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自然资源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8: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气候资源概论

气候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经济活动所利用的光能、热量、水分与风能等,是一种用的可再生资源,也是我国的十大自然资源之一。包括太阳辐射、热量、水分、空气,风能等。它是一种取之不尽,又是不可替代的。

水资源紧缺是全球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我国年人均占有水量2 200 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30%左右,联合国据此已将我国列为13 个主要贫水国之一。气候变化是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匮乏,气候条件恶劣。近十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显著,西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降水与径流增加、冰川消融加速、湖泊水位上升、大风与沙尘暴日数减少、植被有所改善等现象。但综合西部地区人文环境对西部水资源的利用率,气候变化对西部地区水资源的正面效应,仍远远不及人文环境对西部地区水资源的负面效应影响作用大。笔者分析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并结合该地区对水的需求情况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更好地解决西部地区缺水情况等环境问题,趋利避害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采取战略对策,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西北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正经历由暖干向暖湿转变,这一转变在西北西部包括新疆、河西西部、祁连山区及青海的部分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 而西北东部目前仍比较干旱,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主要在陕西。西北干旱区近50 年气候变化是以0. 22 ℃ /10a 的速率变暖。各季均有增温趋势,对于西北干旱区气温的持续上升,升温最明显的是秋冬季。除库车外,其他各区气温有升高趋势,其中北疆和柴达木盆地气温升高趋势大; 而气温升高趋势是南北高,中间低。降水量增加趋势为从东南向西北递增。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不断加强,许多副热带大部分降水量减少,热带地区降水量增多,高纬度地区降水量趋于增多,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在纬度较高且属于西风带气候区的新疆、甘肃河西地区以及属于青海高原绝大部分地区近44 年来年降水量表现为小幅增加趋势,其增加速率为3. 20 mm/10a; 而纬度较低且属于季风带气候区的青海东南部、甘肃河东、宁夏及陕西年降水量表现为小幅减少趋势。根据降水量距平的年变化研究表明,后30 年旬平均降水量比前30 年增加,在一年当中降水量增加的主要时段为冬季12 月到初春。

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降水量影响有显著的地域差异,西部降水量增加,但东部降水量减少。对比以前的研究结果发现,新疆地区降水量显著增加的分析结果与胡汝骥等的研究结论一致。西北地区旬降水量气候平均值的差异反映了新疆降水量增加的气候特征。左洪超等研究指出,新疆地区是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最快的地区; 黄玉霞等对西北地区降水量的研究也指出,近40 年中除青藏高原东北区及西北东部区降水呈下降趋势外,其余各区呈上升趋势。因此新疆及周围地区降水量具有增加趋势,但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没有增加,反而减少。总体来说,降水量在西北地区既有增加,又有减少,减少的幅度大,增加的幅度小,但增加的时段长。

普及水资源安全忧患意识,增强节水观念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研究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协调问题。首先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把人口数量控制在自然资源能够承载的适当范围内; 同时要提高人口质量,要广泛地宣传、细心地教育,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以及在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上的重要性,理解节水的必要性,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配合治理工作。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合理利用,加大水利工程措施的力度继续开展气候预测研究,在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可能引起的气候灾害的同时,进行气候灾害损失评估和预测研究,为区域PRED 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应采取应急的工程措施,在冰川、积雪融化区修建蓄水工程,将融化的水保存起来,这些工程要强调防渗和减少蒸发; 而在灌区要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实行节水灌溉,充分利用和保护这些水资源。对于工业用水应该选择相应的水质并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对于用水要求不高的工业应该选择一些品质较差的水并尽量达到多次或重复利用,以免浪费水资源。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启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缓解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而且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是造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所以在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同时还应该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使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改善农业技术,健全环境治理法规体系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科学论证区域PRED 各个方面,科学用水,最大可能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公害,针对西北地区有计划地对弃耕地、盐碱地进行改良,加大植树造林规模,并且建造水源涵养地。此外,还要坚持发展“雨养”农业,既能充分利用降水而又不需很多投资的节水农业技术。而在具体的农业措施过程中,尽量采取留茬免耕技术。在改善农业技术的同时,也要看到环境治理法规体系在农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各种环境治理措施都必须有法规体系和执法部门来约束。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政府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是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成功的根本保障。

综上分析可知,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影响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总体来讲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而该地区的需水情况因为近年来人文因素的破坏较大,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正面效果仍不能使该地区摆脱需水紧张的情况。脆弱的生态环境,叠加人为活动的影响,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加大。从西北地区水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看,无论土地开发还是矿产资源利用,均要以水资源为基础。应当以水为中心确定土地开发规模和生产力布局,着力探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内涵发展方式。从水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看,西北普遍的情况是经济用水挤占了生态用水,矛盾的焦点在于水。面临这样的环境条件,在今后西北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应适当调整修复措施,以适应气候转暖情况下生态环境的良性演化。目前来看,西北地区水资源情况仍不容乐观,应该继续时刻关注气候变化对该地区水资源的影响,提高人民节水意识,逐步开展水利工程,运用适宜的农业技术,建立更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快西北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西部大开发。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综述

珍惜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审计

自然资源评价

自然资源教案

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珍惜自然资源作文

自然资源生态学考试题

自然资源学复习

自然资源的心得体会
《自然资源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