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8: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4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183个县(市、区),2463个乡,1927个镇,47399个村。全省常住人口814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371.3万人,城镇人口3768.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据公安厅统计,全省户籍人口9159.08人,其中农业户籍总户数2071.9万户,农业户籍人口6465.12人,占户籍人口的70.6%。有56个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民族自治地区面积达3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7%。

一、农业地理和资源

(一)农业地理分布

四川省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5.3%,丘陵占12.9%,山地占77%,高原占4.7%;水域占18.5%。平原以成都平原为主;丘陵以东中部最广,海拔在250~750米之间,由岷江等河流冲积物堆积而成,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山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边缘及川西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高原以川西北地区最集中,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

(二)农业气候条件

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雨量多,日照少,年均气温17.0℃,无霜期250~340天;年降雨量1079.7毫米,年日照时数968.6小时,为全国最低值区之一。

川西南山地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年均气温16.0℃,无霜期200~300天;年降雨量1000.5毫米;年日照时数2046.2小时。其中攀枝花一带被称为长江上游的“金三角”、“聚宝盆”,年平均气温20.9℃,可满足一年三熟,与南亚热带水平接近;盛产粮、蔗和亚热带水果,是全国的芒果、石榴、葡萄生产最适宜地区。

西部高山峡谷高原冬寒夏凉,水热不足,但日照充足,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年均气温9.1℃,无霜期20~100天;年平均降水量1674多亿立方米,年降雨量704.1毫米;年日照时数1935.0小时,超出盆地966.4小时。

(三)农业土地资源

全省辖区总面积72917.45万亩(48.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5.06%,位居全国第5位。全省有耕地面积5988.8万亩,占辖区总面积的8.2%(国土资源厅数据为:全省耕地面积10102.60万亩,占辖区面积的13.85%)。全省宜农未利用地23.09万公顷(346.35万亩),可开发为耕地的15.69万公顷(235.35万亩)。其他草地1896.85万亩,裸地3006.34万亩,沙地13.31万亩,沼泽地1012.09万亩。复种指数242%。难利用地有6943.13万亩。

主要特点:一是人地矛盾突出。全省户籍人口人均耕地0.66亩,常住人口人均耕地0.74亩,农业户籍人口人均耕地0.92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482.9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4.8%(按国土资源厅耕地数据计算)。二是林地、草地面积大。林地和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62.3%,并集中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三是山地面积大。丘陵山地占89.9%,平原占5.3%。四是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宜农未利用地仅有346.35万亩,可开发为耕地的仅有235.35万亩。五是水土流失严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5%,占全省辖区面积的25%,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四)主要农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有禾谷类、豆类、薯类三大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甘蔗、蚕桑、水果、茶叶、蔬菜、烟叶、麻类、花卉、药材和经济林木等。

(五)林业及植被

四川省是全国五大林区之一。高等植物有1万余种,约占全国1/3,居第二位;脊椎动物1180余种,占全国的40%以上,是我国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生物基因库。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1种,占全国保护植物总数21.8%。各类野生经济植物55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4600余种,居全国第二位;油脂植物300余种;芳香油植物200种以上,占全国总数的81.5%,居全国第一位。现有林地面积3.6亿亩,其中森林面积2.61亿亩。年末森林覆盖率35.8%,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17.9亿立方米(2013年底),森林蓄积17.13亿立方米。退耕地还林面积1336.4万亩。经济林面积3806万亩,竹林面积1719万亩。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123个,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51个(2014年新建国家级1个)。森林公园123个,其中国家级33个、省级58个(2014年新建国家级3个、省级3个)。湿地公园33个,其中国家级(含试点)20个(2014年新建6个)。国家森林城市6个,省级森林城市8个(2014年分别新建1个、4个)。全国绿化模范县15个,省级绿化模范县56个(2014年新建省级8个)。

(六)畜禽资源

四川省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有畜禽地方品种57个,其中进入省级保护名录38个;天然草场3.13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 2.65 亿亩,主要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盆地以饲养猪、牛、小家畜家禽为主,高原高山地区以饲养牦牛、绵羊为主。

