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0-03-03 07:02: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真实的具体的场景,让学生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切实的体会文本,加深对文本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在李吉林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想结合初中语文(苏教版)余光中《乡愁》为例,尝试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来构建我的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情境;图片;生活;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情境教学法的缘起

在国内,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在《礼记?檀弓》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孔子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运用情境,对学生子路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

在国外,也有许多教育家对情境教学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思考。如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叙述了老师将学生爱弥儿带到大森林里去辨别方向的例子。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在《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的艺术》等作品中都对情境教学作了较为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直观教学原理: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到感官的面前……”;寓教于乐原理:当今世界的教育研究,人类提倡愉快教学,实行寓教于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动力、强化、调节的功能。情境教学正是调动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融入情景,在情境中寓教于乐。

三、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李吉林研究情境教学法已经30多年,她提倡以生动的手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的情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了知识。她概括语文课堂教学使用情境教学的六种途径:一是生活展现情境,二是实物演示情境,三是图画再现情境,四是音乐渲染情境,五是表演体会情境,六是语言描述情境。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以《乡愁》为例,具体尝试如下:

(一)图片展现情境

我在教学余光中的小诗《乡愁》“小时候…… 大陆在那头” 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节奏的朗读。

其实,有许多老师喜欢让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想,老师让学生怎么有感情的朗读?你让学生要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喜怒哀乐之情感从何而来?有时听课,发现执教老师会要求学生带着悲伤的心情、低缓的语调来有感情的朗读,殊不知学生这种悲伤之情从何而来,不结合语境,不创设情境,学生怎么可以体会得到呢?所以,老师让学生带着的那种感情其实是一种“假”感情,有感情的朗读不过是无病呻吟罢了。

我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切的体会到母子之情,在网络上精心挑选了关于“母送儿别”为主题的图片,图片生动的描绘了一位母亲在火车站送别即将远去异地求学的孩子。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在车站母亲会说些什么话?孩子们想象的大门被打开了,有的同学说,儿子在路上注意安全,在学校要好好学习;有的同学说,孩子在外地要好好照顾好自己;也有的说,你一个人在外地不要省吃俭用,该花钱的地方不要不舍得花钱等等。老师指引学生来体会母亲为何要千叮咛、万嘱咐,这就是“爱子之情”的体现。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将这种爱子之情融入字里行间之中,这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这种情感的体验是深入的。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儿子对母亲的想念之情,老师在让学生通过画面再想象,当儿子到达学校,在夜深人静之时,忽然想到了母亲的叮咛、嘱托,他想给母亲写一封报平安的信,让同学们想象儿子会写一些什么话?学生纷纷写下了许多对母亲思念的话语。这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带着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思念母亲的感情读本节诗歌,对乡愁的体会是深切的,这种有感情的朗读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声音。

(二)生活再现情境

生活再现情境就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语文即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例如我在教学余光中《乡愁》第二节:“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夫妻之爱,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父母,因为现在有许多学生的父母,尤其是他们的父亲,为了让妻儿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常年在外地打工,每当过年的时候,他们的父亲从遥远的异乡回到了家中,老师让学生想象,当爸爸回家时的那一刻,你的爸爸有怎样的表现?你的妈妈有怎样的表现?有的学生说,我爸爸买了许多东西给我玩;有的学生说,他的爸爸第一件事就是从蛇皮口袋中反复的掏东西,原来是掏口袋里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一沓钱,然后,很自豪的都塞给了我的妈妈。让学生在这样的活生生的生活情境中,体会爸爸对妈妈的情感,妈妈对爸爸的思念,这就是真实的夫妻之情,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来读、来体会余光中的夫妻之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语言描述情境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那种娓娓道来、春风化雨般的语言让人如沐春风;那种张弛有度、抑扬顿挫的语言让人心弦紧绷。老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更要文采飞扬,既要措辞严谨,又要幽默风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例如我在教学余光中《乡愁》第三节,为了让学生能深入体会到作者的丧母之痛,我联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接受山东卫视采访时的一段话,在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那时候穷就是常态,母亲为了我们兄妹几个能活下来,省吃俭用,含辛茹苦,让我们兄妹活下来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母亲却不在了,每当想念母亲,只能到坟头和母亲说说话了。讲到这里,莫言潸然泪下。这种语言的描述,让学生由此及彼,体会丧母之痛,以这样的情境,学生融入其中,情感体验是丰富的。

总之,情景教学法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语文教学法,它不仅仅适合于小学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尝试,并且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龙贤东)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实践谈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感受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