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20-03-03 12:34: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即资源的有限性) 劳动资源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

1、相对的稀缺:相对于个人的无限需要而言

2、绝对的稀缺:存在于社会历史的各个阶段

3、本质的稀缺: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

二、效用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三、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并不是主体的行为都会达到效用最大化,而是说,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去分析和预测。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 排斥价值判断,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揭示内在规律和客观事实。

规范研究 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以理论为基础和依据,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

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 ①信息障碍 ②体制障碍 ③市场缺陷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与劳动参与率的概念 P5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总人口劳参率 = 劳动力/总人口 * 100% .劳参率是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五类劳动力供给弹性: 供给无弹性 供给有无线弹性 单位供给弹性 供给富有弹性 供给缺乏弹性

1

(二)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P6 •女性劳参率提高的主要原因:①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②灵活工作时间制度普遍推行③人口出生率下降④科技进步

(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二级劳动力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

在经济衰退时期,多数情况下劳参率下降,即悲观性劳动力效应更强

二、劳动力需求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P9 .劳动投入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的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

(二)影响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要素是:劳动投入量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劳动能力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五、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人口规模

2、人口年龄结构

3、人口城乡结构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及结构

.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

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它们的报酬对应着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 P15 .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一)基本工资 P15~16

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  .计时工资是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 P18 就业包含三层含义:

.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够参加某种劳动 .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 .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

(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2 含义

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二)就业总量的决定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 于均衡国民收入,更准确地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基尼系数

(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

(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

(总供给)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关于平均失业持续期表述正确的是( )。 ( B )它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C )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较短,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

( D )平均失业持续期延长表明劳动力市场中存在长期失业者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 关于就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就业主体必须有劳动能力

(B)就业者所从事的劳动是有酬劳动 (D)就业者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解决就业量与工资

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均衡国民收入等于

(A) 消费与储蓄 (B)总需求 (c)投资与储蓄 (D)总供给 (E)消费与投资 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

(C)劳动组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 失业类型分为( )。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 )。 (A)工会 (B)最低社会保障 (D)最低劳动标准

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 )。(B)绝对的属性 (C)相对的稀缺性 (E)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 )。(B)增减预算支出水平(C)增减政府税收

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 )。 ( A )体制障碍 ( B )市场缺陷

( E )信息障碍

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 )。

3 ( A )降低税率 ( B )免税

( C )扩大政府购买 ( D )退税 ( E )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

(A) 调整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调整利率 (E)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包括 ( )

(B)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 (E)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 ) (A)减少政府购买 (B)提高税率 (E)减少政府转移支付00 年失业率取决于()

(C)平均失业持续期(E)失业人数所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

第二章 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法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有以下特点: P29

1、是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

2、反映了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

3、有着高度的稳定性

4、高度的权威性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P30

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首要原则

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

.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

.劳动权保障具体表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 基本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即基本权益的保障。生存和发展是劳动者的基本利益。

.全面保护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 .优先保护是指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益都给予合法保护的同时,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如即使生产受到影响也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P31~32 .“三方原则” 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 .工会享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权、咨询权

3、物质帮助权原则

.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一、社会性;

二、互济性;

三、补偿性

(二)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

2、劳动法律

.是劳动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其主要内容为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标准法,劳动标准通常为最低标准

4

4、劳动规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劳动规章

7、正式解释

.根据解释主体不同,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任意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

四、劳动法的体系

•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以下劳动法律制度构成: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2、劳动合同合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

•劳动法所规定的标准为最低劳动标准……不能由当事人协议予以变更 ,一般属于强行性法律法规。

劳动法的体系的构成

劳动关系法

劳动合同法 集体合同法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 职工民主管理法

劳动争议处理法

劳动标准法

工作时间法 工资法 劳动安全卫士标准法

劳动保障法

促进就业法 职业培训法 社会保险法 劳动福利法 劳动监督检查法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 P39 概念: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是基于劳动合同建立的。

.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其一,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其二,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体现了国家意志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P40

1、劳动合同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合同关系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通常所说的劳动法律关系一般为劳动合同关系。

