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村情况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14 08:33:41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村调查报告

**村调查报告

**村位于**镇西北部,距浏阳市区约45公里,全村地域面积约87平方公里。现**村是由以前的五个村庄合并而成,包含55个自然村民小组,四个党小组,128名共产党员, 7个村干部,共有 户,人口为4010人。2016年。**村农业以烟叶开发为龙头,着力打造了“粮、烟、菜、花、林”五大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2016年,**村种烤烟468亩,为优烟开发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村拥有山林面积10万余亩,林业、矿产资源丰富,有金森公司和连云山林场的生产基地。养殖以牲猪和黑山羊为主,旅游资源石源片区有千年古寺——石仙寺,环寺峰奇石异,林茂气清。金坑片区有千古一绝的百丈漕瀑布景观和板贝湖风光,自古形成金坑大峡谷——金坑溯溪,古木撑天,林间小道鸟语花香。均有待开发形成旅游景区。

一、工作呈现较好的方面

1、突出制度管理,提高干部干事能力;坚持用制度管班子,带队伍;坚持用考评激活力;坚持用民主赢支持。

2、突出举措,提高群众幸福感;抓招商,借力发展;抓项目,借机发展;抓民生,保障发展;抓稳定,和谐发展。

二、制约发展的原因和困难

1、产业不优,无特色

缺乏较好的合作经济组织,仍然以传统模式进行管理,不能做大做优,主要是村民思想观念落后,无法把控市场。

2.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导致收入低下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村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且呈现老年化趋势,文化水平不高。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高低。目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还主要有:一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吞食农民收入的增长份额;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不高,优质农产品比例不高,制约农民增收后劲;三是因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水利交通不便,山丘地区的耕地荒废,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较大,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四是农民走出去的渠道不够畅通,城乡壁垒依然存在;五是本地工商企业欠多、欠大、欠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较少。

3.农村基础设施缺乏,居住环境质量差

缺乏稳定的资金保障, 无法维持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道路网、绿化系统、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的运营。 因此很难在每个组都做到配置适当的公共服务基础性设施, 这就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种种的不便, 严重阻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4、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缺乏监护管理和家庭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作为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涉及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亟待引起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关于推进我村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一)村级组织建设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村由5个村合并而来,村委也是由村民一票一票投选出来的,在群众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首先处理群众的问题,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村委不能搞“一言堂”,上传下达要做到位

2.重视党员发展工作。

按照“双培双带”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把农村发展能手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每年发展1到3名党员。以促进本村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为本村的经济建设引进新思想导入一股清流。

(二)扶持产业发展

抓住国家重视 “三农”发展的政策机遇,立足村情,创新思路,巩固、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抓住本村的地理自然优势,金坑、石仙寺等独特的自然风貌可引导建设为景观,开发旅游区,带动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如山中荒废的耕地可种植果树。两季水稻的空隙可种植大棚蔬菜、油菜等,因地因时制宜,科学规划利用每一寸土地。

2、引导群众发展家生猪、鸡鸭、黑山羊等畜牧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庭院中、小型养殖,包括发展家禽养殖,不断提高村民收入。

3、加大组织培训力度。每年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利用好党员之家、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各项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讨发展道路,引导并联合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发展致富。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达到村容村貌整洁,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通过争取资金的方式,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继续完善道路设施建设,形成畅通的道路网络。

2.对全村进行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建立居民宜居,完善其配套性服务设施。

3.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增购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感兴趣的书刊,关爱老人,建立老年人活动室。建设文娱活动广场。

(四)提高村干部管理效率的对策

1、立足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广大村干部在团结带领群众,组织商品生产,促进社会稳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根据农村经济政治发展需要和村干部能力建设演进规律,切实实现村干部能力建设由干部主导型向能人带动型转变,再由能人带动型向民主自治型转变

2、优化体制环境,切实解决限制村干部能力发挥及成长的制约因素,使村干部在建设市场农业过程中,充分发挥组织者、领导者的作用。

3、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和发挥村干部能力的长效机制。

4、全面提高村干部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开展学习班。

推荐第2篇:村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村坐落在XX乡的东南部,东南邻XX区路河乡西南邻XX区XX镇,是属于XX乡的南部最边缘。该行政村由XX的4个村民组和路阁的2个村民组组成。全村共315户,1273人,其中党员24人。该村的耕地土质主要是两合土,有部分地块属于沙质土壤。土地总面积2213亩,总耕地面积1981亩,现耕地面积1946亩,灌溉用井26眼,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自今年借助区扶贫办农开办帮扶该村契机,先后无偿投资30万元,为该村铺上了水泥路,建设了2座桥梁,彻底改变了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状况,区委组织部为该村建设了高标准党员活动室,使广大党员群众有了学习活动场所,大大改善了该村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

二、经济状况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去年该村种植小麦1736亩,每亩投入在460元左右,产出800元左右,今年种植小麦面积1813亩,主要的小麦品种有周麦1

8、新麦

19、周麦16。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3 ,目前该村有预制厂1家,石料经销户1家,木工作坊1户,主要的销售对象是附近的村庄,商业尚未形成规模,零售商业户2户,常年养猪农户35户。2007年底该村人均年收入为2300元左右。

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情况

1、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其他道路已经打好路基,明年就可以铺上柏油路,这样我村的道路改造就全面完成,使村容村貌大大改观。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XX村距离集贸中心较远,所以,以经商为主要产业的很少,大部分主要以种养和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有几户个体工商经营户,但规模不大。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想办企业没有资金,搞养殖没有技术,搞科学种田没有技术带头人等问题。

3、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在各项惠农惠民政策的引导下,2007年参加新农合之际,就有1173人参加新农合,参加人口占全村的90%,切实解决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日前2009年新农合费用征收工作已基本结束,

之前因外出务工的未能参加的村民,也积极加入新农合的队伍中。在区委推行的农村技防工作中,农户都积极参与配合,增强农村的防范能力。10月份开展的良种补贴工作,广大农户购买到放心的优质的小麦种子,现在小麦的苗青长势良好,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信心,为明年的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该村总人口1273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45人,长期外出已婚育龄妇女35人。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单月康检的要求,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是仍需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采取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避免反弹现象的发生。

5、以人为本,弱势群体倍受关注。该村五保、低保对象,总计35人,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四、关于XX村建设、发展的几点想法

1、进一步加大农业开发力度。该村现有人口1273人,现有耕地1981亩,建设了较为配套、合理的供排水体系。目前尚有870亩耕地,灌溉用井紧张。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借助现有的水利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动粮经比例的缩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在目前状况下XX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2、抓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目前农产品存在着生产的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有时还存在效仿和低水平的重复等现象。把“一村一品”建设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使农民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明年准备在全村搞千亩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进一步膨胀产业规模,成为该村种植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3、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继续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目前我村农户主要以养猪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针对好的致富项目,应加以鼓励并给予支持,在农村小额贷款方面给有致富项目的农户加以支持,使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4、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该村的东南部的道路仍是一遇到雨天,泥泞不堪,交通隔绝,出入道路仅靠一条土路,村民深受其苦,成为影响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之一,该部分村民强烈反应,要求改变目前的交通状况。

5、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一池三清五改五化”(建沼气池、清理粪堆、清理垃圾、清理柴草、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陈规陋习、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活动,引导农民积极投身治理乡村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的新乡村,为广大农民打造一个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

6、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争创一流班子。按照区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借助此次“第六届村干部换届选举”的契机,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委会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文化大院建设,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下一步准备建设文化大院并配备一些简单的健身设施,村民们在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聊聊天、健健身,同时还配备有远程教育录像,可以学习一些科技知识,这样以来,既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减少邻里之间的摩擦,也可以大大减少打牌、赌博人员的数量,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时也可以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这是我到村任职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自己日常工

作时的所闻所见,所掌握的一些情况,可能不全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情况有待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举行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基础上,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XX奉献自己的青春。

推荐第3篇:村情调查报告

村情调查报告

(**镇 王**)

4月12日,我来到***村开展入户调研,***村有4个村民小组,405人,耕地面积约600亩,林地面积约3000亩,党员23人。

***历经龙长高速,金山黄金冶炼厂建设,龙氟化工厂建设,20万吨铜冶炼项目建设,蛟城高速公路等5次征地,其村坐落在坪埔循环经济园区几个工厂之间。今年3月16日,龙氟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硫酸泄漏事故后,***村民多次向县、镇有关部门和人员反映,要求整村搬迁,带着这个问题,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入户七户,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汇总、梳理。

一、调查的主要情况

(一)入户情况

第一户邹**,49岁,96年入党,家中9口人,自己开皮卡车运输赚钱,儿子在龙岩打工,儿媳在龙氟化工上班,一女儿在龙岩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上班,建议政府早日完成整村搬迁,搬迁时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第二户邹**,年轻党员,3口人,开龙马车,要求搬迁意愿比较强烈。

第三户邹**,56年出生,90年入党,7口人,儿子在龙岩搞室内装修、媳妇在紫金铜矿业上班,女儿在厦门工作,他相信政府,自己对是否搬迁听政府的,大多数年纪大一点群众肯留下来,年轻人想搬迁,要求公示补偿标准,特别是不能让先搬迁的人员吃亏。

第四户邹**,43岁,乡村医生,比较担忧空气污染,这边化工企业生产后,生存环境受影响,要求政府重视环保问题,抓紧实施搬迁,并要求政府规划一块地皮建卫生所。

第五户邹**,4口人,2个女儿,以种田和河田鸡为业,表示80%的人想搬迁。

第六户邹**,43岁,4口人,老婆在龙氟化工上班,表示愿意搬迁,并提前搬到过渡房。

第七户邹**,32岁,4口人,以种田为主,愿意搬迁,并在华强小区过渡。

(二)根据走访收集的建设意见

当晚在***村部召开了50多人参加的村民代表大会,就是否同意搬迁,如何开展工作和补偿标准等事宜进行议定,会议表决议定四项:

1、与会人员一致同意政府给予搬迁;

2、搬迁标准要按政府最近出台标准,同乡同价;

3、需到华强小区过渡安置;

4、安置地选择在**和坪埔。

二、几点建议

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发放调查表,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同时结合**循环经济园区发展的态势、趋势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村整村搬迁的条件已具备,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村处在20万吨铜冶炼及其下游产品1公里安全环保防护距离内,从落实省、市环保政策看,必须无条件实施搬迁。

(二)从群众的意愿看,***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和年纪较轻的群众都有搬迁意愿,实施搬迁工作,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三)从改善民生方面看,***村处在多家化工企业的包围中,一定程度上影响该村的生存环境质量,加之经历过黄金二冶、龙氟化工其三次污染事故,群众心理上对化工企业存在恐惧、若实施搬迁能从根本上改善该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四)从资金投入方面看,越早搬迁、成本越低。

(五)从转移农民方面看,实施搬迁后,该村村民可依靠工业企业的发展从事第三产业,就业有出路。

(六)从地形地貌方面看,该土地仍可进行有效综合利用,特别是发展铜产业下游产品,延伸铜产业链。

综上所述,建议:

