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4 09:08:0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石嘴山分校)毕业论文

题 目:反腐倡廉分析 学 号: 0711101002** 专 业: 行政管理学 指导老师:*** 姓 名: ***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415100 联系电话:150736423** 电子邮件:7741407**@qq.com 完成日期: 2011 年 9 月28 日

毕业论文提纲设计 作者:

指导老师: 专业: 题目:《反腐倡廉分析》

一、我国腐败问题现状

什么是腐败?腐败是权力的滥用,即不正当地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力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

二、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官员自身政治素质不高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对腐败没有警惕性。面对诱惑,不能自我认知。

忘记自己的伟大追求,被世俗所侵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萌芽,甚至会有寻租行为的发生。

三、腐败现状的对策分析

腐败存在已经成了客观事实,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击现有的腐败现象,同时对在任的官员进行预防,防治结合,使反腐工作起到实际的效果。官员的主观意愿决定了他的行为,在刚做官时,基本上每个官员自己都想要好好珍惜这个做官的机会,造福一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清廉官。可是,面对金钱的诱惑,身边环境的腐蚀,有的官员渐渐的忘记了自己当初入党时的誓言,忘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初衷,他们逐渐向高墙走近。

参考文献:

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摘要

为揭露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出预防和整治官员腐败的对策,撰写本论文。本论文运用马克思基本理论,领导科学、行政管理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知识,纵观我国反腐历史,横向比较各国的反腐措施,从现状、原因和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庸俗化,官员政治素质不过硬等原因,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不断发生。并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性质越来越严重。只有对现有的腐败进行严厉的打击,对权力滥用严加预防,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建立健全廉政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工作环境,才能保证官员清正廉洁。

关键词:权力

政治

腐败

制度

监督

1

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什么是腐败?腐败是权力的滥用,即不正当地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力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总书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展示了我们党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坚强意志和坚强决心。

在2013年的历史记忆里,反腐败将注定清晰而深刻。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截至今年11月底,各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21149起,处理2585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247人。

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中,省部级干部1人,地厅级干部33人,县处级干部356人,乡科级干部5857人。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腐败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

一、我国腐败问题现状

(一) 我国目前的腐败面广

部分国企以及垄断行业腐败呈上升趋势。中核集团原负责人康日新等人的落马均体现了部分国企以及垄断行业的腐败。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首都机场集团原董事长李培英的先后落马。

交通、公安、以及国土资源等重权部门腐败名目众多。城市建设、国家工程、交通运输以及通讯、电力均有腐败现象的曝光。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落马,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长吴明山落马体现了所在行业的领导腐化。征地拆迁、土地出让、缴纳土地出让金、调整用地性质、规划审批、项目选址、调整容积率、产权登记等环节都充斥着官商勾结。我国矿产资源领域“官煤勾结”“官矿勾结”现象严重,

2

腐败案件高发。

小官腐败”最爱钻惠民政策空子“小人物”腐败有的具有群体性和公开性的特点,往往是“你有我有全都有”;有的甚至还以“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的名义,搞集体“排排坐,吃果果”;还有的则是公然地“近水楼台先得月”,表现出侵害群众利益的直接性。宁夏纪委通报的12起“小官腐败”案,几乎都是在“重要部门”或“特殊领域”——3个来自住房公积金和医保部门、3个因为套取征地补偿款翻了船,而其余的6个跟危房改造、骗保、挪用专项资金等有关。其腐败程度并不逊色于曾经位高权重的落马大官们。

(二) 我国目前的腐败涉及层级面宽

我国目前官员不论职位大小,均有贪腐现象存在。大到省部级干部陈良宇(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上海市委书记)涉案金额达44.5亿人民币;小到科级干部李金星(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先后3次虚报购房事实,向银川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共计60万元用于放贷,获利14.4万元。管理中心信贷处处长徐磊先后两次违规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共计30万元,将其中25.96万元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

(三) 我国目前的腐败方式多样

传统腐败方式仍然存在。行贿受贿、截留贪赃、渎职浪费、买官卖官、官商勾结、设立小金库、官员亲属非法利用官员影响、干部没病装病、监守自盗、非法挪用、违规审批资源、寻租行为和办事请客送礼潜规则在一些地区、某些部门存在,有些是赤裸裸的,有些是隐秘的,这些行为都是某些官员腐败方式的表现。

新型腐败方式不断涌出。十多道“紧箍咒”密集出台,社会各界普遍叫好,但也有少数官员干部“暗度陈仓”,隐蔽腐败。两会代表委员列举了廉政“聚光灯”下的一些灰色角落。

“客人”吃饭老板埋单

3

“中央要求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然而一阵‘寒风’过后会所经济又有复苏迹象。”全国政协委员夏涛说,“并且呈现‘小圈子紧密抱团’的特点。”

官员 假买房真受贿,随着贪腐的空间越来越小,一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新型腐败形式逐渐衍生出来。

公车 拍卖定向“贱卖”

“中央要求全国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但不少地方的拍卖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的区县公车淘汰后,‘定向’廉价落入内部人员手中;有的起拍价定得太低,有暗箱操作嫌疑。”全国人大代表康永恒说。

(四) 我国腐败案件的串案、窝案、案中案多发

串案、窝案、案中案涉案人数多。2007年至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机关在该区民政系统挖出以民政厅原厅长张廷登为首的贪污贿赂窝案串案65件80人。2011年中国移动原党组书记、副总裁张春江落马,中国移动人力资源部原总经理施万中落马,中国移动数据部原副总经理马力,数据部原部长、卓望控股CEO叶兵落马,中国移动高官们纷纷落马。

串案、窝案、案中案办案难度大。因串案、窝案涉案人员多、杂,易产生群体效应,甚至对办案人员人身安全产生威胁;案中案的隐秘性决定了它的办案难度。有时候办案人员会遇到“此案到此为止”类似的指示。2002年,广东省江门市公安部门破获了一起地下钱庄洗钱案,后由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定5名犯罪嫌疑人有罪。在判决书中,钱庄的两名出资人被标明:另案处理。但最终两名出资人均未受到司法审判,是因为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的郑少东出面干涉,经时任广东省政法委书记陈绍基批示司法部门放弃了对两名出资人的追究。直至两位高官下马后才爆出。

查办串案、窝案、案中案易引发一个地方或一个系统的官场震荡。这些案件案发后,伴随着的就是一片的官员落马。2010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香樟路的一个“香樟景苑”一房几卖案引爆了湖南省原监狱管理局局长刘万清贪腐案,最终引发了湖南省监狱系统多达百余人的官场大震荡。2011年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因统建房质量问题引发了一场建州史上空前的官场“地震”,楚雄州住建局长王斌、副州长吕琳麟、州长杨红卫相继落马。

4

(五) 我国腐败官员大多数难过金钱、美女关

金钱、美女对贪官来说,是一种会成瘾的毒品。在名、利、权、色四种诱惑中,几乎所有的腐败官员跟金钱有关,金钱的数量也成了判断贪官腐败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好色成了贪官们追求的目标,2010年落马的11名省部级官员,竟然无一不与金钱和女色有染。第一次接触送上门来的金钱和美女时,心中若原则坚定,则会毫不犹豫的拒绝,倘若原则不坚定就会产生动摇,久而久之便难以自拔,到东窗事发时悔之已晚。

金钱、美女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贪官贪了钱仅仅当做家用是用不完的,而贪官们主要的消费对象便是美女,一个人的贪婪是无限的,当养的情人越多,需要的钱也越多,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福建省委原常委陈少勇、吉林省委委员米凤君、原河南省政协主席孙善武都是这方面的典型。

二、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 官员自身政治素质不够高,对腐败的发生没有警惕性。

官员自身政治素质不高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对腐败没有警惕性。面对诱惑,不能自我认知。

忘记自己的伟大追求,被世俗所侵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萌芽,甚至会有寻租行为的发生。

(二) 领导方式不够科学,领导素质良莠不齐。

党政不分,有些党员干部身居要职,不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用”专断”的领导方式进行领导。

民主集中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在干群关系上和在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上均有体现。

“忠于领导”的观念胜于“忠于国家”的观念,当领导出现腐败行为时,不能及时的的到处理,甚至下属也参与其中,便导致腐败人员越来越多。

5

(三) 法律、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有法不依等行为的发生。

从公务员入职开始到各种升职方式都存在法律漏洞,让某些官员有空可钻。 法律对腐败行为的定性和定量不够精细,量刑幅度过大,为人情因素影响惩戒提供了可能。

当违规者涉及有权力的领导时,某些执法人员便“望权莫及”。

(四) 监督机构没有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监督漏洞。

公检法由政法委书记一同管理,使得同级监督对某些领导失去实际作用。而上级的监督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许多地方高官腐败到影响很大才被中纪委抓出也正是地方监督不利造成的。

监督的方式不够民主,群众监督渠道不是很畅通,拦截上访的事件时有发生。

(五) 部分官员工资不能满足官员的支出,使得官员产生争取隐性收入的动机。

每个层次的官员所需要的支出大不一样,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官员思想的同时,也要注重物质方面对官员的影响。要保证每一位官员在清正廉洁的情况下能达到当地平均水平。当官员大权在握而生活不能达到他应有的水平时,便很容易产生腐败。

三、腐败现状的对策分析

(一) 加强政治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官员素质

腐败存在已经成了客观事实,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击现有的腐败现象,同时对在任的官员进行预防,防治结合,使反腐工作起到实际的效果。官员的主观意愿决定了他的行为,在刚做官时,基本上每个官员自己都想要好好珍惜这个做官的机会,造福一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清廉官。可是,面对金钱的诱惑,身边环境的腐蚀,有的官员渐渐的忘记了自己当初入党时的誓言,忘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初衷,他们逐渐向高墙走近。

6

学习马克思主义并经常温习,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官员必须学习的一门思想政治课程,官员们要经常的温习,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自己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认识到要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实现需要更多的人做出贡献,而自己就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之一,是共产主义的铺路人。

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具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只有全国的官员都去学习这些理论,大家才能团结一致、统一思想朝着同一个方向使劲,使祖国繁荣昌盛。

平常注重官员及其家属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上级要帮助下级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方法。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他们自觉地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对其进行正向引导,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其做出成绩,实现自身价值,并通过官员对官员家属进行政治影响,使官员在家、在岗位上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已有工作成绩的,要让其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不以有功者自居,继续发扬好的方面,不断改进,对做错的事情要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官员明白礼尚往来与贪污受贿之间的区别,疏通官员心中的不良想法,引导官员跟着当代的政治思想走。既注重学习和工作,又投身实践,接受监督。

官员要经得起名、利、权、色的考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计较个人得失,按共产党员的道德理想原则,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内心体验,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不断得到校正,精神境界不断升华,品德修养不断提高,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

(二)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科学领导,促进全面科学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近百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自身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决定了他在我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党的核心作用与人民当家作主之间并不矛盾,而是存在根本的一致性。关于党的建设,毛主席最早觉察到了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改革党政不分的问题,理顺党政关系。邓小平曾说“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分开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一元化的领导口

7

号下,不适当的、不加分析的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一个书记,特别是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变成了个人领导。”党委如何领导?应该只管大事,不能管小事。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的交给政府业务部门去承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进行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而不是大小事务都由党来抓,这样便会分散党的精力,使党不能一心一意的抓大事。

官员们要自觉的接受党的领导,做到全国一盘棋。一级领导一级,管理和监督不发生空白,使每个共产党官员都处在有效的党委领导和监督之下,严防腐败。党员干部要经常温习入党誓词,坚定政治信念。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党委要让民主集中制落到实处。遇有重大问题,要既有民主、又有集中,集思广益,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大问题,避免党委书记一言堂,进而避免党委书记腐败。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

(三)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法制反腐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除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外,还必须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完善人事选拔制度,并坚决贯彻落实下去。人事选拔是人才进入公务系统的第一关,随着公务员的待遇不断提高,许多人用尽各种手段想进入公务系统,如果第一步就有腐败的渗透,试想一下,这样的人能够保持清廉吗?在人事选拔的时候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注重实际、群众公认、竞争择优的原则,并形成制度。

实施岗位职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官员的能力素质。对刚进入公务系统的官员要进行培训使其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教其如何使用手中的权力,对刚升职的官员,让其明白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面对手中刚增长的权力,教其怎样正确使用。

落实回避与调任制度,是减少腐败发生的有效方式。该回避的时候没有回避,极易滋生腐败,面对亲属的事情、案件,官员处理的时候难免会有失公正。一个官员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呆久了,会形成各式各样的关系网,在办事的时候会有所顾及,这也是极易滋生腐败的。

