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说明书

发布时间:2020-03-03 04:45: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一、区位

东关南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碑林区,南起咸宁西路,北至东关正街,其西边为环城东路。明代是东关的主要街道之一,清代称为南大街,是传统的中药材集散地。解放后改称东关南街,1966年改为挺进街,1972年恢复市药材仓库和批发部等,2005年重新拓宽改造,是东关商业集中的街道。整条街道以商业餐饮服务业为主,周边与兴庆公园、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东门、西安事变纪念馆相邻,是一处沉淀了上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宝地。

二、现状概况

(一) 土地利用

街道两侧用地结构不合理,布局凌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街道两侧大多为居住用地,有兴庆熙园、佳铭、卧龙巷、古迹岭等多个住宅小区,沿街多为商业和办公建筑,其商业服务基本满足;街道两侧没有开放性空间,缺乏供居民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没有集中地街头绿地,绿化面积少且单一,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没有足够的停车用地,致使车辆在车道旁和人行道上停泊,给交通带来很大不便。

(二) 道路交通

东关南街是连接咸宁西路和东关正街的主要干道,整条街道全长912.1米,两侧大多数为居住用地,沿街多位商业用地。经2006年改造后,道路采用沥青路面,其断面车行道为1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4.5米,宽度不统一,有多种形式。车流量不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停车位,致使车辆停泊在车道旁,且整条街面丁字路口多,有多处机动车出入口,故导致交通不畅。人行道本不宽敞,且多处被道旁商业小吃店所占用,导致市民行走多有不便。小巷道路狭窄,路面坑洼不平,铺装年久已损。公交车少,市民出行多有不便。

(三) 建筑质量

东关南街两侧建筑大多质量较好,沿街多为商住混合体,有一小部分建筑,质量较差,需改造。周边居住小区大多为新建高层住宅,质量好,立面形式也较为丰富。街巷内多为底层破旧建筑,历时已久,大多需拆除重建,部分需整治改造。经现状调查统计:质量好予以保留的建筑占总建筑70%,质量一般需进行整治改造的占25%,质量差,需拆除重建的占5%。

(四) 环境卫生

整个街道环境不佳,卫生条件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居民生活区缺乏固定的垃圾收集箱,致使垃圾堆置在街巷之中,严重影响市民生活;没有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迫使污水只能被倒入雨水收集口,夏季室外温度升高,街道上便弥漫着一股“臭烘烘”的气味,严重影响市民生活质量;街面上随处可见碎屑,给人一种零落不整洁的感觉;街巷内诸如旅馆、小餐馆等商业服务建筑陈旧,设施不全,环境脏、乱、差;街道旁的小食品店服务设施不齐全,致使人们在人行道上进行餐饮活动,这一方面对人们健康饮食不利,另一方面影响市容,有待提升改造。

(五) 街道立面

1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东关南街建筑立面天际轮廓线清晰,建筑高低错落有致,街巷口打破其连续性,少了一些封闭感,多了一些活泼感。但沿街建筑立面风格单一,形式色调零落,缺乏统一的风格和基调。部分建筑年久失修,立面破旧,严重影响街道整体景观。路西枣园巷以北建筑占用人行道,一方面影响街道交通,另一方面使得沿街立面缺乏整体性。

(六) 家具小品

街道小品陈旧、形式单调,风格没有特色,缺少文化地域元素。小品布置上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人性化,诸如在无障碍设施、道旁座椅等设计上考虑欠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垃圾箱、公交站牌、指示牌、路灯等设施陈旧,脏乱不堪,影响道路城市景观效果;公交站牌旁一般都设有垃圾箱和路灯,影响市民等车,且无供市民等车可用的休息座椅;道路两旁无供市民休息的座椅;指示牌摆放混乱,且造型无地域特色;报刊亭等公共设施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市民日常需求;道路上的标识性牌仅仅满足了它的标识作用,而没有考虑到景观需求,其位置摆放也没有一定的规则,给人一种混乱的意象!

(七) 绿化景观

街道绿化不足,视觉景观不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集中的街头绿;道旁行道树树种过于单一;街道两侧缺少可观赏性植物。

(八)东关南街现状综合评价

1.该街商业自古发达,现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内有卧龙巷、古迹岭等多处颇具文化历史韵味的遗迹。 2.道路断面不统一,车辆路旁随便停放,交通易造成堵塞。 3.街道两侧用地布局不合理,结构零落。

4.建筑质量好予以保留的占总建筑70%,质量一般需进行整治改造的占25%,质量差,需拆除重建的占5%。 5.整个街道环境不佳,卫生条件较差。

6.建筑立面天际轮廓线清晰,高低错落有致,有活泼感。但缺乏统一的风格和基调。 7.街道小品陈旧、形式单调,风格没有特色,缺少文化地域元素。 8.街道绿化不足,视觉效果不佳。