1、县政府尽快批复实施***整村搬迁;

2、搬迁政策参照执行梅坝罗屋、莲塘政策;

3、制定出台迁高安置政策,引导农民转变安置方式,节约用地;

4、组建以县领导任组长的搬迁工作组,抽调得力干部开展搬迁工作;

5、在时间上不要硬性规定,从“要我搬”变为“我要搬”,减少搬迁难度;

6、加快安置房建设步伐;

7、加强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推荐、实现搬迁户一户一就业目标;

8、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推荐第4篇:村庙会调查报告

村庙会调查报告

河北省地处燕赵大地,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河县位于河北省的西南部,该县并不是后兴起的县城,而是一座古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战国时期的田光,三国时期的颜良都是该县人,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籍中共最高将领董振堂将军,除此之外,新河县又有很多珍惜的文物出土,如20世纪六十年代出土的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汉朝双系罐、隋朝五嘴壶,还有大皇庄净业庵的大铜钟、东关十方院的人头幢。

新河县发展到今天,任沿袭保留了许多古代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风俗习惯也有一些相应的变化。我们于2011年2月28到新河县尧头中学实行,在实行期间多次听学生以及当地人提到庙会,从学生的描述中,庙会给我的感觉就像赶集似地,有很多小商法买东西,还有文艺汇演。但是我有些困惑,这和平时的集有什么不同呢?难道每年一次的就叫庙会?定期的就是集市?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迎来了尧头一年一度的庙会——端午庙会。

庙会当天我们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向当地的老人了解一些相关情况,情况如下。

尧头村的庙会定在每年的端午节,即农历的的 五月初五。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四,在村西最后一家的西侧有人用白色帆布搭起了一个凉棚,到了晚上,村民活动广场上便传来了有节奏的咚咚打鼓声,据当地老师说,这是表演的人提前预演彩排。这使我对端午庙会更加好奇。

五月初五当天,平静的尧头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很多小商贩聚集到尧头,他们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摆开摊位。这些摊位既有普通的商品,吃的、穿的、用的,还有一些传统工艺的摊位,如写花鸟字画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拿出一个体积不大的盒子,摆开了正式,这盒子打开后是一张桌子,他把用品摆在桌子上,铺开纸,用一只特殊的笔(如长方体印章,扁,沾颜料那侧为海绵质的头)沾了两种颜料在纸上随便一图,一只生动的蝴蝶就画了出来。

在村西的凉棚下,北面的墙壁上已经挂上了一幅神像,长约一米半,宽约70厘米,那神像花绿的脸,面目有些狰狞。神像前有一张摆着贡品、烧香的坛子的桌子,桌子前面有石头围城的火堆,专门用来烧纸。火堆前面又有两个垫子,时不时有人来磕头上香。凉棚两侧内西侧摆着条形的长凳,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奶奶。东侧由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手持小鼓带着三个婆婆,那三个婆婆有人手中拿钵,有人拿锣,伴着小鼓有节奏的敲着,四个人口中念念有词的唱着,应该是祭语。在凉棚的西侧有三堆火塘,也是用砖简易垒成的,最靠西的两个火塘直径越半米,里面烧着纸,有人在旁边不断的加烧纸,在靠近凉棚的这个火塘有些特别,两边分别用一块砖立着,像柱子一样,上面有平放了一块砖,感觉像打开的打门一样,在砖头支撑的空间下,摆着贡菜和酒,酒杯中还插着一只粉色的三角纸旗,在这旁边插一个大的红色三角旗,上面黑字写着“尧头庙会”。

据当地人说,村里面专门有人负责每年的祭祀活动,从前,在庙会的前一天,祭祀人员就要到庙里把神请来,并且负责烧纸接待香客,直到庙会结束那天,昼夜不息。在庙会期间,还会有人捐赠善款、许愿还原。尧头村负责这件事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据当地老人说,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古时候,这个地区爆发瘟疫,邻县冀州一个人为了解救老百姓,自己就把所有的瘟疫都吃掉了,以至于脸被涨青涨红,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给他塑像,慢慢的,他也就演变成了神,受后人供奉。于是每年庙会,人们就会前来祈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有一个好的收成,祈求全家平安。

发展到今天,尧头庙会已经有了很多改变。在端午节的早上,负责祭祀的人会在六点之前到庙里去请神,经过一个小仪式后,将神像请出庙,抱神像的人在前,其他人在后,敲着小鼓,打着铜锣,拍着钵,口中唱着。把神安置到事先搭好的凉棚内,以供人供奉拜祭。

庙会除了商业活动、祭祀活动外,还有文艺表演。表演着多为四五十岁的人。先在庙会凉棚前集合,着统一旧式军礼服,组成一个小乐队,每个人手中都有乐器,乐队最前面还有一个指挥,在这个小村里可是相当壮观。乐队中最显眼的就是标有“新河尧头”字样的大鼓,直径约一米半,需要两至四个人敲。乐队在庙会前表演一会儿后就休息一会儿,再次表演时,位置就向村中的广场移动,反复几次,就到了尧头村的广场。此时乐队队员们脱下军礼服,换上了表演服。只看广场舞台上,那一群可爱的大妈,蹦蹦跳跳像小姑娘一样,鲜红的手绢在她们手中灵动的甩着,一点都看不出来她们的年纪来。这些大妈还身着藏族同胞的衣服表演藏族舞。看这些大妈那眼神那动作,不得不让人佩服,其表演艺术魅力已超越了年龄。一时村民们都聚集到此看这场文艺汇演。表演结束后,村民自发的又扭起了大秧歌,伴着现场配乐,瞧!大家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都被这热闹的气氛感染着,恨不得也去扭一个。

艺术家在民间,看那满头花白的老头,敲起鼓来特别带劲,那手腕那眼神,都是那么有渲染力。再看他旁边的两个大爷,在斗钵,两个人像小公鸡一样,平日里刺耳的钵声,现在也成了动听的语言,他们两个又像在辩论似地,你一言我一语,加上生动的肢体动作,真是一种享受啊!这还是我第一次看。

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中午,各家敞开大门,都在过堂里摆下桌子招待亲朋好友。本村的学生们也把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带回家去,想必他们的母亲已经准备好一大桌丰盛的食物了吧!整个村庄沉浸在喜悦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尧头村的端午庙会已经不单纯是一种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借这庙会这个契机进行商业活动,庙会期间更是当地人走亲访友的好时机。通过庙会这个机会,加强了人和人之间的联系。

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组织庙会的这些人都已经很老了,年轻人多认为烧香拜神是封建迷信,只是看个热闹,对于庙会本身的一些事情并不关心,对于庙会的相关传说也知之甚少。那么,尧头村的庙会还会存在多久?这还是一个问题。

秦来茹 谢燕婉

推荐第5篇:牛头村调查报告

中共***村党支部

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调查报告

根据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和安排, 我作为***村的一位支部书记,经过近段时间的1条入细致调查研究,结合我村实际将调查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1、健美乡***村位于乡政府东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43户,总人口578,人耕地面积640亩,无集体收入,有一所村完小,有教师5人、学生50人,公路一条,全长

8.9公里。

2、经济发展情况与经济现状

我村地处雅龙江二半山区,村里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农副产品有:玉米、马铃薯。在养殖方面猪、鸡成为近年的主要牧禽。我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核桃、花椒、蚕桑生产,这些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锦屏重点项目建设,为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基层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经过

几十年的磨难历史村民们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而我们村由原来的一个不起眼的村子基本变成了乡里一个生活富裕村。所取得的这些正是村民的勤劳与智慧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村民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感到高兴。但是在高兴的同时他们也道出了自己的担优,因为村中的一切生产主要是以小作坊式的生产为主,并没有形成规模性生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村的经济发展,这是一些村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常遇到的问题。面对这一难问题他们希望政府可以为他们的发展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同时边远山区的运输、能源和物价的上涨已经影响到了农民的经济利益,这一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支委共有3名成员,全村共有党员18名,有3明预备党员。***村支委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领导群众架起桥梁,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村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我村支部每年召开2—3次党员大会,实行村务公开、

财务公开、坚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快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四五的积极性。

4、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层实现通公路,照明电 90%人户用上了自来水,80%人户能看上电视,70%人户有通讯手机,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69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参合率达到90%。

二、***村现在存在的问题

1、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特质基础较为薄弱,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良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2、农村基础教育不够全面,教育状况落后,有些老百姓根本不重视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其他方面,相对就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在种植上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

3、党员年龄结构老龄化,带头致富党员少,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家青、中年少,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率高。党建带优秀青年建工作机制落实不到位,优秀青年的工作缺乏保障。优秀青年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尽管大部分基层党组织都能够把党建带优秀青年建作为一项工作来抓,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优秀青年的工作没有列入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大盘子里统一考虑,统一部署,仅凭优秀青年干部个人工作热情,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和必要的工作保障,工作限于维持现状。二是部分单位的党建带优秀青年工作流于形式,在党建带优秀青年的过程中,带的工作落实还不够,只停留在发文件等形式上。三是全乡基层党建带优秀青年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和系统做得好,而有的地区和系统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还未能很好的建立和落实;有的单位虽开展了党建带优秀青年工作,但坚持不够,没有系统性和持续性,想起来就带一下,忙起来就放一下。四是优秀青年干部在党建带优秀青年建工作中的主动性不够,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优秀青年干部,在开展党建带优秀青年工作中等的思想严重,只是被动的被带,不能积极主动的做到优秀青年跟党建。五是基层优秀青年组织的活动阵地、工作经费没有保障。由于社会资源的相对匮乏以及工作经费的短缺,乡镇和村级优秀

青年组织自主开展的活动几乎为零,有的优秀青年县委安排的活动,也由于经费、人员等原因而无法正常参加。这些情况都严重制约了优秀青年的工作和活动的正常开展。

4、水源问题需要解决,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是处在重要地位,农田灌溉全靠山谷流出的山水,遇到干旱老百姓连吃水都成困难 更不用说农田灌溉。

5、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有待提高,由于个方面的原因,农村的社会治安还存在诸多问题,偷盗、赌博、吵嘴打架等违法犯罪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盛行。

6、农村医疗事业建设优待于加强

我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设有村级医疗站,农民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7、交通不便,还得加强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更加期待解决农民长途电的问题。

三、今后工作思路

1、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2、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可保持续发展。

3、提高认识。各级党组织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发挥优秀青年支部的助手作用,把优秀青年的工作纳入到党的工作的整体格局来考虑、部署、推进,通过从思想上带、组织上带、作风上带,改进基层优秀青年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

4、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村“两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本村建设中发展状大集体经济。

5、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本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增加动力。

6、积极开展村民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加强农村图书屋的建设,将致富的法宝送到农民家中。

