是学校平安和谐的根本保障。我们把完备的“硬件”和完善的制度建设相结合,为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章可循的必要依据。做到“硬件”“软件”齐抓,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创造条件。(画面:校舍安全检查镜头;消防设施检查、维护更换镜头;多媒体教室、电脑室、住宿生宿舍、食堂等重点部位检查镜头。)(画面:各种消防器材、食堂的干净整洁及餐厅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细节、《保卫处工作职责》《门卫登记制度》、《24小时巡查值班制度》、《治安保卫工作制度》)学校坚持“引进来 ”和 “走出去 ” 相结合,搭建勾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校内、校外的知名人士、法律工作者到校给学生举行法制教育、人生理想等讲座,通过对家长进行安全知识和家教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公安、工商、文化、交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为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画面:安全月各项活动)学校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养成安全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画面:

1、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观看交通事故现场、违法警示图片展镜头;主办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板报比赛等镜头;

2、参加消防知识和各种自护、自救知识培训镜头;

3、利用升旗、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时间和方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或者观看有关的音像资料等镜头,观看以安全知识为主题的影视作品镜头;

4、学校警示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敦促学生时时保持警惕。)“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学校通过实行军事化规范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在日常管理中推行仪容仪表、宿舍内务、操课队列等项目军事化,建立了学生管理有关制度,包括德育积分管理办法、班级量化考核等,形成了“纪律严、校风正、秩序好、校园美”的良好氛围。用安全文化推动学生良好习惯与自觉的形成,学生规范了,安全工作也就有了很好的保证。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校专门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指导,并通过宣传、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做好问题学生工作。)我们通过对各班学生的全面排查,对各班存在的问题学生,加强了管理。定期谈话,学生定期写思想汇报,建立问题学生跟踪记录档案。同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通报学生家长,形成家长、学校协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引导他们提高觉悟,分清是非,改正错误,争取进步。我校的“问题学生思想教育‘十步法”和“学生安全救助‘七步法”,已在全市推广学习。在学校安全工作中,我们不断研究中职类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特点,努力探索安全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学校连续多年被承德市双桥区综治办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承德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十六年被评为河北省“先进技工学校”,多年被评为河北省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法制教育先进单位。52年春风化雨,52载春华秋实,承德工业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安全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安全是对师生最大的关爱。我们将发扬“艰苦奋斗、勤奋进取、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守护安全一片天!2009年9月28日

第12篇: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二〇〇八年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一、二〇〇八年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比上年增长6.0%,与建市5周年农业平均增长水平相当,达115.54亿元以上。经市农业局测算,预计2008年农村收入总额137.09亿元,生产总费用46.26亿元,纯收入总额90.83亿元,以农民总人数330万

计算,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2754元,比2007年增长12.5%,人均增306元。农民收入增长渠道主要来自种植业、渔牧业、劳务和政策性增收等,其中种植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在2008年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农业农村经济不可能出现超乎国家控制的发展速度。前段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两防”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和“防止明显通货膨胀”,说明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由“从紧的货币政策”取而代之,这是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说明国内经济形势已有较大变化,加息等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持续出台,此必影响到第一产业在第

二、第三产业的延伸;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受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其产量、营销量等势必同时受到不利影响,从而抵消部分惠农政策带来的发展驱动力。因此预测,2008年农业农村经济不可能出现超乎国家控制的发展速度,应以当前的发展速度作为预测数较为理性。

第二,其中种植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深入实施“**百万亩工程”推动全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全市2008年预计新增水果15万亩、甘蔗10万亩、茶叶2万亩、桑蚕5万亩、剑麻达到20万亩、木薯达到10万亩,优势产业调整优化面积35万亩,新增产值3.9亿元。另外,大力推广良种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节本增收0.42亿元。两项预计促农人均增收140元,超过2008年预计农民人均增收的42%。

第三,农村其它行业促农增收仍较明显。如畜牧业新增种草改草面积8万亩,增加肉猪出栏10万头以上;林业发展笋材两用竹子、高效八角基地、低改油茶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80万亩,预计除种植业之外的农村其它行业增收3.14亿元,此项预计促农人均增收95元。

第四,劳务产业继续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全年预计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新增10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新增2.09亿元,此项预计促农人均增收63.3元。

第五,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收。继续加大支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并改进补贴政策和方式。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办法,探索建立粮食综合补贴制度。适当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稳定农民种粮收益。加大对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支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加大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救助等一系列助农、惠农政策力度,全年预计政策性增收3.5亿元,预计促农人均增收16.7元。

项目名称收入总额

(亿元)增收额

(亿元)人均增收

(元)总费用

(亿元)纯收入

(亿元)人均纯收入

(元)

一、种植业收入55.964.3213122.3633.61019.

2二、农村其他业收入59.23.149523.9035.31070.

2三、其它劳务收入18.432.0963.318.43558.

5四、政策性收入3.50.5516.73.5106.

1合计137.0910.130646.2690.8327

54(注:各项指标以2007年全年预计为参照数;农民总人数以330万人为基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市统计局预计数2448元作参照。)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为完成以上经济任务指标,2008年需按照以下执行: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支农惠农政策。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集群产业。创新培训农民模式,加快培育综合素质高的农民带头人。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托园区经济及龙头带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强化农业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具体思路:抓好农业发展的“123456”,即重点“构建一轴两翼特色农业产业带,研究好三条发展路子,优化四业并举,深入建设五个基地,提升六大龙头”。一轴两翼即以建设**河谷果蔬长廊为轴体,以南部山区烟桑富边长廊和北部山区生态茶叶长廊为两翼特色农业产业带;三条发展路子即农业农村内发的自身发展路子、农业主导产业加劳动力转移的拓展空

第13篇: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的共同努力下,为加速推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各项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我们牢固树立“和民心、顺民意”理念,扎实推进项目落地,突出建设“绿色农畜生产加工基地”,着力培育“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化发展乡村,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推进顺利

(一)种植业生产形势喜人

2012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预计为26.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2万亩,占82.1%,经济作物4.8万亩,占17.9%。其中粮食作物中玉米12万亩、谷子2.4万亩、马铃薯3.3万亩、豆类

2.2万亩、荞麦1.5万亩、莜麦0.6万亩。经济作物中油料1万亩、中药材0.5万亩、蔬菜3.3万亩。除荞麦、莜麦等小杂粮外其余作物全部播种、移栽完毕,目前大秋作物苗情较好长势喜人,小杂粮全部处于待播状态。

农业生产资料总用量共需11000吨,其中化肥9200吨,包括碳酸5000吨、磷肥2200吨、复合肥3000吨,地膜290吨,种子和农药610吨。春季农业生产投资达到2400多万元。

(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2012年全县农业方面续建项目9个当年完成投资6996万元、新建项目5个完成投资5670万元、正在申报项目9个预计投资1954.27万元,综合规类为10大项目,具体情况为:

1、马坊万亩杂粮基地建设(新建)

马坊万亩杂粮基地建设是省级、市级和县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重点项目,首期规划面积1.3万亩,到“十二”达到5万亩,涉及马坊、义兴、牛川三个乡镇,总投资1600多万元。今年基地以建设万亩优质荞麦基地为核心,在马坊乡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区200亩,高产、优质、高效示范方800亩;在牛川乡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示范方500亩,总试验、示范规模达到1500亩。目前基地规划已经完成,正在积极准备所需各种生产资料,完成投资210万元。

2、设施蔬菜建设(续建)

今年全县设施蔬菜建设重点是以双孢菇为主的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规划建设规模12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大友、禾牧、德牧、宇蕻四个龙头企业,现在已建成7万多平方米。突出打造两个示范园区,一个是李阳镇万亩设施蔬菜示范园区,规划在温泊坪完成设施蔬菜建设2000亩,一个是松烟镇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规模1000亩。2012年设施蔬菜及现代观光农业建设总投资预计6000多万元。

3、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建)

今年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举全县之力推进项目建设”,在确定的十大转型跨越标杆项目中,由天凯集团建设的《和顺县

马连曲现代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是其中的一项。项目总投资1亿元,年内投资4520万元,完成示范核心区建设。现在土地流转已经达成协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项目于四月初可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200多万元,土地整理接近尾声,园区主体工程准备开工建设。

4、“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新建)

2012年全县确定建设7个专业乡镇(马坊杂粮、横岭肉牛、阳光占肉牛是、松烟核桃、青城玉米、李阳蔬菜、平松中药材)、100个专业村(41个畜牧养殖专业村、15个核桃经济林专业村、44个种植业专业村),其中重点建设20个专业村。3月初全县“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荐情况已经上报市里等待批复。各专业村种植计划已经全部落实,近日我们正在组织完善2012年“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专业村、专业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5、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新建)

项目已经被省市批复,总投资300万元,资金筹措方式为中央投资260万元,县级配套40万元。现在我们正在协调建设场所,准备招标,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6、农田整理与培肥项目(续建)

