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议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8: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参评论文

获市一等奖

浅析虚拟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王芳

桃源一中

415700 )

摘要:虚拟情景教学,即创设虚拟情景,利用虚拟历史人物进行教学,是一种类似于历史想象体验与历史假设研究的方法。虚拟情景的创设不一定完全符合具体的史实,但必须符合史实基本特征和史实的时代背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应用虚拟情境教学法,有助于还原历史真实,以让学生在历史“体验”中完成知识的架构。

关键词:虚拟情境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

正文:

上个月,我有幸参加了常德市组织的教学比武活动,其中有几位参赛教师均采用了虚拟情境教学法以辅助教学,对此我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下。

虚拟情景教学,即创设虚拟情景,利用虚拟历史人物进行教学,是一种类似于历史想象体验与历史假设研究的方法。虚拟情境是指由课程开发者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史实为依据,虚构出来的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情节)。历史上没有其人或其事,但是叙事中涉及的事情在历史上有可能发生,或者虚拟人物生活的历史环境、其所信奉的思想在历史上是真实的。

历史应该是“鲜活”的历史,但是限于客观条件,教师也少有机会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历史遗址。所以设置情境是还原历史真实的重要方法。在解决历史教学缺乏“实践”的重大困境上,创设虚拟情境能为“神入历史”提供重要的通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 在历史氛围中探究历史,从而建构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和历史知识的意义。

但是也有人认为,设置虚拟历史情境,这是一种“人造史料”,这样一个虚拟的人物,会不会就此成为学生所认知的历史的一部分?他们能够分清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吗?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运用虚拟情境教学法,才能达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目的呢?

接下来我们以本次活动中临澧二中的王召华教师执教的《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教学案例片段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新课导入:虚拟主角老人张振国,讲述“老人与梦”的故事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2005年的大年初一,110岁的百岁老人张振国从新加坡回到了他那从前熟悉的故乡——南京。

60年过去了,南京城桃花依旧,人面全非。他牵着一条叫“梦”的狗,颤动着身体站在扬子江边,那滔滔不尽的江水似乎述说着他那坎坷曲折的人生……

场景一: 1895年的秋天,在南京一个姓张的农村家庭里有一对孪生兄弟降临人间,父亲给哥哥起名为振国,弟弟名为兴业。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父亲变卖了所有的家田得到了3000元,在南京郊外开了一家小型的丝织厂。几年下来,工厂越做越大,总资本在一万元左右…

思考:1.1895年,张振国的父亲遇到了怎样的社会危机呢?

2.联系课本知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因素有助于父亲开丝织厂呢?

(评注:通过“场景一”创设的虚拟人物情境,使学生增强兴趣及探究知识的渴望,然后调动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得出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原因)

场景二: 1911年张氏兄弟17岁,刚刚接受了革命洗礼的兄弟俩,全面接手了父亲的生意,生意非常红火,进入了“黄金时期”。总资本达十万元……但好景不长,1919年开始,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生意锐减,大量的华厂倒闭,张氏企业总资本也锐减至5万元,张振国第一次感到了沮丧……

1 思考:1.张家的生意在此期间获得了大发展,你知道他们遇到了什么机遇吗,除了机遇还有什么因素促使其有了大发展?

2.故事中张家的“生意锐减”的原因是什么? (评注:“场景二”意图让学生探究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1912—1919年,“短暂的春天”中“春天”和“短暂”的原因)

场景三: 在苦苦支撑了几年后,1927年,张振国终于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在他的带领下,张氏企业又重新恢复和发展,总资本重达10万元。

1937年的一声炮响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国家碎了,兄弟死了,工厂被抢占了,张振国在极度的悲伤中,揣着仅有的5万元只身毅然去了重庆,开了一间“振国”丝织厂,由于要支持国家打战,税收很重,他的工厂一直处在亏本状态。

思考:1.“1927年,张老人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是指代什么呢?此后十年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态怎样呢?

2.1937年,老人命运的改变告诉我们,在抗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如何? (评注:“场景三”意图让学生探究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展较快和抗战时期日益萎缩的原因)

场景四: 1945年8月,50岁的老人哭了,继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高呼:“熬出头了!有救了!”……

2年后,老人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坐在了前往新加坡的渡轮上,深沉地望着扬子江,唠叨着:爸,弟弟,振国对不起你们,振国不亡于鬼子,而毁于老蒋啊,振国对不起你们啊……

思考:1945年抗战胜利了,老人认为是熬出头了,可是为什么最后却绝望的离开了呢?

(评注:“场景三”意图让学生探究出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的原因)

我认为王召华教师创造的这个虚拟情境在教学设计上是成功的,以“老人与梦”的形式,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将刻板的文字化为一部酸甜苦辣的家族创业史和爱国史,在体验中拉近了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从课堂的实效来看,学生显然是被张振国老人吸引住了,整节课学生非常自然的进入到对张振国家族创业的兴衰史的探索过程中去了。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探索的过程中,建构起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陷入绝境的原因、表现及影响的全过程。

但是也有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因为在这个课例中只创设了情景,教学依然围绕知识点的讲述,没有提供相应的史料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就很容易把张振国及其家族发展史当成史料去认可,忽略了其虚拟性,我个人认为如果采用荣氏兄弟的创业史来创设情境,再辅以相关史料,可能更能还原历史真实些。

另外在虚拟情境教学中,还要注意虚拟的历史情境必须符合历史史实及历史史实应有的时代背景。如本次活动中另一位教师执教的《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例中以《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安设置虚拟情境,设计了孙少安从1978年---2001的生活场景,以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但是这就有失妥当,一是没有史料支撑,二是有违小说《平凡的世界》,因为《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仅从1975年到1985年,因而孙少安的生活也不可能持续到2002年。

综上所述,在进行以进行以创设虚拟情境为中心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创设虚拟情境的目的是否明确?

·创设虚拟情境是否有助于将抽象历史具体化? ·创设虚拟情境是否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史实? ·创设虚拟情境是否有助于激活思维?

2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有史实作为依据?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足够典型?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与历史内容有内在的联系?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具有趣味性?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具有合理性?

如果以上因素中,大部分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创设虚拟情境只是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吸引眼球的形式,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的设计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历史教学在于“让学生如何感动”,不在于接受没有生命的死知识。历史虚拟情景教学,采用生动的形式,使学生对历史史实有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他们逐步形成有关的历史见解以及对历史发展方向的思考。因而我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虚拟情境教学法有其适用生和生命力。但是如何很好地设置虚拟情境,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我的思考未必成熟,恳请大家指教。

参考文献:

(1)郭秀平.历史教学能用“人造史料”吗?[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 (2)夏辉辉.从“帕帕迪”的命运看历史新课程改革[J].创新教育,2007 (3)王召华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课件 (4)刘成香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件

历史虚拟情境教学法之我见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议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议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