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主体为劳动行政主体和劳动行政相对人

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P41~42

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

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主体 P42~43 •是指法律关系的参与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主要包括:16~18周岁的未成年人;女性劳动者;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某些特定疾病的患者;部分被依法限制行为自由的人。

5 •无劳动行为能力人主要指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P43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自由择业 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1、劳动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司法行为。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行为只能是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或单方行为都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系。 P44

2、劳动法律事件

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如: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或其他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社会保险特征包括( )。

(B)社会性 (c)互济性 (D)补偿性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是( ) 0705 P29 .(A)是指导性的法律规范 (B)高度的权威性 (C)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 (D)高度的稳定性 (E)反映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

根据解释主题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劳动合同关系 )是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具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 物质帮助权原则 (C)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E)保证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 下面属于劳动权的是( ).

(A)平等就业权 (B)劳动报酬权(C)自由择业权 (D)休息休假权(E)职业培训权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劳动规章

正常情况下,每个月依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36小时

以下关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C)前者的明确性低于后者 (D)前者所覆盖的事实状态大于后者 (E)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 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包括( )。0805 P30 (A)平等就业权 (D)自由择业权 属于劳动标准法的是( )。

( B )工资法( C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 ( D )工作时间法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是(劳动合同关系)

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其中三方指的是( )。( A )雇主协会 ( B )政府( D )工会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 (A) 主体 (B)内容(C)客体

社会保险的社会性是指( )的社会性。(A)保险范围 ( B)保险组织 (B) 保险目的 (E)保险管理

劳动法的构成体系包括( ) (A)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B)劳动合同制度 (C)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D)集体合同制度 ( E)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6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包括( ) (A) 指导性 (B)权威性 (C)稳定性 在劳动关系领域,工会享有 ( )

(A) 参与权 (C)知情权 (D)咨询权

关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 (B)其权威性高于劳动法的具体规定 (E)其稳定性高于劳动法的具体规定 劳动标准制度包括( )

(A)工资制度 (B)工作时间制度 (C)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D)休息休假制度 (E)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

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1005 P 31 以下属于劳动保障法的是( )(A)促进就业法 (B)社会保险法(D)劳动福利法 下面属于法律渊源的有()1005 P32 (A)正式解释(B)劳动法律(C)地方性劳动法规(D)劳动规章(E)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劳动法律关系包括()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D)劳动服务法律关系(E)劳动合同关系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一)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 P45 .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 微观环境指市场和产业环境

(四)经营环境的围观分析

1、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

2、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

3、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反洗

4、顾客力量的分析

5、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五)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

2、经济环境

3、技术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

企业资源优势具有相对性和时间性

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采用SWOT分析方法

企业的战略选择 进入战略

发展战略

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战略 .

横向发展战略

.纵向发展战略 .多样化发展战略

撤退战略

特许经营 分包 卖断 管理层与杠杆收购 拆产为股/分拆 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

一般竞争战略 低成本战略

原则:领先原则、全过程低成本原则、总成本最低原则、持久

原则

7 差异化战略

原则:效益原则、适当原则、有效原则 重点战略

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

(一)决策科学化的要求 P62~63

1、合理的决策标准:“足够满意化”

2、有效的信息系统

3、系统的决策观念:决策以整体化最优为目标

4、科学的决策程序

5、决策方法科学化

(二)确定型决策方法 P63~67

1、量本利分析法

2、线性规划法

3、微分法

(三)风险型决策方法

•有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应用最广的是前两种

1、收益矩阵

2、决策树:是一种图解方式,更适合分析复杂问题。

•决策树构成的四个要素:决策点、方案枝、状态节点和概率枝。 P68~69

3、敏感性分析: P69 •也称灵敏度分析,决策的稳定性好而风险小,是决策者希望的最佳方案

(四)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P69

1、悲观决策标准

2、乐观系数决策标准

3、中庸决策标准

4、最小后悔决策标准

5、同等概率标准(机会均等标准)

第三节 市场营销

一、市场分析

市场营销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

(二)市场的概念和分类

•只有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三个因素结合才能构成现实的市场,才能决定市场的规模和容量。