坡耕地整治与增肥项目:项目规划在青城、马坊两个乡镇、9个村实施,建设规模4000亩,总投资17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0万元,县级配套16万元。现在工程建设基本竣工,正在进行资料整理,等待省级验收。

沟川地整治与增肥项目:项目规划在平松、横岭两个乡镇、11村实施,建设规模5000亩,总投资1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

150万元,县级配套40万元。现在工程建设基本竣工,正在进行资料整理,等待省级验收。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项目是2010年省级批复的连续性建设项目,今年是最后一年。我们已经组织人员采集土样500个,目前正在开展化验分析。

7、玉米丰产方建设(新建)

2012年省级批复我县实施5万亩,总投资150万元。全县建立3个万亩玉米丰产方——在松烟镇的雷庄—小董坪一带和青城镇的大窑底—百备一带各建立1万亩亩产850公斤以上的高产、优质、高效专用玉米丰产方(其中每点重点培育1000亩亩产吨粮的示范田),在横岭镇和阳光乡的仪村—寒湖一带重点培育1万亩优质饲用玉米丰产方。

8、农村能源建设项目

大型沼气工程建设(续建):目前在我县组织实施的大型沼气项目共有5个,总投资1300多万元。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今年要全面加快建设进度,强化检查、监督力度,力争在年底全部通过省级验收。

2012年项目申报:根据省财政厅、农业厅联合下发的晋农财发【2012】79号《关于申报2012年农村新能源建设项目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县从建设新农村、推进新产业、发展新项目、创造新环境出发,申报了400户高效低排放户用生物质炉、200盏太阳能路灯、2000铺省柴节能炕连灶、1个“三沼”综合利用试点、2个大型沼气建设项目,总投资额1204.27万元,上级批复下达后我们立即组织开展建设。

9、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建设项目

项目以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础实施与配套设备为主,每个乡镇投资30万元,总投资300万元。项目已上报省市,等待批复。

10、山西省和顺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450.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75.00万元,地方配套75.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扩建检测检验室、建设标准病虫观测场、建设5个病虫监测与防控指导点、购臵观测及监测信息处理、检验检测、绿色防控专用等仪器设备四项。目前项目正在申报中。

(三)农民现金收入增幅明显

据统计部门统计,截至到2012年4月底,全县农民现金收入为1246元,同比增长17.6%。农民在今年现金收入上增幅主要体现在工资性收入方面,今年平均676.52元/人,比去年同期增长9.42%,其次为家庭经营性收入今年为385.32元/人,比去年同期增长7.45%。

二、存在问题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1—5月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开局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场地较为短缺。近年来国家用于基层农业部门服务体系建设投资越来越多,且投资重点放在了分析化验监察场所、定点观察记载基地、服务信息网络平台等方面的

建设上,因此必须有符合上级要求条件的建设场地,但从去年我县申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到目前申报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及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存在的最大制约是没有建设场地。二是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虽然每年全县农业方面县级支持资金较大,但是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资金很少很少。三是农民期望阶段性劳动力转移收入与实际给予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民就是在家闲着也不赚自己认为低微的收入,从而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闲臵而劳务市场缺乏劳动力的畸形现象。

和顺县农业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日

第14篇: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XX镇2009年度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地、县委扩大会议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较好的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推动了全镇经济农业及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全镇种植小麦34034亩( 单产438公斤)、种植棉花28000亩、玉米18800亩(单产420公斤),正播1000亩、套种黄豆550亩、茴香420亩、架子瓜1449亩、双膜瓜2577亩、陆地菜2930亩、陆地瓜7048亩、红枣13976亩,复播西瓜5500亩,其中无籽西瓜150亩、蔬菜4500亩、花生100亩、温室共91座,种植面积达65亩,其中叶菜类温室10座、茄果类温室60座,瓜果类温室14座,其他7座。实现总收181211675入元,其中:粮食收入34056000元,林果业收入27806733元,畜牧业收入49934420元,设施农业收入1020600元,双膜瓜收入5911000元,

二、三产业收入11411322元,劳务输出收入12569600元。人均收入达到4390.38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00.75 元,增长12.9%。

一、粮食生产方面

1、抓稳小麦生产

今年全镇种植小麦34034亩,完成县下达小麦种植面积的100%,抓好小麦播种前投入,并且严格按照机器犁地,镇压整地,随机播地的技术要求,严把播种质量, 保证了一播全苗,并且统一品种为新冬20。认真抓好小麦种子村的管理工作,确保随行葡种植质量,并按照制种要求采取单收、单打、单选、单贮的制种原则进行制种,以确保小麦种子的纯度。今年小麦亩产达到438公斤。

2、玉米种植

今年我镇复播玉米面积18800亩,正播玉米1000亩,由镇里组织在县种子公司统一拉运“药拌种”,并统一拉运品种 1

为中原32号、新玉29号、怀研10号三个品种,保证了玉米种子全为优良品种。严把玉米播种前投入关,并由大型拖拉机犁地、整地;实行片区领导负责,驻村干部验收,拖拉机站具体技术指导,层层审批签字,严把耕前土地保墒,种子质量关,由玉米铺播机一次性铺膜下种,确保一播全苗。认真抓好玉米种子村的管理工作,并按照制种要求采取单收、单打、单选、单贮的制种原则进行制种,以确保玉米种子的纯度。今年玉米亩产达到420公斤。

二、棉花生产方面

在今年棉花种植过程中,遇到了大风降温天气,镇党委、

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在大风降温过程中,犁地镇压保墒,并且平整土地;待天气转好以后,集中机械铺膜播种,为棉花适时播种赢得了时间,并且在犁地前保证肥料的投入,全镇今年落实棉花面积28000亩,全部采取高密度种植模式;在棉花管理工作中,由于旱情严重造成部分棉花出苗不齐,为此镇党委、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抓好棉花补种工作,及时组织农民补种、中耕、除草、定苗,加强田间管理。今年棉花亩产达130公斤。

三、双膜瓜、架子瓜生产方面

大力推广以双膜瓜、架子瓜为主的特色农业生产。严格

落实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益。今年全镇种植陆地瓜7048亩,其中西瓜5400 亩,甜瓜1648亩,通过采取及时定苗、打侧枝、牵苗、追肥灌水等措施精心管理,确保了正常生长。

四、林果业方面

(一)抓大林果业

第一、今年我镇直播定植红枣13966 亩,其中新定植红

枣3620亩,坐地苗229亩,小麦套种定植2700 亩,2×1密植园691 亩,直播面积10346亩,其中2×1直播面积1309亩,直播成活率达到85%以上,发芽率达到85﹪以上。并结合实际,在零星地块和以往套种模式定植的地块进行建园式种植,保证了林果业定植面积稳步增长。加强果树的管理,走好科技之路,今年专门凭请了内地红枣专家,实行跟班作

业,全程指导.加强对红枣的管理,实现水肥制,确保水肥及时跟上.做好红枣标识工作,并建立档案.对今年新播种的3620 亩红枣采取统一行距、株距,并采取浸种、浇水、盖沙土的方法促进枣苗出苗率和成活率。

第二、今年加大了对杏园的管理,同时农民也尝到了杏

园丰产丰收的甜头,更多的为杏园投入了肥料和劳动力,促使今年杏子产量再创新高,根据这一特点,我镇果断提出“一等二等上架子,三等上席子”的晾晒方针,成功晾晒杏干1500吨,其中一等杏干1000吨,二等杏干300吨,三等杏干200吨,真正达到了增产有增收的目的。

第三,加强对果树的管理,对果树进行了农家肥和化肥

的追施工作,对追完肥的果树及时进行培土、灌溉,有效提高了果树的挂果率。分别在7月份和10月份对杏树进行了修剪、涂白、追肥等工作,确保果树安全过冬.

第四,加强林果业的病虫害防治,4月份对全镇所有果树

进行了一次病虫害农药防治,并且根据果树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保证了果树的正常生长。分别在8月份、9月份和10月份对全镇的红枣进行了食心虫普查,防止食心虫的发生.

