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因地制宜,巧用自然资源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6: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因地制宜,巧用自然资源 ——农村幼儿园的乡村教育童话

关键词:自然资源 利用

内容摘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农村特色材料为载体的区域活动是我园的一大特色。《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科学活动》是我园老师近年来的课题研究,教师们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课题组成员带领全园老师,在开发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方面创想独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农村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活动天地大,动植物种类繁多„„这些优势都是能被我们所利用的,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自然常识,发挥聪明才智,就能为幼儿创造许多丰富有益的活动。

那么,农村幼儿园怎样来因地制宜,合理、巧妙地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来为幼儿教育创设一个独特的环境与条件呢?师生们又有哪些进步与收获呢?我们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作了很多尝试,也得到了丰富的体验。

一、利用农村特色资源创设独特的教学环境

1.利用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一个富有田园气息的场所和情景 农村幼儿园虽然受限于硬件条件的不足,但却拥有户外广阔的自然环境,教师们完全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带孩子们到户

外去开展游戏活动。这是符合《纲要》精神的。教师所要做的是:对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然后充分发挥有利条件,构建适宜的活动。除了一些常见的户外游戏外,还可设计一些因地制宜的情境游戏,如“我们来赛跑”、“勇敢者游戏”、“小羊过河”等。

在幼儿园内,也可以用取材于大自然的各种资源,来布置一个室内“田园”。教师们可以根据主题活动,有目的地收集自然特色材料以及无毒的废旧物品,提供一些成品和半成品材料,投放到孩子们的游戏区角。如把花布、毛线、蛋壳放在美工区;把种子、稻谷、果实放在拼贴区;木块、纸盒、泡沫放到建筑区;瓶子、饮料罐放在娱乐区。弹簧、磁铁放到探索区。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足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引起他们主动去尝试、探索、操作的兴趣。

2.利用自然资源,使之成为幼儿游戏的对象和道具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可以变成幼儿的游戏材料,教师们可以和幼儿一起“玩”,一起收集各种自然物品,设计、布置墙壁和活动区角,创设特色游戏区。

在“玩草区”,“造”一间草房子,门上挂草帘子,门前挂上一串串玉米和辣椒。孩子们钻入“草房子”就可以编制草艺作品。

在“草房子”旁边设置“竹制品大卖场”,展示各类竹制品。大班的老师和幼儿在这里可以用竹筒和竹子来制作水桶和扁担,玩“小和尚跳水”的游戏。

“种子拼贴区”则可以采集来各种植物的种子,让幼儿进行拼贴:绿豆和黑豆可拼贴成“西瓜”,白米和芝麻可拼贴成“熊猫”,红豆、

绿豆可拼贴成“枫树”,等等。

“杂物拼贴区”,可以利用牙签、瓜子壳儿、稻草、河蚌壳儿、麦秸杆儿、树叶等取材于大自然的材料,拼贴成一幅幅奇妙生动的图画。例如中班的幼儿,可收集各种石子,染上色彩,再用它们来拼画。

“其他游戏区”,利用采集于大自然的资源,进行非拼贴类的其他游戏。例如小班的幼儿,可以在这里用细沙玩堆沙丘的游戏,等等。

3.以自然资源为原材料,进行丰富多彩的再创造。

玩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在“玩草区”,老师为幼儿提供即时贴、蜡光纸、皱纹纸等多种辅助材料,幼儿编制草鞋和草席等,可以把作品挂在“草房子”上展示。这个过程就是再创造。

根据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大和幼儿年龄特点,老师和家长还可以利用身边的特色材料,进行“玩具制作比赛”,制作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特征、可玩性强的玩具。例如,小班幼儿的家长,可以用竹竿、轮子做独轮车,用纸板、木条做大风车,用鞋盒等硬纸板做纸鞋,等等。中班幼儿的老师,可以用纸盒、竹竿等材料做成小推车;用大纸箱、竹竿装饰成“小轿子”,供孩子们玩“抬新娘”的游戏;用彩纸、铅丝等材料做各种荷花灯、兔子灯,让幼儿过“花灯节”。大班的家长可以利用竹篾、蜡光纸等多种材料制作凤凰、小锣、釵,让孩子们体验农村特色的民间游戏《唱凤凰》。还有用易拉罐制作“高跷”,纸盒制作机器人,用塑料瓶制作火箭,用草制作梯子搭成小路„„

对自然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创造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极具趣味的。

二、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对促进农村幼儿园各类课程的建设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为每个孩子提供图书和可操作材料,能给幼儿提供多感官、多种方式与事物不断互动的条件,为他们创造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我园在近年的课题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因地制宜,利用身边的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组织教学,大大促进了各类课程的建设,使之更加丰富,更加立体,更加有效。

1.农村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大大丰富了科学课程,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早春时节,教师带着孩子在附近的小池塘里观察那些又黑又黏的青蛙卵是怎样慢慢变成蝌蚪的,蝌蚪又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由此幼儿学会了坚持长时间的、细致地观察,并在观察中学会记录。