(七)渔业资源

四川省水面可养殖面积352万亩,已养殖面积299万亩。有湖泊、水库等宜渔水面154 万亩;宜渔稻田 975 万亩。集约化养鱼技术在全国内陆省份属领先水平,稻田养鱼、水库养鱼单产居全国第一。

(八)水资源及水利设施

四川省水资源总量2616亿立方米,其中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资源占全省的72%。水域总面积896万亩,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68条。可养殖面积358万亩。

全省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23万处,其中水库7706座(大型9座,中型120座,小型7577座),蓄引提水能力332亿立方米(其中水库总库容160亿立方米)。有效灌溉农田面积累计达到4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0%(按国土资源厅耕地数据计算)(????去年数据:有效灌溉农田面积累计达到4217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7%)。年实际供水量达到199亿立方米(未含发电供水量)。地方电力装机容量1055万千瓦,年发电量428亿千瓦时。

二、农村经济

2014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始终坚持“两个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扎实开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力打响扶贫开发攻坚战,保持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好势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888.1亿元,比上年4.0%。农林牧渔增加值3594.2亿元,比上年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3%。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

201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03 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减少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3571元,增长7.5%;工资性收入4016元,增长13.4%;转移性收入964元,增长16.3%;财产性收入252元,增长24.7%。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排位保持在第21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7:1。

(二)农业生产稳步增产增收

1.农业生产。2014年,全省农业产值3078.6亿元,比上年3.9%。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701.1万亩,产量3374.9万吨(675亿斤),比上年减少0.4%,单产696斤/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987.7万亩,产量1526.5万吨、比上年减少1.5%,单产1022斤/亩;小麦播种面积1756万亩,产量 423.2万吨、比上年增长0.5 %,单产482斤/亩;玉米播种面积2071.8万亩,产量 751.9万吨、比上年减少1.4%,单产726斤/亩;红薯播种面积710.5 万亩,产量 202.5万吨,比上年增长1.91 %,单产 570 斤/亩;洋芋播种面积1183.8万亩,产量292万吨,比上年增长 3.91 %,单产493.4斤/亩。油料播种面积1927.9万亩,比上年增长1.6%,产量300.8万吨,比上年增加10.3万吨、增长3.6%,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525万亩,产量 233.1万吨,比上年增长4.1%。蔬菜播种面积1973.2万亩,增长3.1%,产量 4069.3万吨,比上年增长4.1%;茶叶产量23.4万吨,比上年增长 6.3 %;水果产量759.7万吨,比上年增长 5.7%;烟叶产量22.5 万吨,比上年减少10.5 %;棉花产量1.2万吨,比上年减少4.8%;麻类产量22.5万吨,比上年减少10.5%;甘蔗产量55.7万吨,比上年减少2.3%;药材播种面积162.1万亩,比上年增长3.8%,产量42.3万吨,比上年增长4.7%。

2.畜牧业养殖。2014年,畜牧业产值23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全省肉类(猪、牛、羊、禽)总产量683.3 万吨,比上年增长3.2 %,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 77.2%。生猪出栏7445万头,比上年增长1.8%;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外销量均居全国第1位。全省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羊、禽肉产量分别为33.4万吨、25.3万吨、97.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3%、3.3%、1.9%。牛出栏278.7 万头,增长5.3 %;羊出栏1632.7万只,增长3.1 %,家禽出栏64667.6 万只,增长1.4%。禽蛋产量145.3万吨,比上年增长0.1%;牛奶产量70.8万吨,比上年增长0.3 %;(???)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面达到65%。

3.林业和水产业。全年林业产值2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033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林业生态旅游产值5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渔业经济总产值323.8亿元,比上年7.8 %。渔业产值192.4亿元,比上年5.4%。水产养殖面积299万亩,比上年增长1.34%;水产品产量132.6万吨,比上年增长 5.2%。