(二)、抓牢畜牧业

2009年全镇牲畜存栏61700头(只),对全镇61700万头

(只)牲畜进行了驱虫、药浴、疫病检疫活畜检疫工作,防疫密度达到100%。同时在4村和13村等村积极筹建家禽养殖示范基地,目前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其中13村首批3000只鸡苗也已入户饲养。

(三)抓精设施农业

我镇现有温室大棚91座,种植面积65亩,已全部种植

完毕,其中叶菜类10座,茄果类60座,瓜果类14座,其他7座。在温室管理中,我们做好了蔬菜的育苗、栽培,温室防风、防降温,温室改造等工作。目前,温室蔬菜长势喜人,上半年蔬菜喜获丰收。同时,全镇积极推广了养殖小区加温室大棚设施农业模式,针对农民资金短缺的情况,镇党委、政府出面协调,对设施农业种植养殖户进行小额信贷支持,

提高了设施农业种植养殖户的热情。

(四)紧抓抗震安居房和沼气入户工程建设

今年我镇按照县统一安排部署,抓好沼气入户和抗震安

居房建设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提前做好前期准备。目前,我镇已建成523户抗震安居房,完成年度计划的91.7%,入住率达到85.2%.10村50个沼气池已经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此沼气入户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户的生活燃气问题,净化了环境。

回顾2009年的工作,全镇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之所以取

得这些成绩,我们认为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前提条件;坚持以地、县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础;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 坚持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保障; 坚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

一年来,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形势不容乐观, 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十分艰巨,十分复杂.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团结进取,更加奋发有为,努力把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镇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一月三日

在目前已完成冲锋号军事拓展训练营地高空拓展和军事野战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道路、停

车场、环保公厕、洗浴、垃圾收集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继续加大对景区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把少数民族特色和民风民俗节庆作为纽带,抓出特色、打响品牌,做好旅游开发大文章,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成集 “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综合配套旅游发展格局。

第15篇:农业农村经济研讨会材料

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研讨会材料

麦盖提县人民政府农业局 2010年12月30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年初县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农村人均增收631元奋斗目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增粮、强棉、促牧、兴园”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战胜大风、洪涝、连续阴雨等自然灾害天气,确保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一、2010年农村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0年全县人均纯收入4951元,比上年增收631元,增长14.6%。其中:种植业人均纯收入3689元,比上年增收307元,其中种植粮食32.5万亩,粮食总产153159吨,总收入130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元;种植棉花55.42万亩,总产70938吨,总收入706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25元;发展多熟高效特色农业29.6万亩(正复播),总收入366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2元;设施农业5444座,总收入44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元。

二、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

(1)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县委四大班子领导分片包干负责,各相关农口部门积极配合,使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有效地得到落实。 (2)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作为整个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认真落实农作物良种补贴、小麦农资综合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全县共发放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及小麦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资金2625.68万元,其中:发放小麦农资综合补贴1483.88万元, 发放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1141.8万元,全县农村人均受益达209元,同时县财政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近年来,按照“增粮、强棉、促牧、兴园”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2010年农村人均增收631元,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粮、棉、畜、林占农村人均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45%、9.7%、10.3%,农民收入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红枣产业初见成效,累计种植面积达到42.34万亩,其中挂果见效面积达到11.7万亩,为下一步加大红枣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坚定了信心。

(4)地膜玉米得到全面推广,不仅有效解决水情紧张,干旱的问题,而且可以起到保墒,防止杂草、抑制盐碱的作用,对实现玉米一播全苗有较好的作用。

(5)复播胡萝卜种植取得成功。通过农口部门积极探索,实地与各乡村农民探讨,总结出了胡萝卜种植技术要点,因此大部分胡萝卜种植成功。全县复播胡萝卜1.1万亩,种植成功面积0.93万亩。

(6)平播、套播茴香种植经验更加成功,茴香播种后进行镇压保证了出苗整齐。

三、存在的问题

1、小麦浇返青水过早,不利于小麦返青,甚至影响产量。今年部分乡镇开春浇水过早,地下还是冰层,浇水后一个星期,甚至十天水渗不下去,小麦泡在水中,严重推迟了返青,甚至泡死。同时小麦条斑病发生面积也较大,经调查发生面积约2万亩左右。

2、随着林果业面积的增大,红枣间作棉花将成为全县主要种植模式。林果业间作棉花播种时犁地、整地比较困难,造成棉花播种进度慢,质量差,难以保证一播全苗,另外棉花化调化控跟不上,自由生长,因此棉花减产严重。

3、随着红枣产业的发展,复播玉米难的问题已日益凸显。受红枣产业发展影响,复播玉米高杆作物只能与杏树、桃树间作,因此复播玉米面积落实困难。

4、地膜小麦是解决晚播小麦的一项措施,且有抑制盐碱的作用,而不是一项增产的措施。今年部分地膜小麦冬前都没有出苗,明年开春有毁种其他作物的可能。因此建议在盐碱比较严重的地块,播种比较晚的地块播种地膜小麦。

5、受气候原因,各类作物受影响较大。一是部分棉花播种时间推迟,连续阴雨天气,导致棉花长势缓慢,整个生育期推迟,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同时三乡、八乡种子棉子成熟度不高,种子无法回收。二是小麦倒伏面积较大,部分农户对已收割的小麦放臵不当,存在发霉发黑现象。三是陆地西甜瓜受连续降雨影响,发生各种病害严重,大部分地块减产,甚至绝收。

四、2011年工作计划

基本思路: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按照“增粮、强棉、促牧、兴园”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抓住发展红枣产业这条主线,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力争2011年农村人均实现增收1000元。

2011年计划:

通过与各乡镇对接,2011年种植计划如下:

(一)2011年将粮食面积稳定在31.1万亩左右,力争总产达到14.6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8.1万亩,力争单产达到428公斤,总产达到7.5万吨;力争复播玉米面积达到13万亩左右,单产达到528公斤,总产达到6.86万吨。

(二)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稳定55万亩左右,力争单产达到128公斤以上,总产达到7.04万吨。

(三)积极探索林果业间作模式的多熟制。计划在2011年发展“多熟制”面积5万亩,重点以发展棉花套种茴香和套复播打瓜为主的种植模式。

五、“十二五”发展思路 基本思路:坚持按照“以水定地”、“以林导业”方针和“稳粮、强棉、促牧、兴园”的统筹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打造良性循环的农业产业结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主要目标:以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指标为基数,到2015年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年均增长15.1%,五年翻一番,其中:种植业人均纯收入达到4535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较大幅度提高。

一是稳定粮食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到2015年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35.5万亩左右,其中: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力争单产达到440公斤,总产达到8.8万吨以上;力争复播玉米面积达到15.5万亩,苜蓿面积达到4.5万亩,切实解决发展畜牧业饲草不足的问题。

二是稳定棉花面积,调优调强棉花产业。坚持“优化品种,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原则,将棉花面积稳定在58万亩左右,力争单产皮棉保持在140公斤以上,确保总产达到8.1万吨以上。

三是把“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基础来抓。大力巩固提高现有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水平,积极发展色素辣椒、瓜、菜、套播茴香、打瓜等适应林果业发展的低杆作物,力争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

四是巩固现有设施农业基础,提高种植水平和效益,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

六、具体措施

(1)稳定粮食面积,确保粮食安全。按照人均一亩口粮田的要求,稳定粮食面积,继续大力实施小麦“种子工程”,大力开展“吨粮田”建设和高产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关键性措施,确保粮食丰产增收。

(2)坚持“优化品种,主攻单产,增加总产”原则,控制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棉花高新节水灌溉面积,积极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加大枣棉套种和棉套茴香面积,努力提高棉花单产水平。

(3)积极探索林果业地间种棉花相应的配套技术,大力发展红枣间作棉花的高新节水技术,做到棉花、红枣都能兼用。

(4)进一步完善提高“多熟制”的种植模式。在总结历年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重点在发展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节约水资源的“三高一节”农业上狠下功夫,选准成功的种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多熟制”的经济效益,增加“三高田”比重,同时在产品销售上走订单农业的发展路子。

第16篇: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2014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183个县(市、区),2463个乡,1927个镇,47399个村。全省常住人口814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371.3万人,城镇人口3768.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据公安厅统计,全省户籍人口9159.08人,其中农业户籍总户数2071.9万户,农业户籍人口6465.12人,占户籍人口的70.6%。有56个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民族自治地区面积达3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7%。

一、农业地理和资源

(一)农业地理分布

四川省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5.3%,丘陵占12.9%,山地占77%,高原占4.7%;水域占18.5%。平原以成都平原为主;丘陵以东中部最广,海拔在250~750米之间,由岷江等河流冲积物堆积而成,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山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边缘及川西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高原以川西北地区最集中,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

(二)农业气候条件

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雨量多,日照少,年均气温17.0℃,无霜期250~340天;年降雨量1079.7毫米,年日照时数968.6小时,为全国最低值区之一。

川西南山地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年均气温16.0℃,无霜期200~300天;年降雨量1000.5毫米;年日照时数2046.2小时。其中攀枝花一带被称为长江上游的“金三角”、“聚宝盆”,年平均气温20.9℃,可满足一年三熟,与南亚热带水平接近;盛产粮、蔗和亚热带水果,是全国的芒果、石榴、葡萄生产最适宜地区。

西部高山峡谷高原冬寒夏凉,水热不足,但日照充足,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年均气温9.1℃,无霜期20~100天;年平均降水量1674多亿立方米,年降雨量704.1毫米;年日照时数1935.0小时,超出盆地966.4小时。