严格考核评估制度,及时发现不正之风。一项工程完毕时,一个案件处理完

8

毕时要及时严格考核,早发现、早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对普通公务员和领导干部都要建立严格有效的考评制度,避免出现巨贪,考评工作要无缝覆盖到每一位国家工作人员。

贯彻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监督制度。只有发挥民主,才能使各项制度更有效的的到落实,单个的官员监督可能被物质收买,但对于众口难调的民主监督,是不容易被金钱等物质收买的,所以更有效。我国的法制建设根本任务就是以法律的形式将人民的民主权利固定下来,促使民主制度化。让法律充分发挥惩罚、威慑、教育功能。

(四) 科学设置机构和完善机构运行机制,建立内部分工明确、系统协调、监督有效的机关系统

科学设置机构是完善机构运行的保证,只有完善机构运行机制,才能使各机构良性运转。

建立有效的反腐机构,使每一个官员都处于这个机构的监督之下。我国香港在回归前一段时间,腐败成风,警界腐败尤为严重,于是香港成立了廉政公署来治理港区的腐败,廉政公署是独立的反腐败机构,直接对港督负责。甘肃省宕昌县原县委书记王先民在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期间,王先民供述说:“在宕昌,没有人能够监督我这个县委书记,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不了,本县检察机关监督不了,就是上级监督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说明了我国的反腐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之处。

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及时上传。各级反腐机关。如若发现自己查办不了的贪官,及时上传上级业务指导机关并做好保密工作。不能因人而异、因权势而异、因关系而异,要保护那些敢于检举,敢于揭发违法乱纪的人。若是不了了之,就是对自己工作的极不负责任,也是对腐败的一种纵容。

完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尽量做到性格互补。在同一个领导班子中,领导集体的素质结构对反腐工作有极大的意义,当同事有那方面的倾向时,能让其悬崖勒马,营造和谐的官场氛围。

制衡各方面的权力,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政府、法院、检察院、人大、党委、政协都需要监督,这五个方面都有腐败的现象,必须加强这几方面权力的制衡。政府、法院、检察院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我国,党委的权力是最难监督的,党管一切,所以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进行自我监督,并谦虚的让其其他组织真实有效的对党进行监督,对违

9

法违纪的党员干部,依法严办。不要让不法之徒利用,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的本性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

(五)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除了国家机关系统自身的监督以外,网络、媒体监督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重视网络、媒体监督,权力部门要与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网络、媒体的监督维度更宽,更容易发现问题,但网络、媒体都是没有侦办的实权,要让权力部门去保证网络、媒体监督的实际效果。

加大对舆论监督的保护,让舆论敢于监督。由于腐败势力的影响,新闻媒体、各大网站对腐败案件一般都不正面监督,只有对舆论监督在政策和法律上予以支持,舆论监督才能真正反映网络、媒体的真实看法。

(六) 合理增加官员的收入,为官员提供生活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

新加坡实行高薪养廉政策,从而让新加坡的廉政举世闻名。用新加坡廉政官员负责人谦虚的话说:新加坡也有腐败,但腐败程度在人民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在我国,腐败是在人民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吗?动辄百万、千万,涉案金额上亿的贪官并不稀奇。

实行高薪养廉,切实保障官员生活。在我国,也许有人会说,我国现阶段官员的工资还不高吗?福利还不够好吗?是的,我国的有些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是很高,福利也很好。但是,不是每一个地区都是一样的,随着国家取消福利房政策,建立公积金制度,公务员的压力更大了。那有人又会说了,难道这就是腐败的理由吗?公务员不是应该为人民服务吗?这不是公务员腐败的理由,但当一个官员辛勤的为民服务的时候,自己还得担心自己家中的柴米油盐,自己手中又有权力,权力可以换金钱,这不是一种诱惑吗?人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这样一个贪官就诞生了。在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福利政策,给予官员必要的薪资也是必要的。

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加强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对公务员实际问题进行解决,让公务员同时拥有精神粮食和物质粮食。实际问题包含夫妻异地分居、住房、孩子上学、赡养老人等问题,解决一些生活中可以预料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公务员在任职期间,为了保证清廉,不允许带薪兼职,导致公务员收入有限,只有解决了这些公务员的后顾之忧,公务员才能更好的工作。

10

人民所希望的,不是一个贪官得到怎样严厉的处罚,而是希望没有官员去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只有做到这样,才能让群众充分相信、支持党和政府,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11

参考文献:

[1] 唐善松、冯国权.当前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的10个方面的新观念[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2]玉娥.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黄强.领导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刘豪兴.社会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倪星.行政组织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王少军、张根兴.开国肃贪第一战[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09.1-2 [7]唐达天.二把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60-62 [8]李栋.通过司法限制权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姚尚建.责任政党政府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242-252 [10] 新华网.中央纪委:2009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4.4亿元 .[J/OL] 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10-01/07/content_12770310.htm 2010/1/7 [11]郑荣华.中国共产党纪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胡锦武.江西吉安林业系统4名林业局长落马[EB/OL] http://review.jcrb.com/200709/ca636142.htm 2007/09/11 [13]中国新闻社.湖南桑植林业局长成丧星 六任局长中五任腐败.[J/OL] http://review.jcrb.com.cn/ournews/asp/readNews.asp?id=67894 2001/12/20 [14] 陈晓舒.南粤三贪”陈绍基、郑少东和王华元一审开始[EB/OL] http://www.daodoc.com/NewsInfo.asp?NewsID=182442 2010/7/15

推荐第2篇:电大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

浅析如何提高团队的组织凝聚力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 12

(一)团队凝聚力的概念

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团队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团队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期汀格认为这种凝聚力是使团体成员停留在团体内的合力,也就是一种人际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它就有力学的一些相同之处,如一个人在玩“流星球”时,流星球就是围绕手这个中心转,不会丢失,手就是中心点,凝聚力的中心点是什么?就是团队对所有成员的吸引力。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l、团队本身对成员的吸引力。团队的目标方向、组织形态、行业精神、社会位置等适合成员,吸引力就大,反之吸引力就会降低,甚至会使成员厌倦、反感,从而脱离团队。

2、满足所有成员多种需要的吸引力。团队满足成员个人的各种物质和心理需要,是增强团体吸引力的最重要条件。

3、团队内部成员间的吸引力。团队成员利益一致,关系和谐,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吸引力就大;反之,吸引力就小,甚至反感,相互排斥。

(二)团队凝聚力的基本原则

团队凝聚力的产生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在因素来自成员与团队本身,外在因素来自环境的压力。团队凝聚力可以是团队成员关于情境的理解与反应趋向一致的过程,也可以是成员对他人行为的附

- 4

的创业激情。

(三)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1.团队成员的组成。

(1)团队的规模。团队的规模越大,团队的凝聚力就越低。由于团队规模增大,团队成员间互动的机会和可能性就减小,从而难以形成凝聚力;反之,团队规模越小(一般认为5人~12人比较合适),团队成员间互动的机会增大,团队成员就越容易融为一体, 从而形成更强的凝聚力。

(2)成员的相似性。所谓成员的相似性,是指根据个人档案记录归纳总结的比较明显的个体特征,也包括那些难以观察、对人的行为模式更具决定性影响的深层次因素,如个性、态度、价值观及其他心理因素等,还包括个体内在特性动态集合所产生的总体特征。

(3)成员的相吸性。如果A从B身上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某种品质特征, 如名声和社会地位、愉悦、支持性以及其他令人喜欢的个性特点等,A会对B表示赞美、钦佩,成员间的这种相互吸引,会使得他们愿意在一起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团队任务。

(1)任务目标的一致性。目标一致是形成凝聚力的前提条件,首先,如果团队目标与个体目标是一致的,那么个体就会被团队所吸引。其次,团队建立共同目标的过程往往意味着确立竞争对手或“共同敌人”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共同敌人”的出现会加强团队内部的认同,也会使团队成员的身份显得更加重要。

- 6

很高的要求, 有些个体有沟通与身份地位的需求,而有些人有自我评价的需求等。团队是否能够持续为其成员提供其所期望的激励, 会对团队凝聚力产生重要影响,团队领导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这类影响团队成员需求的因素。

(3)沟通。成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对团队任务的理解,和即时了解对方的进展情况,从而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个体与团队才能维持相互信任,增强对团队的归属感。

(4)规范。团队有无一定的规范,也会影响到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如果制定有效合宜的团队规范,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成员的行为,使成员行为最大程度地指向团队任务。另外高凝聚力的团队一般较易产生共认规范;相反,低凝聚力的团队一般难以形成共认规范。

另外,团队的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一个团队总是与外界环境不断地发生着交互作用,积极进取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团队凝聚力的增强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相反,消极的外部环境则会对团队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如团队间的合理竞争会增强团队凝聚力, 当团队之间开展竞争时,各自的团体内部就会产生压力和威胁,迫使所有的成员自觉地团结起来,减少内部分歧。能够忠于自己的团队,维护团队的利益,一致对外,以避免自己的团队受挫、受损。这样,团队成员间的关系就变得密切起来,大家同舟共济,共赴使命,团队的凝聚力也就得以提高与加强。

二、团队的组织凝聚力的价值分析

- 8

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精心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一位高个子队员,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放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具有独立攀岩实力的队员。于是,他们几乎没有险情地迅速完成了任务。可见团队的一大特色:团队成员在才能上是互补的。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

21世纪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都将是团队事业。依靠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能取得什么成就了。这就需要一种团队凝聚力,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拥有了一支具有很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间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合作的员工,企业才能不断前进、壮大。

3、建设高效团队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每一个队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要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企业注入生命活力。在企业团队建设实际运行过程中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也不像大多数人认为那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常常感觉好像无从下手。通常可以借助一些常见的管理工具来简化团队建设工作。团队成员自我的深入认识,明确团队成员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对工作的喜好、处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基本价值观差异等;通过这些分析,最后获得在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信念和一致的对团队目的的看法,以建立起团队运行的游戏规则。

- 10

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做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此外,工作团体常常是与组织结构相联系的,而团队则可突破企业层级结构的限制。 1.明确一致的目标。

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共同建立目标,融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于一体,使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高度一致,可以大大提高团队的生产效率。有效目标的建立一般有如下原则: (1)目标的具体化、可测量化。

(2)清楚地确定时间限制。良好的目标应该是适时的,它不仅需要确定的时间限制,而且还要对完成任务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定。

(3)运用中等难度的目标。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以外,定期检查目标进展情况;运用过程目标、表现目标以及成绩目标的组合;利用短期的目标实现长期的目标;设立团队与个人的表现目标等等都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培育。

2.良好的团队内部管理。

- 12

同或反对, 区分出某种行为是有益的或是有害的,以此来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鼓励有益的行为,纠正有害的行为,帮助成员了解什么是被期望的行为,提高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促进团队的凝聚力的成长。

另外,根据成员的需要不同,合理、恰当地应用激励方式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多开展一些积极的团队竞赛活动,通过参与竞争来增强团队凝聚力;搞一些团队拓展培训,使成员在团队活动中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而团队凝聚力。 三.建设高效团队的途径分析

(一)、高效团队的特征

团队不仅能够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团队的形式来管理企业的原因之一。一个高效的团队,对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高效的团队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清晰的目标。高效的团队对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楚的理解,并坚信这一目标包含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这种目标的重要性还激励着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在有效的团队中,成员愿意为团队目标做出承诺,清楚地知道希望他们做什么工作,以及他们怎样共同工作并实现目标。

2、相关的技能。高效的团队是由一群有能力的成员组成的。他们具备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技术和能力,而且相互之间有良好合作的个人品质,从而能出色完成任务。后者尤为重要,但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 14

一个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就是分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是对核心能力的支持。把它形容为一个三条腿的凳子,三条腿都非常重要,如果拿掉一个腿,凳子就会倒,左边那条腿叫做欲望,右边的是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中间就是系统思考。每一条腿都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每个核心能力都非常重要。总体来说,团体的智慧总是高于个人的智慧。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能产生出色的效果,其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三)、听取员工的意见

在团队里,也许我们并不需要每个团队成员都异常聪明,因为过度聪明往往会自我意识膨胀,喜欢好大喜功,相反,却需要每个人都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于团队精心制定的战略要在理解、把握、吃透的基础上把战术不折不扣、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下去,对于过程中的每一个运作细节和每一个项目流程都要落到实处。 另外,要保证团队的执行力,关键要在执行过程中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分哪几个阶段和具体确定工作指标,这是确保任务完成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团队执行力的关键。

(四)、鼓励员工的创造力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做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队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队员的知识技能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企业,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其实创新能力也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一个

