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性化服饰兴起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3 16:48: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服饰与着装心理

王健法学院 10级 法学1011401001 安冉

社会变化与服饰中性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科技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服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发展迅速并且越发流行的便是中性化服饰,本文将从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对比,女性服饰中性化发展历程,以及影响服饰中性化的因素,中性化服饰发展前景等几个角度,对服饰中性化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性文化,中性装,性别角色

Social Change and Neuter Dre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have changed the world greatly, clothing production have also changed a lot, especially neuter dre.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 about the contrast of traditional clothing and modern dre, the history of women neuter dre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neuter dre and neuter dre developing prospects.

Keywords: neutral culture, neutral clothing , gender role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的涌入,新型媒介的刺激,人们的传统着装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对于改革开发时期的“黑白灰”,现在服饰越发多元化,多样化。服装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服饰选择,特别是女性服饰,无论的款式、样式、颜色等都呈现出多元化的样态。其中,发展比较迅速,影响比较突出的,是近些年来的中性化服饰。

“传统意义上的男装是造型简洁、硬朗、棱角分明、款式单纯而少有装饰,色彩多以沉稳的中性色为主。女性多造型柔和、细腻、流畅、款式多变化、常用缎带、垂褶、花边等装饰,色彩多明快活泼,因此容易形成人们对男装和女装的刻板印象。还有一种特殊类型是性别界限不模糊,不分男女皆可穿的衣服,如:牛仔裤、运动服、某些职业装,还有工作服等,它们约定俗称不受性别限制,可以称之为中性服。”1

无论是女性服饰或者男性服饰,都或多或少了突破了传统的两性服饰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吸收借鉴另一性别的服饰中的特征,来装饰美化本性别的服饰。这样不仅拓宽了服饰设计1 于国瑞,《中性化服装时尚的文化解读》,载《丝绸》2009年第4期

范围,也使服装更加具有个性化,突出而不落俗套,越发被现代年轻人接受,因而逐渐流行。

一、女性服饰中性化更为普遍和明显

相对于女性服饰而言,男性服饰的变化较小,依旧保持着传统的特征,虽然在服饰的设计上借鉴了女性服饰中的绣花、镶边、曲线等特征,但总体上变化不大。而女性服饰不同,女性服饰相对于先前的传统服饰有了很大突破,衬衫、裤装等广为流行,并不局限于局部的装饰,而是服装的整体,都有了很大变化。原因主要是社会对女性服饰的宽容程度更大。如布朗说过:“我们在社会中,女人可以穿男人的服装,但是对于男人穿女人的服装却有着强烈的反感。”“强大的社会束缚反对男性穿着女性服饰,许多女孩做出像男孩子那样顽皮的行为,能赢得父母的欢心,但男孩子则没有相应的自由,任何趋于女性化的行为立刻遭到禁止。因此女孩早期就会获得一种体会,一种模棱两可的性别角色的自由,她学习适应角色行为时带有模棱两可的期望,她的服饰宽泛的反映了可以接受的模式。服饰上的真正突破反倒表现在不断增长的对男子服饰标准的宽容。”另外的原因是,男性和女性的服饰与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分工有很大关系,男性作为社会中长久以来的主要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责任,要求其有责任感,踏实稳重,而服饰又是人的第二皮肤,是人的性格的外在体现,对于一个人在他人心中的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男性的服饰过于女性化,会给人不安不善,有悖于传统的印象。另外便是传统观念的影响。自古以来,男性服饰虽然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但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内,男性服饰还是简单大方稳定不易变的。男性的服饰过于花哨,过于多变,与传统的观念也是相悖的。此外,服饰特征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便是性别区分,服饰过于趋同,那么服饰性别区分的这个作用也难以得到体现,如哈夫洛克·埃里斯说:“如果两性穿着相像,服装的极端重要性立即消失。”服饰性别区分性不明显,服饰的另一重要功能便消失,也是不能为人们所接受的。 32

二、女性服饰中性化发展历程

“一般意义上讲,女性服饰中性化最早发源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真正流行起来是在英国,真正意义上中性化服饰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年代女装男性化成为潮流,即所谓“超越性别的服饰”(Unisex dre),青年女性可以穿着喇叭裤,西服衫,甚至是前档开口的男士裤和夹克衫。”

19世纪80年代,一些妇女不甘囿于家庭,要求走向社会,寻求工作,女装改革迫在眉2

34 艾娜· 朗.理解其他文化【M】,/玛里琳·霍恩.服饰:人的第二皮肤.卜海:上海人民出版社,l99l:260.于国瑞,《中性化服装时尚的文化解读》,载《丝绸》2009年第4期

4 苏刚,《中性化服饰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变革》,载《服饰探讨》2004年第2期

睫。

20 世纪初,紧身衣被淘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年男性几乎全部奔赴前线,妇女作为劳动力的唯一资源参加工厂的生产活动。旧式繁琐的女装逐步被淘汰,富有机能性的男式女服在女性生活中确立。

战后,简洁、洗练成为女装一大特色。经过这场男性在社会生活中“缺席”,女性“救场”的战争,女性的能力得以充分显现,并得到社会承认。女性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力,同等的参政、议政和在参加工作的思潮影响下,许多女性将性别特征有意掩盖,追求平胸、松腰、束臀的男性化外观,从而产生了女装与男装趋同的倾向。