(三)农业土地资源

全省辖区总面积72917.45万亩(48.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5.06%,位居全国第5位。全省有耕地面积5988.8万亩,占辖区总面积的8.2%(国土资源厅数据为:全省耕地面积10102.60万亩,占辖区面积的13.85%)。全省宜农未利用地23.09万公顷(346.35万亩),可开发为耕地的15.69万公顷(235.35万亩)。其他草地1896.85万亩,裸地3006.34万亩,沙地13.31万亩,沼泽地1012.09万亩。复种指数242%。难利用地有6943.13万亩。

主要特点:一是人地矛盾突出。全省户籍人口人均耕地0.66亩,常住人口人均耕地0.74亩,农业户籍人口人均耕地0.92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482.9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4.8%(按国土资源厅耕地数据计算)。二是林地、草地面积大。林地和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62.3%,并集中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三是山地面积大。丘陵山地占89.9%,平原占5.3%。四是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宜农未利用地仅有346.35万亩,可开发为耕地的仅有235.35万亩。五是水土流失严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5%,占全省辖区面积的25%,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四)主要农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有禾谷类、豆类、薯类三大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甘蔗、蚕桑、水果、茶叶、蔬菜、烟叶、麻类、花卉、药材和经济林木等。

(五)林业及植被

四川省是全国五大林区之一。高等植物有1万余种,约占全国1/3,居第二位;脊椎动物1180余种,占全国的40%以上,是我国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生物基因库。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1种,占全国保护植物总数21.8%。各类野生经济植物55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4600余种,居全国第二位;油脂植物300余种;芳香油植物200种以上,占全国总数的81.5%,居全国第一位。现有林地面积3.6亿亩,其中森林面积2.61亿亩。年末森林覆盖率35.8%,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17.9亿立方米(2013年底),森林蓄积17.13亿立方米。退耕地还林面积1336.4万亩。经济林面积3806万亩,竹林面积1719万亩。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123个,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51个(2014年新建国家级1个)。森林公园123个,其中国家级33个、省级58个(2014年新建国家级3个、省级3个)。湿地公园33个,其中国家级(含试点)20个(2014年新建6个)。国家森林城市6个,省级森林城市8个(2014年分别新建1个、4个)。全国绿化模范县15个,省级绿化模范县56个(2014年新建省级8个)。

(六)畜禽资源

四川省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有畜禽地方品种57个,其中进入省级保护名录38个;天然草场3.13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 2.65 亿亩,主要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盆地以饲养猪、牛、小家畜家禽为主,高原高山地区以饲养牦牛、绵羊为主。

(七)渔业资源

四川省水面可养殖面积352万亩,已养殖面积299万亩。有湖泊、水库等宜渔水面154 万亩;宜渔稻田 975 万亩。集约化养鱼技术在全国内陆省份属领先水平,稻田养鱼、水库养鱼单产居全国第一。

(八)水资源及水利设施

四川省水资源总量2616亿立方米,其中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资源占全省的72%。水域总面积896万亩,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68条。可养殖面积358万亩。

全省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23万处,其中水库7706座(大型9座,中型120座,小型7577座),蓄引提水能力332亿立方米(其中水库总库容160亿立方米)。有效灌溉农田面积累计达到4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0%(按国土资源厅耕地数据计算)(????去年数据:有效灌溉农田面积累计达到4217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7%)。年实际供水量达到199亿立方米(未含发电供水量)。地方电力装机容量1055万千瓦,年发电量428亿千瓦时。

二、农村经济

2014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始终坚持“两个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扎实开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力打响扶贫开发攻坚战,保持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好势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888.1亿元,比上年4.0%。农林牧渔增加值3594.2亿元,比上年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3%。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

201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03 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减少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3571元,增长7.5%;工资性收入4016元,增长13.4%;转移性收入964元,增长16.3%;财产性收入252元,增长24.7%。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排位保持在第21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7:1。

(二)农业生产稳步增产增收

1.农业生产。2014年,全省农业产值3078.6亿元,比上年3.9%。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701.1万亩,产量3374.9万吨(675亿斤),比上年减少0.4%,单产696斤/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987.7万亩,产量1526.5万吨、比上年减少1.5%,单产1022斤/亩;小麦播种面积1756万亩,产量 423.2万吨、比上年增长0.5 %,单产482斤/亩;玉米播种面积2071.8万亩,产量 751.9万吨、比上年减少1.4%,单产726斤/亩;红薯播种面积710.5 万亩,产量 202.5万吨,比上年增长1.91 %,单产 570 斤/亩;洋芋播种面积1183.8万亩,产量292万吨,比上年增长 3.91 %,单产493.4斤/亩。油料播种面积1927.9万亩,比上年增长1.6%,产量300.8万吨,比上年增加10.3万吨、增长3.6%,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525万亩,产量 233.1万吨,比上年增长4.1%。蔬菜播种面积1973.2万亩,增长3.1%,产量 4069.3万吨,比上年增长4.1%;茶叶产量23.4万吨,比上年增长 6.3 %;水果产量759.7万吨,比上年增长 5.7%;烟叶产量22.5 万吨,比上年减少10.5 %;棉花产量1.2万吨,比上年减少4.8%;麻类产量22.5万吨,比上年减少10.5%;甘蔗产量55.7万吨,比上年减少2.3%;药材播种面积162.1万亩,比上年增长3.8%,产量42.3万吨,比上年增长4.7%。

2.畜牧业养殖。2014年,畜牧业产值23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全省肉类(猪、牛、羊、禽)总产量683.3 万吨,比上年增长3.2 %,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 77.2%。生猪出栏7445万头,比上年增长1.8%;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外销量均居全国第1位。全省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羊、禽肉产量分别为33.4万吨、25.3万吨、97.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3%、3.3%、1.9%。牛出栏278.7 万头,增长5.3 %;羊出栏1632.7万只,增长3.1 %,家禽出栏64667.6 万只,增长1.4%。禽蛋产量145.3万吨,比上年增长0.1%;牛奶产量70.8万吨,比上年增长0.3 %;(???)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面达到65%。

3.林业和水产业。全年林业产值2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033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林业生态旅游产值5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渔业经济总产值323.8亿元,比上年7.8 %。渔业产值192.4亿元,比上年5.4%。水产养殖面积299万亩,比上年增长1.34%;水产品产量132.6万吨,比上年增长 5.2%。

4.农产品加工业。全省368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22.08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销售产值9507.86亿元,同比增长7.96%,产销率为96.8%。全省2117家规模以上饮料食品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621.18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销售产值6376.4亿元,同比增长8.03%,产销率为96.3%。从重点监测的产品产量上来看,全年增长幅度较大的有大米615.6万吨,累计增长18.9%;膨化食品2.8万吨,累计增长28.3%;糖果11.2万吨,累计增长24.4%;速冻食品9.7万吨,累计增长24.4%;味精(谷氨酸钠)3.5万吨,累计增长34.6%。从食品工业市州数据来看,1-12月工业总产值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成都市1158.85亿元,累计增长10.44%;泸州市1000.09亿元,累计增长13.57%;宜宾市818.54亿元,累计增长5.57%。

5.农村二三产业。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472.2万人,同比增长0.7%,其中,省内转移1313.1万人、省外输出1154.6万人、外派劳务4.5万人;全省实现劳务净收入3252.4亿元,同比增长13.2%;全省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1.3万元,同比增长12.4%。全年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完成培训99.1万人。农村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2.3亿元,比上年9.4%。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1340亿元,同比增长28.2%,约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7.4%。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9个、示范点19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8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1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6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748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3459家。农产品市场开拓取得新成效,举办各类农产品、畜产品展示展销交易会、洽谈会110场次,与省外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投资协议总额共计1650亿元。全省农业系统初步统计举办各类农产品、畜产品展示展销交易会、洽谈会50余场次,与省外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投资协议总额共计320亿元。成功举办(2014)四川农业博览会,全省21个市(州)共计包装和推荐项目287个,项目金额1837.9亿元。集中签约的农业合作项目共61个,项目投资总额432.75亿元,较去年农博会增加56.85亿元,增长15.12%。签订川台农业合作项目5个,共计29.1 亿元。四川与陕西、广西、内蒙古、重庆等省市签订农业合作项目金额达10亿元以上。21个市(州)农产品采购贸易总金额为243.59亿元。

6.农资、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5%。全部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降低0.1 %。种植业产品价格比上年提高1.0%,林产品价格比上年提高3.9%,畜牧产品价格比上年降低1.5%,渔业产品价格比上年提高2.5%。其中,粮食价格比上年降低0.9%、蔬菜价格比上年提高2.0%、禽蛋价格比上年提高4.0%、油料价格比上年降低0.7%、活猪价格比上年降低5.9%。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