4.农产品加工业。全省368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22.08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销售产值9507.86亿元,同比增长7.96%,产销率为96.8%。全省2117家规模以上饮料食品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621.18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销售产值6376.4亿元,同比增长8.03%,产销率为96.3%。从重点监测的产品产量上来看,全年增长幅度较大的有大米615.6万吨,累计增长18.9%;膨化食品2.8万吨,累计增长28.3%;糖果11.2万吨,累计增长24.4%;速冻食品9.7万吨,累计增长24.4%;味精(谷氨酸钠)3.5万吨,累计增长34.6%。从食品工业市州数据来看,1-12月工业总产值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成都市1158.85亿元,累计增长10.44%;泸州市1000.09亿元,累计增长13.57%;宜宾市818.54亿元,累计增长5.57%。

5.农村二三产业。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472.2万人,同比增长0.7%,其中,省内转移1313.1万人、省外输出1154.6万人、外派劳务4.5万人;全省实现劳务净收入3252.4亿元,同比增长13.2%;全省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1.3万元,同比增长12.4%。全年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完成培训99.1万人。农村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2.3亿元,比上年9.4%。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1340亿元,同比增长28.2%,约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7.4%。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9个、示范点19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8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1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6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748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3459家。农产品市场开拓取得新成效,举办各类农产品、畜产品展示展销交易会、洽谈会110场次,与省外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投资协议总额共计1650亿元。全省农业系统初步统计举办各类农产品、畜产品展示展销交易会、洽谈会50余场次,与省外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投资协议总额共计320亿元。成功举办(2014)四川农业博览会,全省21个市(州)共计包装和推荐项目287个,项目金额1837.9亿元。集中签约的农业合作项目共61个,项目投资总额432.75亿元,较去年农博会增加56.85亿元,增长15.12%。签订川台农业合作项目5个,共计29.1 亿元。四川与陕西、广西、内蒙古、重庆等省市签订农业合作项目金额达10亿元以上。21个市(州)农产品采购贸易总金额为243.59亿元。

6.农资、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5%。全部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降低0.1 %。种植业产品价格比上年提高1.0%,林产品价格比上年提高3.9%,畜牧产品价格比上年降低1.5%,渔业产品价格比上年提高2.5%。其中,粮食价格比上年降低0.9%、蔬菜价格比上年提高2.0%、禽蛋价格比上年提高4.0%、油料价格比上年降低0.7%、活猪价格比上年降低5.9%。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

1.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2014年,全省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分别是成都市,南充市顺庆、嘉陵、高坪、西充,广安区,攀枝花市,眉山市东坡区,苍溪县,泸州市江阳区。共建设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1000个,其中省农业厅认定600个。新建和改造提升“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产业基地640万亩。新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50万亩,累计建成2038万亩。建成面积千亩以上“万亩林亿元钱”示范片45个,总面积22万亩。2009年省政府确定了6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2012年底59个县得到省政府认定。2013年,省政府确定了第二轮60个现代农业重点县。培育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40个。已建成现代畜牧业重点县46个,正在建设40个(含4个深化提升县),其中有46个得到省政府命名。现有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1889个,其中2014年新改扩建1598个。

2.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506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0家,省级龙头企业589家。销售收入上500万元的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040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765家,增加30家;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34家;销售收入上30亿元的8家;销售收入上50亿元的6家;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特驱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濛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5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上100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2133.7万户,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面达到63%。

3.农民专合组织不断壮大。2014年,全省农民合作组织达5.5万多个。其中,在工商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4.7万多个,出资总额达1085亿元。农民合作组织已覆盖到全省56%左右的行政村,带动农户面占全省总农户的43%以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销售收入606.89亿元。