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三)消费者市场分析 P76~77 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物品 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1)参与购买的角色

倡议者 影响者 决策者 购买者 使用者 (2)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1)习惯性购买行为 2)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 3)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 4)复杂的购买行为 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

8 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人际因素,个人因素,没有社会因素

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P80~83 •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①分析市场机会②选择目标市场③设计市场营销组合④执行控制营销计划

(二)选择目标市场

2、目标市场的选择:(1)无差异(2)差异(3)集中

3、市场定位:实质在于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设计市场营销组合 P83~84 •营销组合概括为四个基本变量: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4PS)

(四)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

2、市场营销计划的控制

(1)年度计划控制 (2)盈利能力控制 (3)效率控制 (4)战略控制 以上四步构成了市场营销管理的全过程

二、市场营销策略

(一) 产品策略:

产品组合策略: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

品牌与商标策略:品牌化策略、品牌使用者策略、品牌统分策略

包装策略:相似包装策略、差别包装策略、组合包装策略、复用包装策略、附赠品包装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

投入期:快速掠取策略、缓慢掠取策略、快速渗透策略、缓慢渗透策

成长期:改进和完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树立产品形象、增强销售

渠道功效、适时降价

成熟期:市场改良、产品改良(品质改良、特色改良、附加产品改良、

式样改良)、市场营销组合改良

衰退期:维持策略、集中策略、收缩策略、放弃策略 服务策略:

(二) 定价策略: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

(三) 分销策略:企业实力,是企业的声誉、人力、财力和物力。

销售渠道分销:独家性分销、广泛性分销、选择性分销

(四) 促销策略:

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宣传

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有效原则

(独家性分销)是指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只选择一家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

产品改良包括( )。

(A) 品质改良 (c)特色改良 (D)附加产品改良 (E)式样改良

企业促销策略包括( ) (A)人员推销 (B)广告 (c)营业推广 (D)宣传 (E)公共关系

9 PDCA循环法的四个阶段包括,①检查②执行③计划④处理,其正确排列顺序为( )。③②①④

企业(实力)是指企业的声誉、人力、财力和物力。

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 )之间的动态平衡 (A) 外部环境 (C)企业实力 (D)战略目标

包装策略主要包括( )。 (A)相似包装策略 (B)差别包装策略 组合包装策略 (D)复用包装策略 (E)附赠品包装策略

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市扬。

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社会因素

企业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包括( )(A)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B)顾客力量分析 (C)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常见的定价方法包括( )。 (A)成本导向定价法 (C)需求导向定竹法(E)竞争导向定价法

顾客力量分析不包括( )。( C )市场商品消费结构分析

市场营销计划的控制不包括( A )季度计划控制

企业战略控制的方法包括( )。 ( B )事前控制 ( D )事后控制 ( E )事中控制

按照活动范围和区域的不同,可将市场分为( ) ( B )世界市场 ( D )地方市场 ( E )全国性市场

组织市场的类型不包括( )(A)垄断者市场

在投入期不适宜采取的营销策略是( )(D)公益宣传策略

风险型决策方法包括( )0905 P68 (A)收益矩阵 (B)决策树 (E)敏感性分析法

根据参与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可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为( ) (A)习惯性购买行为 ( B)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 (D)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 (E)复杂的购买行为

按照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消费者角色可分为( )0911 P76 (A) 倡议者 (D)购买者 (E)使用者

10

成熟企业可以采取的营销策略有( )(A)市场改良 (B)市场营销组合改良 (C)产品改良

成熟企业不适宜采取的营销策略是() 增强销售渠道功效

选择风险型决策的前提包括() (A)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B)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

(C)可测算出种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 (D)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 (E)存在着不以决策人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