1.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2014年,全省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分别是成都市,南充市顺庆、嘉陵、高坪、西充,广安区,攀枝花市,眉山市东坡区,苍溪县,泸州市江阳区。共建设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1000个,其中省农业厅认定600个。新建和改造提升“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产业基地640万亩。新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50万亩,累计建成2038万亩。建成面积千亩以上“万亩林亿元钱”示范片45个,总面积22万亩。2009年省政府确定了6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2012年底59个县得到省政府认定。2013年,省政府确定了第二轮60个现代农业重点县。培育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40个。已建成现代畜牧业重点县46个,正在建设40个(含4个深化提升县),其中有46个得到省政府命名。现有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1889个,其中2014年新改扩建1598个。

2.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506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0家,省级龙头企业589家。销售收入上500万元的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040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765家,增加30家;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34家;销售收入上30亿元的8家;销售收入上50亿元的6家;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特驱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濛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5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上100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2133.7万户,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面达到63%。

3.农民专合组织不断壮大。2014年,全省农民合作组织达5.5万多个。其中,在工商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4.7万多个,出资总额达1085亿元。农民合作组织已覆盖到全省56%左右的行政村,带动农户面占全省总农户的43%以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销售收入606.89亿元。

三、农村建设

(一)农业项目加快建设

2014年,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7.44亿元,增长10.8%。2014年共争取农林水和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69.58亿元。新开工东兴区联合、华蓥猫儿沟水库等10处中型工程。续建小井沟、武引二期、白岩滩水库等64处大中型工程。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86亿元,建成工程13126余处,新增蓄引提水能力42.45亿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3万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发展节水灌面131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21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6万平方公里。新建堤防553公里,综合治理河道3253公里。累计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7021个,参与农户478万户,协会管理灌面1502万亩,占全省有效灌面的38%。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669.9万亩,“十二五”期间累计建设1388.17万亩。实施“金土地”规模669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9.1万亩。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07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化总动力4160万千瓦,比上年5%。主要农作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50.1%。从2013年起,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在安县、罗江、安岳、德昌等县(市、区)开展了两批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试点,截止2014年,项目已覆盖17个市(州)、23个县(市、区),总投入达到1.105亿元,惠及合作社达60家、社员7367户。全年农村用电量169.6亿千瓦小时,比上年3.7%。新解决449万人的饮水困难,累计解决6600万人饮水不安全(含饮水困难)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4.65万口,累计建设 606万口。新改建通乡公路5358公里、通村公路19141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8万公里,还有320个乡(镇)未通油路(水泥路),781个建制村未通公路。治理沙化土地16.61万亩,巩固沙化治理成果8.44万亩,治理石漠化土地592.7平方公里。实施森林管护2.67亿亩,完成营造林889.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40.6万亩。建设公益林44万亩。巩固前一轮退耕地还林成果1336.4万亩,实施配套荒山造林7万亩,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65万亩。

(二)新村建设成片推进

全年建成新村聚居点7269个,累计建成30742个,其中新建15518个,改造提升15224个;连片发展种植业852.1万亩,培育规模养殖户3.9万户;硬化农村道路2.02万公里,建设农田水利渠道1.68万公里,建成“1+6”公共服务中心2767个,累计达到14627个;全面启动新农村示范县建设,60个省级示范县共建成新村聚居点1862个、新农村综合体142个、累计建成“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442个,连片发展种植业619万亩,硬化农村道路4.2公里。完成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建设试点452个;共同推进“百万安居工程”农村住房建设,全年建成藏区新居建设2万户;彝家新寨建设村250个,住房开工21713户,主体完工9684户,全面完工10161户;巴山新居中心村22个、聚居点313个、农村廉租房552套,改造农村土坯房(危旧房)4.8万户。“4.20”芦山地震21个重灾县(市、区)已开工重建8.07万户。

(三)农业科技研发力度不断加大

全年育成农畜新品种(配套系)86个,研发新技术、新工艺200余项,开发新产品200余个,制定技术标准或技术规程近200项。引进示范新品种610多个,推广新技术、新模式600余项(套),建立成果转化示范基地350余个,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7%以上。

(四)连片扶贫开发深入实施

全年投入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6.27亿元,比上年增加6.19亿元,增幅13.38%。全省“四大片区”88个县,现有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60个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含30个重点县),合计66个重点县和片区县;中央安排我省“十二五”期间整村推进项目村2800个,2014年启动实施500个,还有334个整村推进项目村。全省有贫困人口500万人(按国家最新低收入贫困线2736元/年、人统计)。

民族地区“三州三县”实现生产总值1869.2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42元,比上年增长898元。粮食总产量263.4万吨,比上年增长1.4%。猪牛羊肉产量60.94万吨,比上年增长3.8%;大牲畜存栏(含牛)558.62万头,比上年增长0.65%;生猪存栏488.26万头,比上年增长0.49%;羊存栏786.67万只,比上年增长2.8%。川东北革命老区(巴中、达州、广元)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71.27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7968元,比上年增加850元,比上年增长11.9%;粮食总产量584.8万吨,比上年增长0.1%,增幅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111.8万吨,比上年增长2.3%。

四、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

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4595个,村文化室2854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0%。中央和省级财政共计安排“三免一补”资金73.58亿元,对全省802万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学生667万名)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做到了“应免尽免”;同时,对111万名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其中:农村义务教育贫困住校学生108万名)发放了生活补助,做到了“应补尽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受益学生56万多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人数达6227.31万人,参合率为99.29%,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筹资标准达390元,较上年提高5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20元,较上年增加32元,地方财政补助100元,较上年增加8元。新农合基金补偿支出达234.99亿元,当年基金结余12.78亿元,基金使用率达到94.8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所有县(市、区),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每月增加5元,达到每人每月60元。全省农村低保对象425.3万人,月人均补助105元(含一次性生活补贴和物价补贴)。农村“五保”对象50.4万名全部纳入了供养范围,集中供养率达53.4%。按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计算,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62%。(民政数据有待年鉴更换)

五、农村改革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2014年,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482.3万亩,合同流转面积825万亩,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55.7%,耕地流转面积占全省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5.4%。累计实施挂钩试点66.77万亩,已完成23.64万亩。

(二)农村各类产权改革深入推进

2014年底,除成都市已于2010年全面完成外,全省有160个县(市、区)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以下简称“确权登记”)工作,占应开展数的97.6%,其中省级试点县(市、区)55个,重点县(市、区)60个,自主试点县(市、区)45个。共涉及2623个乡镇、30231个村、244439个组、1282.9万农户和4089.0万亩承包耕地。全省各级计划安排176403.4万元确权登记工作经费,其中省级6174.4万元,市级6980万元,县级163249万元。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任务。全省有178个县(市、区)、4231个乡(镇)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已累计确权集体林地16363.76万亩,占全省集体林面积99.5%,累计颁发林权证面积16273.4万亩,颁证率99.0%。累计流转林权348.9万宗,涉及林地1912万亩,流转金额39.4亿元;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500多笔,贷款金额89亿元,抵押林地面积486万亩。

(三)财政支农力度持续加大

2014年,全省财政(含公共财政和政府性基金)“三农”支出2615亿元。落实中央“四项补贴”资金总量达到88.34亿元。其中:粮食直补6.53亿元,综合直补61.82亿元,良种补贴9.99亿元,农机购置补贴10亿元。在广汉、梓潼、三台等11个县(市、区)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调整完善试点。现纳入“乡财县管”改革试点的乡(镇)3911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84%。省级财政安排下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3.3亿元(含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补助资金4.3亿元)。

(四)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完善

2014年,全省银行业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2379.19亿元,新增1672.41亿元。县及县以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498.21亿元,比上年增加989.43亿元,增长17.96%;贷款余额3613.80亿元,比年初增加443.01亿元,增长13.97%。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5484.29亿元,比年初增加786.56亿元,比年初增长16.74%。涉农贷款余额4552.07亿元,比年初增加677.7亿元,比年初增长17.49%,占各项贷款总额的83%;增量与上年同比增加87.1亿元,增速比各项贷款高0.75个百分点,占比比年初提高0.53个百分点;全面实现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和占比均高于上年的目标。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387.36亿元,比年初增加107.6亿元,增长8.4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达到51家,其中村镇银行48家(其中47家开业、1家筹建),贷款公司2家,资金互助社8家(正式营业6家),已有31家村镇银行设置支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9.2亿元,比年初增加29.47亿元,增长9.5%;各项贷款余额275.31亿元,比年初增加68.69亿元,增长33.2%。

(五)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稳步增长。保费总额27.4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财政补贴保费达21亿元。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品种保费规模约24亿元,与2013年基本持平。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提供约2311亿元的风险保障,约250万户次农户因灾获赔12.6亿元。

(六)统筹城乡成效突显

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范围包括成都(国家级试验区),自贡、德阳、广元(省级试点市),攀枝花市米易县、泸州市江阳区、绵阳市涪城区、遂宁市船山区、内江市市中区、乐山市市中区、南充市顺庆区、宜宾市翠屏区、广安市广安区、达州市通川区、巴中市巴州区、雅安市雨城区、眉山市东坡区、资阳市简阳市、阿坝州马尔康县、甘孜州康定县、凉山州西昌市(17个市级试点县、市、区)。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贡、广元、德阳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试点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6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4478元,城乡收入比为2.26:1;德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9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260元,城乡收入比为2.4:1;自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55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974元,城乡收入比为2.36:1;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5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202元,城乡收入比为2.85:1。