三、农村建设

(一)农业项目加快建设

2014年,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7.44亿元,增长10.8%。2014年共争取农林水和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69.58亿元。新开工东兴区联合、华蓥猫儿沟水库等10处中型工程。续建小井沟、武引二期、白岩滩水库等64处大中型工程。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86亿元,建成工程13126余处,新增蓄引提水能力42.45亿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3万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发展节水灌面131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21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6万平方公里。新建堤防553公里,综合治理河道3253公里。累计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7021个,参与农户478万户,协会管理灌面1502万亩,占全省有效灌面的38%。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669.9万亩,“十二五”期间累计建设1388.17万亩。实施“金土地”规模669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9.1万亩。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07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化总动力4160万千瓦,比上年5%。主要农作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50.1%。从2013年起,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在安县、罗江、安岳、德昌等县(市、区)开展了两批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试点,截止2014年,项目已覆盖17个市(州)、23个县(市、区),总投入达到1.105亿元,惠及合作社达60家、社员7367户。全年农村用电量169.6亿千瓦小时,比上年3.7%。新解决449万人的饮水困难,累计解决6600万人饮水不安全(含饮水困难)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4.65万口,累计建设 606万口。新改建通乡公路5358公里、通村公路19141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8万公里,还有320个乡(镇)未通油路(水泥路),781个建制村未通公路。治理沙化土地16.61万亩,巩固沙化治理成果8.44万亩,治理石漠化土地592.7平方公里。实施森林管护2.67亿亩,完成营造林889.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40.6万亩。建设公益林44万亩。巩固前一轮退耕地还林成果1336.4万亩,实施配套荒山造林7万亩,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65万亩。

(二)新村建设成片推进

全年建成新村聚居点7269个,累计建成30742个,其中新建15518个,改造提升15224个;连片发展种植业852.1万亩,培育规模养殖户3.9万户;硬化农村道路2.02万公里,建设农田水利渠道1.68万公里,建成“1+6”公共服务中心2767个,累计达到14627个;全面启动新农村示范县建设,60个省级示范县共建成新村聚居点1862个、新农村综合体142个、累计建成“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442个,连片发展种植业619万亩,硬化农村道路4.2公里。完成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建设试点452个;共同推进“百万安居工程”农村住房建设,全年建成藏区新居建设2万户;彝家新寨建设村250个,住房开工21713户,主体完工9684户,全面完工10161户;巴山新居中心村22个、聚居点313个、农村廉租房552套,改造农村土坯房(危旧房)4.8万户。“4.20”芦山地震21个重灾县(市、区)已开工重建8.07万户。

(三)农业科技研发力度不断加大

全年育成农畜新品种(配套系)86个,研发新技术、新工艺200余项,开发新产品200余个,制定技术标准或技术规程近200项。引进示范新品种610多个,推广新技术、新模式600余项(套),建立成果转化示范基地350余个,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7%以上。

(四)连片扶贫开发深入实施

全年投入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6.27亿元,比上年增加6.19亿元,增幅13.38%。全省“四大片区”88个县,现有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60个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含30个重点县),合计66个重点县和片区县;中央安排我省“十二五”期间整村推进项目村2800个,2014年启动实施500个,还有334个整村推进项目村。全省有贫困人口500万人(按国家最新低收入贫困线2736元/年、人统计)。

民族地区“三州三县”实现生产总值1869.2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42元,比上年增长898元。粮食总产量263.4万吨,比上年增长1.4%。猪牛羊肉产量60.94万吨,比上年增长3.8%;大牲畜存栏(含牛)558.62万头,比上年增长0.65%;生猪存栏488.26万头,比上年增长0.49%;羊存栏786.67万只,比上年增长2.8%。川东北革命老区(巴中、达州、广元)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71.27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7968元,比上年增加850元,比上年增长11.9%;粮食总产量584.8万吨,比上年增长0.1%,增幅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111.8万吨,比上年增长2.3%。

四、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

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4595个,村文化室2854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0%。中央和省级财政共计安排“三免一补”资金73.58亿元,对全省802万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学生667万名)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做到了“应免尽免”;同时,对111万名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其中:农村义务教育贫困住校学生108万名)发放了生活补助,做到了“应补尽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受益学生56万多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人数达6227.31万人,参合率为99.29%,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筹资标准达390元,较上年提高5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20元,较上年增加32元,地方财政补助100元,较上年增加8元。新农合基金补偿支出达234.99亿元,当年基金结余12.78亿元,基金使用率达到94.8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所有县(市、区),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每月增加5元,达到每人每月60元。全省农村低保对象425.3万人,月人均补助105元(含一次性生活补贴和物价补贴)。农村“五保”对象50.4万名全部纳入了供养范围,集中供养率达53.4%。按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计算,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62%。(民政数据有待年鉴更换)