- 16

响也不同。在民主、专制、放任三种领导方式中,民主型领导方式能使全体组织成员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组织成员有较强的参政意识,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因而有较高的凝聚力;而专制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则往往降低凝聚力。

增强和发挥领导的指导作用,首先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对团队成员起榜样和示范作用;其次,明确具体的工作质量、范围、工期、成本等目标约束;再次,明确各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分工,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作用。

(七)、充分发挥领导的沟通和协调作用

研究影响组织凝聚力的主要因素,目的在于运用和创造这些因素,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那么,组织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如何,这是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研究表明,组织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凝聚力高,可能提高生产效率,也可能降低生产效率。其关键在于组织规范的性质和水平,即组织共同指定的生产指标的性质和数量。在一个凝聚力高的组织里,成员的行为高度一致,个人有较强的服从组织规范的倾向。如果这个组织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则凝聚力与生产率之间成负相关;反之,组织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则二者成正相关。前者凝聚力越高,生产率越低;后者凝聚力越高,生产率越高。

首先,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成员之间由于价值观、性格、处世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各种冲突,人际关系陷入紧张局面,甚至出现敌视、强烈情绪以及向领导者挑战等各种情形。领导要进行充

- 18

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2、激励功能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严格的目标约束及多变的外部环境,领导必须运用各种激励理论对工作班成员进行适时的激励,鼓励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3、控制功能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九)、灵活授权,及时决策

随着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领导要通过授权让团队成员分担责任,使团队成员更多地参与项目的决策过程,允许个人或小组以自己的更灵活的方式开展工作。

首先,通过灵活的授权,显示了领导对团队成员的信任,也给团

- 20

团队凝聚力在内部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团队的士气。人是社会中的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效团队的润滑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亲和力,形成高昂的团队士气。团队是开放的,在不同阶段都会有新成员加入,高团队凝聚力会让团队成员在短期内树立起团队意识,形成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缩短新成员与团队的磨合期,在正常运营期间,促使团队的工作绩效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998年6月23日国务院下发;

2、《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2000年12月25日国务院下发;

3、《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2005年2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

4、《后家电零售业何去何从?》作者:张小平《东方企业家》杂志2006年9月刊

5、《当代经济法》作者:孙维智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2223 -

推荐第3篇: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提纲

标题: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副标题:浅谈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对和谐社

会构建的促进

论文纲目:制度建设本身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作为新时期制度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公务员制度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公务员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有其较之完备的法律体系,管理体制,高效、稳妥的运行机制等优势,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中国当前社会所给予她运行和发展的客观环境等诸多的因素制约,使得她并没有达到较高水平的绩效目标,影响了政府整体的效能提升。所以完善公务员制度,解决现有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势必能够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强化政府的服务性能,促进政治文明,从而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本论文主要着重提出公务员制度中在分类管理、录用、意识、活力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完善方案,简说其改制后的重大意义,对于“和谐”两字的诠释!

基本论点和论据:

一、公务员的分类管理的不科学,比重失衡,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综合类人员过多,影响行政效率,不利于政府职能的全面、专业、合理实施。

我国的《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然而根据江苏省公务员调查[3],调查样本中党政机关职位分布

主要以科级居多,其中党政机关和综合管理类占比例为76%,而技术人员仅占24%,职位分类以单一编制为主,两种编制所占比例较少。

二、公务员录用的存在多“入口”的问题,有失公平和平等性,降低了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于公务员录用的方法,世界通行的做法是,政务官有选举或委任产生,事务官由考试录用。而我国缺乏正式的分类,公务员系统有选任,委任、考任、调任等多个入口,这种多口并存的局面为德才缺失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打开方便之门,同时也为政治腐败提供了温床,而考试这一入口只是应用于级别较低的普通职位,造成了一种不公平性,人制的成分大于法制,是种社会制度的落后,与新时代的和谐之声背道而驰。

三、现阶段我国公务员的公仆意识淡薄,“官本位”、“享乐主义”等不正思想成风,对廉洁服务型政府构建造成重大威胁。

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仅2009年的前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15420件,结案101893件,处分106626人,这些实在的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当前的公务员作风问题,由此造成的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的损失可想而知,腐败现状令人担忧。

四、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是其他任何行业所不能比拟的,使得公务员环境缺乏活力,是对人才的浪费和束缚,导致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结构缺陷。

自1996年实施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以来,据人事部统计,从2006年到2003年,共有1.9374万名不合格公务员被辞退。按照全国近

500万公务员计算,年辞退仅约0.05%。过于稳定的职业,容易扼杀个性,使人锐气消磨,创造力减退。尤其我国公务员制度中,青壮年所占比重很大,作为社会最具活力的年轻人,过早的丧失这些宝贵的品质,对国家,对社会都是绝对的弊端,是政治经济结构中的缺陷。 简述解决问题的对策:1.细化分类,统一标准,保持机构、人员的平衡。2.凡进必考,统一门槛,完善考核制度,有针对性和科学合理性。3.把公务员培训作为长远计划。4.在内部建立竞争机制,严格考核,限制录入的年龄。

结论:完善公务员制度,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势必形成良好的政府管理体制,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增强政府的可信度和亲和力。符合和谐社会内在的要求,也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全社会共同进步的最好贡献。

论证方法:从上述的基本论点和其后紧随的论据,可以看出本论文主要采用直接论证方法,通过具体的数据、科学原理、定理或者一般性真实的判断来证明论点。同时也会引用有关个别或特殊事物判断来证明论点。具体的方法详细见论文本身。

推荐第4篇: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全文)

政务公开应坚持基本原则探讨论文

1.充分考虑中国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

充分考虑中国特色,从根本上说就是一切从中国具体的国情出发。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建设,既要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也要有自己的立场,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独有的个性。在设计和实施政务公开时,一方面要敢于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务公开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切合我国实际,走民族国家特色之路。

中国具有自己特殊的国情。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活动都呈现出封闭、神秘的状态,国家权力体现为绝对私有,一切政治决策控制在君主和少数权贵手中。相当长的时间里,大众被排斥于政治过程之外,只能被动地接受国家的统治,而无权参与国家的政务。再者,从现状来看,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与冲突在政务公开过程当中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政务公开的内容、政务公开的程序、政务公开的责任很难达到协调、统

一、和谐一致。

2.我国的政务公开应坚持辩证发展的原则

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决定了我国的政务公开不可能一步到位,它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政务公开的设计与实施既要考虑到阶段性,又要考虑到整体性,即要考虑到可行性,又要考虑到持续性,还要考虑到抽象的理论正义与具体的实践原则。将共性与个性、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当前与未来统一起来,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渐次提高开放的内容和范围,才能使其顺利进行。 资料来源于公务员之家http:///

我国的政务公开是从村务公开开始的,然后由村到乡镇,由乡镇到县市以及更高级的一些政府部门。在内容和做法上看,政务公开从最初的直接为民服务的办事部门的办事制度、办事结果公开,逐步扩展到政府部门的工作目标及政绩公开和部门的内部财务状况公开,内容逐步在丰富,层次逐渐在提高。先试点,再推广,点面结合,由点到面,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

3.我国的政务公开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发展是集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即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1政务公开的发展也要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之上进行,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推行政务公开转自:http://必须充分重视这些因素。对于我国来说,首先,在政治上要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树立党的威信,使人民对党的信赖不断提高。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党所倡导的政务公开植根于民众心目当中,使人民对政务公开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确保政务公开与国家政权的统一,为政务公开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其次,在经济上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综合国力大大加强,中国已进入小康社会,得到了国际舆论的肯定,这为我国的政务公开打下了一个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再次,追求持续的社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是国家政治、经济得以发展创新的前提基础。目前的中国社会正是因为有了二十多年的社会稳定局面,才能够扶持起广大群众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在政务公开方面,大多数的公民已经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适应力,这为政务公开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社会保障。

4.我国的政务公开应坚持多样性统一的原则

关于政务公开的典型国家——美国,它的行政体制、运作模式决定了它的政务公开没有统一模式,各个地方政府都不一样,每个地方都拥有自己的高度自治权,有权根据自己的地方特点选择自己的政务公开,国家只是提供指导性的原则。我国可以大胆借鉴美国的这种模式。关于政务公开,中央政府在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务公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的同时,可以赋予政府相对的自由裁量权,让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结合当地公众对信息的资料来源于公务员之家http:///灵活偏好和本地区特殊的利益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选择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方式和救济方法。现在,不少

地区对政务公开的信息反应冷淡,不是公众参政议政的意识薄弱,而是当地政府政务公开的信息不符合当地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中国幅员广阔,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文化、习惯风俗的巨大差别,这种差异,在政务公开的时候应该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在政务公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共性和个性的东西,既要有中央政府的统一号令,又要有地方政府的各具特色。这样,政务公开才不会抽象化、原则化,才会具备操作上的灵活性、机动性,才能激发起当地群众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推荐第5篇:行政管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序号论文范围

1劳工政策与劳动关系

2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3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

4范围:区域公共管理问题

5范围:区域经济管理问题

6范围:中国人口问题

7范围:政府规模讨论

8城市公共管理具体问题探讨(如:**市交通管理问题、**市垃圾管理问题)

9城市形象与经营

10城市化问题

11城市综合执法体制问题

12大部制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13网络条件下的公民参与

14大学城的城中村问题

15 环境政策与环境伦理

16 社会福利服务: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

17 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

18 非盈利组织管理研究

19 非盈利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20 政府管制的边界、方式研究

21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及其社会承受力分析

22 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改革研究

2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24 政府的教育供给职能及其实现途径

25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6 教育均衡公平发展与政府责任研究

27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

28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9 城市治理专题研究

30 地方政府专题研究

31 非营利组织研究

32 行政学理论前沿与方法

33中国古代行政实践与行政思想研究

34改革开放30年腐败趋势研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总体的或者某个领域的)腐败案件的数量、类型、涉及的领域、处理的结果,等等

35改革开放30年腐败治理研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治理腐败出台的各种制度、规范性文件,解读其治理思路及其变化,分析其原因

36政治优先、经济优先、社会优先——中国60年发展路径分析:认识中国从政治挂帅到改革开放再到和谐社会转变的原因、历程和影响。

37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公共部门领导的影响研究

38 政府、非盈利组织和企业合作中的文化问题

39当代中国的(省级、县级)干部升迁模式:当前关于干部升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公共行政领域对此视而不见或者缺乏方法基础,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分析一下经济学对这方面研究的成果,也可以拓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野。

40 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41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

4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

43 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多元主体提供、生产模式

44 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

45 非盈利组织架构的设计问题

46 组织中人际冲突的根源分析及其处理方式

47公共组织中的上下级等领导关系分析

48 公共组织中的群众决策模式

49 公共组织文化分析

50 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51 领导决策的理性问题

52公共组织的目标选择

53 政策制定方法与中国问题研究

54 政策执行方法与中国问题研究

55政策评估方法与中国问题研究

56中国公共问题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57政策过程与公众参与研究

58 技术创新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59食品安全问题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60政策模型与中国问题应用研究(多源流模型、倡导联盟模型、创新扩散模型、政策网络模型、政策企业家模型,等等)

61 城中村、失地农民有关问题的研究;

62强镇扩权与简政放权——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总体研究或案例研究

63 范围:有关城市房价调控问题(请同学选择其中的具体题目)

64 打算对某一层级政府的决策行为进行解释的研究(要求要用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资料)

65地方政府会计管理-案例研究

66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案例研究

67 公共预算

68突发事件与政府应对问题研究

69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模式研究

70中国85后群体的激励需求研究

71基层公务员的激励现状研究

72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绩效管理比较研究

73公共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74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战略管理比较研究

75 中国电子化政府推进的障碍分析

76政府在非充分竞争市场中的角色研究

77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公共品供给模式的比较研究

78突发事件与政府应对问题研究

79新闻监督与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80地方政府管理

81 公共政策(教育、卫生、社会保险)

82政府监管

83财政管理体制

84政府在地区发展差异中所扮演的角色

85政府间竞争

86产权界定与政府效率

87共用品的私人供给

88中国的知识产权保障

89 中国质量管理体制

90中国扶贫问题研究

91政府政策与吸引外商投资

92中国经济发展与农民工问题

93 教育政策研究领域

94文化政策研究领域

95 地方政府专业管理的绩效评估

96 社会福利服务的制度创新研究

97 慈善组织与制度研究

98 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

99 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管理

100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管理分析

101市场化取向下的城市公共汽车服务外包研究

102市场化取向下的城市垃圾处理外包研究

103市场化取向下的环境污染治理研究

104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的协调与适度分离

105论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06论公务员绩效评估在公务员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

107我国实行法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4“志愿服务问题研究”