中共***村党支部2012年5月29日

推荐第6篇:村情调查报告

xxxxx村调查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服务群众大走访,创先争优当先锋”活动要求,从4月18日开始,我对本村的重点户进行了走访,了解到一些情况,征求到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x乡x村是一个联建村,由x村四个自然村联建而成,位于x乡东南部,南临京沈高速。x都位于鸦板(鸦鸿桥—板桥)马路的北面,交通比较便利。这三个村基本上连成了一线。x村在这三个村的西北方向大约两公里左右。

x有人口1468人,土地3300亩,中共正式党员 80名。共有村民代表24人,党支部人数为3人,村委会人数为4人,两委班子6人,两委交叉任职人数为1人。本村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养殖户以养猪、养鸡的为主。

本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小麦、玉米,以农为主。地势低洼,多坑塘;养殖业规模比较小,生猪、畜禽以家庭养殖为主;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本村在外打工人员达70%。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销售收入。劳务输出地区主要在雅鸿桥一带。

村级组织运转情况良好。村支部和村委员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比较团结,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民对村务工作比较满意,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本村上访现象不多,农村基本稳定。

本村大队部各项设施比较完备。村街道状况不好,只有一个自然村是水泥路,其余街道全是土路。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近年来,该村社会治安良好,未出现过大的刑事案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缓慢。

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除一个村发展较好外,其他三个自然村较差。村民出行难,浇水难问题严重。遇到阴天下雨,村街道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农业灌溉设施少,村民常常要排队浇水。

2、村两委工作缺乏创新,缺乏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能力。村两委班子工作上只求稳不求进,只在规定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上缺乏想法和主动性。

3、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本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小麦、玉米生产为主,在经济收入来源上主要以喂鸡、喂猪为主。

4、居住环境差,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村民的居住环境较差。街道不整齐,地面凹凸不平,柴草秸秆乱堆乱放,垃圾随意扔倒,虽然有垃圾池,但村民普遍缺乏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5、公共娱乐设施少。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从领导层来讲,主要是村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水平有限。个别村干部思路狭窄,工作上缺乏创新精神;其次是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再次是个别村干部工作能力较差。有的村干部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怨无忧人。

二是受小农经济意识制约。在与部分农户谈话中,他们都对目前所处的现状感到比较满意,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有什么更高更好的追求,对早一点过上小康生活则是茫然的和无所作为的。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首先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因此,生产上就永远停留在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上,年复一年地在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这就从根本上不能挣脱小农经济对他们的约束,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冲破这个制约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

三是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本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小麦、玉米生产为主,在经济收入来源上主要以喂鸡、喂猪为主。这种单

一、低层次的农业生产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在经济收入方面的增长点,使农民无法在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和经济收入项目方面拓展,取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收入。

四是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较低。

五是国家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有限。

三、思路和对策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农村能不能发展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没有一群负责任的干部队伍。因此,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首先要解决工作态度问题,即想不想干事的问题;然后解决工作能力的问题,即能不能干事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并形成长期的教育培训机制。对村级党员干部的培训要定计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期分批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市场经济

知识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对外考察,使他们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心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干部必须摒弃懒惰和依赖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共同创业。

2、探索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高产高效农业。要经常性地对农民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农民增收搞好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破除农民的信息、技术障碍,加快其转变思想观念。

积极联系农业科技部门对本村的土壤状况进行测量,根据本地区的土质特点、气候特征以及市场前景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高产多产,能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品种。把农业科技人才请进村,定期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运用农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调整自身的农业种植结构。养殖业方面,除了向大养殖户传递信息,组织培训,提供服务外,组织其他村民向大养殖户学习,调动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形成大养殖户帮、扶、带小养殖户,让小养殖户也能发展起来,并向其他村民渗透,引导他们也发展养殖业,形成区域优势。

3、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找专家分析,广开信息渠道,谋求适合于本村的投资项目。制度优惠的政策,吸引有实力有想法的企业到本村开厂创业。 建议考虑筹建村办创

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4、吸引优秀人才,壮大组织队伍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 、引导农村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班子中去,增强领导班子的活力和能力。

5、争取资金兴建公共设施,积极引导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电视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村民劳作之余,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给消极文化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有少数村民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打牌打麻将上。不分男女,三五成群,经常聚在一起玩扑克、打麻将,借以消磨时光。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场地,购置图书报刊供村民阅览,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身体素质,远离不良风气,促进乡风文明。

6、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困难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

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等措施,因人而异,各个击破,综合利用好农村低保、技能培训等不同方式,予以政策、智力扶贫,以达到整体脱贫致富、共同发展的目的。给予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医疗救助,对困难户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7、尽力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扶持力度,使农民真正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农村要发展,除了靠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国家在资金、政策上的扶持。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分期分批把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上,具体到我村,我希望政府能安排资金,支持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多打几口井,解决村民浇地难的问题;其次要把村子街道修好,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希望国家放低对农村的贷款门槛,让农民有充足的资金做事。

8、完善各项制度,维护居住环境

制定村规民约,约束村民不讲卫生的行为。通过张贴、涂刷宣传标语,对村民进行引导、教育。应鼓励农民多建沼气池,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的猪、牛、羊的粪便和农作物的桔杆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农村的卫生问题。沼气液还是上好的农家肥,用来浇水果、种蔬菜,少用农药和化肥,改善土壤的结构,既可节约成本、又可提高水果和蔬菜的品质。进一步完善村卫生清理制度,定期对村街道进行打扫,维护居住环境。

我通过此次村情民意调查活动,对本村的村情、民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尽我所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繁荣我村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推荐第7篇:下村调查报告

关于对黎侯镇下村农民家庭

经营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驻下村工作指导员李韶飞孙晓波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意见》(中发„2004‟1号)及县委、县政府提出“人均增收270元、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对黎侯镇下村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逐户上门走访、座谈讨论、科学测算等方式,对该村农民家庭收入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下村概况

黎侯镇下村位于县城东部,紧临309国道,全村共113户,444口人,800.35亩耕地。共有党员23人,支书、村委主任各一人,两委班子成员5人,组织机构健全,班子团结,思路清晰,战斗力强。各项工作和各种考核指标在黎侯镇处于中游偏上水平。

〃1〃

二、调查内容

1、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壮大经济实力,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2003年,该村农户总收入元,其中农业收入元,外出务工收入元,其它收入元,人均收入元。税费改革后,该村2004年已全部免除农业税、义务工、教育费。三项合计29360元,人均减负66元。截止目前,该村购置手扶拖拉机辆,农用车辆,电视台,冰箱台,手机部,新安装电话户。

2、村容村貌整治成效明显。去年以来,通过支村委一班人的努力,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该村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其中街道硬化千米。基本实现了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电话,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2〃

3、非农产业收入较高。该村收入上万元的富裕农户,大多从事着办厂、开酒店门市、养殖、外出务工等其它产业,不以农业收入为主,家庭收入水平较高。这部分农户占总户数的期%,但收入占总收入的%。2003年,该村40余人外出务工,年总收入12万余元,人均增收270元,2004年,计划达到外出务工人员70人,在上年的基础上人均再增收200元。事实证明,增加农民收入仅靠传统的农业模式远远不够且很不现实,必须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大搞特色经济、“能人”经济,把有限的资金、技术、劳力等投入到增加收入上来,多方面开辟增收渠道,尽快增加农民收入。

4、农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据统计,该村收入上万元的农户有户,占总户数的%,收入元,占总收入的%,其中收入较高的户收入元,占总收入的%;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有户,占总户数的%,收入元,占总收入的%。贫富差距较大。

〃3〃

在收入较低的农户家庭支出结构中,看病吃药和子女上学费用占了很大比例。

5、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200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其中元,土地承包费元,宅基地收入元,其它收入元。在收入结构中,收入占了很大比例,项目收入微乎其微。这种收入结构及有限的收入严重制约了该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加上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有限,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有一定难度。

6、土地和人口分配不均。下村共有土地800.35亩,444口人,应人均土地亩,但是年,因,致使土地分配严重不均,有的家庭2口人,拥有10多亩土地,有的家庭

7、8口人,却只拥有

3、4亩地。

三、几点建议:

1、应高度重视并正确对待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当前该村还存在一些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如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大,种植模式单一,收入有限;贫富差距较大,贫困户由于缺乏项

〃4〃

目、资金、技术、劳力等,增收困难;劳务输出规模不大,外出务工人员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部分农民观念落后,缺乏大胆创新精神,不能把有限的资金、技术等应用到增收致富上来,增收缓慢;部分农户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等问题;村集体经济薄弱,维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困难等。这些不利因素在全县农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前农民增收,影响着小康建设大业的整体推进,需要有关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促进农民增收。

2、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好当前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该村及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建议各有关部门及农村工作指导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农民增收方面多下功夫,多想办法,多出点子,大力度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和项目,开辟增收渠道;在资金、技术方面要加大协调力度,重点向农村倾斜,积

〃5〃

极扶持农村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尽快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劳务输出规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切实增强他们增收致富的本领;结合县里的“大解放、大开放、大发展”思路,开展思想大解放活动,引导广大农民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开辟增收项目,尽快增收致富;加大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穷孩子基金”作用,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农村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千方百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农村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整体步伐。

二OO四年五月三十日

〃6〃

推荐第8篇:村经济调查报告

村经济调查报告

市洋河新区社会事业局

一、基本情况

中兴村地处洋河镇区南部2公里,全村19个村民小组,1149户、5860人,现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93户、250人,低保户40户、93人。村有党员97人,13个党小组。全村面积7300亩,耕地6400亩,人均耕地1.3亩,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外出打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年外出务工近千人,2016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为7200元左右。属区定经济薄弱村。

二、发展现状分析

现有基础

1.发展优势

一:农业基础比较好

人均耕地面积约1.3亩,每户耕地5亩多,耕地土质好,水利沟渠基本畅通,发展高效农业有基础。

二:养殖前景比较好

土地资源丰富,农户储存小麦和玉米比较多,给养殖提供了便利。全村现有养鸡、养羊、养猪、养牛专业户8家,养殖规模都不大,经济效益不是太好,需要引导和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

三:高效农业有一定规模

目前已流转土地400多亩,种植50亩大蒜专业户1家,种植350亩粮食专业户1家。

2.不足之处

一:为民服务能力较弱

村部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配套不全,没有村民活动中心,服务功能弱化。

二:交通和水利设施比较落后

村庄内部道路未达到庄庄通,高标准农田不到一半,有些路段和桥梁破损比较严重,部分排涝沟渠破损形成堵塞,影响农业生产。

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目前,全村93%的耕地面积仍然是传统模式的小麦和玉米种植,产量效益不高。工业方面基础十分薄弱,只有一个家具加工厂,规模不大,工人素质不高,机械设备陈旧。三产服务业零星敲打,仅有几家路边小超市,几家出售洋河小酒厂的散酒。

三、发展思路

洋河镇是中国闻名酒都,是宿迁市经济重镇,围绕洋河镇酒都重镇、生态旅游特色镇的发展定位,中兴村将重点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项目经济。