第四章 管理心理 与组织行为

146

一、个体差异 P98

(一)员工的能力与人格

2、人格差异

人格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

•能力与人格是决定人生成败、事业成功的两大心理因素。

3、大五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

•责任感强的人都倾向于能获得较高的绩效

•高外向的人易于获得管理和商业成功

•高情绪稳定性的人在充满压力的情境中更有效率 •高宜人性的人能够有效处理客户关系,解决冲突

•具有开放性的人更易于精通工作 P99

(二)员工的态度

态度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

2、工作满意度P100 (1)定义: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工作满意度是衡量和预测工作行为和组织绩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2)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1)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2)公平的报酬

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4)融洽的人际关系

5)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3、组织承诺 P101 (1)定义: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贝克尔

11 •三种形式的承诺:感情、继续、规范

•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

(三)员工的知觉和归因 P102~103

2、社会知觉

•五种影响社会知觉的效应 首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对比效应,刻板印象

3、归因

二、工作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P105~106

(一)人的多重需要与组织的报酬形式

•社会性心理动机与组织管理和工作行为的相关性更高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使管理者意识到工作中的员工有着多种需要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工作内容的重要性给予了很高的关注

•社会性动机及其驱动的行为 P107图

(二)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 P106~107

1、分配公正

公平公正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

2、程序公平

3、互动公平

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论分析的是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 三个学习法则:强化原则、惩罚原则、消退原则

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一)工作团队有效性的理论 P113~114

2、团队的有效性模型

(1)绩效 (2)成员满意度 (3)团队学习(4)外人的满意度

任务和维护的职能:

任务职能帮助团队成员设定团队议事日程,让团队始终瞄准目标。 维护的职能则关注于人际关系,让团队成员结合在一起,使大家能够继续相处甚至有某种乐趣。

(一)群体决策 P117~118 优点:能提供比个体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

能提供比个体更多的不同的决策方案

能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

能增加决策过程的民主性

12 缺点:比个体决策需要更多时间

会妨碍不同意见的表达

易产生个人倾向

责任不清

(二)人际关系与沟通 选择或定向阶段 试验和探索阶段 加强阶段 融合阶段 盟约阶段

因此,我们愿意把大多数的人际关系保持在第二和第三阶段

2、沟通的风格模式 •自我克制型 •自我保护型 •自我暴露型 •自我实现型

第三节 领导行为及理论

(二)经理角色分析 •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 人际关系类角色 信息类角色 决策类角色

(一)领导的特质 P123 •有哪些特质:①内驱力②自信心③创造性④领导动机⑤高水平的灵活性

•七个有领袖魅力的管理者的关键特征:

自信,远见,清楚表达目标的能力,对目标的坚定信念,行为不循规蹈矩,变革的代言人,对环境敏感

(二)领导的行为和风格 P123~124 关怀维度 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和情感 结构维度 工作任务和角色

•关怀维度和结构维度均高的领导者更能使下属取得高工作绩效和高满意度

168

(二)领导行为的权变理论 P125

1、费得勒的权变模型

13 •认为领导者存在两种典型风格“关系取向”和“工作取向” ,他认为,任何一种领导风格都可能是有效的,也有可能是无效的

•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关键: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2)任务结构 3)领导者的职权

2、领导情景理论

•认为下属的成熟水平是选择领导风格的基本条件 领导方式的权变因素:工作成熟度、心理成熟度

(3)路径-目标理论 P126~127 •认为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

•四种领导行为是:1)指导型 (结构维度)2)支持型(关系维度) 3)参与型 4)成就导向型

(4)参与模型

•突出特点是规范化,提出了一系列根据不同情境类型而遵循的规则,供领导决策时确定下属参与的形式和程度,他们把领导行为风格与下属参与决策相联系 领导技能和职业发展计划:

加速站、辅导、按需培训、确定领导技能的范畴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二)心理测验的类型 P132~133 按测验内容分类: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按测验方式分类:笔纸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情境测验 按测验目的分类: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 按测验应用领域分类: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

(三)心理测验的技术标准

1、信度 P133 •通常信度在0.90以上的能力测验,0.80以上的人格测验被视为是好的测验

2、效度

3、难度

4、标准化

(一)用于招聘和筛选的心理测量 •有三种策略选择: P134

1、择优

2、淘汰

3、轮廓匹配

( )关注于人际关系,它使团队成员们紧密结合,使大家能继续相处甚至获得某种乐趣。 0705 P115 (c)团队维护职能

( )是指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和情感,更愿意与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0705