165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

166媒体与政策议程的设定

167街头官僚与政策执行

168环境领域中的政策问题与政策争议

169全球化进程中的治理与公共政策

170互联网与决策中的信息与知识

171关于行政法制监督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172党政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研究)

173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地方政府体制(任选一个地区或及进行比较分析)

174封建监察制度的现代启示

175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

176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77地方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8人大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9政府间及政府部门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0公民性与公共性

181个人自由、公民美德与政治认同

182国家理由与国家自主性

183非盈利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184政府管制的边界、方式研究

185公职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186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187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

188行业协会与政府关系(制度或案例)研究

189公共利益界定与实现

190美国政府与媒体关系研究

191有关食品安全或者生产安全方面的问题研究

192(中国或者外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作用与运作

193XX新《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执法与司法过程研究

194行业协会与监管国家

195国家政权建设与基层治理

196社会抗争与公共治理

197制度变迁的中国案例分析

198当代中国的利益表达研究

199 范围:有关城市房价调控问题(请同学选择其中的具体题目)

200 范围:中国人口问题(请同学选择其中的具体题目)

201城市公共管理具体问题探讨(如:**市交通管理问题、**市垃圾管理问题)

202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模式研究

203基层公务员的激励现状研究

204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战略管理比较研究

205地方政府与基层治理

206 城市公共物品多元供给机制研究

207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08街头官僚与政策执行

209当代中国民间维权(案例)研究

210(我国)私营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研究

211流动人口与户籍政策

212中国非营利组织专题研究

213城市公共物品多元供给机制研究

214民主决策规则研究

215教育政策研究领域

216文化政策研究领域

217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制度创新

218广东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219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管理

220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

221非盈利组织管理研究

222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改革研究

22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224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25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

226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研究

227公职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228政府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229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230政府绩效评估案例研究

231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

232西方国家政府再造运动的缘起、发展和效果

233政策过程与公众参与研究

234食品安全问题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235政策模型与中国问题应用研究(多源流模型、倡导联盟模型、创新扩散模型、政策网络模型、政策企业家模型,

236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37地方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38乡村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39人大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40政府间及政府部门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41政府机构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

242居住小区模式与社区管理

243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研究

244设市体制改革和完善

245美国进步时代与市政体制改革

246媒体与政策议程的设定

247国际组织对国内政策的影响

248知识界、思想库与公共政策

249村民委员会的决策权力与政策问题

250街头官僚与政策执行

251环境领域中的政策问题与政策争议

252全球化进程中的治理与公共政策

253互联网与决策中的信息与知识

254我国民主宪政建设的传统制约

255“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动因分析

256传统监察制度的现代启示

257科举制度与中国传统社会

258科举制度的现代启示

259清末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260劳工政策与劳动关系

261高等教育政策与改革

262社会政策与福利

263香港政治与政策

264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265 大学贫困生与高校学生资助体系

266 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体系

267政府间财政关系

268地方政府管理

269台湾“修宪”的过程分析

270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

271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管理分析

272市场化取向下的城市公共汽车服务外包研究

273市场化取向下的城市垃圾处理外包研究

274市场化取向下的环境污染治理研究

275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的协调与适度分离

276论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77论公务员绩效评估在公务员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

278我国实行法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79论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

280中国“强县扩权”改革研究

281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

282 公共政策(教育、卫生、社会保险)

推荐第6篇:行政管理学专业(函授)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2011级(函授)“行政管理学”专业本科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2.行政领导创新研究

3.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4.网上社团公共政策参与研究

5.政务公开研究

6.社会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

7.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研究

8.行政领导有效性研究

9.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10.新时期廉政建设研究

11.当代中国民间组织的性质和功能研究

12.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

13.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研究

14.试论行政管理法制化

15.转型期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16.城市社区管理研究

17.公用事业民营化研究

18.转型期行政道德研究

19.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现代化

20.公共服务型政府研究

推荐第7篇: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2011证书班(淮阴工学院图书馆) 马玲

1、简要阐述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雷格斯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社会形态。与三种不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是三种不同的行政模式,即著名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

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融合型行政模式。雷格斯认为,就像自然光一样,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是混沌未开的,与之相适应,其行政行为与诸如立法、司法、军事、宗教乃至于社会经济活动等其他社会行为是混杂在一起的,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专业化的行政机构。雷格斯把这种类型的行政系统称为“融合型行政”。由于缺乏专业化分工,雷格斯认为这种模式下的行政效率极为低下。

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衍射型行政模式。雷格斯认为,就像自然光线经过光学三棱镜折射过后所形成的单色光谱一样,工业社会各种环境因素的结构与功能实现了高度的分工与专业化,相应地,其行政系统也在结构与功能上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体系。行政系统由有着高度分工的不同行政机构所组成,它们各自执行不同的专业化职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科学性与效率为追求目标。

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棱柱型行政模式。类似于处于三棱镜折射过程之中的自然光线,雷格斯认为,由于受特定社会形态的形式主义、异质性、重叠性等基本属性的影响,过渡型社会的行政行为有几种常见特性。首先,该社会的行政行为已出现专业化分工趋势,但又未能有效实现完全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往往难以与其他社会行为区分开来。其次,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但不能正常运作,功能有限,许多职能的发挥还需要由其他社会机构,甚至是宗族、同乡会等传统机构来完成。最后一个特点是正式建立起来的行政制度由于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起不到应有的规范及约束作用,往往成为摆设,形同虚设。呈现出由融合型行政模式向衍射型行政模式过渡的趋势。雷格斯借用光学术语称之为过渡型行政模式,又称为棱柱型行政模式。

2、简要分析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

答: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组织规模越大,包括的成员越多,则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主管直接控制的下属越多,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减小,则管理层次增加。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和锥型结构形态。

1.扁平结构是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这种形态的优点是:由于层次少。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从而可以使高层尽快地发现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传递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也较小;此外,较大的管理幅度,使主管人员对下属不可能控制得过多过死,从而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但由于过大的管理幅度,也会带来一些局限性:比如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每个主管从较

多的下属那儿取得信息,众多的信息量可能淹没了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者,从而可能影响信息的及时利用等等。

2.锥型结构是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其优点与局限性正好与扁平结构相反:较小的管理幅度可以使每位主管仔细地研究从每个下属那儿得到的有限信息,并对每个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但过多的管理层次: (1)不仅影响了信息从基层传递到高层的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每次传递都被各层主管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能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

(2)可能使各层主管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相对渺小,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 (3)往往容易使计划的控制工作复杂化。

组织设计要尽可能地综合两种基本组织结构形态的优势,克服它们的局限性。

3、简要分析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之间的关系?

答:

一、依法行政及其重要意义:

1、依法行政的含义:1)依法行政是一种民主宪政原则。2)依法行政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3)法律规范的规范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于始终是依法行政的精髓所在。

2、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1)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4)行政程序的法定性。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

3、依法行政的作用与意义:1)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2)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3)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4)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

二、以德行政及其重要意义:

1、以德行政的含义:是以德治国的国家治理原则和模式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2、以德行政的内容:

1)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修身。2)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3)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行德政。4)建立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3、以德行政的重要意义:1)以德行政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2)以德行政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3)以德行政有助于社会风气的优化。

三、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关系:

1)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2)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

4、如何正确理解行政授权的原则和方式?

答:授权的原则:

1、权责统一原则。

2、视能授权原则。

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

4、单一隶属原则。

授权的方式:

1、充分授权。

2、不充分授权。

3、弹性授权。

4、制约授权。

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推荐第8篇: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公共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抽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 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

13、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 怀特)

14、公共行政环境的(张金鉴)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1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作者是(里格斯)

17、融合型号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农业社会)。

18、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1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工业社会)。

2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号(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21、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2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 非赢利性)上。

24、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25、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6、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世纪末义时期)。

2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划分,组织设置,各类政府职权配置)

28、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 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29、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3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31、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3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33、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 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34、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的地方政府。

3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36、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特殊型)的行政区。

37、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推荐第9篇:行政管理学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行政管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行政

2.管理层次

3.政府绩效

4.行政法治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理解行政权力的公共性?

2.简要说明行政决策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

3.简述西方国家行政监督的特点。

4.简述全球化对行政管理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5.为什么说“行政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说明深化中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途径。

2.结合实际,分析中国政府绩效管理优化的主要措施。

推荐第10篇:行政管理学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一、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二、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二、1.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三、A.泰罗

四、C.威尔逊

五、2.霍桑实验提出了()

六、A.“社会人”假设

七、C.“经济人”假设 B.“政治人”假设 D.“道德人”假设 B.古德诺 D.法约尔

八、3.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主要注重个别事例特殊性研究的方法是()

九、A.比较方法

C.规范方法 B.经验方法 D.案例方法

4.对特定行政系统的战略性、长期性与全面性存在与运行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集合,指的是()

A.微观行政环境

C.中观行政环境 B.宏观行政环境 D.外部行政环境

5.在雷格斯提出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中,棱柱型行政模式是()

A.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

C.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

A.中国

C.日本

8.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 B.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D.信息社会的行政模式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D.三权分立制 B.英国 D.美国 1

A.公共性 B.强制性

C.自主性 D.有限性

9.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

A.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B.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

C.政府职能非常有限 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l0.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

A.行政权力 B.行政组织

C.行政职能 D.行政发展

1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是()

A.适应性 B.协调性

C.法制性 D.精干高效

12.从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看,统计局属于()

A.咨询机构 B.监督机构

C.信息机构 D.执行机构

13.外交部在国外的使馆、领馆属于()

A.辅助机构 B.派出机构

C.执行机构 D.咨询机构

14.人事行政管理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

A.计划和组织 B.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C.使用和开发行政人员 D.激励和监督行政人员

15.预算管理实质上是一种()

A.技术性的管理活动 B.政治性的行政活动

C.经济性的分配活动 D.经济性的技术活动

16.在西方国家,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7.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要素是()

A.行政权力 B.行政职位

C.行政人员 D.行政体制

18.解决上下级行政组织冲突的常见方式是()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

2A.服从权威 B.谈判

C.冷处理 D.调解

19.渐进决策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林德布洛姆 B.阿·埃佐尼

C.杜鲁门 D.赫伯特·西蒙

20.最典型的事前行政监督是()

A.国政调查 B.质询

C.听证会制度 D.人大代表视察

21.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是()

A.行政管理制度 B.行政控制技术

C.行政领导方式 D.行政管理方法

22.经济方法利用经济杠杆对组织和个人行为进行调节和影响,因而具有(

A.无偿性 B.强制性

C.间接性 D.垂直性

23.所谓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属于()

A.目标激励 B.奖励激励

C.竞争激励 D.反激励

24.建立在“性恶论”伦理哲学基础上的行政管理原则与管理模式是()

A.以德行政 B.诚信行政

C.依法行政 D.透明行政

25.行政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也是为人民服务准则的最基本规范要求是(

A.廉政 B.遵纪守法

C.实事求是 D.勤政

26.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国务院各职能部门 D.省级人民政府

27.一般来说,一国的行政经济绩效主要是指()

A.GDP增长速度 B.宏观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 D.人民收入水平

28.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是()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 ) )

3A.立法保障

C.信息公开 B.公民参与 D.加强监督

2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改革始终坚持()

A.以政治改革为中心

C.以行政领导体制改革为中心

30.行政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C.提升行政能力 B.转变行政职能 D.完善行政体制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完善公务员制度为中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理论有()

A.新公共管理理论

C.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E.科学管理理论

32.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分别是()

A.经济力量

C.经济体制

E.国民受教育程度

33.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力是一种()

A.公共性权力

C.政治权力

E.从属性权力

34.强势政府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增强主要体现在()

A.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C.加强对企业的规范与管制

E.公共服务社会化

35.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职能管理

C.机构管理 B.后勤管理 D.人员编制管理 B.兴办国有企业 D.强调市场作用的发挥 B.私人权力 D.本原性权力 B.社会经济结构 D.科技发展水平B.政府治理理论 D.古典行政理论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

4E.档案管理

36.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内容主要有()

A.流动人口管理 B.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

C.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 D.村民自治管理

E.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

37.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两个子系统,其中专门监督包括

()

A.政党监督 B.公民监督

C.司法监督 D.行政监察

E.审计监督

38.在下列行政沟通的方式中,属于非语言沟通的是()

A.服饰 B.手势

C.广播 D.面谈

E.标志

39.法律方法作为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A.灵活性 B.权威性

C.强制性 D.稳定性

E.规范性

40.行政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A.导向和约束功能 B.规范与控制功能

C.自我调节功能 D.示范与激励功能

E.外在调节功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

42.简述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43.简述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

44.简述成本收益评估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46.试论述我国加入WTO后行政发展的趋势。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

5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47.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结合上述材料,分析

(1)什么是行政信息公开化?