一是打造洋河镇区南部特色乡村示范点,围绕村庄、道路、桥梁、沟渠、绿化等开展环境整治,美化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村组规范管理水平。

二是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在洋河全镇生态高效农业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和规模养殖畜禽,引进绿色食品加工项目,实行\"网上直销\",打造苏北传统农业特色幸福乡村。

四、具体举措

1、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围绕洋河新区\"十三五\"规划,对现有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加强土地流转,为专业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发展种养殖创造条件;统筹规划村庄布局,争取整理土地800亩,用足用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承包土地,进行专业化种植、养殖,发展规模生产,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

2、改善发展环境

大力解决中兴村到镇区的交通建设问题,积极向新区和镇汇报协调,利用新一轮村居布局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农村道路建设补助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修桥铺路、维修沟渠。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发展环境,积极邀请企业落户中兴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畜禽绿色食品\"网上直销\"企业、木材加工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3、强化村民的教育培训

一是重点抓好农业新技术培训工作。组织种养殖技术人员进农户、到田头,手把手传授新技术、新方法,让一部分想致富的能人先行先试,推广蔬菜大棚种植和畜禽规模养殖,而后再带动影响一批人。

二是是依托社区教育中心,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开展农村社会学习型活动,通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办黑板报、定期读书交流和召开群众会等形式,更新村民观念,使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多样化,农技培训讲坛常态化。

4、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

针对在家老党员多的实际,实行老党员公开承诺制,发挥老党员觉悟高的特点,做好政策宣传、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和疏导、邻里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村支两委结合村实际,制定长远发展方案,以发展高效农业为契机,整合集体资产资源,积极发展集体牵头、村民广泛参与的发展项目,推进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及时出台优惠政策,既要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更要千方百计引导外出创业成功的村民,回村投资创业。

推荐第9篇:驻村调查报告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上官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们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县城和**做短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按农时季节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3-4次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4、引导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蔬菜类和养殖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是积极与市县有关方面联系,尽快完成**组四百米进城道路的硬化问题。二是和省高管局联系,及时完成对**村辖区因高速路修建损毁路段的修复。三是协助完成对该村中心小学建设前期的论证规划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四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促成在**东岭新打一眼机井,解决该地块的灌溉问题。五是与县城建、环保部门联系,积极争取城市垃圾掩埋处理项目,带动该村道路修建和扩大耕地面积。六是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部分贫困户解决危房修建补助问题。力争年内办成2-3件。

6、进行村组巷道整修,建设文明乡村。利用冬季农闲时节,组织群众对村组巷道进行集中整修,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文明化程度。

7、发展塑棚工程和奶畜业。依托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为群众积极协调建棚资金,年内发展一定规模的日光温室。鼓励群众饲养奶牛和奶羊,使该村的奶畜业在现在的基础上有明显增长。

8、年内组织农民开展一两次农村政策、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诸方面的培训教育,启发内在活力,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组织人大机关干部不定期下村帮扶调研,向农民传信息,与农民勤交流,提高帮扶效果。

推荐第10篇:村情调查报告

兰桥乡红光村村情调查报告

2010年9月,我荣幸地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怀远县兰桥乡红光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进村一个半月,通过走访群众、整理村务材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对红光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红光村基本村情

1.红光村概况

红光村位于兰桥乡西南,周边与刘集村、兰桥村、联合村、孙庄村相接。红光村距兰桥乡乡政府有1公里路程,距兰桥乡刘集集贸市场也只有1.5公里,方便了村民的生活。红光村有8个自然村,共占土地3900亩,其中耕地面积3320亩,水面面积80亩,村庄面积500亩。全村共有农业户442户,举家外出55户,外出人数近800人。人口总数1698人,是全乡人口最少的行政村。

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全村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主要是种植水稻和小麦, 2009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2900亩,水稻总产量290万斤;小麦种植面积3350亩,小麦总产量268万斤;全村农业总产值613.8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全村拥有拖拉机等大中型机械的共有4户,有4户拥有汽车,居住在两层及以上楼房的共有86户,贫困户12户,全村低保人数136人,覆盖率达8%。五保供养共有42人。全村新农合参合率达99%,新农保参保率达95%。村中主干道为水泥路。全村共有党员24人,村两委成员7人。

1全村有小学1个,在校学生有200多人,教师10人。同时建有村级卫生服务室76平方米,村级计生服务室18平方米还建有4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有科普类、生活类等多类书籍,供村民们借阅。

2.红光村自然环境

红光村位于兰桥乡西南,这是一个宁静而又和谐的村庄,村民们热情而且彼此相处融洽。

一条水泥路通往村内,在水泥路的两旁,有几十亩的树林,这些树木如同哨兵一样屹立在路的两边,在守卫着它们的家乡——红光村。过了树林,有一片片的稻田,这个时候,整个稻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果实都压弯了秸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过了稻田,就进了村庄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泥路左边一排排新建的楼房,虽然现在还在建设当中;还有水泥路右边的红光村卫生室和村委会的楼房,新建的卫生室给村民寻医看病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真是一大惠民的举措。

沿着水泥路再向前走,有着不同分支的小路通往村里的各个自然庄。这里的环境很宁静也很优美,这里的村民很热情也很淳朴,这里很美好。

3.基层组织建设

红光村两委在村支书纪占志、村主任马长生的带领下,

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全村共有党员24人,村两委成员7人,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

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全面深化了本村党建的“三级联创”活动。

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3)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红光村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红光村两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红光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红光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进,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人民的文化意识不断提高,逐步开始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08年以来,村两委抓住“村村通”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30万元,新修水泥路面2.1公里;投资10万余元整治公路,村内硬化道路达5.3公里;通过多方筹资,修建了沟渠、桥等十余座;实现了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9%。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

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组组通公路已经部分实现,并将全部实现。村两委已将修路纳入明年发展规划。

5.社会治安与信访稳定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红光村两委一直对本村的稳定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红光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红光村两委一直努力保持全村综合治理稳定,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解决群众纠纷和矛盾,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上访的诱因,维护农村稳定。变村民上访为深入群众,积极发现本村的不稳定因素,将并努力把这些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维护本村社会稳定,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因此,红光村村民对社会治安满意率高达95%。

二、对红光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2.积极发展民营经济

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而全村的农业也只是以水稻小麦为主,几乎甚至没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没有其他民营经济的发展,村两委应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应积极搞好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让外出务工青年能返乡创业,努力实现本地就业,带动本村经

济发展。

3.关于发展和吸收党员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使红光村更加充满活力,与时俱进。

4.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不要将远程教育设备当成摆设。远程教育不仅要对党员干部开放,也要对广大群众开放。建议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学习技术,促进农民增收。

5.尽快筹建文化大院,积极引导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电视、电脑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文化娱乐和图书科普等方面的设施或载体,以及健身场所和设施。村民劳作之余,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给消极文化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有少数村民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打牌打麻将上。不分男女,三五成群,经常聚在一起玩扑克、打麻将,借以消磨时光。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尽快筹建文化大院,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场地,购臵图书报刊供村民阅览,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身体素质,远离不良风气,促进乡风文明。

6.关于两务公开

建议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落到实处,广泛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尊重广大村民的意愿,不断提高村民对村务的参与度。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在村两委领导下,锐意创新,奋发进取,以维护本村社会稳定为前提,以促进本村村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红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红光村两委的直接领导下,红光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在掀起高潮。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两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的发展道路,共同富裕奔小康。我相信,红光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怀远县兰桥乡红光村

党支部书记助理

××

2010年10月28日

第11篇:驻村调查报告

枝江市司法局驻洪治村工作组入户调查

情况报告

*市司法局驻**村工作组按照全市“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于3月6日正式开展入户走访活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村现辖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551户,1830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542人,全村总耕地面积2173亩。其中,水稻372亩,棉花1015亩,柑橘786亩。2010年全年农业经济总收入1497000元,农业人均收入5033元。截止2010年末村级债务1659133元。目前驻村工作组已走访农户470户,占85.3%,召开群众座谈会9次,座谈群众100多人。从入户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村民对开展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反响较好,普遍认为,开展这一活动不仅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更是体现了各级党政组织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关注和关心。

二、主要做法

在民情走访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结合”的方法。

一是入户走访与宣传惠农政策相结合。从3月6日始,我们由村干部带队,分三个小组进行入户走访。一方面工作队员带着真情走进农户家中,认真与农民交谈,收集意见,

做好民情记录,发放宣传资料;另一方面认真调查、检查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情况,并针对部分农民对有关惠农政策还不清楚或不理解问题做出宣传解答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民对各项惠农政策的补贴项目及标准有了较详尽的了解,让每一个农户家庭做到心中有数,有一本明白账。

二是入户走访与帮扶相结合。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我们与村支部共同排查,研究确定了2名重点帮扶困难户和1名蔬菜专业大户。3月31日,局机关拿出4000元作为帮扶资金送到该村,帮助解决贫困户村耕生产资金紧缺问题。另外,还结合司法局工作特点,对该村移民低保户望运富进行法律援助,指派律师免收代理费,帮其维权。

三是入户走访与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入户走访中,我们针对农村社会治安、民事纠纷等实际情况到户宣传一些法律知识,教育农民自觉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同时还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请法制宣传员上法制教育课。会上,董市司法所长方学荣同志上了学习人民调解法的辅导课,受到大家的好评。

三、入户调查反应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一段时间的入户走访,我们共收集到各种意见100多条,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田排水问题。近几年,由于农民种地全局意识不强,种地各顾各,将一些田间地头排水沟堵塞,特别是村与

村交界处水沟更是无人管,导致下雨时水排不出,天旱时水放不进,严重影响农民种田。

二是村组道路较差。到目前为止,洪治村4个小组除了沿318国道农户外,仅有一条村通公路,其余都是晴雨路。由于多年失修,一遇下雨,路难行走,特别是几个专业大户反映,由于路况不好,下雨天,产品外运比较困难。

三是村内“一事一议”很难开展。自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几乎没有开展“一事一议”活动,也就无力做诸如兴修水利之类的公益事业。即便是需要办一点事情,还得靠村干部外出求援,靠相关单位支持一点。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村民的观点很难统一。尤其是需要农民出力出工出钱的事情更难统一。同时,干部也怕麻烦,不愿操心。

四是村级债务较大,农民集资款无力偿还。截止2010年末,全村债务达到165万,主要集中在欠农业集资和村干部工资方面。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驻村工作组将协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首先,继续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做到百分之百入户,尤其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外出务工不在家的农户进行联系,使之入户走访。

其二,与村两委班子商讨、制定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对村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期分批逐步加以解决。

其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帮助提高村党支部战斗力和村委行政执行力及公信力。

第12篇:城村旅游调查报告

武夷山城村聚落考察报告

(武夷学院旅游系 景区开发与管理班 林伟 2008-9-20)

引言

旅游,即旅行、浏览之义,是现代高质量生活的体现。旅游业,则是一项新兴的外向型经济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旅游业越来越成为人们格外青睐的消费形式,它以其极大的产业带动性,成为群众致富的好项目,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武夷山作为世界旅游人文自然双遗产地,近年来旅游产业也是越搞越火,06年,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8.2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000.86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0.08%、23.20%,结束了武夷山市接待境外总人数下降和徘徊不前局面,出现恢复增长的势头,接待国内游客424.64万人次,首次突破400万人次,比增17.9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29亿元人民币,比增20.76%。其中多日游游客301.57万人次,一日游游客123.07万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8.34%和17.11%。(以上数据源于武夷山0

6、07 市场分析报告)

但这种游客迅速的增长并不是武夷山全部景区游客的增长,近年来武夷山一些有特色的、文化底蕴很深的景区景点却慢慢被人淡忘,游客冷清,面临着关门倒闭的风险。针对这种现象,本次我们系的专家学者及师生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讨论设想解决方案!