14 P124 (A) 关怀维度

心理测验按测验目的可分为( )。0705 P133 (A)

描述性测验 (B)诊断性测验(E) 预测性测验

团队生存、改进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是( )。 (C)团队学习

(首因效应)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产生的强烈影响。

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确保他们的目标与群体和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路径—目标理论

心理测验按测验的方式可分为( )。(B)纸笔测验 (C)操作测验 (D)口头测验 (E)情境测验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不包括( )。(D)合理的分工

( )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0805 P106 (A)公平公正

群体决策的优点是( )。 (B)能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

92,满足安全需要的行为可以是( )。(A)免受失业和经济危机的威胁 (C)避免任务或者决策失败的风险 (D)免受疾病和残疾的威胁 (E)避免受到伤害或处于危险的环境

阿伦和梅耶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出的承诺不包括( )。 0811 P101 ( A )感情承诺 ( B )继续承诺 ( C )规范承诺

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论分析的是( )( C )爱德华桑代克

个体的沟通风格不包括( )。 ( A )自我实践型

有领袖魅力的管理者的关键特征包括( )。0811 P123 ( A )是变革的代言人 ( B )自信和远见 ( C )行为不循规蹈矩 ( D )对环境敏感 ( E )有清楚表达目标的能力

满足成就需要的行为不包括( )(C)影响他人并改变他们的态度的行为

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的原则不包括( )(A)法律公平

( )把下属作为权变的变量,即认为下属的成熟水平是选择领导风格的依赖条件。(B)领导

15 情境理论

路径-目标理论认为的领导行为主要包括( )(B)指导型 (C)支持型 (D)参与型 (E)成就导向型

阿伦和梅耶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出的承诺不包括( )(D)口头承诺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C)班杜拉

费德勒认为,决定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关键情境因素不包括 ( )(D)领导者的特质

有领袖魅力的管理者的关键特征包括( )(A)是变革的代言人 (B)自信和远见 (C)行为不循规蹈矩

(C) 对环境敏感 (E)有清楚表达目标的能力

满足成就需要的行为可以是(B)比竞争者更出色 (C)发现和使用更好的方法完成工作 (D)实现或者超越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人的管理哲学——人性假设 (一)人性内容及特征 P137 (2)心理属性

即人的感觉、直觉、记忆、思维、想象、意志、需要、动机等一切心理现象的总和。是人性的本质。

四方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个性意识倾向

(二)人性假设—对人的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P140-144

2、人性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

(1)经济人:唯利人,实利人,称之为X理论 物质刺激

(2)社会人:社交人 代表人物 埃尔顿*梅奥 工作动机在于工作中的社会关系

(3)自我实现人:麦格雷戈 自我实现人,Y理论 (4)复杂人:摩尔斯、赖斯克 超Y理论 “权变理论”

人本管理的原则:P145-148 •人的管理第一

•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不是满足社会需要 •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 •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 •和谐的人际关系

16 •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三、人力资本理论

(二)人力资本基本概念 P151

2、人力资本的特征 (1)不可剥离 (2)无形形式存在 (3)时效性 (4)收益性 (5)潜在创造性 (6)累积性 (7)个体差异性

(三)人力资本投资 P153 含义 先确定投资者、对象是人、提高劳动生产能力、获取更多利益,具备投资的一般性质,是一种生产性的投资 特征:

•连续性、动态性;

•投资主体与客体具有同一性; •投资者与受益者的不完全一致性; •收益形式多样化;

3、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 投资支出分为三类: •实际支出或直接支出 •放弃的收入或时间支出

•心理损失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 P163

(一)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多元性,层次性,整体性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层次 P165

1、总体目标:

(1)最高目标:促进人的发展

(2)根本目标:开发并有效运用人的潜能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 P167 体系: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环境开发

(一)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激励理论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需要激励;二是目标激励;三是行为激励;四是综合激励