(六)扩权强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59个扩权试点县(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65.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7.9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增幅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9335元,比上年增长979元,比上年增长11.7%,增幅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2078.1万吨,比上年下降0.2%,增幅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397.5万吨,比上年增长2.8%,增幅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

综 合 处

2014年5月

第17篇:**县农业农村经济分析

2019年1-9月**县农业农村经济分析

**县农业农村局

2019年10月4日

一、1-9月农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1-9月,全县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放缓,预计增速3

%,比去年降低0.3个百分点;预计1-9月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3元,同比增长8.5%。

2019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5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33万亩,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12.7万吨;前三季度,早稻、中稻、晚稻的播种面积分别约10.5万亩,中稻与一季晚稻约1.0万亩,双季晚稻约12.3万亩,产量约3.8万吨、0.45万吨、5.4万吨;蔬菜的种植面积前三季度约6.2万亩,产量预计12.3万吨。出栏生猪38.44万头。出栏肉牛1.19万头、肉羊1.6万只、家禽204万羽,水产品2461吨。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

)成功举办第二届“**扶贫情,宅侯贡米香”农民丰收节。(二)晋屏镇宅侯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三)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得到加强。推广粮食新品种10余个、各类清洁绿色生产技术面积60万余亩、新型农机具52台,创办粮食绿色高效高产、水稻+渔、机插秧等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6个。“湘江源”蔬菜小镇-行廊镇淮山特色基地完成种植面积3000亩。核实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面积13.97万亩,发放补贴资金1991.6万元;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3.95万元。抓好疫情监测处置,防控红火蚁面积460亩、玉米草地贪夜蛾8990亩,防控处置率100%,举办1期无人植保飞机示范表演。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培训22期,人员1000余人次。实施整县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完成全县134个益农信息社的线上申报工作。重点向贫困村安排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财政奖补资金300余万元。

(四)农业产业化提质发展。富硒产业园、万亩硒茶园等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其中富硒产业园区完成土地流转7800亩,种植富硒水果6100亩、水稻2000亩、蔬菜1500亩,家禽养殖10万羽。建立天奉富硒脐橙

、宅侯贡米、郴香淮山、福丰园福鹅等富硒产业基地面积8600亩。新增亮亮豆制品加工、金陵生态农业、三汇生态农业三家市级龙头企业,创建省级首批百强农民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市级示范社2家,**倒缸酒获湖南老字号称号。申报农业产业化项目3个,争取项目资金90万元。富硒产业园建设和万亩淮山示范基地两个2018年农业招商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600万元,开发种植基地9200亩。完成烟叶种植面积3.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了广发忠良5500亩2018年度建设任务,今年行廊、龙潭2.4万亩建设项目正在立项中。

(五)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县清产核资工作已完成,并通过省级验收,全县173个行政村(社区)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总额为98538.59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为128.23万亩;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已完成第三轮公示,公示率100%。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确权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数据汇交、信息平台建设、档案整理、证书颁发等工作都走在全市前头。全县共确权农户数72905户,确权面积29.15万亩,证书颁证率100%,完成纠错农村土地承包证书2902本。

(六)产业扶贫精准发力。制定了《**县2019-2023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县财政安排产业扶贫资金2244万元。全县24家产业帮扶企业建立了24个产业发展基地,种植面积2万余亩,养殖规模20余万头。产业帮扶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与全县5824户1704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了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增收1000元。同时,还在全县57个省级贫困村和100人以上面上村建立了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宅候贡米优质稻生产加工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联结贫困户203户618人,促进贫困户人均每年增收200元。上半年核发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奖补资金45万余元,惠及贫困户1550户。

三、存在的问题

(一)非洲猪瘟受周边县包围之势,生猪退养使生猪调出大县受损,烤烟遭灾短收严重,煤矿关闭使农村劳动力失业增加,等等因素,使农村人居纯收入减少。今年5月、6月,7月,我县接连遭受洪涝灾害,给全县农作物、畜牧水产及农业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直接损失高达2.31亿元。草地贪夜蛾入侵导致玉米减产。非洲猪瘟导致少出栏生猪近10万头。入秋以来,高温干旱,造成我县秋播农作物困难。

(二)**人多地少山多的县情,一段时期内,还没有规模农业和农业龙头企业。

(三)**财政困难,难以保证农业投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大多数农业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先进设施设备配套率较低,农业基地的生产能力与抗灾能力较弱。据调查统计,全县旱涝保收的基地面积不足45%。

四、下段工作重点

10-12月,以提高农民人居纯收入为重点,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一)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和项目建设力度,以富硒为金字招牌,瞄准猪、菜、果三个200吨和三个500强企业,对接大湾区,加强与双汇集团、新希望集团、恒大集团对接,完成郴州农博会签约资金8亿元以上,引进中国500强企业1家以上。继续推进富硒产业园、万亩硒茶园等6个重点产业建设项目,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等等。

(二)做大**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扶贫产业和晋屏贡米小镇、广发富硒小镇、普满金叶小镇,切实巩固脱贫成效;深挖农业地标产品,比如北纬25度脐橙、湘江源富硒蔬菜、宅侯贡米、**倒缸酒、三味辣椒、湘嘉鱼、凌云豆腐等特色农业品牌。

(三)确保秋粮收获和秋冬种生产。及时抢收成熟的农作物,确保24.2万亩秋粮颗粒归仓。同时积极创办秋冬种示范样板点,抓好2019年秋冬种生产工作,预计播种面积油菜籽5万亩,蔬菜2万亩,其它农作物1.7万亩。

出栏生猪25万头。

(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土地流转,扩大规模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弃耕从工、弃工从商的农民已经越来越多。土地合理流转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情况合理地实行土地流转,使土地向业主集中,可以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实现优化资金配置,增加农业投入,运用“物联网+”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优化人力和土地资源的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利用率和产出率,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第18篇:古勒阿瓦提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汇报材料

古勒阿瓦提乡201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

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汇报

古勒阿瓦提乡经济发展办公室

2010年以来,我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紧扣我乡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我乡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下面就我乡农业与农村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

结合本乡实际确定的“增粮、控棉、强果、扩畜、建大棚、发展二三产业、搞好劳务创收”为整体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为主的集约型现代化农业,大力发展以核桃、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认真扎实开展“林果业质量管理增效年”活动,把林果业精心培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做强畜牧业,做大设施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为主线。

二、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2010年生产总值实现36632.35万元,净增13560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58.7%;第一产业产值实现35794.8万元(种植业25224万元,畜牧业7137万元,林果业3397.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1.4%;第二产业产值实现357.85万元,完成率为100.8%;第三产业产值实现515.4万元,完成率为

101.6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146.38元,完成率为153.99%,较上年净增长4713.59元,增长率为73.27%。

(一)农业:今年完成播种面积16.538万亩,种植棉花12.2万亩,其中滴灌棉6.8万亩,常规棉5.4万亩,种植冬小麦18631亩,种植玉米面积8306亩,种植色素辣椒3250亩,间作黄豆1200亩,种植蔬菜面积1080亩,复播西瓜1680亩,领导指挥示范田落实26个,所需的种子、化肥和农机全部保障到位,为及时播种奠定了基础,为了做好农业保险工作,全乡共征收保险费60.29万元,保险了10.76万亩,参保率达88.24%。设施农业总面积1255亩(其中温室大棚80亩,小拱棚1175亩),设施农业利用率达到100%,亩均效益达到2500元以上。

(二)林业:2010年古勒阿瓦提乡共完成直播红枣面积20030.9 亩,完成计划的111.2%。今年完成嫁接红枣5862.7亩,嫁接核桃5740亩,完成率为122.91%,秋栽核桃10245.8亩,完成率为102.4%,秋栽防护林823.7亩,完成率为102.9%。2010年经济林挂果面积达31850.4亩,11211.3吨,完成率为106.4%,林果业产值达3397.82万元。采取课堂授课、现场实习、召开现场会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各类技术培训108期,培训8000人次,组织650名农民技术员进行连续5天以上的技术培训。全乡林果业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挂果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效益已经显现,亮点村组不断涌现,我乡林果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三)畜牧业方面:全年存栏数44647头(只),出栏38198头(只),饲养家禽227594只,完成率为103.4%,肉类总产肉1214.6吨,完成率100.4%;黄牛冷配1940头

