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新课标文综试卷历史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20:53: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年高考新课标文综试卷历史试卷分析

畅游

2012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仔细研读新课标文综历史卷,总体感觉试卷难度适中,试题类型与去年相差不多,尤其是41题延续了去年的开放式探究的特点。命题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立意高远,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重在考核能力的新课标理念在试题中凸显。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2012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

26、

27、

34、

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试卷基本结构及试题分析

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查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11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两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世界史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考题选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本次高考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本次大题保持新题型“四选一”选作部分和小论文评述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难度中等。两道必修题所考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结合了近几年比较热的几种史观来进行考查,例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1 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选做题较为容易,考生在材料中就可找出部分答案,所结合的知识点也都与重要知识点相关。整体而言非选择题部分入手不难,但得高分也不容易。

试题具体分析:

1、第24题材料表述西汉刺史制度中限制豪强地主土地兼并作为监察内容,选项设置有难度,如果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就不可能严重触犯他们利益,材料中没有政治与经济分离的表达,迁移豪强大族使用的不是经济手段而是政治压迫手段,排除A、B、D选项,所以学生用排除法亦可做对。

2、第25题答案可以直接从课本知识提取得出。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反应到文化领域就是出现了话本小说,所以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3、第26题有难度,材料中提到明朝松江限定语,依据所学我们已知明后期商业快速发展,松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当地的经商之风益盛。材料是说大概十分之一的官员和十分之九的农民变为许多农民改为经商,这就道出了社会结构中的职业变化,故选B。

4、第27题有难度,但已知王阳明是心学代表,而材料中王阳明观点的主旨是四业虽不同,但根本相同,只要各业尽其心。所以答案为D。但干扰项很强,学生会失分。

5、第28题考查学生对清代政治制度的了解。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制度逐渐僵化,内阁式微。后半部分材料非常熟悉,学生会直接选D项“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由前半部分材料中“惟揣摹此样本为急”可知,本题主要反映的是内阁办公拘泥规制, 所以选择B。

6、第29题材料中梁启超认为专制的削弱引起分裂,分裂之后便是统一,统一后专制进一步加强。本题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B、D均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A项中维护统一的主要条件应为中央集权制度,学生会与君主专制等同,错选会多。

7、第30题考查学生对实业救国的张謇的认识,张謇曾为状元,中国官府自古重农抑商,他“捐弃所恃,舍身喂虎”指的就是他要抛弃自己阶级地位和观念,全身心投入到商业中。因此答案选A。

8、第31题有难度,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当建党前早期共产党员思想的了解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所采取的暴力革命是形式所趋,暴力革命是社会的必然选择。A选项存在逻辑错误,B选项在时间与历史状况不符,D选项不是中共所持有思想。

9、第32题通过美国的评估文件反映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状况,材料时间为1958年,此时中国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国民经济出现混乱,而美国评估为“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和史实不符。题目和选项涉及外交关系,有些迷惑学生,学生需认真对待。

10、第33题难度不大,材料反映出的是92年全国的下海经商潮,调动有关中国经济改革相关内容学生即正确选择。

11、第34题考查罗马法,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排除A项;C项是强干扰的错选项,某人输掉了官司是因为《十二铜表法》的规定,所以不能表明审判程序缺乏公正;D项明显错误,不选。而该人输掉官司仅仅是因为将“葡萄树”说成“葡萄”而和法律中的条款字眼“树木”不相符,明显表明其形式主义,B项正确。

12、第35题有难度,D项是强干扰项,从图中示意图可以看出,1965年到1995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大幅度增加,而美国大体保持不变,其他地区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D项没有强调前后美苏的变化。所以选C项。

13、第40题选取城市交通信号灯这一小切口,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 从整体上看,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特别是第一和第二问需要考生调动课本相关知识点,并结合材料解答,第一问回答背景问题,基本上答案就是课本中的知识点,属于知识点再现,只不过还应 2 结合材料找到课本中没有的答案。题目要求答出城市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材料有“1868年”、“英国”字样,答案要点就应该是工业革命背景的相关内容。工业革命也大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它们的数量和种类都增加了,造成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回答第二问要看时间限制条件是20世纪, 第3段“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说明了交通信号灯的改进有赖于电力的发明与广泛应用与电等的发明。第6段提及计算机的发明。后面两段“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字样,这说明网络技术也对交通信号灯的改进有重大影响。此外,还须注意,材料始终是围绕着欧美国家是如何应对城市交通问题的,所以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与演变也是推动力之一。但是,题目要求回答科技方面的内容,所以应该回答城市交通问题产生与演变背后的技术原因,即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造成了新交通工具的产生。第三问难度较大,这一问的答案在课本中是没有出现的,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与改进,是为了应对城市交通问题,实际上也在逐渐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发明和改进交通信号灯,即改善城市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既是为了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也推动了城市化发展。从最后一段中的“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中,可以推测出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于改进有助于促进城市规责意识、法制和人们行为方式的发展与进步,即城市的文明程度的提高。本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也很贴近现实,是把现实问题放在历史中去考察的典型案例,突出了史学的社会效用,也是史学中“问题意识”的良好体现。

14、第41题题型设置依然是主要观点加材料分析模式。解答此题一方面从材干中明白“冲击—反应”模式的内涵,另一方面结合图示的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评析,由题目设置可知答案的灵活性,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史与论的结合。

15、第46题难度较大, 第一问可以由材料概括得出,首先材料一选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所以得出是宪法规范的内容,然后即从两方面分别找到权力执行机构和权力行使代表即可;材料二由材料出处可知是政协意见,政协的核心意思即认可执行权力的机构和参与政治的方式及人数。第二问,就要结合知识背景和材料反应出的意思作答。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全国人民争取民主政治的时期,此时国民党摆出了一些姿态。原因就要结合当时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分两个大的方面作答即可。

16、第47题有难度, 第一问凯恩斯主义主要从材料中根据“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合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概括得出有限度的赔款,恢复德国的态度;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凡尔赛和约的对德规定。该问简单易总结。第二问要结合材料和背景知识作答。“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利用他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可以避免由合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从这些材料中可以概括出一些得分点,同时根据战后凡尔赛会议的局限性再进行深层次概括。

17、第48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和解析能力,第一问认识可以由材料概括中得出,“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员)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简单且容易得分。措施这一问也一样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得出,“民间私熬烟斤”、“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出口,并奸民私种罂粟”、“只准易货,毋许易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仔细,全面理解材料。第二问评价的时候要全面,既要结合书本知识鸦片战争前夕的禁烟运动来分析,同时也要认识到其不足。所以“鸦片战争后妥协性”这一答案需要好好揣摩。

三、教学建议:

1.抓主干知识,对历史概念要阐释清楚,但不要让学生记忆过细的知识。

2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一些原始材料进行教学。一网上搜索资料,史书、视频、回忆录、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国课程网等;二是将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历史教材结合讲。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及其珍贵的历史辅导资料。建议学校给每个老师配备三套教材。同时,没星期用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

3、平时训练试题的材料必须多样化。既要有文字标题解析题,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考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支持自己的论点或者说明某一观点。

4.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5.注意历史试题的生活气息,用一些时间关注社会问题。 6..注意历史学科的解释能力与评价能力

7.老师要外出学习,关注学术动态,关注每年出题的动向。对后期复习做好调整。

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卷试卷分析

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试卷分析

文综试卷分析

河北省高考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安徽高考文综试卷

黑龙江省高考文综试卷

四川高考文综试卷

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

高考新课标文综试卷历史试卷分析
《高考新课标文综试卷历史试卷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