(四)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开发

17 •影响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因素:P169

天赋、知识和技能、个人努力、文化、经济条件

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力资源创新运营体系P170 创新能力开发体系 创新能力激励体系 创新能力配置体系

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分类:市场刺激机制、社会激励机制、企业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重点是职业教育,包括:就业前的职业教育、就业后的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二)组织开发 P176

1、组织开发的含义

•基本目标是改变组织氛围、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

•组织开发的重点是组织的协作能力;基本出发点是改善整个组织的职能。

2、组织开发的目标 P177 •提高组织的能力 •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改善组织内部行为方式 •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热情 •提高责任程度

(三)管理开发的基本手段 P178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宣传教育手段

•目标管理手段

203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一)人力资源的一般特点P180

1、时间性

2、消费性

3、创造性: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本质的特征

4、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物质资源的最重要的特点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18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和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活动的过程 P182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一系列工作任务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P183

1、管理内容:事vs人

2、管理形式:静态管理vs动态管理

3、管理方式:制度控制、物质刺激vs人性化

4、管理策略:战术性管理vs战略战术相结合

6、管理体制:被动反应vs主动开发

7、管理手段:单一vs多样

8、管理层次:执行层vs决策层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1、同素异构原理:总体组织系统的调控机制

2、能位匹配原理:人员招聘、选拔、任用机制

3、互补增值、协调优化原理:员工配置运行与调节机制

4、效率优先、激励强化原理:员工酬劳与激励机制

5、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原理:竞争与约束机制

6、动态优势原理:培训开发、绩效考评和人事调整机制

(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特征 P190 员工的基本特征:生理、心理、社会性、道德性

员工的动态特征:员工激励、员工的自我保护机制、员工的成熟与发展

(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1、吸收、录用 P191

2、保持

3、发展

4、评价

5、调整

208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基石和两种技术 P192

(一)三大基石

1、定编定岗定员定额

2、员工的绩效管理

3、员工技能开发

(二)两种测量技术 P196

1、工作岗位研究

2、人员素质测评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活动首要和关键的环节 绩效考评时绩效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

绩效结果的应用时每一轮绩效管理活动的终点

19 工作岗位研究是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评价与岗位分类分级的总称

((A)人的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

( )不属于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运营体系。(c)创新能力结构体系

在管理体制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 ) (A)主动开发型

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包括( )。 (A)实际支出 (B)心理损失 (c)直接支出 (E)时间支出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应( )(C)以人为中心

在管理形式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 )。(C)动态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整体性不包括( ).(D)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性有( ) (B)动态性 (D)连续性 (E)收益形式多样化

员工激励的特点不包括( )(B)激励能达到满意效果

人本管理原则包括( )。 (A)人的管理第一 (B)和谐人际关系

(C)员工和组织共同发展

(E)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组织机构

组织开发的基本目标不包括( )( D )改变组织结构

以下不属于员工动态特征的是( A )员工学习

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标包括( )。( B )有效运用人的潜能 ( C )有效开发人的潜能

以下有关人力资本投资的表述错误的是( )(D)是一种非生产性投资

员工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生理性行为与生理性需要 (B)社会性行为与社会性需要 (C)道德性行为与道德性需要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 )为中心。(D)劳动者

人的心理属性包括( )(A)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特征 (D)个性意识倾向 (E)心理状态

以下有关人力资本投资的表述错误的是( )(D)是一种非生产性投资

20 以下不属于人力资源特点的是(D)规律性

( )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C)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人本管理原则包括( )0911 P145 (A)人的管理第一 (B)和谐人际关系 (C)员工和组织共同发展 (E)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形态

人力资本是经济资本中的核心资本,其原因在于资本的(B)创造性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变化规律不包括() (C)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递减

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包括() (C)市场激励机制 (D)社会激励机制 (E)企业激励机制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重点。 A无私奉献 B、爱岗敬业 C、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

2、下面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是() A依法治国比以德治国更为重要 B、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更为重要

C、德治是目的,法治是手段 D、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科学发展观指的是( )。