在这我想对武夷山成村的考察做个汇报及个人的一些想法、建议。 城村位于武夷山南麓,距武夷山失去38公里,与著名的闽越王城遗址比邻。成村的最初形成,当与汉武帝灭闽越国有关。闽越国被灭之后, 闽越人被迁到江淮地区。大致与隋唐时期,部分闽越后人因思念故土,逐率族人迁回故里,繁衍生息,正当是成村之始。现在成村内的村民以赵、林、李三姓为主,他们的祖先都是中原认,或因避战乱或因远征蛮夷闽地而迁来此居住。据资料考证,成村前余年的历史,大致始建于宋

元,繁荣于明清。

驱车前往,我们大概八点抵达闽越王城门口,在参观完后闽越王城后,大概十点左右我们转到了成村,在周老师等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一个表演的大厅,在这里周老师,朱老师分别对成村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及看法,后来给我们请来了这个景区的经理及副经理给我们做详细的讲解与导游

一、村落布局

城村坐北朝南,总面积48公顷。崇阳溪环村,由西向东,再向南流去。村民分别从四座大门出入,每座大门都有门楼,设瞭望孔,具有重要的军事的功能。村内四条主要街道,成井字形,一卵石铺路面。街巷两旁分设完善的排水系统。村内街巷分叉处多设风雨亭,是村民的休息的场所,又是调节矛盾,解决矛盾的议事亭。

二、建筑风格

城村最为典型的建筑当属明清时期的木石结构建筑,村内现在约百余幢,以赵、林、李三家宗祠的规模最大,气势恢宏。在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上,城村民居明显融入了许多儒家思想,这当与武夷山地区深厚的儒家文化积淀有关。这里的建筑风格大部分与之前去过的下梅村、五夫镇的建筑风格差不多,但这里的建筑似乎建筑的规模等都比较大,排污等系统较完善,街道干净整洁,宗祠分布错落有致,更有村落的气氛。

三、雕刻艺术

城村的雕刻一砖雕为主,同时也有一些石刻和木雕。雕刻部分多为建筑的构件以门楼和窗棂上最为多见。砖雕的画面生动活泼,大部分选用民间喜爱的吉祥物,珍禽瑞兽,历史典故,传统戏文来构图。据周老师的介绍这里面的雕刻包括浮雕、透雕、线刻等手法的加工制作,内容十分丰富。

四、祠堂

祠堂是宗教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宗法观念的集中体现。宗教就是专门祭祀祖宗的场所。在全村大大小小的祠堂中,规模最大气势最恢宏的当属赵、林、李三姓祠堂。现在村中也以赵、林、李三姓的族人最多。每年清明节,三族都会在各自的祠堂举行盛大的集会,这时连远

在外地打工的族人也赶回来祭祀祖。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村认走出了武夷山区。虽然每年一次的大祭还在延续,但宗族观念已经在逐渐淡化。村中已经打破了原来的宗族聚居的格局,宗族之间的隔膜也正在逐渐的人为的消失。随着武夷山地区经济的兴起,三姓祠堂除了继承但其在家族祭祀中的古老使命,也真成为城村开发旅游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姓祠堂已经分别被人承包,成为游人进餐、休息的好去处。而且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林氏的祠堂承包者居然是赵姓的族人,这在城村家族发展史上是一种值得人们深思的现象。

五、风俗习惯

武夷山位于闽北内陆,城村在武夷山的环抱之中,属于典型的内陆山村。武夷山区的居民百姓共尊彭祖为武夷山神,城村居民居然也不例外。但在城村的村口我们发现了一座马祖庙。至今香火不断。可见马祖的信奉在城村是根深蒂固。马祖本为东南沿海渔民信奉的女神,出海捕鱼前,渔民们会纷纷到妈祖庙区祭拜保佑。但是在城村这样一个山村中马祖的信奉又是怎样兴起的呢?如果对武夷山的地理形势加以分析就不难的出答案。武夷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不平,陆路交通十分不方便。而山区之内盛产岩茶。若依靠陆路将岩茶运出,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于是水路交通变便成了当地居民的必然选择。明清以来大量的茶叶就是用竹排等水上交通工具,从东溪等水路运送出去,汇运崇阳溪,然后再过崇阳溪与闽江相通,出福州入海。马祖信仰正是随着内陆水运的兴起而由东南沿海逐渐传入闽北山区的。

在城村人目中,马祖已不仅仅是在护卫船工、渔民,已经成为保护神。这种现象不仅在城村有,也多可见妈祖庙。由此可见,马祖的影响在武夷山的影响之广,可以说有谁能通到的地方就有马祖。

六、经济方式

武夷山盛产岩茶,武夷山人自古以来就有种茶、品茶的习俗。而且有有许多茶农就是靠贩卖茶叶为生的。随着武夷山区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茶叶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已经成立几个规模的茶叶公司,茶园大部分都被承包了,小作坊方式的茶叶加工不再是茶民的主要收入。于是部

分农民就转向种植利润更高的作物。如在城村周围平坦的土地上,已经种植起大面积的烟叶。加工烟叶的小作坊在村中也随处可见,据村民介绍,大概种植二道三亩的烟叶就需要一个烤烟房。劳动力基本上靠家里人,而不要雇工。一般来来说一家有二至三个烤烟房一年下来就有可观的收入。近年来由于当地旅游的开发,经济的作物的种植,许多原来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

总结

通过本次的考察使我对村的地理环境、村落布局,风俗习惯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针对目这里旅游相对冷落现状分析有了很大的帮助。

这次的考察把两年来学到的理论运用实际的实践中,使我们对于景点的认识、开发、规划等的认识的更多、记得更深。在这次的实践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个人能力还是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如,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对房屋的结构认识不清,不能辨别房屋模式;对人文资源认识浅薄;在实践后讨论中我们对景点的规划、开发,只凭个人的想法,没有从专业大局的角度及当地的人文地理相结合发表建议,等。

相信的在今后的考察中我们更努力更专业的完成任务。

致谢语

在此我借机会给我们带队的老师们游讲解的各位工作人员致谢了。在你们的带领下我们认识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也再次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您们辛苦了!城村汉城遗址景区介绍

南平

城村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发现年代较早、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汉城遗址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长方形。 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城的东、西、北三面,崇溪环绕,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3处豁口通道, 为当年的城门。城外有护城壕。经

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冶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中央高台上的宫殿遗址一组包括大门、庭院、主殿、侧殿、厢房、回廊、天井、水井和排水管道等。建筑物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与当时平原地区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独树一帜的“干栏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统,利用自然山坡、沟谷建成,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称奇。此外,古城遗址内还出士数4万余件铜器、铁器、陶器等文物,具有重要的文物考古价值。

有的学者认为,城村汉城是当年闽越王余善的行宫;有的则推测是汉武帝平定闽越后设立的一个军事城堡。究竟谁是谁非,它是怎样兴起衰落的,还有待考证。

城村汉城遗址点评

第13篇:“村账代管”调查报告

“村账代管”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村账代管实施以来,各地对村账代管的推行情况及实际运行效果、村账代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村账代管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进行了此次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河南省辉县市南村镇、西平罗乡两个乡镇,魏沟村、新村、贾庄、南坪罗、东沙岗五个自然村,其中魏沟、新村、贾庄隶属南村镇管辖,南坪罗、东沙岗隶属西平罗乡,两个乡镇的经济发展状况相近,但具体到村情况则不尽相同。其中,新村、南坪罗、东沙岗地处平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主要资金来源于集体资产出租和集体自查自营收入,而魏沟、贾庄则地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和高速公路的土地征用。

针对村账代管的实行及效果问题,于2011年7月15日—2011年7月20走访了上述村镇的村民、村干部及乡镇财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发放问卷12份,回收有效问卷12份,取得了第一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特征资料。 问卷主要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

经过整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点:

一、五个调查对象(行政村)都采用了村账代管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二、村级的财务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制度尚不完善和健全

三、对于村账代管的效果,村民、村干部和乡镇财务服务中心人员的说法迥异。村干部对村账代管持积极评价,但也毫不讳言的表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村民们则对村账代管持怀疑态度的占比较大;乡镇财务服务中心人员表示由于中心的运营费用主要来自于村级统筹和代管手续费,受村级的影响较大,不能独立的发挥监督作用,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四、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村子,人们对村账代管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差异较大。例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新村、南坪罗、东沙岗三个自然村,村民比较倾向于对村账代管的认可,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魏沟、贾庄自然村,村民们比较倾向于村账代管对于村级财务状况的规范作用不大。

五、村民理财小组对于村级重大财务事项的审核参与较少,有的理财小组甚至是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泛民主决策,常常使讨论的会场变成吵架的地方,或全盘否决村委的决策,或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让决策陷入僵持,最终不得不妥协与原有的财务程序

对于以上调查中体现出来的特点,经过原始资料汇总和原因分析,主要表现如下: 村账代管的效果方面,

一、有效地解决了村组账务无人监督、信息失真、管理混乱等问题,健全了财务管理工作规范。由专业人员对村级财务进行统一管理,杜绝了因会计变更而造成账目不衔接、不移交甚至不记账的混乱现象。

二、加强了村组集体资产管理,加强了非生产性支出的控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遏制了村组干部腐败,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减轻了农民负担,维护了社会稳定。服务中心明确了农村财务审批权限,村级的日常支出由村委会主任审批,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报账员报账。对重大经济事项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附会议记录,经村主任签字审批后再报镇长批准,有效杜绝贪污、挪用、胡支乱花等违纪行为。

五、在乡镇与村庄之间建立了一种信托关系,有效的改变了乡镇和村庄之间传统的命令式和汇报式的工作关系,提供了较为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便于乡镇和村庄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虽然村账代管在村级账目的规范化、准确化和持续化和专业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村民、村干部、和乡镇财务服务中心人员对村账代管的认识和看法上来看,目前的村账代管还有很多突出的问题,制约了村账代管的实施。主要表现如下:

一、村级报账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大多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他们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

会计训练,也没有相应的会计从业资格,主要依靠经验办事。在凭证的搜集整理、财务资料的保存、财务操作规程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村民理财小组的人员同样存在着专业知识不够,不能有效地对村级财务状况进行监