四、整治改造规划

(一) 街道定位——信步闲庭 美食中心 文脉印迹

东关南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商业自古发达,明代时期是东关的主要街道之一,清代称为南大街,是传统的中药材集散地。这次整治改造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突显街道特色,重新给街道定位。

1.信步闲庭:该街区现新建兴庆熙园、卧龙巷、古迹岭、佳铭、大宇等多个住宅小区。为此,街道应该为居民提供一个集散步、休闲、游憩、购

物、娱乐等于一体的优良环境,如同信步闲庭,恰似听水花园。

2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2.美食中心:街道原有多处餐饮居住,只是比较分散,缺乏整合。在该规划中,将把靠近东关正街的区段打造成为一段集各种特色美食于一体的

美食街,一方面吸进东关正街人流,另一方面为居民服务。此外,由于卧龙巷东接兴庆公园西门,巷道人流量大、有活力,故将该巷打造成为一条集各种小吃于一体的夜市小吃街。

3.文脉印迹:该街有两处颇具文化韵味的地名——古迹岭和卧龙巷。溯其由来,颇有历史渊源,现述如下:

古迹岭:东关南街现被称作古迹岭的片区,在唐代被叫做“狗脊岭”,因为那一带地形特别,沿东西方向地势明显高起,好似一条狗的脊梁,因此而得名。据陕师大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李令福教授介绍,关于“狗脊岭”这个名称,在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中都有提及。后来,在古人经年累月的称呼中,大概是觉得“狗脊岭”太不好听,于是将它根据谐音雅化,才写成了现在看上去很有文化色彩的“古迹岭”三个字。这条“岭”,查阅《明清西安词典》可知,正是龙首原隆起的一条支脉。西北大学历史系退休教师张永禄教授介绍,这条支脉大致位于长安城六道高坡的第四坡道,根据解放后的考古测量显示,当时古迹岭的海拔在415米,高出周边十来米。作为龙首原隆起的一条支脉,在一千多年前,古迹岭为自然脊岭地带,岭呈西南向东北走势,隆起的岭地东起今兴庆宫公园西侧,西至西安城东南角,长约550米,宽200多米。

卧龙巷:唐代时,今天卧龙巷这个位置横跨了胜业坊和隆庆坊两个坊里,本来是普通的老百姓居住之地。到了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临淄郡王李隆基和他的兄弟宁王宪、申王、岐王范、薛王业等五王来到长安,被赐宅居住在隆庆坊一带,也就形成了后来历史上有名的“五王子宅”。后来,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隆基即帝位。隆庆坊避讳改名为兴庆坊。而李隆基登基前的王宅所在地理所当然成为“龙潜”之地,这一带便开始有了“龙”的说法。其他诸王也纷纷献出府宅搬离。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李隆基开始在兴庆坊修建兴庆宫。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兴庆宫又进行了一次扩建,向西占去了胜业坊的东半部,至此,今卧龙巷一带完全包括进扩建后的兴庆宫之中,临近水域面积18万平方米的兴庆池。兴庆池原名隆庆池,本是隆庆坊中一块低洼之地,下雨积水而成池,后引龙首渠水灌入,池水日丰。在我国古代,与皇帝有关的地方从来不乏龙的传说,相传兴庆池曾云气缭绕,有黄龙出现,故又称“龙池”。开元十六年(728年),李隆基正式搬入兴庆宫居住,常与杨贵妃在园中赏景娱乐,那一带也成为开元天宝年间的政治活动中心。

综上所述,该街道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被定位为文脉印迹,一点也不为过。

(二) 设计理念

在整个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毫不夸张的说,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我国各大、中、小城市都在不停的建设改造,使城市变得更美丽、更适合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条件下,城市中街道的改造成为美化城市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城市街道的改造中,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为大前提,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以彰显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精神,构筑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为目的,对其空间进行形态与环境设计并对其结构功能进行合理布局。

(三) 改造原则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1.生态低碳——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一切建设原则,以打

造生态低碳生存环境为终极目标。

2.节约实用——现今资源不断匮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一切环境建设都应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而万不可铺张浪费、追求奢靡浮

华!