(2)在我国行政信息公开化有何作用?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 部向各地情况,普通市民也可以在网上查到。 6

第11篇:行政管理学

对行政执行的权力保障和权力控制的理解

行政执行也称行政实施,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依据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充分调动政府资源,通过一定运作机制,逐级贯彻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的政策、决策,推行国家政务和执行行政决定,以落实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任务的全部活动过程。

1、行政执行的权力性质

(1) 行政执行本质上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过程

(2) 行政执行的权力内容大部分没有制裁性(制裁性不等于强制性)税收

2、行政执行的权力保障(指运用国家行政权力排除对行政执行的抵抗或妨碍)修路、拆迁,设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权

(1) 必要性

(2) 具体措施

A、行政上的即时强制(行政处置)正在或将要、紧急执法行为

特点:紧迫性、即时性、直接强制性

B、行政强制执行:强制要求履行应当履行的义务

特点:强制性、保障性

C、行政处罚:

3、对行政权力行为的控制

(1) 必要性(行政执行的支配力和强制力孕育着权力的任意性、腐化性)

(2) 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三权分立:)

合理性(行政机关必须拥有行政自由裁量权)

第12篇: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概念

行政管理:国家行政机关遵循特定的价值取向,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行政环境:与行政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以及对行政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总和。

行政环境的类型:1根据规模和层次,行政环境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类型。2根据其具体类型,行政环境可以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融合型模型----传统农业社会。 衍射型模型---美国 棱柱型模型--菲律宾

行政环境的特点:异质性 形式主义 重叠性

行政权利:各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依法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解决一系列公共问题的能力。

行政权利的特点:执行性,自主性,一元性,膨胀性,限制性。

行政权力的来源:宪法和法律;授权;惯例;法理。

行政权力的分配方式:1行政权力的结构性分配=根据行政权力的层次性而对其所做的垂直性划分2行政权力的功能性配=根据行政权力锁承担的任务、客体的状况而对权利进行的横向分割

行政权力的分配途径:行政授权权力下放 行政委托 行政放权 地方自治

行政责任的追究:1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利:行政权力的行使以行政责任的承担为条件,行政责任的承担以行政权力的行使为依据 2行政责任的类型:政治责任 法律责任 工作责任 道德责任

行政职能: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职能的特点:1政治性和社会性2执行性和创造性3多样性和系统性4相对稳定性和动态性

行政基本职能: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 文化职能 社会职能(多选)

行政运行职能: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指挥职能 协调职能 控制职能(多选) 自由放任的行政职能理论---一只看不见的手指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行政职能的转变方式:突变式 阵变式 渐变式

西方国家行政职能转变的趋势:1社会职能不断扩大与政治职能相对减弱趋势并存。2 宏观调控职能强化与政府部分职能社会化同步进行。3 跨国政府职能有所扩张并有位于主权国家政府职能之上的趋势。

中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任务:1 实现行政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转变。2 实现行政职能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根本转变。3 实现行政职能向维护社会公平主义的根本转变。 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职能目标 行政人员 行政机构 权利与责任 运行程序 法制规范 物财资源

行政组织的结构:1行政组织的层级化---行政组织系统中纵向管理层次的划分。2.行政组织的部门化--行政组织系统中横向管理层次的划分。

行政组织机构:领导机关 职能机关 办公机关 咨询机关 派出机关

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1实现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 3 建立共同愿景 4 加强团队学习5 进行系统思考。

行政领导的类型:集权型 分权型 放任型

领导行为理论:1 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2 管理方格理论 3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1菲德勒模型 2 生命周期理论 3路径---目标理论 4领导--参与理论 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政治素质 知识素质 能力素质 身心素质

人事行政:国家人事行政机关依法对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政人员和行政事务只见的关系以及行政人员相互只见的关系所实施的一整套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

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1 人事行政是提高行政绩效的关键因素 2认识行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 3 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4 人事行政是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人事行政理论:1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2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公务员系统的分类:品味分类着眼于人,职位分类着眼于事。

行政决策:指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系统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方案涉及、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2 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 行政决策从根本上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败。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区别:战略决策是指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影响深远的决策。战术决策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关于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

行政决策的模式:完全理性决策模式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渐进决策模式 集团决策模式 精英决策模式

决策体制是对承担行政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及规范他们之间关系的制度的总称。 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行政决策程序: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2 科学预测,确定目标 3 合理设计,拟定方案4 综合评价,选择方案5 局部实验,完善实施

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2 行政执行是检验和修正行政决策的标准3 行政执行的效果是评估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

行政指挥的方式:口头指挥 书面指挥 会议指挥

沟通的类型:根据信息传递的方向不同==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双向沟通根据传递的方式有无组织系统==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行政协调的方法:酝酿协商 建议说明 思想教育 冷处理

行政控制的类型: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 其中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是行政控制的基本类型。

★行政监督的含义: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督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有效性所实施的监察、检查和督导活动。

★行政监督的作用:1行政监督是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有力措施。2行政监督是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途径。3行政监督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4行政监督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5行政监督是行政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行政绩效:政府为实现公共价值,经过民主与科学的管理过程,所取得的成果、效果、业绩。 行政绩效包括(多选):管理绩效 政治绩效 经济绩效 社会绩效 文化绩效

行政绩效管理的模式:目标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标杆管理

行政绩效的评估要素:行政绩效评估的主体 行政绩效评估的客体 行政绩效评估的方法 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对较为成熟设计原则主要是“SMART”原则

组织绩效评估方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记分卡法

行政发展:是行政管理系统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遵循行政价值体系的要求,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完善自身功能,提高行政绩效,实现行政价值的过程。

二、人物和一些事件的时间

美国行政学家威洛比《行政学原理》

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

美赫伯特·A·西蒙《行政学》

1896年 梁启超突出了“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的倡议

1935年 张金鉴 《行政学之理论与实践》

孙中山五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

1943 马斯洛 《人的动机理论》 人的需要层次

1959 赫兹伯格 “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1964 弗洛姆 《工作与激励》 期望理论

1938 斯金纳 《有机体的行为》 强化理论

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英国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起源

我国:1993-4-24 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8月14号总理签署发布,10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行。

20世纪60年代,网络规划传入中国。

三、大题

★西方国家行政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论述)

一,科学管理时期

特点:以事为中心,刚性管理,政治与行政分离,重视正式组织,行政效率至上。

缺陷:缺乏对人的尊重。忽视组织动态。把行政机关变成封闭系统,过分重视机械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二,科学行为时期

特点:由重视规则到重视人的因素,重视激发人的积极性。

缺陷:过分重视人的行为因素,忽视了组织结构法制环境等因素。

三,现代行政管理时期

评价重人和重事结合,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主张民主行政,注重行政管理活动和外界环境外在系统之间的关系,又注重行政管理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既强调组织结构、工作程序,又强调人的因素。

★★三权分立学说★★

洛克总结了早期分权思想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分权学说1.国家权利可以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2。立法权由民主议会掌握,

执行权和对外权是融为一体,由国王行使。3.对执行权的限制是:政府必须严格按照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行使权力,不得滥用权力。不得强力侵犯或剥夺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 现代意义上的三权分立学说来自于孟德斯鸠,其主要观点为:1.权利需要制约2.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3。三种权利应该由三中不同职能的国家机关行使,并且相互制约和平衡4.权力之间相互制衡。

后来的学者把三权分立深化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中权利的机构分立、职能分工和人员分离等内容。

★官僚制组织理论 (评述)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于20世纪初提出了官僚制理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他认为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

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他还认为组织的合法权威有三种来源:习俗惯例、个人魅力、法规理性。法理权威最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官僚制。

官僚制的特点有:1专业化分工2层级节制的权利体系3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4管理活动的非人格化。

缺点:1过分强调了层级节制体制,要求下级对于上级在职务上绝对服从。忽视了下级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民主精神。2过分强调了组织利益和组织效率,难以应付社会个性化的发展要求,难以应付社会多样化的社会需求。3过分强调专业分工和职能权限的划分,忽视了宏观协调以及消除本位主义的问题。4过分强调人员的稳定性,无过失终任职的制度,最终造就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管理人员,造成管理人员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状况。 ★★行政指挥★★

内容:1下达目标任务 2 确定权责关系 3 及时发出行为命令 4 合理配置并及时调整各种资源

要求:1有效的行政只会要求树立和维护指挥者的权威 2有效的行政指挥要求合理分配权利 3有效的行政指挥要求合理运用指挥方式 4有效的行政指挥必须坚持以行政决策为依据、统一性、秩序、强制与说服相结合等原则

★行政监督体系(论述)

内部监督体系:

1、一般监督==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地方政府对设在本辖区内不属于自己管辖的行政机关的监督。2职能监督==职能监督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就自己主管的工作,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对其他行政部门的监督。分为主管监督和平行监督两种 3专门监督==是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司监督职能的机构对所有部门的行政工作以及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的督促、纠举和惩戒,主要分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外部监督体系:政党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

★★中国行政监督的优化:★★

加强制度建设==1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2完善行政监察制度 3完善协作制度 4完善行政问责制

转变监督方式==1对关键领域额关键环节实行提前介入监督。 2成立提前介入监督的组织机构,为实施预防性行政监督提供组织保障。3建立自我预警和组织预警机制。4行政监督部门加强沟通,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对有不良倾向和错误倾向的行政官员,早打招呼,及时提醒。

★行政绩效的提升途径(论述)

1改革机构,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2健全行政管理法规和工作制度。3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艺术。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行政人员素质。5实行激励原则,调动人的积极性。6改善行政环境和工作条件。7逐步实现管理工具和技术的现代化。

第13篇:行政管理学

浅谈行政领导艺术

行政0916 段睿 指导老师 原丁

[摘 要]行政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运用领导的技巧,这种应用技巧就是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中,运用科学理论,熟练而有效实现行政目的的技巧、手段与特殊方法。它是领导者的智慧、胆识、才能、经验的综合反映,始终贯穿于整个领导过程和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任何行政目标的实施与成功,都离不开行政领导者的组织指挥。然而行政领导者对于各方面的掌握与支配,工作完成的质量与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领导者的用人艺术、处事艺术、授权艺术等等,这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领导艺术。因此,研究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是领导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行政 领导 艺术

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方式、技能等的操作性综合,也就是那些非程序化、非模式化、非定量化的高潮的领导技能。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的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是行政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而形成的,它属于行政领导方法中创造性、随机性、权变性较强的部分。

行政领导艺术对行政绩效的影响是通过它本身所具有的超规范和非模式化途径达到的,是通过行政领导对偶发性的特殊情况的艺术化处理而获得的,是将个人经验与科学规则有机结合为领导方法而达成的。

一、行政领导艺术的分类

事实上,领导艺术存在于每一个领导行为之中,有多少种领导行为就会有多少种领导艺术,诸如用人艺术,团结艺术,批评艺术,决策艺术,指挥艺术等等,其实际类型是很多的。从领导事务的类别上进行区分,可规划为授权艺术、用人艺术、运时艺术、处事艺术;从范围影响上进行区分,可规划为总体性、局部性、专业性的领导艺术。

(一)行政领导事务类型上的领导艺术

1.授权艺术

授权是指领导者将自己一定的职权授予下属去行使,使下属在其所承担的职权范围内有权处理问题,做出决定,为领导者承担相应的责任。授权员工属参与管理的最高形式,是员工实现自我领导的有效途径。

1)授权的原因。授权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间接性原因。由于领导行为与领导目标的间接性,领导只授权下属,才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有效地完成组织

目标。二是专业性原因。由于组织活动的多样性和专业化特点,领导不可能事事精通,因此只有授权给具有管理能力的专才,才能完成组织目标。三是复合型原因。由于现代领导是下属与领导者融为一体的参与型活动,领导者、执行者区分不明显,才能更好的完成组织目标。

2)授权的类型。授权的类型主要有:刚性授权、柔性授权、惰性授权、模糊授权。

3)授权的原则:a.因事择人,视能授权;b.明确权责,适度授权;c.授权留责,监督控制。

4)授权应注意的问题:a.谨防“反授权”:就是下级把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反授给上级,即把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问题、矛盾推给上级;b.防止“弃权”:就是领导者所拥有的决策权、奖惩权、监督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c.防止“越权”:就是大权旁落,下属行使了上司的职权。