20年代稍晚期,夏奈尔的短而无腰的服饰成为这一全新时装路线的代表。她支持这种男女性别兼备的形式,她用平针织物和羊毛这种原来作为男性内衣的服装材料来代替以往女装外套僵硬的布料,给女性穿着者更多的运动自由。

30年代,埃尔莎·斯基亚巴雷利(Elsa Schiaparelli)重又强调曲线,并将男装中的垫肩引入女装。同时女装的裙子开始缩短。

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决定性地完成了女装的现代化,女装完全变成一种非常实用的男性味很强的现代装束,即军服式(Military look)。

6 0 年代,“年轻风暴”(Counterculture)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牛仔裤、喇叭裤加速了服装的中性化趋势的发展。此时还出现男装中性化乃至女性化的现象。

70年代,“嬉皮士(Hippies)运动”和70 年代中期的“朋克”(Punk)导入了中性概念。女性酷爱长裤,甚至晚礼服也配穿长裤。

8 0 年代,女权运动( Th e movement of women\' s rights)轰轰烈烈,时尚女性在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上积极参与,努力进取,出现不少与男性比肩的“女强人”。80年代中期,女装借用男装的宽肩显示出阳刚之美,肩部造型十分夸张,甚至超过男装的肩。同期出现的“休闲服”也成为“中性化”的代表。

从90年代到今天,中性化趋势一直在服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而且经久不衰。至此,男女装终于开始了相拥之后的融合。

三、女性服饰中性化的社会原因

1.生产需要。传统的社会中,男女两性性别分工明确,男性从事主要的生产劳动,女性多从事家庭内部的生产劳动,因此像中国古代的裹脚,缠足等习俗,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女性劳动能力的束缚。西方国家,中世纪时期女性的服饰,如收腰,大裙摆等特征,也是对女性

劳动能力的束缚。但从另外一方面讲,因为社会对女性的劳动没有要求,所以在女性服饰设计上更注重美观,而不是注重方便实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要求走出家庭,参加生产,这样原来那些不便于生产的服饰迫切面临变革。

2.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服饰中强调以服饰对性别加以区分,所以男性和女性的服饰特征非常突出,易于区别。随着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性对自身权利诉求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男女平等,要求同等的社会地位。如此,女性的弱势的社会地位逐渐得到改变,服饰上也发生变化。同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也发生改变,由原来的家庭主妇向社会化女性转变,女性服饰的中性化更易于让人们接受。

3.特定事件的催化。如战争。有哲人称:“时装可以毫厘不差的揭示时代的情绪,为世界的情感状态提供出色的记录。”西方中性化服饰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争结束,恢复生产。伴随着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大量新生儿出生。二战过后,两次世界大战的生育高峰重叠起来,欧美国家进入baby boomers(婴儿潮)时期,“当时法国20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美国有一半的人口是二十五岁以下的年龄,他们年轻富于朝气,成为六七十年代不和忽视的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6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正处于不明显的混沌时期,对于性别的社会意义也没有深刻认同,逆反的天性使他们不愿接受传统对性别的定义,本能的拒绝不美好的所谓成人的世界。相对于那些约定俗成的观念,自由,平等,另类的想法,更容易在青少年中形成共鸣。因此他们喜爱挑战传统观念中的性别的概念,通过异化的服饰来反对被强加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服饰观念。这种行为可以被理解为自我保护措施,更像战后人们自我调整的手段。因此,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反传统的文化大量涌现,如嬉皮士、朋克风,这些文化通常对性别不加区分,不仅女性的服饰中性化,男性的服饰也趋于中性化,甚至是一些女性的装饰品,在男性身上也得到广泛应用。

4.服装的社会效应。现代社会中,两性色彩兼具的人更容易与他人相处,受到他人欢迎。女性在工作中寻求与男性同等地位,因此需要发展出同男性一致的积极、果断、独立、创造等品质,服饰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有很大作用。中性化女装使女性在职场中显得精明能干,果断且充满智慧,可以为女性在现代职场竞争中大大加分。 5

四、中性化服饰的发展前景

二战以来,中性化服饰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晚期,可可·夏奈尔,将女性服装中注入男装因素,极大推动了女性服饰中性化进程,将中性化女装纳入时尚之中,5 塔克、金斯韦尔著,童未央、戴联斌译:《时装—速成读本》,三联书店,2002年2月第一版,第10页。 6 《富民时装网首页,信息中心,名师档案》

随后在时装界得到很大发展。

但是,虽然人们观念转变,中性化服饰越发为人们接受,但中性化服饰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与传统服饰相违背的,非服装主流,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性化服饰可能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成为人们彰显个性的方式之一,但是传统两性服饰的主流地位仍然不会改变。

会计兴起与发展论文

服饰的历史与发展总结

B&P服饰发展计划书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P2B的兴起

藏族服饰与风俗

服饰美学与服装设计

锡伯族风俗与服饰

中国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历程(推荐)

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

中性化服饰兴起与发展
《中性化服饰兴起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