(只),完成率97%,推广优质奶牛、西门塔尔牛冻精4800支,产毛56.1吨,产绒2920公斤;劣质公畜去势完成12919头(只),奶类总产2400吨,完成率达到100%。全面贯彻落实疫病防治工作,全年计划防疫30.67万头(只),完成32.21万头(只),完成率105%。做好了牛痘、驱虫、药浴、5号病防治和禽流感等疫病的防治工作。防治强度达到100%。

四、水利基础建设:2010年,我乡防渗渠修建任务为3公里,实际新修防渗渠30公里,在

5、

6、

7、

8、

10、12六个大队实施 “小型灌区防渗渠”建设工作,修建防渗渠24公里,在13大队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修建防渗渠6公里,排渠清淤5公里;高标准平整土地2500亩;新打抗旱机电井50眼;农村改水新入户100户;建立了滴灌工程维护服务队一支,发展了单位会员13家39人。

五、新农村建设:对全乡13个村、40个组、2050户庭院里的劣质果树和杂树进行了清除,栽植优质果树,夯实了发展庭院林果业的基础。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点)建设,色格孜勒克村二组的新农村示范村通过了全面的验收,示范村人均增收600元;在去年庭院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村庄整治和庭院改造工作,其中1200户庭院经济平均收入达550元;完成自然村庄整治7个,完成劳动力技能、技术培训800人次。实现了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相结合,狠抓了庭院3个区的划分。长期效益方面实施种植优质果树,短期效益方面实施直播育苗和庭院养殖业相结合。按照“一村一品”长期见效的目标,对农户庭院进行了全面整理。巩固和发展沼气使用户420户,有效使用户380户,有效使用率90.47%,在乡政府和恰其力村分别成立了2个沼

气服务站,对全乡沼气发展和使用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六、农业机械:全面加强了对全乡1602农业机械的管理,新购置精量播种机47台,完成率为111.9%,实现机械化棉花精量化播种51830亩,完成率为103.7%,完成残膜回收117205亩,完成率为106.6%。在抓好每年一次农机审验的同时加强了对农机手的安全生产培训,全年培训了1530人次,有效预防了农机生产事故的发生。

七、扶贫工作:全乡现有五保户和困难户40户,全年实现脱贫人口28户115人,实现人均纯收入2796.5元。完成贫困农牧民实用技术和转移技能培训170人,转移70人,就业25人;其中在敬老院集中供养8户8人,各村分散供养的32户38人,其中享受低保的27户33人,未享受低保的13户13人, 16以下孤儿2人(2名孤儿在2010年9月安置在地区孤儿院)。对未享受低保的13户13人,计划在2011年3月全部使其享受低保。

八、抗震安居房建设工作:2010年9月,我乡已累计完成抗震安居任务2643户,此项工作已通过县抗震办的检查验收。

九、乡镇企业发展情况:通过招商引资,我乡引进和建成了“海川塑业公司”、“福农红枣加工厂”等建设2个项目。海川塑业公司已经开始生产PVC管材。福农红枣加工出资582万元注册成立了“福农红枣专业合作社”,于今年10月建成了集枣果加工、厂商办公、展示交易、仓储物流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红枣加工厂,工商注册了“天山缘”牌红枣,按照“工业化理念、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的思路,积极打造古勒阿瓦提乡的红枣干果品牌,截止目前共计收购了1500余吨红枣,充分发挥了我乡的果品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及红枣的种植优势,积极面向市场,引导提高优质红枣的栽植管理、营销水平,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

有助于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林果业发展,对全乡特色农产品开发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19篇:《魅力开原》形象推介片脚本

·电视片·

《魅力开原》

文字脚本

2008年10月28日·北京

撰稿人:裴小阁

开原,位于中国辽宁省北部、美丽富饶的松辽平原中段,正处在世界著名的北纬42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上。

开原,西起东经123°43'43″,东至东经124°48'55″,南起北纬42°06'55″,北至北纬42°53'23″

出片名:

《魅力开原》

段落1

开原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属长白山地,中部为辽东丘陵,西部是一望无际的辽河平原。开原境内有辽河、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大小河流11条,水利资源极其丰富。

所以,人们喜欢把这里叫做:

“六山半水三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地方。

(字幕)

开原总面积2828平方公里

很少有人留意,这里是中国长城的最北端,烽烟曾一次次从起伏的山中升起。 人们还喜欢管这里叫“庙城”。

在这个布满沧桑的老城西南角,静静地坐落着始建于辽金时期的崇寿寺塔。 在这里,还有风格迥异的清真寺、中原寺、火神庙、娘娘庙。

站在钟鼓楼远眺古塔霞飞霞落的时候,悠长历史的涛声便会荡漾在人们感慨的心灵。

段落

2远在新石器时代,开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燕北长城、秦汉长城、明代长城、清代柳条边都从这里经过,先秦至明清时期一直是关东军事重镇,素有“兵家必争之地”、“英雄百战之城”的赞誉。

这里曾是历史上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之一,是夫余国、大金国、东辽国和东夏国的都城,史称:“五朝重镇、四国故都”。

“北方第一城”和“北方第一驿”都是形容这座不同寻常的城市的字眼。 开原也是目前中国最著名的辽金古城,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

一。唐代诗人戴叔伦曾经这样描述开原风情:

(字幕)

仗剑万里去

孤城辽海东

旌旗愁落日

鼓角壮悲风

野迥边尘息

烽消戍垒空

辕门正休暇

投策拜元戎

唐太宗李世民因东征高句丽来到咸州;辽太祖耶律阿机在咸州会兵马北征渤海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此开国建都;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在此坐井观天,至今仍有锁龙桩留存;明太祖朱元璋赐封开原之名,并封二十子朱松于此为韩王;自清太祖努尔哈赤以来,清代皇帝频频经过这里,留下了许多鲜活记忆。

段落3

岁月悠悠。

开原的地理位置使它恰好处在中国东北的交通要冲之地:

京哈电气化铁路,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纵穿南北,开丰铁路、彰桓公路横贯东西。

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生产条件优越,油料作物以大豆著名,是国家重点粮食主产区之一。

这里曾经成为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之一,并由此形成了纺织、造纸、优质农副产品深加工3大基地。

但是,开原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逐渐落在了后面,成为辽北欠发达地区。

段落4

也就是从跨入新世纪的那一年开始,开原市突然加速,走上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之路。

开原人从这里的历史和实际出发,以超前的思维确立了超前的发展目标: 开放立市、工业强市、商贸兴市、做大城市,建设辽北新兴中等城市。 对于一个与时间赛跑的县域经济整体来说,开原的决策者有自己的体会: 没有速度和突破,就没有开原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开原的决策者用非凡的智慧与气度,科学布局谋划了加速发展的核心工程——开原工业区。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紧紧依托开原中心城区构建工业区,在这里合理规划、突击整治,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的便捷通畅,大张旗鼓,招商引资。

就在人们为“开原速度”而惊叹时,“开原速度”的记录在开原工业区又一次次被刷新打破。

小清河位于开原工业区北部。

这里是开原的城市排污河道,城市污水通过3条明渠在这里交汇,环境相当恶劣,与现代化的工业区环境极不协调。

2007年,开原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71OO万元,对这一区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这样做,在开原建设史上没有先例。

开原人仅用148天就完成了小清河的治污工程。

如今的小清河已经成为了工业区的一条景观带,河水清澈见底,两岸鲜花盛开、绿树成荫。

完善的基础设施、空前的招商力度、得力的招商措施,使开原工业区形成了强烈的“洼地效应”。

世界500强的德国太阳能板生产公司来了;

国内500强企业江苏雨润来了;

全国著名企业三洋重工来了;

辽宁省驰名商标鸿浩食品来了„„

到2007年底,开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01年的9户发展到267户,产品从10个增加到了1126个。

短短几年时间,开原实现了项目招商的新突破,加速了工业集中向产业集聚、由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的跨越。

穿行在沈铁工业走廊的开原工业区,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宛如璀璨的珍珠,处处升腾着新型工业化的希望。

段落5

工业的崛起成就了开原市波澜壮阔的涅槃之旅,创造了开原发展史上的奇迹,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赶超之路。

短短7年时间,开原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20亿元,相当于2001年的8倍,相当于在2005年70亿元的基础上再造了两个开原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一跃升至辽宁省的前l0名。

坚持走以商扩城之路,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两年来,开原形成了以102线城区段为轴心、以五金城、建材城、汽配城等10大市场为主体的辽北大市场、大物流的新格局。

工业的崛起成就了开原市波澜壮阔的涅槃之旅,创造了开原发展史上的奇迹,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赶超之路。

短短7年时间,开原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20亿元,相当于2001年的8倍,相当于在2005年70亿元的基础上再造了两个开原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一跃升至辽宁省的前l0名。

飞速发展的工业为城乡统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后,开原市还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订单农业,不断加强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水平迅速提升。

目前,开原形成了8大种植业基地、4大工厂化养殖基地和1O大农业产业化的完整链条。以盛仓牌绿色稻米、春红牌草莓、刘二爷牌大蒜、象牙山牌南果梨、曾为贡品的“御榛子”为代表的绿色农副产品正俏销华夏,名扬海外。

