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村马铃薯种植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4 01:01: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村马玲薯种植情况的调查报告

=

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由于马铃薯营养丰富、粮菜兼用、适应性广、产业链长,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耐干旱、耐脊薄、抗灾力强、稳产高产,因而是我国三北、西南等老、少、边、穷地区的主栽农作物。当前我国马铃薯淀粉、全粉、系列变性淀粉等工业产品,年产量达100多万吨,为食品、制药、化工、发酵等几十种工业提供优质、环保源辅料;薯条、薯片、保鲜制品以及以淀粉、全粉为原料的方便食品、膨化食品、休闲食品加工业也方兴未艾。2008年,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小土豆、大产业、管大用”。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2007年9月全国马铃薯发展会议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三是满足市场消费的现实选择。

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我国马铃薯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工业领域提供了优质原料,而且成为许多贫困、欠发达地区的支柱性农业产业,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村马玲薯种植现状并分析农民收入增长因素,我于2012年 3月-----村驻点实习,在实习的三个月中,在-村两委班子的帮助和指导下,我深入农户,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了30户农民,虚心与当地农民、工作人员相互交谈,掌握了该村农民种植马玲薯情况第一手数据和材料。回来后,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村农民马玲薯种植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制约---村农民马玲薯种植的因素,并对该村马铃薯的种植提出了自己初浅的建议:

一、----村马玲薯种植现状

距镇政府所在地0.3公里,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18公里。东邻东山,南邻东丙,西邻新成,北邻新民。辖大寨、小旧城、街子、下拉相、弄满、翁姐、拉弄、沙坡、弄保等23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47户,有乡村人口3573人,其中农业人口 3263人,劳动力 21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47人。该村以傣族、汉族为主,其中傣族2613人,占全镇人口的73%。汉族 650人。全村国土面积9.83平方公里,海拔 850米,年平均气温19.3℃,年降水量1500毫米,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025亩(其中:水田4217亩,旱地 808亩),人均耕地 1.52 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 5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1.6 亩,主要种植坚果、咖啡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3,105.75亩,其中养殖面积 526.2 亩;荒山荒地 1,600亩等资源。等农作物。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402万元,比2010年的13052.48万元增4349.52万元,增长24.9%;完成国、地两税税收374万元,超县下达任务数1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06元,比2010年的4837元增加1296元,增20.8%。

-

二、-----村马玲薯产业发展的因素

我国马铃薯加工业凭借资源技术、市场等后发优势,二十多年来发展迅速。但作为新兴产业,在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制约行业健康、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从旧城镇旧城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制约----村马玲薯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影响种植户增收。最近两年,以化肥、柴油、农药、1

种子、农机配件为主的各类农用物资价格不断上涨,而且波及运输、仓储等相关行业。导致马铃薯种植成本逐年攀升,目前蔬菜用马铃薯的亩生产成本已经达到180元(不包括地租),比两年前增加60元。这已经对种植户收入的增长造成巨大的影响。

2、土地转包(地租)价格持续上涨,种植户不堪重负。由于种植马铃薯需要大量土地,小农户自有的耕地严重不足,只能租用家庭农场的休耕土地,导致土地转包价格迅速上涨。2007年以来土地转包费从平均每亩140元上涨到了目前的每亩180元,这对小农户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3、马铃薯生长期的技术保障服务工作及销售工作仍需加强。由于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连年增长,部分地区出现了“重茬”现象,导致生长期病虫害频发,因此中期技术保障服务工作必须加强。另外,马铃薯的销售工作必须早做准备,确保收购资金及时到位,避免“丰产不丰收”、“薯贱伤农”现象的发生。

4、农民科技水平不高,导致农民生产成本过高。

据统计到:全村人口3573人,其中小学生178人,占5%,初中1214人,占34%,高中或中专1500人,占42%,大专、大学及以上学历681人,占19%。可见当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是在高中以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因为较低的文化程度造成了农民一方面难以有效接受一些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导致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开拓市场的胆识和魄力;另一方面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出务工人员在企业的劳作质量和收入水平。在调查过程中,给我们的印象是:有致富想法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较高些,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被问及他们来年为增收有什么打算时,他们的回答基本都是:“与往年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

三、-----村马玲薯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而切实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是帮助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为使旧城镇旧城村马玲薯产业有更好的发展,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我对-----村马玲薯产业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适当控制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加大对种植户的贷款支持力度。由于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特别是一些小农户在春播时期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建议金融部门适当加大对种植户的贷款支持力度,同时做好农用物资价格调控工作,以使农民都能种得起地。

2、确定土地转包最高限价。转包的土地都属于轮作休耕土地,因此应该对这部分土地实行转包最高限价,根据林区实际情况,建议每亩转包土地价格控制在80——100元以内为宜,以使农民都能租得起地。

3、科学选种。在选种上,选适合自己土地的优质品种,才能保证马铃薯的优产、高产。同时,提高机械化技术操作,用机器代替人力,不仅能提高劳动力,还能减少雇佣成本。

4、充分发挥马铃薯协会和经纪人的作用,为马铃薯种植提供优质服务。由于“重茬”现象严重,加上种子自身携带病毒等因素影响,近两年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发生频率较高。种植户对这些病害认识不清、重视不够。需要农技部门和马铃薯协会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在销售工作上必须要加强对经纪人的引导,让他们不仅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广大农户负责,不仅要自己增收,更要让广

大农户增收。

5、加强农民种植和管理马铃薯的相关技术培训。农技中心应每年都在旧城镇举办马铃薯品种试验示范和样板培训会,让群众掌握了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确保高产和高效益,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围绕提高社员素质开展辅导培训,特别是对农机手开展技术培训,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吸收、消化农机新装备的能力。此外,对有能力的合作社带头人开展辅导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

-

马铃薯种植、销售情况调查报告

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调查报告

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讲稿

马铃薯春季种植技术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区划

马铃薯科学种植技术

秋季马铃薯种植技术规程

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教学计划

“黑美人”马铃薯种植技术总结

对村马铃薯种植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村马铃薯种植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