督和审核。同时,由于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许多理财小组成员长时间不在村里,或者理财小组成员都由老年人担任,严重制约了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状况的监督和审核

三、部分乡镇的会计服务中心人员的水平不高,难以起到规范的作用

四、制度执行不规范。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村集体应在银行开设一个专属的账户,所有

往来交易和资金流动都通过账户和相关的凭证予以规范,但现实操作中,很多村庄没有自己的账户,多数账目采用现金交易,凭证很难规范化的填制。很多资金并没有在账目上反映出来,形成了账外账,削弱了村账代管的效果

五、农村财务收支缺乏统一的标准,报销费用的合理性难以界定。餐饮费、差旅费用的

多少,是否超标,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一般由村里核定,由会计服务中心予以记账和报销,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六、乡镇的会计服务中心由于先天的缺陷,不可能对村级的事项十分了解,因而职能局

限于对已经发生了的财务事项进行审核和处理,而对于事项是否合理、应该怎么进行却无能为力,变成了村级的会计人员

七、由于乡镇的会计服务中心和村级报账员地工资一般由村里统筹解决,因而会计服务

中心人员和报账员的独立性收到了很大的限制,他们一般对于村里的报账要求来者不拒,对问题账目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大程度上架空了乡镇的会计服务中心的监督职能

八、村级账目的公开,很多公开的账目是假账,缺乏真实性,常常是村干部的粉饰之举;

同时,由于村民的财务知识有限,对村级账目的合理性、真实性的识别能力较低,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正是以上各方面的因素,制约了村账代管财务监督模式作用的有效发挥。为了克服上面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的举措

一、加强对村级报账员、村民理财小组成员、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使凭证的填制、搜集、账目的编制等更加规范化和准确化。尤其是要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取代传统的记账模式,增加账目处理的准确性,并且使账目的存储和检索更为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对村干部财务法规、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明白违法财务操作规程操作等非法财务处理的后果,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减少贪污、挪用等违法行为

三、保证财务监督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村级报账员、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的任期应该设为较长的期限,同时,完善选举制度,使村级报账员和村民理财小组不会因为村委领导的态度而去留,增加他们的监督能力

四、加强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把村集体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村集体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严格运行,使制度的硬性要求逐渐取代领导干部的随意领导

五、明确农村财务收支标准,对于超出标准而又不能够给出合理解释和凭证依据的,乡镇会计服务中心有权利进行驳回,不予办理

六、镇会计服务中心不能够仅仅着眼于村级财务信息的处理,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村级财务信息的形成过程、原因及背景,便于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人员根据会计原则和实际事项作出合理的会计判断

七、将村级报账员和乡镇会计服务人员的工资纳入乡镇管理的范畴中来,真正的让村级报账员和乡镇会计服务人员独立起来,对村级财务信息作出公正合理的判断

八、账目公开常态话、通俗化、明细化。村级财务信息的公开不能仅仅是一本总分类账,而而应该是一本明细账,一笔一笔的资金流向和事由都十分清晰和明白,让老百姓看得懂,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

此次调查由于调查数量较少,结果可能略有偏颇,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村账代管的现状,同时折射出很多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不断的完善村账代管,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14篇:驻村工作调查报告

驻村(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孙庄村)工作调查报告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驻村工作队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蔬菜所驻惠济区古荥镇孙庄村帮扶工作队于9月1日入村开展工作。入村后,我们和村两委班子及驻村任职干部一起,初步制订了工作队工作方案,先后召开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深入农民家中和田间地头,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古荥镇孙庄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与村“两委”干部认真研究,在征得古荥镇党委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古荥镇孙庄村工作的整体发展思路。

一、基本情况 (一)村情村貌

孙庄村位于惠济区北部,北临黄河。下辖 7 个自然村,全村人口 2903 人,890 户,分为 11 个村民组;耕地 3000 亩,滩地 2000 亩,人均耕地 1 亩。全村拥有农机具 7 台(套),机耕面积占 100 。灌溉用机井 70 眼。 (二)人口构成情况

性别及年龄构成:总人口 2930 人中,男 1500 人,占 51 %,女 1403 人,占 49 %;16周岁以下 580人,占19 %,16周岁至60周岁 1742 人,占 60 %,60周岁以上 610 人,占 21 %。

姓氏构成:大小有 个姓氏。其中比较大的姓: 孙 姓 510 人,占 19 %; 邵 姓 310 人,占 11 %; 姓 人,占 %; 姓 口人,占 %; 姓 口人,占 %;,其他 人,占 。 (三)经济发展情况

1、经济结构。就业 为主。

在第一产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作物。小麦产量 , 效益 ,玉米产量

效益 ,蔬菜种类: , , , ;产量 ,效益 。

2、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业。粮食在作为口粮的同时,全村每年可出售小麦 公斤,玉米 公斤。大棚蔬菜种植户 户,共 亩,产量 效益。二是经济实体。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尽管农民负担有所下降,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基本被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没有明显提高。二是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

4、致富能人情况。群众公认的致富能人有 1 个, 邵宪斌 。

5、农民负担情况。税费改革政策和粮食直补资金执行到位,不存在增加农民负担的问题。农民群众的主要支出是教育、就医、农资、

日常生活开支等。 (四)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较强。全村现有文明户

户;村民的计划生育观念较前几年有所增强,但计划生育工作仍有一定难度。村中现有小学 1 所,占地 亩,有教学楼 2 座,教室、教师办公用房 45 间,教职工14 人,均为公办教师,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轻微的治安案件虽有发生,但并未发现黑势力和邪恶势力活动,没有发现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村里有 孙、邵、大姓,占全村人口的 29 %,在村里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家族、宗族矛盾也时有表现。村民对村里的治安状况 满意。 (五)村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l、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成员10 人。党支部 5 人,其中支部书记 1 人,支部委员 4 人;村委 5 人,其中村委主任 1 人,副主任1 人,村委委员 3 人。平均年龄

岁,其中高中文化程度 1 人,中专文化程度 5 人,大专 2 人,大学2 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刘遂虎, 48 岁,大专 文化程度;村委主任 邵成山 , 35 岁, 大专 文化程度。此外,有大学生村官2 人,任 。

2、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

工作、政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协调,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

3、党员队伍情况。。2009年底,有党员 99 人,其中 60 岁以上的党员 27 人;占 27 %;31岁—59岁党员 67 人,占 67 %;30岁及以下党员 5 人,占 5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人,占 %。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 人。

4、入党积极分子情况。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有 26 人, 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 2 人,其中年龄最大的42 岁,年龄最小的 39 岁。

5、兵、青、妇组织建设情况。村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组织 。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矛盾和纠纷 。 (二)教育方面 。 (三)村中道路 。 (四)社会保障体制

,对失地农民的劳务用工 。

(五)经济结构调整 ,村民纯收入 9800 ,集体经济 。 (六)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村民的文化素质 。二是村民 现状,进取精神 。三是村民文化生活 。

三、对策建议

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努力实现“让班子强起来,使队伍聚起来,把新村建起来,帮群众富起来”的工作目标。 (一)扎实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l、让班子强起来。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夯实两委干部提升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帮助两委干部在议事中规范程序,在办事中健全制度。重点细化落实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村两委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组织村两委干部到经济发展先进的示范村参观学习,对照先进找差距、理思路,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

2、把队伍聚起来。要组织党员深入开展以提高素质、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的热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动力。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党组织输入新血液,解决党员老龄化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围绕本地实际,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采教相结合的办法,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保证每个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3、加强兵青妇组织建设。兵青妇组织是党联系各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推动农村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下一步,我们将帮助村支部加强兵青妇等群众性组织的建设,建立机构完善组织,创新载体,开展活动,营造氛围,增强活力。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1、指导帮助孙庄村尽快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2、于2010年底完成16栋安臵楼的搬迁工作。

3、野生动物园建设争取于2010年底开工;争取用2-3年时间完成整个新村建设任务。

(三)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促使群众增收致富

随着房产臵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力度的加大,孙庄村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所以必须有更多的农民实现由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第

二、第三产业的转变,实现由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向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转变。

1、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就业本领,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依托房产臵业的发展,重点加强蔬菜生产和农贸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尽快形成蔬菜生产和集散中心。(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l、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倡树文明新风,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2、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

第15篇:驻村蹲点调查报告

根据市委要求,我在小埝村住村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农村的实情,加深了对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的认识,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帮助解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于11月中旬住入小埝村开展调研,前后共五天时间。先后召开规模不等、范围不同的座谈会4次,深入25户

农户进行走访,共与村干部十余人、农民一百余人进行交谈,了解群众疾苦,全面掌握所驻村生产、生活状况,在调研过程中,为宣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党的“三农”政策,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13个涉农的重点部门,赴小埝村举办“信访直通车”,现场接待群众上访,共接待群众200多人次,协调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纠纷80件,帮助解决或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近100件。将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及时与村干部探讨,共同研究了小埝村以后的发展方向与思路。协调资金28万元用于重建年久失修、群众日思夜盼的危桥――刘桥,为把实事办好,确保群众满意,先后三次带领村组干部深入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进行新桥的选址,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勘探和施工,并就施工后的相关后勤保障工作进行了部署,在桥施工阶段,群众自发地购买鞭炮燃放。实地察看和协调了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五月份市纪委筹集五万元为村小学建造了围墙,但教学设施仍然比较简陋,教学条件比较困难,拟将为村小学建造操场、食堂、绿化以及购置健身器材等纳入明年市纪委重点扶贫计划。

二、小埝村基本情况小埝村2004年由1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9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15人,其中村干部7人,中共党员78人,全村730户,2760人,其中劳动力1100人,3006亩土地,人均1.01亩,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今年人均实际收入1800元,比2004年下降100元。(一)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一麦一稻,以农为主。全村稻麦总产量470万斤,总产值282万元。

2、地势低洼,怕涝不怕旱。今年局部洪涝及龙卷风灾害,农作物大面积受损,使该村粮食减产、减收达20以上。

3、人均占有土地少,全村3006亩土地,人均占用面积只有1.01亩。

4、养殖业零星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生猪、畜禽以家庭养殖为主。

5、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该村在外打工人员达5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8.1%,据对25户调查,家庭收入31万元,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销售收入。劳务输出人员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苏锡常等地,主要从事保姆、缝纫、建筑等,方式主要自发的、松散的。(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和村委员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乡村干部作风满意的6户,占24%,基本满意的19户,占76;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对落实农村政策满意的7户,占28%,基本满意的农户为18户,占72%。农村人民来信和上访现象不多,农村基本稳定。据对25户农户调查,对农村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为14户、11户,占比分别为56%和44%。(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村设有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100%,电话、自来水均已普及,电话使用率达88%,村里建有两座水厂,正常用上了自来水的户达到100%。近年来,该村社会治安良好,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但也存在小偷小摸现象,主要是偷鸡、偷鸭。村民草改瓦已基本完成,大部分农户都住上了瓦房,部分农户建起了楼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具体措施落实的矛盾。“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但农民在迈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仍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全面小康,心中无谱。据初步调查,至少有一半以上农民还没有找到一条真正自己力所能及的致富之路。他们对全面小康一没恰当规划,二没自己主见,三没足够信心。二是发家致富,力不从心。当然,绝大多数农民总是希望自己早富、快富,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任何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小埝村能称得上能人大户的只有4一5户,缺少能人大户带动,除部分农户外出打工外,虽然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大多数农户仍然只靠种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三是开拓市场,技不如人。有的人也想