3.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是人在建设,也是为了人在建设,切不可为了建设而建设。

4.传承历史——一切文明都是文化的沉淀,离开历史谈文化,就如同镜中花、水中月。所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当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美德。 5.立足未来——城市是发展的,尤其现在的中国城市更是日新月异,所以,应该以动态的眼光看城市建设,以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弹性变化。 6.多改少拆——在街道改造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制定改造措施,尽可能做到节约。

(四) 改造措施

1.道路:重新进行断面形式和宽度设计,使之给人以统一感。 2.绿化:选择不同树种,灌木、乔木、地被次第配置种植。

3.街道立面:结合街道定位,统一建筑风格,合理进行改造。建筑质量好、立面整洁的予以保留,陈旧的进行美化,年久失修、风格老套的进行

重新设计。

4.环境卫生:在不同位置布置不同类型的垃圾箱; 5.交通:增设立体停车场,减少沿街机动车出入口。 6.市政设施:增设报刊亭、电话亭、公交站点等候厅等。 7.开放空间:建设广场,为居民提供休闲游乐场所。 8.家具小品:对垃圾箱、标识牌、路灯等进行重新设计。

(五) 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东关南街道路两侧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同时配有各类市政设施、商业金融、行政办公等用地。各类用地布局合理齐全,结构明晰,

并在古迹岭巷道空地旁规划一广场,供居民休闲娱乐。原有的部分建筑过于陈旧破烂,需拆除重新规划设计。

2.结构布局:整个结构规划为三段、五区、七节点。五区:商住区、创业市场区、生活区、住宅区和南部入口的行政办公区;三段主题:美食、商

业服务、行政办公;七节点:北门户、美食街雕塑、立体停车、卧龙巷雕塑、古迹岭遗址、龙脊广场、南门户。

(六) 功能区规划

1.美食街段:该段主要以美食为主题,该地段需要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入口节点设计以鲜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七个节点:北门户、美食街

雕塑、立体停车、卧龙巷雕塑、古迹岭遗址、龙脊广场、南门户。

4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2.商业服务街段:该段位于东关南街中,主要为内部居住所服务,沿街为商铺、餐饮,建筑风格以灰色调为主,体现西安古朴的特色。 3.行政办公段:该段处于整条大街的南端,大街入口的行政广场为市民提供了一块休憩活动场所,建筑采用现代简洁的风格。

(七) 景观节点设计

1.北门户:东关南街的门户空间,该节点设计主要结合美食街段的特色,以形象的标识结合艺术空间设计。 2.美食街雕塑:是美食街段与商业服务街交汇节点,意在分隔两段街区,并起过渡引导作用。 3.立体停车:内部立体停车场空间。

4.卧龙巷雕塑:东关南街文化要素的一部分,以符号承载文化。

5.古迹岭遗址: 该段为古迹岭遗址的保留段,节点设计以牌坊结合部分文化建筑为主。 6.龙脊广场:为居民提供游憩休闲场所。

7.南门户: 主要体现东关南街东部现代感的行政办公气息,具有现代的雕塑感。 8.广场设计

(1)广场名:龙脊广场。该广场名取自唐玄宗李隆基名字的谐音,因该街有一条小巷名曰卧龙巷,曾是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的住所,故取“隆基”谐音。其次,由于该广场位于古迹岭和卧龙巷之间,且两条巷道皆历经千年沧桑,故“龙脊”二字也有“龙迹”之意。广场立意联系历史,在广场中心设有标志型的龙雕塑,在历史铭苑设有历史纪念雕塑墙。

(2) 广场位置:该广场位于东关南街与古迹岭形成的“丁”字路口处,其两侧分别为古迹岭和卧龙巷支路。 (3) 广场面积:7000平方米=70*100米

(4) 广场设计理念: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彰显街道文化;提高人居适宜度。

(5)广场结构:本广场规划结构为两轴、两中心、三入口、五片区。该广场一方面为周边居民提供休憩娱乐场所,另一方面为其旁边幼儿园提供方便。并且还有美化道路,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八)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秉着以人为本、低碳生态、节约适用、美观大方的设计理念,通过对现状诸多问题分析,对其分布凌乱的土地进行整合,对结构功能进行重新规划,使之分区明晰、结构合理;通过对古迹岭、卧龙巷等颇具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使街区在现代主义气息中彰显文化底蕴;充分利用街道旁空地进行广场等开放空间的设计,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环境; 在平面布置上,街道被规划为三段功能区——美食段、商业段和办公段,五个片区——商住区、创业市场区、生活区、住宅区和南部入口的行政办公区。另外,为了提升街道形象,使之更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还设计了颇具特色的卧龙巷和古迹岭雕塑以及龙脊广场等多个节点。

(九) 立面设计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沿街两侧建筑整体上采用现代风格,旨在表现时代特有的气息。整条街在保持统一风格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功能街段,在建筑色彩、材质等元素上略有变化。整街分美食、商业服务和行政办公三个区段,其各段建筑风格也略有变化,分别给人以热闹、繁华、宁静的感觉。整条街以西安特有的灰色为主色调,再辅以红色作为对比,以期达到古朴简洁的风格。

1.风格定位:据资料记载,东关南街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自古至今,该街皆以商业服务著称。因此,该街采用现代主义风格以彰显商业为主。 2.天际轮廓线:沿街两侧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开场封闭适宜,沿街行走,常给人以眼前豁然开朗的舒畅感。