2.用人艺术

用人艺术,主要讲究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这是最大限度利用人力资源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用人艺术的最低要求。然而,“知人善用”四个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并不容易。如何知人识人,古今中外领导科学中,有太多的理论和具体方法。所谓“知人”,就是全面地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及时地发现和识别人才。人各有“长”有“短”,每个人都有他独到的优点,也有其不可回避的缺点,人无绝对的优点和缺点,关键是领导如何用其所长。“知人”是为了“善任”,即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用人原则,其中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有:知其短长扬长避短、了解下属、奖罚合理,适当激励、用养结合。量才录用、能职相称是很值得重视的。人性是最变幻莫测的东西 管理者如果能掌握其中的奥妙 所有管理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在古代有很多杰出的领导者和政治家,都知人善用,诸葛亮的用人的用人艺术: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志。

3)咨之以计课而观其识。

4)告知以祸难而观其勇。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正确的用人不仅在于知人善任,用心地考察干部,确切地了解干部,把他们安排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且要人尽其才,

领导者要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是组织内部协调,密切配合,还要才尽其能,不断地满足下属的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能量

3.处事艺术

行政领导者在干好自身领导工作,专心本业,忠于职守的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光明正大,因人制宜,宽容处事等等,纵观世界全局,事情零星而杂乱,实际却只有两个因素,一是人,一是事,人要做事,事要人做,做好人的工作,就等于把事情办好。在领导者的位置上所遇到的处事对象是人。人的性格、思想认识、思维方式、精神境界、个人追求各有不同能力也有强弱,不能用同一方式去处理,要视各人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对待,而这些恰恰都是行政领导者处事的要则。

4.运时艺术

运时艺术,既包括领导者对自己本职工作事务处理的时间安排,也包括他对本组织内各类事务处理的时限的了解和运筹。总的来说,对提高领导效率大有帮助的运时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运筹时间。这是提高领导效能的最重要的途径。领导者想要完成组织行政目标,并试图获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科学运筹时间。在领导工作中科学地运筹时间,是一项重要的领导艺术。对于领导效能来说,赢得了时间的主动,就等于赢得了胜利。

(2)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就是领导者合理安排时间消耗比例,把要完成的工作,依据工作的轻重缓急、规模大小进行分类,按照时间先后次序安排好,然后按预定计划逐步完成。合理安排工作程序的基本要求有:1)明确工作先后的次序,先主后次。2)建立严格的时限要求,提出了具体工作的明确时限要求,严格规范时限计划,并按预先规定的时限检查或总结完成情况。3)最重要的是安排处理好整体工作与局部工作的日常工作计划。

(3)提高时间利用率。处理工作事务,要专心致志,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延长内在时间,努力提高每一单位时间的利用率,要善于挤时间,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把握高效率的黄金时间段,从而提高效率。

(二)行政范围影响意义上的行政领导艺术

1.总体性领导艺术,即着眼于全局性问题,善于洞察全局形势,善于分辨时机,抓住有利时机,并能够利用良好机遇,这是行政领导有效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掌握好局部性的领导艺术,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解决局部微观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2.专业型的领导艺术。它是各级各类行政领导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加以把握和运用的。任何一个领导,都应真正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所在行业部门的现状、问

题、潜力、趋势,也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只有对领导工作了如指掌,才能灵活机动调动各种有利因素,面对问题从容不迫的应对与解决,确保提高效率。

二、行政领导的运用

1.审时度势,多谋善断。

2.行政领导者要履行好领导职能,顺利地实现决策目标,就必须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并科学地使用人才。

3.行政领导者要善于分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6.巧妙安排时间。

7.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8.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要善于根据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把握最佳适度的领导艺术。

9.各个行政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职权范围,都应该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超越职权。

三、行政领导在行政领导中运用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实践活动,包括领导活动中唯一有自觉能动性的因素。而领导活动正是通过对人的领导,进而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改造的社会实践过程。在领导活动中,如果离开了人,忽视对人的领导和使用任何领导活动都不能进行。在科学社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系统化、人员知识化的当代社会中,领导者的用人职能就显得更为突出了。领导者如果不注重广泛发掘人才,把合适的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从上到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即使个人才高八斗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也很难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现代领导者。我国古人曾经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治政毛泽东也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领导艺术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也都证明了这一点。领导者科学地领导,就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反之,不重视领导艺术,没有任何领导技巧,必然使工作陷于瘫痪,使其处于被动、盲目和混乱。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当代,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化竞争的今天,世界范围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竞争,要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需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懂科学、善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要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行政领导必须更新用人观念,改变思

维方式,努力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适应的人才观念,大胆启用一代新人,这是摆在每个行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

领导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艺术。正如韩非子所说“下君尽已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能” 能够合理的运用领导艺术是即使领导者管理技能成熟的表现,也是领导者个人取得业绩的基础和条件。作为一个行政领导者,能够运用好领导艺术,发挥其巨大效用,不仅有利于与下属之间建立良好、信任的合作关系,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团队工作效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使领导者从繁琐杂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最终提高工作效率。总之,培养造就领导者的领导技能,是各级行政领导者的一项战略性的任务。现代化的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要实现合乎人情味的管理,就要建立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重视人的因素。而领导艺术主要就是针对于人的管理艺术,同时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提高工作绩效和改进行政部门间的人际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政府机关的活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结束语

在学习行政管理学学到了很多关于政治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可以说关于行政的都有涉及,虽然不是很深入,但足够无门了解行政管理到底是学什么,更让我们了解了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行政领导的课程记忆特别深刻。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组织中的领导人,有很多权利,但也有很多的责任,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做绝对正确的决策,才能保证组织的存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彦主编.行政管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百度百科

第14篇:行政管理学

1、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国家权利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政府机构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表现在:

1、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利。

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3、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公共利益服务。

4、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

5、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3、“组织理论之父”之称的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关于官僚组织的论述对传统管理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4、社会人的假设得到霍桑实验的证明。

5、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

1、行政管理学是掌握行政管理规律的入门课

2、行政管理学是国家行政管理人员的必修课

3、行政管理学是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的基础课

4、行政管理学是提高各行各业管理水平的辅助课。

6、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主要方法:

1、历史的方法

2、理论的方法

3、调查的方法

4、比较的方法

5、系统的方法

6、案例的方法。

7、政府:广义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机关,如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侠义的政府,专只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8、我国政府的基本含义:

1、国家 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由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

2、政府不仅要向本级权利机关负责,而且要向一级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和接受其监督。

3、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从范围来说是全方位的。

4、政府拥有法定的执行和管理的行政权利,运用行政手段进行指挥活动。

5、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宗旨,是一切行政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9、行政权利的特征:(1)、内在特征:

1、行政权利的阶级性

2、行政权利的社会性

3、行政权利的渗透性

4、行政权利的有限性(2)、行政权利的外在特征

1、行政权利运行的方向与轨道

2、行政权利运行的层次

3、行政权利运用的时效4行政权利运行的统一

5、行政权利运行中的权利膨胀。

10、论述我国政府职能的形成、发展和改革。(P41) 所谓行政职能,是指政府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它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内容、过程和方式等。 (1) 从静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性质。(2)从动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过程、作用方式和左右方向。。行政职能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基层政权组织的一系列职能所构成的,呈层级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其作用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1、形成:193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下设35个部门管理各工作。行政职能体系的弊端:职能庞杂,运行紊乱 ,职能错位,政企不分,职能交叉,效率低下 职能膨胀,机构庞大 。

2、发展与改革: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左的错误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1987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进一步确定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行政体制改革核心问题。1992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市场经济发展目标,将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宽度深度加深 。2002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出新的指导提出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 ,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效率2007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言对我国今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新观点举措。

11、政府和市场失效的表现。(1)职能庞杂,运行紊乱 (2)职能错位,政企不分 (3)职能交叉、效率低下 (4)职能膨胀、机构庞大

12、行政组织: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13、行政组织的特征:A政治性它代表国家行使政治职能 B公共性 无论何种阶级特征的行政组织都具有公共事务的职能 C系统性 任何国家行政组织都有 D法制性 行政组织是依法建立并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 E权威性 国家行政组织通过这个种法定权力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领导干预。

14、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具体指一个行政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及相互关系的法定形式

15、行政目标体系:

1、总目标:即反映行政组织基本功能的总体目标,明确规定行政组织成员基本的活动方向,并为人们进一步分解组织目标提供基本点。

2、职能目标:描述了行政组织内部具体的活动项目,指明组织成员应当开展的工作,本质上反映的是组织内部机构的工资职能,因而称为职能目标。

3、工作目标:它主要规定的是目标主体在阶段时间内应所完成的各项具体工作。

16、(选择)行政组织的部门体系:

1、领导机关:行政的领导机关是指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职能机关:指中央人民政府所属部门的工作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局等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工作部门——委、厅、局等。

3、辅助机关:是为领导机关或职能机关实现行政目标,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在行政管理系统内部承担辅助性工作任务的机关。

4、派出机关: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省级、市辖区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7、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历程与目标

历程:

1、初期基本格局的形成(1979-1957)

2、三次由精简到膨胀的循环(1958-1987):

1、1958年开始,中央向地方大幅度放权,1960年前后,国民经济出现严重混乱和比例失调现象。

2、第二次精简到膨胀的循环是1966-1981年,3第三次精简到膨胀的循环是1982-1987年。

3、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基础的机构改革(1988年至今)

目标:

1、转变政府职能

2、优化行政组织结构

3、提高行政组织的法制化水平

4、提高行政组织的管理水平。

18、公共组织的作用是什么:

1、政府是国家各种事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2、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3、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及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4、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19、公务员:指在各级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0、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原则:

1、公平、公开竞争原则

2、党管干部原则

3、法制管理原则

4、功绩原则。

21、论述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同:

1、法制管理。

2、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3、功绩制原则。

4、分类管理。

异:

1、不搞政治中立 西坚持中立立场文管任员晋升不受政党干预 中要求公必须与共产党保持一致坚决捍卫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四项基本原则。

2、坚持党管干部:中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公务员制度是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西是独立之外管理系统。

3、不搞两官分途。中国公务员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 西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所谓政治化和事物官的所谓职业化。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中国公务员没有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也没有任何形式的特权。西方文官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受雇于政府,是雇员,一切服从政府需要为政府利益服务。

22、行政领导: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领导活动和从事这种领导活动的人。

23、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2、道德品格素质要求

3、文化知识素质要求

4、身体、精神素质要求

24、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决策是管理的中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行政管理的实践表明,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先导,从一定意义上说,一切行政行为都是围绕着行政决策进行的。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础。

2、科学的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前提。

3、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名族的存亡。

25、、试论述行政执行是检验行政决策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

行政执行的前提是行政决策目标实施前必备的主观条件,包括:

1、行政决策合法合理,这是行政执行的前提,决策的制定必须严格以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

2、行政执行的物质条件充足,人和行政执行都必须以一定的物质作为前提没有物质条件所有的行政执行都将无从说起。

3、行政执行组织条件完备,它能保证顺利开展各种组织措施如机构的建立、人员设备权限划分等。

26、行政公共关系: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27、行政公共关系的特点:

1、主体的权威性2课堂的复杂性

3、目的的特殊性

4、传播条件的优越性。

28、行政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

1、正确把握公共舆论

2、完善传播机制、健全沟通渠道

3、创造“人和“的行政环境

29、行政沟通的作用:

1、行政沟通是消除矛盾、改善关系的必要手段。

2、行政沟通是调解矛盾、提高效能的重要途径

3、行政沟通是鼓舞士气、客服官僚主义的有效措施。

第15篇:行政管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行政管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

3、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

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5、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

6、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7、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

8、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

10、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11、危机管理中政府职能重塑

12、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

13、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和内容研究

14、腐败治理过程中的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

15、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16、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

18、体制转型与腐败滋长的相关性分析

19、论我国腐败的预防机制

20、权力制约与反腐败机制问题研究

21、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22、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

23、完善中国公共权力的路径分析

2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研究

25、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及其现状分析

26、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7、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28、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30、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其方式转换探析

3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讨

32、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

33、我国当前权力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34、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35、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

36、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37、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38、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39、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40、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

41、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42、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3、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44、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45、论述行政法制化

46、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7、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

48、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析

49、影响行政组织设置主要因素分析

50、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理性分析

51、官员问责制与公共管理改革

52、WTO规则与中国政府的依法行政

53、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腐败的产生及其遏制

54、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

55、加入WTO与中国政府公共政策选择

56、危机管理与中国公共治理结构改革

57、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危机与再造

58、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的角色

59、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60、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61、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管理变革

62、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63、论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

64、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

65、论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

66、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67、论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68、政策环境和政策系统的关系

69、论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主要因素

70、论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

80、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

81、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

82、论中美公共政策构成的差异及原因

83、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84、试论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85、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

86、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87、网络经济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88、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