第16篇:一 村一大调查报告

关于小寨坝镇盘脚营村农民收入情况调查“ 一 村一大”设施农业专业学员

王芳

调查时间:2010年6月25至30日

调查地点:小寨坝镇盘脚营村

调查事项:盘脚营村农民收入情况

为全面掌握我村农民收入的情况,于6月25日至30日,我到盘脚营村,认真开展“七个一”活动。在此期间,我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情。重点对盘脚营村30户农民的生产和收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查。目前,农民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资金,最怕的是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和自然灾害,最怨的是加重负担。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合反映如下:

一、关于盘脚营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盘脚营村沿公路两旁,有886户农家,总人口2507人,总劳力为1250人,旱地面积3647亩,全村除几百人进合资公司以及少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外,其余劳动力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品种有玉米、油菜、。全村去年人均纯收入4342。在调查的30户农民中,人口总数为110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为5320元。总劳力数为70人,其中务农劳力为30人,占23%,常年务工劳力为40人,占17%;在校学生为30人;老人为20人。人均纯收入5000—6000元之间的户数为6户;4000—5000元之间的户数为15户; 4000元以下的户数为9户。从调查的情况看,盘脚营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民收入水平一般。30户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有5325元。如果除

去日常生活、小孩读书、农户没有剩余。

2、农民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盘脚营村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

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粮、菜油等产品,价格便宜问题时有发生,影响

了农户通过收入获取现金的出路。

3、农户收入不平衡。少数农户的高收入掩盖了不少农户收入下降

的真相。有的人均纯收入万余元(进入工厂务工的),而在同村的有

些农户在经济上比较困难。

二、制约农户增收的原因: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加上现阶段商品率低,部分农产品价格不高,

农户增产不增收。从调查的情况看,制约农户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1、结构调整滞后。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

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

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导致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收入减少

——纷纷下马,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

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

的无奈叹息。

2、近年来,农产品价格需然有所增长,但生活水平提高,农民收

入和生活开支不能成正比,导致了收不能支的状况。

3、科技含量偏低。在30户农民中,大多为初中、小学毕业,文

化素质偏低,有的年龄偏大,观念偏旧,对科技成果接受慢,对市场

信息捕捉不准,粗放经营,产品档次低,收入增长受到很大制约。

4、农业投入不足。盘脚营村以旱地为主,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适

于统一抗旱排涝,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自主经营,耕作粗放,

农作物不再连片种植,原有的漫灌方式已不适应。由于投入不足,导

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

整,农业抗灾能力差,农户增产增收缺乏保障。

5、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

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

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从调查的情况看,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主

要有: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利

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解决连片干旱、渍涝问题,增强

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调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

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热中有冷;忌一成不变,要勤于调整;忌一触

即溃,要“把根留住”;忌一盘散沙,要形成“拳头”。

3、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尽快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满足农产品

流通的需要。二是要健全服务体系,按照“以县级为引导,以镇、村

为主体,以民间为补充”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

队伍、完善信息网络、强化科技指导等,为农民产前提供种什么最好

的信息,产中联系好销售渠道,不能让农民一家一户闯市场,为农业

产、供、销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保证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顺利实现。

4、要切实整顿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农业

生产资料的坑农害农行为,真正保护农民利益

5、实施科技兴农。要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讲座、农民夜校、田间指

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业

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6、推进农业产业化。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防止通过政府行为“一哄

而起”,急进硬推。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将闲田集中在种田

能手或种田大户手中,让其自行调整,规模经营,增加收入。三是要

择优扶强,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选择具有

市场开拓能力前景,能够组织农民生产和为农民服务的企业重点扶持

和培育。

第17篇:进村入户调查报告

进村入户调查报告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号召,2012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罗田县“千名干部进村挖万塘”动员大会,县委书记肖艳梅作动员报告,布置了本次进村入户的工作时间及任务、目标、意义,开展工作的方法,工作安排、纪律,3月11日我局驻村工作队员正式进驻大崎乡李婆墩村、岗背畈村、卢家冲村,驻村后,首先召开三个会,即村“两委”会,全村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在会上向农民朋友广泛宣传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对农村工作的会议精神,党对农村的惠农政策。进村后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民情、民意,发放全县千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宣传手册,每户一本,让农民朋友了解党对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发放调查问卷,帮助群众争收致富,进驻该村每户调查,召开座谈会,培训农技知识,请农业专家授课,明确每村每组挖一口当家塘、一段堤、今年扶持一片园,另加自选动作,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李婆墩村地处大崎乡街,是一河两岸,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101人,561户,村干部3人,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水田面积1291亩,耕地面积1815亩,全村党员48人,板栗面积780亩。2010年全村人均年毛收4982元/人。

二、进村入户调查情况

1、该村是乡镇中心村,人多田地少,加之集镇规划的扩大,大大减少了土地面积,农民只靠外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

2、该村农民对发展第三产业意识不强,该村是城镇集中心村,应该大力发展餐饮业、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板栗、药料等作为农民争收致富的途径。

3、由于大量人群外出打工、在家多数是留守儿童及老人,一缺少劳动力,二不懂种植、养殖技术,三无资金扶持。

4、全村共561户,有一些家庭因病返贫、致贫情况非常严重,该村就有6户,6人患精神疾病十余年,患高血压中风5人,心脏病、糖尿病7人,虽然有农村合作医疗,但报销比例不高,对一个长年患病吃的家庭,那是难以自负。导致因病返贫、致贫。

5、农村土地承包到户现有三十余年,水塘、河堤、水渠年久失修,大部分农田无水灌溉。

6、农民缺乏科技知识,难找致富门路。

三、驻村兴做的实事

1、请县农业专家到该村传授农技知识,如何发展粮油产业、大棚蔬菜产业、养殖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帮助群众致富。

2、搞好四化四改建设:即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等等,

现基本做到,但存在问题是经费严重不足,村级经济薄弱,一时难以全面解决。

3、五个一工程基本完成,要见成效仍需要一定时间,如给

4.5组新修水沟渠、拦河坝、建鸡场等。

四、体会

通过三个月的驻村入户和民情民意的调查,我们基本上了解了村情、垸貌、民风,农民朋友想什么、需要什么,深刻地认识到山区农村工作的艰难,体验到山区农民的淳朴、善良,更感觉到肩上担子重千斤,我们和局领导商定,一定要尽心尽力,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为驻点村多做几件实事,让“我们的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在我们身上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五、一点建议

1、进村入户活动结束后,政府应多培训农民技术人员,让农民朋友多一些一技之长,让他们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罗田县卫生监督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第18篇:村情调查报告(推荐)

根据县委“三送”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我驻镇村“三送”工作队,通过召开座谈会,走村串户和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村情进行了深入调研,初步摸清了该村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群众呼声和要求,明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村里人口、党员等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一)“三送”工作情况

xx村现村“两委”干部有7人,拥有农家书屋,青年民兵之家,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设备,矛盾调解室,接待室,会议室,办公电脑一台,一体机一台。村支部十分重视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自换届以后,班子成员精诚团结,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热心为村民办实事,在群众中有一定声望。自“三送”活动开展以来,村支部和“三送”工作队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工作中,以“三送”统领全村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一是抓宣传。及时在每户农家钉上“三送”服务联系牌,把每张连心卡和致农民朋友的信发放到农户手中,做到“三送”活动家喻户晓。同时,将各项工作制度、走访帮扶对象情况等有关内容,制作成制度牌,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的监督,营造浓厚的“三送”活动氛围。二是抓落实。把走访农户、化解矛盾、落实产业、兴办实事、组织建设等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个“三送”工作队员身上,建立完善工作台帐,使“三送”活动规范有序。目前,已走访完了全村所有农户,帮扶困难农户50余户,收集群众诉求150多条,已办结71条,群众满意率100%,为民办实事、好事30多件。三是抓管理,为进一步明确责任,让干部真正沉下去,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要求工作队员吃住在农家,同村民打成一片,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好地了解民情、体察民情。四是抓成效。为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始终把解决问题,为民办事贯穿活动的全过程。目前,通过参与劳动、捐资捐款,使部分路段、水陂、水渠的运行状况得以好转,如帮助烟农从其他地方调来拖拉机翻耕、整地、修路;为困难群众解决低保,为大病重病人员捐资捐款等等,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同和赞许,让群众得到实惠。

(二)经济发展情况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外出经商和打工为主,今年全村种植烟业800多亩,预计产量可达24万斤,产值24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有2000人,年总收入近千万元,但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仍然比较落后。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近几年来,5个村民小组先后列为新农村建设点,新农村建设着力改水、该厕、改路,做到了饮水安全,环境卫生,村村通公路,路到家门口,但只有一条水泥主干道。有线电视覆盖率较高,满足了绝大多数农户的娱乐休闲需要。

(四)社会治安情况

该村村风淳朴,农户之间相处和谐、民心向上,该村农民安居乐业,目前没有上访现象,总体比较安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但也有一些不稳定隐患,如土地流转后烟农种了烟的土地租金至今还落实不到位;烟叶基地的机耕路下雨天烟拉不出去等,引起部分烟农不满意。

二、当前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村集体低子薄,无经济来源。目前村里水利条件差,制约了村里的发展。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比如农资产品等价格上涨,这与低水平的收入以及收入增长缓慢现象极不相称。

(三)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就业。

(四)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全村农民大多数文化不高,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三、今后推进村级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大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党员干部农业农村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党性意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计划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动员全体党员掌握致富技术,努力建设一支为农民谋利益、深得群众信任的干部队伍。

(二)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能够面对市场需求的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拓宽农户的致富渠道,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在政策、资讯上为农民提供资助和科技、技术服务。

(三)大力调动发挥产业大户的带头作用。充分信任产业大户,积极为产业大户帮助贫困落后户提供帮扶搭建平台,建立好多方合作的长效机制,支持提供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典型示范与互助互利的社会环境。

(四)力所能及为农民办实事。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水利和公路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争取有关部门和领导支持,对村困难户、贫穷户、特困党员进行帮扶,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三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村容村貌的整洁、美化。

第19篇:村情民意调查报告

关注失地农民权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村失地农民情况调查

调 查 人:宋敏

现任职务:十堰经济开发区白浪村主任助理

调查地点::白浪村

调查目的:了解白浪村的基本状况,摸清白浪村经济、社会、村情民意等实际情况,以及关注失地农民的现状和出路问题,为今后开展村官工作奠定基础。

调查形式:走访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

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是须臾不可分割的两个名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征用农村土地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有的村组的土地被全部或部分征去,一些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农村城镇化正改变着土地上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没有土地;说不是农民,他们却在城市……。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农民如何增收,农村如何稳定,如何使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失地不失业,土地被征用后如何保持原有或更好生活水平,是当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保障民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基本情况