3.建筑色彩:在以灰色为主、红色为辅的大基调下,根据其各街段功能的不同,其建筑色彩也略有变化,在同一中求对比:美食街色彩较为丰富;商业街多以灰色为主调,再辅以色彩丰富的广告牌以烘托商业氛围;办公段主要以灰白色为主色调,体现宁静简洁的风格。

(十) 道路交通设计

1.道路断面:原有道路断面形式不一,为了使之具有统一感,特将该街干道规划设计为两种断面形式,分别为A断面(24=4.0+6.5+3.0+6.5+4.0)和B断面(24=4.0+3.0+10.0+3.0+4.0)。

2.交通:原街道由于缺乏停车场,致使车辆在车道、人行道到上随意停放,严重影响道路通畅性。故此,特在该街北段设计立体停车场以解决交通问题。

(十一) 街道家具设计

街道家具小品分为标识牌、广告牌、垃圾桶、电话亭、报刊亭、公共候车站铺装、路灯等几类,整个家具小品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小品设计与该街的文化内涵相呼应,把历史文脉渗透到小品家具的设计中,使其成为古今文化的连接枢纽;小品家具的改造要以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为首要目的,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人性化;在尺度、材质、色彩上要寻求统一;在把握历史文脉的同时,要尽可能的表现现代气息。 1.标识牌

主要分为两大类,特殊的和一般的。特殊标识牌主要用以彰显该街文化气息,有卧龙巷、古迹岭标识牌等。其余的标识牌风格基本统一,主要表现现代商业气息。 (1)卧龙乡标识牌

卧龙巷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李隆基登基前曾在此处居住,故其名有 “龙潜”此地之意。因此,该指示牌设计主要就是结合古典、彰显文化。 (2)古迹岭标识牌

古迹岭原属龙首山脉的一部分,曾高出地面十余米,因形象狗脊而得名“狗脊岭”,后雅化而成古迹岭。故该设计也暗含历史韵味,简单的牌坊设计,以群岭为背景,再辅以简单的文字加以说明,古典风韵、得体大方。 (3)一般标识牌

6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一般的标识牌风格相似、体型相当,根据街段功能不同在色彩上略有差异。设计主要体现现代商业氛围,其色彩明亮鲜艳,其形简洁大方,并与其他小品相得益彰。 2.路灯设计 (1)路灯

路灯设计颇具特色,灯柱采用古典风格,柱框架为黑色,中间为白色底,其上辅以诗词。而灯的设计则采用现代风格,以期在古典与现代间找到结合点。

(2)街头座椅:由于石材和金属受气温影响大,冬天很冷,夏天很热,均不宜用于街道坐凳,而木材相比较而言更符合人生理需求。故此,街道坐凳皆用木质材料,其色彩为暗红色,给人以温馨感。 3.市政设施

(1)垃圾桶:垃圾桶是一条街的环境保卫神,直接关系到这条街的环境质量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此次设计的垃圾桶,主要以白色和橘色为主,颜色鲜亮干净,简洁大方。

(2)报刊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咸宁路与东关南街的接口处,其形酷似地铁头的报刊亭,该设计主要是为迎合未来的发展,据资料了解,此处正在规划地铁出入口的建设。另外一种报刊亭设计完全采用现代简洁新颖的风格,旨在改变原有设施杂乱无章、破旧脏乱的现实面貌,体现多功能、体现现代,以期与街道旁建筑取得统一。

(3)公交站等候休息厅:该亭设计主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站牌与人的休憩相结合,候车厅除座位外,还带有一个挑檐,可以供人遮阳避雨。 (4)电话亭:电话亭充分体现现代的气息,与公交站牌选用统一材质和色调,在差异中寻求统一。

(5)洗手池:洗手池的设计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该街有美食段的规划,为给市民进餐前提供净手方便,故在此段设置洗手池方便市民使用。另一种是在幼儿园周边设计洗手池,形似卡通,尺度适宜幼儿使用,其目的主要是引起小朋友注意,使之养成经常洗手的良好习惯。 (6)铺装:铺装主要分为三大类——主干道为柏油马路,人行道为规整的方格型铺装,另外广场内有碎石和鹅卵石铺装。

(十二) 绿化设计

道路中间绿化带长800米,宽度2米。行道树有五角枫、银杏、合欢树和栾树等,其行间距9-12米。中间绿化带自下往上有地被植物、灌木和乔木,其种类分别如下:地被植物——三叶草,灌木——大叶黄杨、腊梅、连翘、紫叶小檗、小叶女贞,乔木——桂花树、白玉兰、紫薇。

村庄整治规划说明书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东关棚户区改造框架协议书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

西安市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

西安市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

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说明书
《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说明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