我们还在园旁开垦出一片植物园,尝试种植各种植物,学着农民伯伯的样儿给这些植物浇水、施肥、除草。这个过程是对植物成长最科学的观察与实践。

在试验中,孩子们自然会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我们种向日葵时,当小苗一天天长高,孩子们的热情和好奇也一天天的高涨:“为什么它长得这么快啊?”“它什么时候开花啊?”“它的花真的会跟着太阳转吗?”带着这些问题他们一直充满期待,终于有一天,向日葵有花蕾了,再过几天,向日葵开花了,第一个发现向日葵开花的孩子兴奋得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守在园门口,来一个小朋友就告诉一个,一起再去看一遍,忙得不亦乐乎。后来他们又发现,

向日葵的花并没有绕着太阳转,变得很不开心,都嚷嚷说书上讲向日葵花随着太阳转是骗人的。我也很觉得奇怪,于是组织他们认真分析问题,扩大观察范围,后来我们发现,向日葵种在没有遮阴的地方,在刚开花的时候确是早晨面向东方,晚上面向西方,而再过一段时间,花结了种子后,就不转了;而有遮阴的地方,从一开始花就不会转动。这样的观察确实非常有意义,老师和幼儿共同在探究中成长,提高了科学素养。

以游戏为基本的教学活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过程。比如利用各种豆类、谷类等自然材料进行计算活动,既转变了老师的教育观念(从看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视培养能力),还转变了老师的教学方法(从老师讲解演示法转变为幼儿动手操作法),真正发挥了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利用各种农作物、蔬菜、水果等进行科学活动,克服了教具短缺的不足,使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材料,真正实现了在做中玩,玩中学。

2.美好大的自然,是幼儿上健康课的最佳环境。

利用田垄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利用小沟渠进行跳跃、跨跳的训炼;利用天然的草地进行不同方式跑、跳、爬的游戏,发展幼儿手脚动作的协调性;在广阔的户外用农村孩子常玩的诸如“官兵捉强盗”和“藏猫猫”等游戏,来提高幼儿躲闪动作的灵活性„„

清新的空气、天然的场地、独特的器材„„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健康教育课堂。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设计了很多自然环境下的游戏——

“我们来赛跑”是针对大班幼儿开展的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就是一条较宽的机耕路、一个好天气。让孩子们列成两队,在长满了草的机耕路上赛跑,显示自己的本领,孩子们非常乐意,而且很开心,收到很好的活动效果。

“走平衡木”游戏,则是利用窄窄的、类似于平衡木的田间小路,让孩子伸开双手快走,可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勇敢者游戏”也是孩子们非常爱玩的,让幼儿走小路,跨小沟,钻过老师用树枝搭成的山洞,“救”出一只可爱的小鸡或小猫,这样的角色扮演游戏,使孩子们真正全情投入,热情高涨,不知不觉孩子们全身各个部位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跑跳能力、平衡性与敏捷性等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3.描述大自然中熟悉的事物,让语言课上得生动又亲切。 ——围绕身边事物的说话训练,添加内容(比如描述一种植物,编写儿歌等等)

4.大自然就是世间最大的艺术课堂。

大自然是人类的艺术之源,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冰雪云雾、花鸟虫鱼都有着独特的美,春天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夏日雨后的彩虹、秋季草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冬天银妆素裹的田野,这一切的自然美都是艺术的重要题材。

在大自然,随便取一件事物,就可以教孩子们认识色彩;顺手拈来的一些毫不起眼的普通材料,经过一双巧手的摆弄,就可以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菜地里刚刚出土的蔬菜嫩芽也是一种美,夜晚星空

下唧唧的虫唱也是一种美,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挂满汗水的脸更是一种美„„对这些美,可以欣赏,可以绘画,可以拍摄,可以歌唱„„还有那些淳朴的民间艺术品,也可以融进孩子们的艺术课程。(可再补充详细内容)

三、将自然资源巧妙融入教学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想的能力

(1)思维能力

户外观察,启动思维。 室内的自然角,发展思维。

结合有关的书籍或影视资料,在总结中提高。 (2)联想与想象能力

由自然界的事物,想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促发想象。可以编成故事等等。(补充内容) 2.做的能力(补充内容) (1)劳动创造的能力

(2)科学实验的能力

(3)坚持不懈的毅力 3.协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记得有一次,由于村里要拉一路电线,有很多电线杆就堆放在幼儿园的场地上,孩子们在电线杆上走,玩“小羊过河”的游戏,体验两只“小羊”谁也不肯让,结果谁也过不了独木桥的感觉,后来他们

想出了这个办法:两只“小羊”相遇后抱在一起,小心翼翼地交换位置,终于一起顺利地过了河。这样的活动不仅发展了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而且还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体会到合作解决问题的快乐,有了更多的收获。

4.爱的能力(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补充。)

四、在巧用自然资源设计活动和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身处广阔的农村天地,眼观美好的自然景色,农村的幼儿教师可不能“久在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而要常怀一颗童心,永葆一份好奇,更要时时充满激情,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感悟,并且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索、求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要担当多重角色,有时是游戏的组织者,有时是游戏的参与者,有时是“裁判”,有时是“科学家”,有时是“艺术家”„„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应该发挥聪明才智,运用细腻的心灵、敏锐的眼光、神奇的语言、巧妙的创意,来将异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资源融进教学,通过长久的实践,为幼儿无比绚烂的大自然的书本,编织一个无比生动的乡村幼儿教育童话。

自然资源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Paper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自然资源综述

珍惜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审计

自然资源评价

自然资源教案

因地制宜,巧用自然资源
《因地制宜,巧用自然资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