白浪村下辖12个个村民小组,1176户、3228人,耕地面积620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9亩,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为5828元。现以纳入农村低保户的有130余户。

二、失地农民现状

近两年来我村累计征用耕地百余亩,失地农民上千人。征地原因主要是由于修路、引进一些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在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方面,我村主要采取以实行货币安置补偿的办法,即由征地部门按照国家征地补偿法予以一次性补偿。在具体实施上,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始终从维护失地群众的切实利益出发,在征地补偿年产值、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等标准的测算上,全部采取了相关法律规定的标准,同时在补偿金的发放上切实做到了不截留,一次性予以补偿,妥善安置失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因失地而造成的损失。

从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上看,有些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良好,比较稳定,也有一些农户没有稳定的收入,生活比较困难。生活状况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经济收入比较丰厚,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他们市场观念较强,有一定经营之道,这些失地农民是城市扩张的受益者。二是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基本生活。他们中有的成为企业职工;有的做一些小本生意;有的靠一技之长开办小作坊、小门店等,都有一定的收入来源,生活较为稳定。三是没有稳定收入,失去土地后生活比较困难。这部分农民大多年龄在40岁以上,他们既没有一定的创收技能,其子女生活也不宽裕,有些人还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水平较失地前普遍下降。

三、失地后对农民带来的影响

(一)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土地征用前,农民种田收益虽不太高(每亩地年纯收入约1000元左右),但这部分收入比

较稳定,为农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土地征用后,农民失去了最稳定的经济来源,对其生活带来较大冲击,尤其是对那些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冲击更大,他们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失去土地后成了失地农民中的弱势人群。

(二)再就业困难重重。由于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另外到目前劳动、民政部门尚未出台能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优惠政策,在制定享受低保政策上考虑有限,所以农民对征用土地并不是很欢迎。

(三)生活成本提高。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失地后就意味着生活已经城市化了,以往自己种自己吃,而现在生活用品都要到市场去买,从而增加了生活成本。虽然征地后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赔偿,但土地征用赔偿还不足以解决失地以后村民长期的生活来源问题。另外由于部分农民缺乏创业能力,到手的赔偿款不能变成“活钱”,导致失地后生活变得比较困难。

四、几点建议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各级政府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经济、致富农民。通过创业就业富民、深化改革富民、多办实事富民、完善政策富民,把政策的含金量留给农民,把土地的升值空间留给农民,把改革的实惠留给农民,确实关注失地农民,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解决失地农民生计的有效机制,在此我从个人角度谈点意见:

(一)改变决策观念,顺乎民意。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政府要改变决策方式,转变观念。首先在城市规划问题上,必须考虑规划区的农民的发展,不仅仅是买断补偿,更需要考虑用国有化征地后产生的收益,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或者让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产权入股城市化后土地的增值收益。这样可以搞活农村经济,扩大农村人口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也符合统筹发展的要求。其次对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和其它经营性项目的被征用土地,采取土地折价全部或部分入股、租赁的方式,定额发取全

部或部分入股租赁,使失地农民可以定期分得红利或租金。再次为鼓励用地单位吸纳土地股本金,要给予用地企业将土地折价股本金视作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定额分红或租金可作为生产成本税前列支等优惠政策。同时应适当提高地价作为补偿失地农民。在征用地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被征地、拆迁户的思想动员工作,配合政府完成征地、拆迁工作,街办、村两级组织在作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还要切实解决群众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做到民情民意上传下达,切实做到执政为民、顺意民心、顺乎民意。

(二)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失地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必须给予同等的市民待遇。目前要做的工作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失地农民纳入城市就业体系,在城市进程中,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而且制度建设基本空白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对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其资金筹措应按政府、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思路解决,明确各类征地主体无论作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农民失地后的社会保障基金,并专户储存、专门机构管理。引导农民从土地补偿资金中拿出一点,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补贴一点,政府从经营土地收益中拿出一点,购买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除此以外,还应在补偿和分配上予以保障,一是退休年龄段农民因其己基本丧失劳动力,安置补偿标准应适当提高。二是应考虑土地增值部分农民也有权享受,要探索新路子,逐步实现让失地农民以多种方式比较持久地参与被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促进了农民向城市市民转变,保证失地农民老有所养,失有所助。

(三)制定优惠政策,确保农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失地农民的安置事关党和国家的形象,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

我们一是要鉴于多数失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转换角色后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实际,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二是辖区内的工业园区,要优先安排失地农民,结合市场带建设,要安排农民进入市场从事服务工作,尤其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让失地农民靠城市吃饭,围绕城市服务作文章。三是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劳务输出。四是政府有关部门要贯彻执行好“预留地”安置政策,土地征用涉及各级政府所收取的税费,建议上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农民安置用地税费予以减免,以保证农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宋敏

二O一O年十二月八日

大 学 生 村 官 村 情 民 意 调 查 报 告

第20篇:村情民意调查报告

村情民意调查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结合区里开展“四位一体”宣传活动的部署和村情民意调查活动的具体安排,从4月18日到4月25日,我就广大农民朋友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对我村56户居民进行了走访,还与全区14个行政村的支部书记进行了座谈,征求了许多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意见我着重谈

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百姓对当前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持乐观态度,但也对好多现象提出了疑问,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将此次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莲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上莲村2007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市级重点整治村,2008年被确定为我区唯一的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两年来在开发区的正确领导下,在支村两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0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200多元,村容村貌得到改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步迈向小康水平。

(二)存在问题

1、部分领导、党员干部依赖思想严重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有些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

有一些干部就像是风车的轮子,推一推就转一转,上级财政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不给钱就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对产业发展不够重视

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确实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但却忽视了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生产这一重要环节。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拿上莲村来讲,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路宽了、街亮了,但老百姓手里的钱却没多起来,村里修建了多处小型休闲乐园,安装了数十件健身器材,但村民却没时间去休闲散步、锻炼身体,造成资源浪费。试想,他们整天在地里劳动很累,收入很低,种出的菜还没卖出去,西瓜熟了还没人要,怎么有心情休闲健身?硬件建设好了,产业发展却滞后了,最终导致发展缓慢。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必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努力完成。否则,党的政策再好,没有好的农村带头人,农村也根本不会有新的气象。因此,首先要解决工作态度问题,即想不想干事的问题;然后解决工作能力的问题,即能不能干事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并形成长期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对农村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等支村两委主要成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调查中,老百姓对上莲村新当选的两委班子成员都十分满意,他们能够主动入户

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做好群众工作,得到了村民理解、支持。在农村环境卫生特别是旅游沿线卫生整治工作中,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沿线居民主动拆除破旧篱笆配合工作,有的村民主动出工、出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其他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如造林绿化方面,大家都主动配合,积极投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绿化任务,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所以说,要想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必须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军人,摒弃懒惰和依赖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共建新农村。

2、探索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农民增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力发展生产,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带领农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一是充分利用上莲优质核桃基地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业。虽然我村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了近千亩,但与相邻的贺家岭村相比,差距还很大,我村种植比较分散,管理上也不到位,今后要在技术管理上下功夫,扩大集中连片种植的面积,真正将核桃产业发展成为促进我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向三产业转移的步伐。依托老爷山旅游开发为契机,在政策上给予农民支持和引导,积极鼓励农民发展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如筹办农家乐饭店,在旅游沿线修建核桃观光园等,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的渠道。三是搞好本村农民就业。充分利用村级科技图书屋和老促会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民提供就业致富的技能,加快农民就业转移。

新农村建设不但要抓好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尽快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依靠群众自力更

生 ,共同建设小康秀美和谐新村。

二、农村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

随着我区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莲村有一部分农民已基本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但是还有一部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延缓了我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同时也影响了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的步伐,这一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就走访我村困难户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困难户的基本情况

上莲全村235户,850口人,其中五保11人,低保21人。此次调查我挨家挨户走访了全村的低保、五保户,看到他们的生活现状,不禁令我心里悄然泪下。大多数人生活条件极差,生活没有保障。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低保户宋巨金,家中4口人,儿子脑瘫死亡,本人双目失明,无劳动能力,妻子常年生病,老两口还抚养两个孙子,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五保户史振斌,肢体残疾,无儿无女,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全靠政府救济生活。

像这样的情况还很多。

(二)困难户的贫困原因分析

根据对所走访困难户所见的现实情况分析,我认为,首先病、残是导致大部分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等医疗保健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

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其次,贫困户家庭仍以种养业为主,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人数多等因素,制约了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其家庭成员中的老弱病残,牵扯很大精力;另一方面由于其本人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外出务工,要经营

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维持生计。

(三)目前困难户家庭存在的几大问题

1、孤寡老人今后的生活问题;

2、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如何改变现状脱离贫困状态;

3、有患重病病人的困难家庭的治疗如何进一步保障;

4、智力障碍、残疾困难户的生活如何改善。

(四)帮扶困难户、低保户的政策落实情况及几点建议

近几年,上莲区委、管委会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把我区农村的惠民政策、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农业税费的减免,到“新农合”的医疗保障制度;从为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到始终开展的扶贫帮困走访慰问活动,都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认真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决了我区部分困难户的家庭住房、患病就医、基本生活保障等实际生活困难。但是扶贫帮困是一项细致的、艰苦的、长远的工作,仍需我们继续做出巨大努力。为此就如何做好困难户帮扶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实。继续扩大参合面积,2009年要保证我村所有农民全部参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老百姓的就医负担特别时贫困家庭的就医负担。借助“新农合” 医疗保障制度和近年来国家对医疗

卫生的扶持力度,争取区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支持,给予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医疗救助。

2、建立动态帮扶档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和换季时,为帮扶的贫困对象进行捐款,并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3、为困难户提供相应的就业优惠政策,改善困难户家庭就业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困难户没有经济来源的问题,就要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优惠政策,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使他们逐步脱离贫困。下一步,我将在做好农村就业服务的同时,侧重于对困难户、残疾人家庭的就业帮助,尽快帮助他们脱离贫困。

(五)走访困难户体会

通过这次对困难户的走访,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对这些困难家庭的帮助要具有经常性、制度性。要建立起一整套社会保障机制,决不能一阵风刮过,要时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要根据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力所能及地、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让困难群体真真切切地得到帮助,使全村人民都能过上幸福、健康、美满地生活。

通过此次村情民意调查活动,使我对本村的村情、民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落实上级部门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部署,结合我村实际情况,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扶贫帮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工作,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繁荣我村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关闭本窗口]

版权所有:屯留县人民政府

屯留县人民政府主办 屯留县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屯留县政府各部门协办

邮箱:tlxxzx321@163.com?? 联系电话:0355-7528897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麟绛东大街51号

晋ICP备08003308号

村情况调查报告
《村情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