89、政府实行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

90、试析行政责任的缺失

91、依法行政的政治环境研究

92、当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新标准

93、如何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94、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95、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96、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

97、我国改革后社会流动的合理化趋势的表现

98、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发展研究

99、试论当前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10

1、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10

2、当前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研究

10

3、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发展研究

10

4、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10

5、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10

6、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10

7、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

10

8、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10

9、试析建国后中国社会分层的演化

110、德治与法治比较研究

说明:上述选题仅供参考,考生可以自行拟定题目。

中国知网注册名:guyuwushang 密码:10201020

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2003-05-10】

用“网络时代”来称呼我们这个时代,是不为过的。如何看待网络的特性,如何引导以网络

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产业,便成为有识之士和相关文化部门所思考和亟需回答的问题。庹祖海的近作《网络时代的文化思维》(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是对上述问题的一个专业性、职业性很强的思考。

庹祖海认为,网络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网络文化具有超越时空、自主互动、多样多变等特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和现实世界的渗透、融合越来越深,网络的虚拟性越来越不鲜明”。(《网络文化综论》,见《网络时代的文化思维》,下同)这些看法可谓抓住了网络的本质,对于网络与现实的关系作了简明揭示。又如,作者认为,“网络文化往往以主流文化的挑战者面貌出现,消解权威和中心,但是又追求主流文化的地位,形成了文化发展的强力张力和价值标准的矛盾”。“网络可以无中心,但人和文化不能无目的、无方向”(《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这些论述对于网络文化的特点进行了很好的概括,提出了网络文化应当具有的正面价值。网络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正契合了后现代文化思潮,与后现代文化思潮相互推波助澜。这种文化现象消解权威、消解崇高、反对中心,但作者却发现网络文化本身存在的悖论,也可以成为正面引导网络文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还如,作者提出了“网络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网络化”的概念。作者敏锐地发现了两个不同的文化现象,这两个现象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网络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网络化互相激荡”(《开创网络文化发展新境界》),这样的描述是很形象、准确的。对于各门类的文化产业他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比如动漫,这个以青少年为主要观众、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文化艺术形式,他认为,“动漫是人们观察、思考和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有的审美方式”(《动漫的概念可以更大些》)。这样的看法,实际是站在美学-哲学的层面对于动漫的本质进行的思考。作者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读者也是一种有力的启发,为人们把握这些现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抓手。

如今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已经和现实的生活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越来越相互渗透起来。因此,正如庹祖海所言:“要让网络文化深入人心,就要以人为本,讲求引导艺术,研究和尊重网民心理和需要。”(《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在作者看来,网络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对网络以及依靠网络进行经营的企业商户的管理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如何充分尊重网民意愿、满足网民需要的问题。这种思考的视角,本身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商户可以一关了之,但网民的需要又如何满足呢?所以,不能简单地采取关停的办法。作者在书中论述了弘扬中华文化、维护民族文化安全问题,论述了网络游戏的开发问题,论述了网络音乐的提升问题,论述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互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和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必须用健康的文化精神加以引导和建设。在作者看来,网络应当建设自己健康的文化,管理部门和经营者应当为健康的网络文化而努力。法规的建设当然是必要的,但更主要的是要形成这种健康的网络文化。作者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是基于文化“这个体系的核心是信仰层面的东西,即我们现在讲的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网络文化综论》)。这个观点抓住了网络文化的本质,也为网络文化的建设找到了原点。作者所强调的网络文化,是健康、积极、具有正面价值的网络文化;有了这种网络文化,就有了抵制各种黄色、暴力、欺骗等不良网络现象的文化利器。从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网络,这种看法实际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

作者作为网络市场的管理者,实际承担着管理、建设以网络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市场的职责。但如何管理、建设这个市场,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网络市场的负面作用在网络的发展中也不时凸显起来,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和批评。因此管理部门采取强力措施整顿市场也属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对此,作者也做了深入探讨。比如,他提出“积极运用新技

术完善网络运行制度,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掌握好真实与虚拟的平衡,营造自由而又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这不失为一个具体可行的办法。又如对于市场的管理问题,他的一个总的观点,就是市场不能靠控制经营者总量的方式来管理,“治乱的对象应当是违法行为,但是板子却往往首先打在总量上”。这样的论述就抓住了“总量控制”的弊端。要克服现有文化市场管理方式的弊端,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应当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而不是采取简单的控制经营者总量的方式。(《从“总量”控制到总量调节》)又如作者对于行业协会的建设也是充分重视的。他认为,行业协会的建设可以解决自主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建设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自立、自主、自强”(《动漫的概念可以更大些》)。他认为行业协会在文化产业各个门类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可以发挥联系政府和业者纽带、实现自律自主经营的作用,所以应当予以高度重视。这样的看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论述,而且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设想了。在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建设的论述中,作者这样的建设性观点是随处可见的。

第16篇:行政管理学本科(030302)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行政管理学本科(030302)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论服务型政府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分析

3.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

4.论公共管理创新的阻力

5.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条件

6.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

7.论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

8.论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9.论政府管理创新

10.论诚信政府建设

11.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12.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

13.试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完善及其途径

14.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15.试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16.试论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及其理论意义

17.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动力分析

18.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分析

19.论政府危机管理

20.论政府绩效管理

21.论责任政府建设

22.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23.论行政文化建设

24.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

25.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26.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

27.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

28.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的思考

29.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30.论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趋向

31.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

32.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33.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

34.完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思考

35.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36.论公车改革的难点与途径

37.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调机制

38.论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

39.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

40.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监督

41.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

42.论行政领导艺术

43.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4.试析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

45.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6.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47.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廉政建设问题

48.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

49.健全完善公务员考评机制

50.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

51.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52.论构建诚信政府的途径

53. 论公共管理中的听证制度

54.论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应用

55.论双因素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56.试析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57.中外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比较

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

59.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

60.公民社会影响政策制定的利弊分析

61.政策执行中的博弈现象分析

62.论公共政策评估的困难与创新

6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

64.政策变形的成因与对策

65.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66.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67.论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68.当前我国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69. 试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70、试析我国养老保险政策

71.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

72.信息不对称下大学生就业制度安排

73.中国封建监察体制的特点及启示

74.试论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

75.试论《论语》中的管理原则

76.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

77.试析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

78.“无为而治”与现代行政管理

79.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述论

80.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81.杰佛逊人民民主思想分析

82.洛克政治思想分析

8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分析

84.多中心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85.提升政府执行力的路径

86.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87.行政问责制的对策研究

88.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

89.公务员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90.网络反腐倡廉机制的思考

91.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模式

92.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

9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选择

94.公共决策民主化问题

95.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96.关于“省直管县”改革的思考

97.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

98.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能力的提升

99.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分析

100.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调整

以上论文选题供学生参考,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

毕业论文评比等级标准

优秀:观点正确,并有独到的见解,材料丰富,论证充分、深刻,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良好:观点正确,材料丰富,论证充分,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中等:观点正确,材料较为丰富,论证较为充分,结构紧凑,逻辑较严密,语言通顺。

及格:观点基本正确,能对观点作出一定论证,层次清楚,语言通顺。

不及格:观点有严重错误或者论证与结构上有严重缺陷。

2011年3月

第17篇:上半年行政管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行政管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

3、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

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5、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

6、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7、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

8、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

10、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11、危机管理中政府职能重塑

12、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

13、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和内容研究

14、腐败治理过程中的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

15、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16、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

18、体制转型与腐败滋长的相关性分析

19、论我国腐败的预防机制

20、权力制约与反腐败机制问题研究

21、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22、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

23、完善中国公共权力的路径分析

2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研究

25、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及其现状分析

26、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7、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28、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29、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其方式转换探析

3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讨

31、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

32、我国当前权力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33、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34、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

35、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36、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37、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38、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39、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

40、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4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2、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43、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44、论述行政法制化

45、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6、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

47、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析

48、影响行政组织设置主要因素分析

49、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理性分析

50、官员问责制与公共管理改革

51、WTO规则与中国政府的依法行政

52、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腐败的产生及其遏制

53、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

54、加入WTO与中国政府公共政策选择

55、危机管理与中国公共治理结构改革

56、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危机与再造

57、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的角色

58、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59、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60、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管理变革

61、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62、论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

63、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

64、论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

65、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66、论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67、政策环境和政策系统的关系

68、论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主要因素

69、论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

70、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

71、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

72、论中美公共政策构成的差异及原因

73、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74、试论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75、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

76、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77、网络经济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78、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

79、政府实行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

80、试析行政责任的缺失

81、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82、当前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研究

83、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发展研究

84、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85、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86、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87、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

88、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89、试析建国后中国社会分层的演化

90、试论当前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91、依法行政的政治环境研究

92、当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新标准

93、如何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94、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95、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96、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

97、我国改革后社会流动的合理化趋势的表现

98、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发展研究

第18篇:行政管理学论文

一 威尔逊因何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古德诺是如何系统论证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古德诺是如何系统论证政治和行政二分法的?

在思想上受到德国政治学家斯坦因和布隆赤里关于政治和行政二者研究的影响。 斯坦因认为一定程度上对政治与行政的划分:政治,即宪政:是国家这一人格主体有组织的意志;行政:是国家主体的依据意志的活动; 宪政与行政的关系:宪政规定行政活动的范围,予行政以权力。行政的权力源于宪政,但行政的内容却不是来自于宪政,若无行政的行动,则宪政的权力就缺而不备 ;建构了行政研究体系的三个部分:行政组织:行政机关的发展、结构;行政行为:其自身的独特规律;行政法规:“合法”的行政权、对行政裁判、行政诉讼加以探讨。另外布隆赤里也明确提出对政治和行政应该加以区分,并提出政治史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是技术职员的事情,从微观和宏观事务的角度对“政治”和“行政”做出了明确区分。

另外威尔逊也面临着这样的社会背景:首先,工业革命的产生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其次,政治上多党制的弊端日益暴露,需要同时解决政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极大的催生官员腐败和政治勾结,极大的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最后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力图通过加强国家力量来控制垄断的要求政治改革的运动,迫切要求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地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催生了威尔逊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

古德诺提出政治和行政是所有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或基本的政府功能:“政治”——国家意志的表达,也即政策的决定 ;“行政”——国家意志的执行,也是政策的执行。他通过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第一次澄清了这种“二分”的提法而容易造成的一种误解:一种政府功能只存在于一种政府机构之中。第一次指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分权原则的极端形式不能作为任何具体政治组织的基础。总之,古德诺的第一个基本观点是:政治与行政是两种不同的功能,但这种区分只是纯理论上的,而不可能是实践性的。实践中,这两种功能不能被截然分开并分别委以给不同机关;而且这两种功能之间必须取得某种协调。

沃尔多对政治和行政二分法的批判及其研究结论

沃尔多首先认为政治—行政二分法无论作为现实的描述还是作为对行政行为的规定都是不恰当的,这种二分法的目的是试图通过使民选官员负责制定政策而行政人员只是去执行政策来解决官僚制和民主制之间的冲突,另外,政治—行政二分法忽视了行政学应该包括更多复杂现象的愿望,而且沃尔多认为应该鼓励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之间的合作而不是被分离权力之间的对抗。

沃尔多的研究结论:

(1)集权主义的方案:将政府完全一体化并占据支配地位,公共道德与私人道德加以调和。

(2)无政府主义的方案(更为可取):主权国家被解散,而且其明显的垂直型权威结构被复杂的、契约性的、非正式的水平关系所取代。

弗雷德里克森的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观及其对传统的政治—行政两分法的突破;

弗雷德里克森的社会公平观以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观作为理论依据——公平的自由、公平的参与原则,公平的自由高于一切。 当公平的自由原则在由宪法规定的政治程序中得到运用时,就成为公平的参与原则,即所有公民都拥有公平权利参与立宪过程,决定立宪结果,参与政治事务。 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价值观强调:

①对包括组织设计和管理形态在内的一系列价值取向的选择;

②强调政府提供服务的平等性;

③强调公共管理者在决策和组织推行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 ;

④强调公共管理的变革;

⑤强调对公众要求做出积极回应而不是以追求行政组织自身需要满足为目的

新公共行政学期待将“社会公平”价值全面运用于现代公共行政实践,赋予公共行政以伦理内容,以其指导行政官员的行为。

公共行政研究应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研究领域乃至研究方法上做一次飞跃

突破一:公共行政发展的焦点应定位于如何发展公共政策;

突破二:在促进公共利益、建构民主行政的目标下,公共政策与行政组织的演进、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分析评估、公共政策执行等一系列问题应是当代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主题;