(A)科学发展,高效发展,健康发展 (B)以科学为本,科学、平稳、顺利发展 (C)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科学、高效、健康发展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人们必须增强( )。

(A)个人意识、协作意识、效率意识、物质利益观念、改革开放意识 (B)个人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精神 (C)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精神 (D)自立意识、协作意识、公平意识、物质利益观念、改革开放意识

5、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个人主义 (D)利己主义 A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

21 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6、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内在的道德准则是( )。 A.爱国、守法、自强 B.求实、严谨、规范 C.诚信、敬业、公道 D.忠诚、审慎、勤勉

7、敬业的特征( )。 A.主动务实持久

B 上司分配什么就干什么 C.从一而终 D.忠诚老实

1、践行职业规范“合作”的具体要求包括( )。 A.求同存异 B.出奇制胜 C.公平竞争 D.互相协作

2、践行“奉献”职业规范,具体要求包括( )。

A.因事而异 B.尽职尽责 C.尊重集体 D.为人民服务

3、下列属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要提出的职业道德规范是( ) A爱岗敬业 B以人为本 C保护环境 D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4、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所谓“不找任何借口”的意思是( )。 A.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B.自己的事情要千方百计地做好 C.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心

D.不允许对企业管理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于自己所接触的那些人,你一般会( )。 (A)接触一次就能够记住对方的姓名、容貌 (B)只有多接触几次,才能记住对方 (C)总也记不住对方是谁,经常会弄混淆

(D)不管能不能记住对方,但总能够通过交谈回忆起来过去的一些事情

假设你在工作中出现了一次小的失误,暂时还未给单位造成什么损失,领导也没有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最好的一种处理办法是( )。 (A)不向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B)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弥补过失 (C)告诉领导,承认自己的过失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2 (D)告诉自己最好的朋友,请他帮自己想一个最好的办法

假设你是某私营公司的一位新员工,你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比某些老员工要高得多,而且工作也干得比他们多,但你的工资却比他们少。在这种情况下,你会采取哪一种做法?( )

(A)直接向公司经理提出加薪要求,达到你的要求后继续努力工作

(B)如果不能实现加薪的要求,就和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承担相应的解约责任 (C)不过分在乎眼下的个人利益,相信只要勤奋工作,加薪是迟早的事情

(D)如果不能实现加薪的要求,在劳动合同有效期间,拿一份工资做一份事,没有必要做得更多

当你的一个同事做了一件诋毁你工作业绩的事情之后,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来应付?( ) (A)采取同样的方式回敬他 (B)断绝与他的来往

(C)表面上继续保持和他的来往,但对他持有戒心,不再信任他 (D)就当这件事没发生,与他保持和过去一样的关系

公司领导决定外出考察,要你随行。领导只对你说了一句话:“你回去准备一下,我们明天出发。”这种情况下,你认为自己最应该做的准备工作是( )。 (A)吃喝等生活保障用品 (B)防治生病的药品 (C)要去考察的相关资料 (D)领导喜欢的东西

领导在全体职工大会上讲话,你突然发现领导讲话中所引用的某个指标在数字上是错误的。这时,你会( )。

(A)立即给领导指出来 (B)装作没有发现 (C)写个纸条递给领导 (D)会后单独告诉领导

你在野外长途旅行,烈日炎炎,饥肠辘辘,而你口袋里的钱已所剩无几。这时,你见路边有个自销店,上面写着:“无人售货,请按价付款,将钱投入箱内,自己找零,相信你!”这情况下你会( )。

(A)坚持下去,不买东西吃

(B)赊欠一次,吃饱后再多带一些食品,写个欠条,以后归还 (C)根据口袋里的钱,少买一些吃的东西 (D)少付一点钱,多带一些食品

在路上遇到同事时,你一般会( )。 (A)主动上前打招呼

(B)等对方先打招呼然后自己在作反应 (C)会注意对方,但不会主动打招呼 (D)尽量不打招呼

在工作中,你认同以下哪一种人?( ) (A)提前完成工作的人

(B)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人 (C)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人

(D)尽快完成任务,多留一点时间学习的人

23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