(字幕)

2006年10月

开原市被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批准为首批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

段落6

近年来,开原市委、市政府把做大、做强、做精、做美、做活开原这座城市,打造生态化、园林化、最宜人居的城市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民心工程。

开原有丰富的人文山水旅游资源。

开原古城经历了千余年的风霜雨雪现更加突显出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东北最具有潜力的旅游胜地。

开原古代八景中开原古城占了四个,分别是“古塔朝霞”、“黄龙北枕”、“清河夜月”、“线河烟柳”。

开原北有叶赫湖风景区,龙潭寺省级森林公园、威远堡边门、镇北关、等旅游资源,并与东面西丰县的冰砬山、城子山,北面的吉林省叶赫连为一体;南有象牙山地质公园和白鹭洲野生动物保护区。

开原还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东北二人转的发源地之一,书法、绘画、剪纸、根雕等民间艺术独具关东风格。

著名笑星赵本山,正是从开原这片黑土地走向全国,并通过在开原实名拍摄的《刘老根》、《马大帅》

一、

二、三部和《乡村爱情》等火爆畅销的电视剧,把开原这座美丽的辽北小城展现在全国的电视观众面前,让开原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段落6

开原市委书记访谈:

开原位于辽宁省北部,是铁岭所辖的县级市,从2001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一

系列的成就,全市的经济总量,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从全省的后十名,跃升到全省的前十名,实现了开原经济发展史上,历史性的飞跃,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省委省政府,铁岭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要实现五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升位的目标,到2010年,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县的行列,把开原建设成为,40万人口以上,较高水平的中等城市。

开原人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循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伴着优美和谐的乐章,开原人正豪情满怀,迈开脚步,开始新的跨越。

我们有理由相信,开原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20篇: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在总体上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形势好于预期,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产品供给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县域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农业农村经济发生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积极的变化。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201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特征日益凸显。

1.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落实农业四项补贴。

2.春播工作全面完成

截至6月8日,全市春播工作已全部结束,比去年提前了4天。农作物播种面积102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94.4万亩(玉米580.9万亩、水稻171万亩、小麦1.9万亩、豆类13.7万亩、薯类23.1万亩、杂粮3.8万亩),蔬菜90.1万亩,花生50.3万亩,两瓜37.9万亩,寒富苹果、葡萄、中药材、树莓、蓝莓、向日葵等其他经济作物50.1万亩。目前,大田玉米已全部出苗,大部分株高35-40公分,叶片7-8片;水稻大部分缓苗已经结束,进入分蘖期,大部分株高15-20公分,叶龄在6片半叶左右。

3.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预计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4.5万亩,蔬菜产量221.9万吨。设施农业冬季生产品种以叶菜类为主,以果菜类为辅。其中,叶菜主要品种有芹菜、韭菜、苦苣和生菜等,约占65%;果菜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青椒、黄瓜等,约占35%。4月份以后,冷棚两瓜陆续定植,温室黄瓜、西红柿、辣椒等主栽品种进入盛产期。2015年已成功申报省级现代设施农业小区15个,现小区已全部落实到建设单位和地块。二是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有序进行。形成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2015年建设项目计划,明确了2016年、2017年工作目标,并向波涛副市长进行了专题汇报。2015年项目共分为9大项、15个子项,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中。三是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对都市农业政策引导,并制定了都市农业扶持政策。同时,召开都市农业规划项目推进会,沈北新区怪坡创意主题公园、美加欧观赏树种公司、雨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就项目定位、建设规模、功能布局、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四是“三品”认证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713.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7.3%。

4.畜牧生产总体运行平稳

预计1―6月份,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7万吨、31万吨和2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3.6%和2%。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6.1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8.3万吨,同比增长2.5%。生猪存栏338万头,同比增长4.8%,出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6%;家禽出栏9120万只,同比增长4.9%;蛋鸡存栏5140万只,同比增长4.6%;肉牛出栏53万头,同比增长3.9%;奶牛存栏14.7万头,同比增长3.6%;羊存栏75.7万只,同比增长3%,羊出栏46万头,同比持平;6月份毛猪收购价格缓慢增长,收购价格在15元/公斤左右;鸡蛋零售价格较上月有所涨幅,价格6.7元/公斤;羊肉价格受疫病、饲养行情影响,近期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5.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序推进

继续深入落实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以推进项目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复)工建设已达60个。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150.3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62%。辉山、希杰、雨润项目已全部竣工投产,恒丰源、成达、方驰、润恒项目已投产或试运行,德宝、毅都、天赢等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修改和完善了沈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规范了市级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已申报企业17户,参加监测企业92户。同时,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支持辉山乳业打造世界级乳品企业。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康平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朝阳食品加工园区和法库孟家现代农业园区等3个园区已开工建设,新民市兴隆农产品加工园区、辽中县精细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浑南区中国北方健康食品产业园等3个园区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近期可开工建设。

6.县域经济平稳发展

一是县域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截至5月底,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62.7%,完成投资152.1亿元。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855个,完成投资468.4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203个,完成投资218.2亿元。二是县域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截至4月底,县域20个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293.9亿元,新上项目126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8.2亿元,入驻企业2189个,上缴税金16.1亿元,带动就业32.4万人。新民包印、辽中铸锻造机加、法库陶瓷和康平塑编等4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329.7亿元,增长1.1%,新上项目68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0.7亿元,入驻企业573个,上缴税金5.3亿元,带动就业12.7万人。三是县域新城新市镇建设扎实推进。截至6月底,县域17个新城新市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7.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1.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2.6%。新城新市镇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个,总投资2461.5亿元,已完成投资246.7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147个,总投资774.7亿元,完成投资95亿元,开发面积749.5万平方米。

7.农村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中央、省关于农村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沈阳市印发了《2015年农村改革工作方案》,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取得实效。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确定苏家屯区为省级“整区推进”任务区,其它涉农区县(市)每个落实2个乡镇为省级试点单位,省确权登记工作经费和市财政配套6000万元已全部到位,目前已落实300万亩,是省任务的2倍。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模式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巩固提升“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成果基础上,确定14个土地流转经营模式试点,截止目前,新增流转面积15万亩,总面积226.7万亩,流转率达到27.4%。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推进,于洪区已完成抵押贷款50万元。三是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取得实效。由市联交所、沈北创展集团、沈阳华汇金融服务公司、北京金典拍公司共同出资6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沈阳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已报市政府,待市长办公会议通过后正式运营。四是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实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总结去年经验基础上,在9个区县(市)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多成绩,我们调研团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抓好管理防控,打牢农业丰产增收基础。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指导。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粮食、畜牧等农产品产量,确保农产品安全供给,为完成全年稳增长任务提供必要保障。二是加强田间管理。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强化技术指导,加强肥水调控,加快农作物生育进程。旱田作物做好查田补苗和二三类苗的提档升级,水稻做好缓苗阶段水肥管理。三是强化防灾减灾。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扎实做好玉米螟绿色防控和水田区飞防、机防工作,提前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防范和救灾预案,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建立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为农业丰产增收保驾护航。四是继续实施畜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畜牧规模生产、良种生产,促进畜牧生态发展。做好集中免疫和疫病防控,构建畜牧生产安全屏障。

第二,抓好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强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管理。重点做好113个国家、省、市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在农业生产关键生产季节、粮油作物关键生产阶段,组织农技人员深入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二是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认真组织设施农业改旧建新项目,力争当年建成当年见效。三是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出台都市现代农业实施细则,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做好规划和引导,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加入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完善农产品加工项目调度和服务机制,确保规模以上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加快推进10亿元以上大项目建设进程。

第三,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强化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项目的跟踪调度。一是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咬住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加强县域各区县(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计划的衔接和统计上报工作,密切关注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切实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投资进度。全面落实项目调度制度,实行“点对点”、“一对一”调度,认真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实名推进责任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等各种问题和困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实现按期开(复)工,确保投资进度达到时序要求。三是推进县城和新城新市镇建设。完善路网工程、配套设施、生态水系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蒲河新城、沈抚新城等样板城建设水平,推进新民新城、法库新城等重要节点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兴隆堡、清水台等特色新市镇建设,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一市三县房地产开发面积不低于800万平方米。

第四,抓好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在落实市直各部门农村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农村改革工作各项任务调度和督查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确保完成全年农村改革任务。一是以抓好苏家屯区“整区推进”试点为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确保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300万亩,力争完成350万亩。二是以推进“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工作为重点,推广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落实好14家改革试点单位,力争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60万亩。三是以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挂牌试运营。四是以开展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计划10月底完成市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评选工作。五是以有序推进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为重点,力争实现产权明晰、运行公开、监管到位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机制,在9个区县(市)上报的18个试点村和备选村名单中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汇报片脚本
《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汇报片脚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