五、农村改革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2014年,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482.3万亩,合同流转面积825万亩,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55.7%,耕地流转面积占全省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5.4%。累计实施挂钩试点66.77万亩,已完成23.64万亩。

(二)农村各类产权改革深入推进

2014年底,除成都市已于2010年全面完成外,全省有160个县(市、区)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以下简称“确权登记”)工作,占应开展数的97.6%,其中省级试点县(市、区)55个,重点县(市、区)60个,自主试点县(市、区)45个。共涉及2623个乡镇、30231个村、244439个组、1282.9万农户和4089.0万亩承包耕地。全省各级计划安排176403.4万元确权登记工作经费,其中省级6174.4万元,市级6980万元,县级163249万元。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任务。全省有178个县(市、区)、4231个乡(镇)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已累计确权集体林地16363.76万亩,占全省集体林面积99.5%,累计颁发林权证面积16273.4万亩,颁证率99.0%。累计流转林权348.9万宗,涉及林地1912万亩,流转金额39.4亿元;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500多笔,贷款金额89亿元,抵押林地面积486万亩。

(三)财政支农力度持续加大

2014年,全省财政(含公共财政和政府性基金)“三农”支出2615亿元。落实中央“四项补贴”资金总量达到88.34亿元。其中:粮食直补6.53亿元,综合直补61.82亿元,良种补贴9.99亿元,农机购置补贴10亿元。在广汉、梓潼、三台等11个县(市、区)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调整完善试点。现纳入“乡财县管”改革试点的乡(镇)3911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84%。省级财政安排下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3.3亿元(含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补助资金4.3亿元)。

(四)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完善

2014年,全省银行业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2379.19亿元,新增1672.41亿元。县及县以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498.21亿元,比上年增加989.43亿元,增长17.96%;贷款余额3613.80亿元,比年初增加443.01亿元,增长13.97%。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5484.29亿元,比年初增加786.56亿元,比年初增长16.74%。涉农贷款余额4552.07亿元,比年初增加677.7亿元,比年初增长17.49%,占各项贷款总额的83%;增量与上年同比增加87.1亿元,增速比各项贷款高0.75个百分点,占比比年初提高0.53个百分点;全面实现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和占比均高于上年的目标。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387.36亿元,比年初增加107.6亿元,增长8.4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达到51家,其中村镇银行48家(其中47家开业、1家筹建),贷款公司2家,资金互助社8家(正式营业6家),已有31家村镇银行设置支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9.2亿元,比年初增加29.47亿元,增长9.5%;各项贷款余额275.31亿元,比年初增加68.69亿元,增长33.2%。

(五)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稳步增长。保费总额27.4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财政补贴保费达21亿元。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品种保费规模约24亿元,与2013年基本持平。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提供约2311亿元的风险保障,约250万户次农户因灾获赔12.6亿元。

(六)统筹城乡成效突显

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范围包括成都(国家级试验区),自贡、德阳、广元(省级试点市),攀枝花市米易县、泸州市江阳区、绵阳市涪城区、遂宁市船山区、内江市市中区、乐山市市中区、南充市顺庆区、宜宾市翠屏区、广安市广安区、达州市通川区、巴中市巴州区、雅安市雨城区、眉山市东坡区、资阳市简阳市、阿坝州马尔康县、甘孜州康定县、凉山州西昌市(17个市级试点县、市、区)。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贡、广元、德阳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试点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6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4478元,城乡收入比为2.26:1;德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9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260元,城乡收入比为2.4:1;自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55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974元,城乡收入比为2.36:1;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5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202元,城乡收入比为2.85:1。

(六)扩权强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59个扩权试点县(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65.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7.9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增幅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9335元,比上年增长979元,比上年增长11.7%,增幅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2078.1万吨,比上年下降0.2%,增幅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397.5万吨,比上年增长2.8%,增幅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

综 合 处

2014年5月

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汇报

农业农村经济汇报

农业农村经济考察报告

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农业农村经济研讨会材料

**县农业农村经济分析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