突破三:非价值中立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家应以其专业知识和才能从事价值判断。

4登哈特夫妇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超越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5)责任并不简单;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7)公民权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登哈特的新公共管理服务理论是在对传统的行政学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并且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模式来替代当前那些基于经济理论和自我利益的主导行为模式,它本质上市对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一种扬弃,提出和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理论选择。

四.1.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渐进分析的层次:简单的渐进分析、断续渐进分析、策略分析

渐进决策的原则 :按部就班原则、积小变为大变的原则、稳中求变原则 采用渐进决策的原因

渐进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与政治领袖对基本政策的看法一致的,每一个竞争政党也只是渐进地改变本身的政策。

渐进决策模式基本上是保守的,它以现行的计划、政策、消费为基础。如果每年通过新政策,会引起社会上一部分人之间严重的政治紧张,因此除非要进行重大的政治改组之外,过去成功的政策在若干年内要维持下去。

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作为现实主义者,人们不会经常追求惟一的最佳途径,一旦发现有可行的途径,就会停止追求。决策者只有在那些自己熟悉的备选方案不能在满足需要时,才会冒险寻求较为根本的政策改革。

社会由各种不同的阶层,甚至不同的种族组织而成,而不同的团体各有其既定的目标。在现阶段多元的社会环境下,为维持社会稳定,政府希望保持现行的计划,不太愿意从事全面性的政策改革,为此,只能做出一些渐进的决策。

2.德罗尔对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任务和特征的界定

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任务和特征

学科性质:政策科学或政策研究是一门融合了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一门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研究对象:其“核心是把政策制订作为研究和改进的对象,包括政策制订的一般过程以及具体的政策问题和领域。

政策研究的范围、内容、任务是:理解政策如何演变,在总体上,特别是在具体政策上改进政策制订过程。要用真正一体化的观点把政策与政策制定看成社会问题——处理能力和控制能力提高的一种有用手段。

政策科学的特征:观察的客观性与科学的态度。政策科学有一个难以实现的明显特征,即在感情、价值因素介入时,必须保持观察的客观性。在具体政策的个人价值观与服从于权力之间,谨慎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以及在知识与权力之间取得协调统一,这些对于政策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 3.德罗尔提出的应对逆境的政策原则

A.社会改造原则(核心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含义:社会改造原则是指对一个社会的机构、制度、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运行过程实行广泛而彻底的调整和变革。德罗尔认为,社会改造原则是应付逆境的纲领性原则,其根本出发点在于支持应付逆境的创新方案出台以及支持不同于常规的超渐进主义变革出现。 B.达到临界质量的原则 德罗尔认为,逆境的特征都有变化阈限,其阈值取决于逆境特征的原动力、规模、复杂程度以及社会状态是稳定还是*等因素。 C.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

所谓“有选择”是指认真分析逆境的特征,挑选那些足以改变逆境的主要社会变量(这些社会变量也常常是造成逆境的主要社会变量); 而所谓“激进”则指的是对挑选出的社会变量集中政策资源,采取强化干预手段,促使其朝着良性转化,从而对逆境产生重大的影响。

D.准备承担风险同时避免万一的原则 E.产出价值优先原则

F.积极性强制干预的原则

4.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看,“渐进决策”与“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应当是统一的,请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例证加以说明。

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所谓“有选择”是指认真分析逆境的特征,挑选那些足以改变逆境的主要社会变量(这些社会变量也常常是造成逆境的主要社会变量); 而所谓“激进”则指的是对挑选出的社会变量集中政策资源,采取强化干预手段,促使其朝着良性转化,从而对逆境产生重大的影响。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正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做出的伟大决策,同时意识对物质有明显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决策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很多方面的的阻力,需要决策者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这样才不会触动整个社会的根基,同时,对不会影响到社会稳定的逆境方面采取强化敢于手段,使之向良性方向发展,所以说我国的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渐进决策和有选择的激进主义统一应用于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五.1.马克思·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的含义及其特征

含义:一种以法理型权威( 统治) 为基础, 具有专业化功能和固定的规章制度,设科( 部) 分层的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组织制度或管理形式。 官僚制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的专业分工:

(2) 层级节制的权力等级系统: (3) 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档案): (5) 组织管理的非人格:

(6) 专业培训:

(7) 合理合法的人事管理制度(工资、升迁、任用等)

2.马克思·韦伯所认为的官僚制的优劣

官僚制的优是:A.严密性; B.合理性; C.稳定性; D.普适性;

官僚制的劣是:

A.官僚体系庞大而致行动缓慢, 压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效率低下; B.官僚主义弊端(bureaucratism);

C.理性主义导致人的本质的异化,人沦为工具而不再是目的,即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冲突);

3.帕金森定律和公共选择理论对官僚组织的弊端的剖析

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帕金森定律概括为两条(做为动机要素的)法则:其一是增加水平比自己更低的部属的法则,其二是人为地制造工作、增加工作量的法则。帕金森指出各级行政机构一旦建立,内部势必设满各种委员会、理事会和局、办、厅,而财政上比较重要的问题往往则必须通过他们才能解决。势必会造成工作繁琐,效率低下。另外帕金森认为事实上,一切形式的管理都容易浪费,开支的增加只是为了抵消进款。 公共选择学派的官僚理论——政府失败说 (1)官僚是经济人,与民众间是交易关系 (2)政府会失败:

A、“政府的失败”: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那样有效,政府的政策往往并不符合弥补市场不足这一目标。 B、政府失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政府政策与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 (3)政府失败—政府政策低效率的原因

A、主观原因:政策部门的政治家们有意无意为自身的经济人动机所左右,即依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和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策。

B、外部原因:缺乏一种“确保任何处于某一特权地位时均不能过多牟取私利”的约束机制来制约政府行为方式。

(4)政府失败—政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 A、缺乏竞争机制; B、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C、政府机构自我膨胀; D、监督信息不完备; E、政府的寻租行为。

4.沃尔多对官僚制与民主的冲突的研究;

充分肯定官僚制理论,认为韦伯对官僚制的阐述与其所时代很合拍官僚制与民主的冲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如等级制与平等、纪律监督与自由等等,但两者并非完全不相容,两者之间应该寻求融合,如建立在能力与专长之上的普遍标准与机会等等。

5.人本主义的组织观与超越官僚制

阿吉利斯的人本观:人为组织研究应给更关注个人的发展,在组织中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罗伯特·戈利姆比沃斯基的人本主义组织观:①批评传统组织理论所主张的自上而上的权威、等级控制及标准的工作程序等个人自由个人道德不敏感;②主张:通过组织创造解决问题的开放氛围以使组织成员正视问题而非争斗与逃避;在组织中的个人与群体之间建立信任;用知识和能力的权威来弥补甚至取代角色或地位的权威;决策权责应尽可能接近信息源,使竞争有助于满足目标;建立一些既承认组织使命的实现,也承认组织成员的成长与发展的报酬体制;努力增强对团体过程及其绩效后果的认识。此观点和超越官僚制有相通之处,两者都反对以官僚制为主要体系的政府过于注重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忽视对公共利益和民主价值的关注,但是二者却不同。人本主义组织观是注重人的价值,关注个人的发展,而超越官僚制是反对反对政府过于关注自身利益的获取,两者有本质上的差异。

六.1.正统时期的行政学和科学管理理论

20世界早期先进的改革者们将科学管理作为一种减少政府部门中贪污受贿,腐败和,浪费的手段。泰罗的科学管理的是以工厂为载体的,而工厂的目标是增加产量,公共机构的目标则是改进机构对公众要求的反映,正统时期的的行政学家像泰罗在制造工厂中所做的那样运用科学方法对政府的运行系统进行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处理,提出了以效率为中心的理论,以满足政府对提高效率的需要,尤其是莫里斯·L·库克将科学管理视作履行民主诺言的手段,有力的证明了正统时期的行政学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

其后发展而来的新公共行政学是以弗雷德里克森和德怀特·沃尔多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以非价值中立,致力于社会公平目标,强调公共的使命为特征。新公共行政学对社会公平观的提倡是以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提到的“公平正义”观作为理论依据的,它坚持公平的自由,公平的参与原则,公平的自由高于一切。同时也要求公共管理者给予公民以服务的平等性和以公众要求做出积极回应而不是追求行政组织自身需要满足为目的。新公共行政学将“社会公平”价值全面运用于现代公共行政实践,赋予公共行政以伦理内容,以知道行政官员的行为,同时行政官员及其组织行为应保障公民平等自由权的实现。 另外,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定:经济理性人假定,也就是说新公共选择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和基础的。“经济人假定”即个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者,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是在“经济人假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得出的,从而提出了“新经济人观”也就是说布坎南的新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是“新经济人”即经济理性人假定不总意味着人是利己主义或一味追求个人经济利益。

在重塑政府学派中主要以霍哲为主要代表他主张从绩效,绩效管理与政府绩效改进的关系和无形因素之于政府绩效改进,到基于公民参与的政府绩效评估系统和基于回应性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再到基于竞争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之间互动方面全面改进政府公共部门绩效的综合模型。随后的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也不断得到人们的认可,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主张重塑政府,以企业家政府来取代产生并适应工业社会运作低质低效的官僚制政府,不断以新的方式运用资源来提高效率和效能,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行政效率,以下是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和改革政府十项原则: ①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②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③竞争性的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④有使命感的政府——改革照章办事规则;

⑤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⑥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 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⑦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⑧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⑨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⑩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这就要求政府改革要以企业家精神来管理政府,尽量的减少浪费,提高行政效率;以人民需要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新公共行政与罗尔斯的政治学名著《正义论》

新公共行政学强调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在于社会公平,在于促进公民社会所拥有的,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基本价值。在新公共行政学者看来,社会公平应该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为此,他们直接从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思想体系中获得坚实的理论依据。他们完全赞同罗尔斯关于社会公平的基本观点:公平的自由处于高于一切的地位,理想的“正义”社会应拥有最大的公平自由,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享有公平的自由。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价值观所依据的正是罗尔斯的这种作为正义的公平观念,因为这种公平观念适应了新公共行政学派改造理论体系、推动政府变革的需要

3.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与“经济人假设”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定:经济人理性人假定,即个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者,经济人假设为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提供了借鉴,但是布坎南在此基础上发展提出了新经济人假设,即经济理性人假定不总意味着人是利己主义或一味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从而将经济学引入政治之中。经济人假设为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提供了借鉴和条件,反过来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又发展了经济人假设的学说。

4.重塑政府学派与企业家政府

重塑政府学派主要以霍哲为代表,他主张从绩效,绩效管理与政府绩效改进的关系和无形因素之于政府绩效改进的重要性,到基于公民参与的政府绩效评估系统和基于回应性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做了一个全面改进的政府公共部门绩效的综合模型,另外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也是对政府进行重塑,可以说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契合的,因为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主张重塑政府,以企业家政府来取代产生并适应于工业社会的官僚制低质低效的政府,使公共管理者具有企业家精神,不断以新的方式来运用资源来提高效率和效能,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行政效率。

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基本特征和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

掌舵而不是划桨

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

注重引入竞争机制

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

重产出而非投入

具备“顾客意识”

有收益而不浪费

重预防而不是治疗

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

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

5.等哈特夫妇的新公共服务与公民社会理论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基本内涵:

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具有民主性

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责任并不简单

重视人,而不是只重视生产率

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等哈特认为,公民社会理论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重要的理论来源和概念基础,公民社会是一种公民能够相互进行个人对话和评议的地方,也是民主本身的实质。公民正在试图建立彼此之间的新关系和更大范围的政治秩序,同时政府对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公共管理者也正在就公民对政府过程的参与而重新界定自己的角色。

http://www.daodoc.com/ 第一题第一问《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丁煌著

2005年11月第一版

第19篇:行政管理学问答题

问答题:

1.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

答:(1) 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2) 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3) 政府职能的系统性

特点;(4) 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5) 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2.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答:① 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② 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

济平衡发展的职能;③ 直接产生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④ 管理国

有资产的职能。

3.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 外部性问题;(2) 市场垄断和专制的强制性特点;(3) 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

(4) 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5) 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4.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1) 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2) 政府干预经济仅

界定在幕布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3) 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4) 发展中

国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5.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 意识形态职能;(2) 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 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

职能;(4)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 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第20篇:行政管理学试卷

《行政管理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环境

2、行政组织

3、行政领导

4、公务员

5、行政首长负责制

二、简答题

1、谈谈行政环境的分类。

2、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精神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3、行政职能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4、我国政府在行政组织设置上的有哪几点原则?

5、行政组织机构的类型有哪些?

6、行政领导的作用。

7、行政领导应该具备那些素质?

8、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原则有那些?

9、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三、论述题

1、分析当代中国的行政环境。

2、谈谈领导艺术的特点及内容。

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