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央电大在线测评系统 中外政治思想史网考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0:48: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18世纪的美国,就政治思想的发展来看,以( )为代表的宪政派和以(

) 为代表的民主派成为政治思想的两大主流,前者强调民主力量的重要性,而后者强调宪政秩序的合理性,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限制权力的滥用,这位美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两条不同的道路。A.汉密尔顿/杰斐逊

2.作为资产阶级抵挡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武器,(A.实证主义

)在19世纪30年代出现。它以科学和进步为旗帜,主张社会改革和社会团结,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供论证。

3.发端于18世纪60年代的(B.英国工业革命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它是英国传统农业社会最终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个历史性转折,它使英国在19世纪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的鼎盛时期,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英国的历史进程。

4.意大利的衰落和( D.尼德兰 )的兴起是17世纪欧洲大陆内部兴衰化的一个极为明显的特征。

5.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C.卢梭 )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表现出他深刻地洞察力和彻底的批判精神,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6.( )发生了英国17世纪的后期,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影响。但是,( A.思想启蒙运动/思想启蒙运

)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

7.以( 伏尔泰 )为先驱,法国启蒙运动的序幕解开了。 8.美国民主共和党和联邦党不断地发生分化组合,推动了美国( 两党 )制的逐渐形成。 9.以(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开始了人类政治观念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成为政治思想史上新的里程碑。

10.英国哲学家( 培根 )在扫清经院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经验主义认识论哲学,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1.洛克

参考答案:

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政府论》上下篇等著作。洛克将霍布斯等人的理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分权理论,主张建立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 2.社会契约论

参考答案:

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在

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过程。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 3.实证主义

参考答案:

实证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孔德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

事实和经验现象为基础,探索人类精神发展一般规律的方法和思想体系。孔德的实证主义的体系实际上是哲学与科学、社会与政治、宗教与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综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正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从“理性的”向“现实的”、从“应然的”向“突然的”转变的真实写照。

1.简述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

参考答案:

追求政治自由是孟德斯鸠政治思想的主要目标。孟德斯鸠认为,政治自由的获得只有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正是在此认识基础上,孟德斯鸠提出了分权学说。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包含了两个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权。孟德斯鸠把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立法权是制定、修正或废止法律的权力,行政权是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权力,司法权是裁决私人纷争、惩罚犯罪的权力。为了保证政治自由,孟德斯鸠认为,三项权力应该分开行使,不能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自由便不存在了。第二部分是制衡。他认为,三种政府权力之间应该彼此制约,以达到一种均衡,其中行政与立法之间的制衡尤为重要。三种权力的划分并不是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核心内容,孟德斯鸠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还提出了权力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重要思想。他认为,行政与立法权之间的制衡尤为重要。他还主张立法机关之间的内部分权。孟德斯鸠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

1.卢梭是如何论证不平等的产生的?

参考答案:

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状态下存在着一种真实的平等,人类自我完善化的能力使生产不断发展,特别是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越来越走向不平等。卢梭将这过程分解为富人和穷人的不平等状态、强者与弱者的不平等状态和主人和奴隶的不平等状态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自然状态中的平等被打破,私有财产与私有观念的出现使人类走出自然状态而进入文明社会,随之而来的是由社会的不平等替代自然的不平等,贫富分化被人们逐渐认可。

自然状态下的平等一被破坏,继之而来的就是最可怕的混乱。于是富人造出一些动听的理由,如保障弱者不受压迫,约束有野心的人,保证每个人都能占有属于他自己的东西,等等,对穷人进行劝说,以联合起来结成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使这一权力治理大家。这样,国家出现了,政府建立起来了。人类的不平等也就随之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在第二阶段,社会和法律首先出现了,却反而使不平等根深蒂固了。社会和法律“给弱者以新的桎梏,给富者以新的力量;它们永远消灭了天赋的自由,使自由再也不能恢复;它们把保障私有财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远确定下来,把巧取豪夺变成不可取消的权利;从此以后,便为少数野心家的利益,驱使整个人类忍受劳苦、奴役和贫困。”

但经过契约而形成的权力是合法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秩序是大家认同的。然而,最初由选举产生的公正权力却逐渐蜕化。阴谋、派系、冲突、内战加重了人们的痛苦,为了确保安宁,人们越来越甘愿让人加重对自己的奴役。这样,已经成为世袭的首领们,就逐渐习惯于把官爵看作自己的家产,把自己看作国家的所有者,他们也习惯于把他们的同胞叫作奴隶。 这样,不平等就进入了第三阶段。专制是这一

不平等阶段的特征,它的命令是没有考虑道义和职责的余地,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美德。在这里,一切个人又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等于零。这一状态使不平等达到了顶点,所有的不平等最终在这里汇集,直到出现新的变革完全瓦解这一专制政府,或是使它再接近于合法的制度,这种不平等才开始进入另一次循环。这里是不平等的顶点,这是封闭一个圆圈的终极点,它和我们所由之出发的起点相遇。

1.秦始皇决定废除( 分封制/ ),全面推行( 郡县制 ),将全国划分为36郡。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由( )制定的( )。 李悝/《法经》 3.秦国改革和谋求统一的指导思想是( 法家思想 )。

4.( 秦始皇 )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5.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 注重调解 )为特色。

6.西汉末年,儒学中的神秘成分增大,发展处( 谶纬之学 )。东汉则给予其官方身份,使之成为东汉政治思想的主流。

7.( 李世民 )在位期间大体能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入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

8.( 王通 )是隋朝时期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9.唐代中期,柳宗元作( 《封建论》 ),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 10.秦朝实行( 三公九卿制度 )的官僚制度。

1.儒家学派

参考答案: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称为\"六经\"。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他成为儒学的祖师。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孔子外,有孟子、荀子。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祖尧、舜,宪章汤、武、尊崇王之道。第二,崇尚礼仪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第三,尊崇孔子。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都尊奉孔子为祖师。 2.独尊儒术

参考答案:

汉初,适应恢复社会经济和重建统治秩序的需要,主张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兴盛一时。儒家也在对秦亡的反思和寻找长治久安之策中恢复和发展起来。随着汉的巩固和强盛,统治者开始寻求新的统治思想。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神秘主义改造,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学说。他鼓吹大一统和君权至上,又提出纲常理论,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欣赏。汉武帝推行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上升为官方学说,成为政治指导思想。由此,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 3.道统

参考答案:

韩愈通过自己的道与佛老之道比较,阐发了儒学道德内涵。他认为仁是认得内在道德,义是行为表现,遵行仁义即为道,德则是一种仁义的内在自觉。为了进一步强调道德万世不易,提高道德地位,韩愈还专门提出了道德传承系统的问题,并虚构了一个道德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道统说表明,儒学之道的产生远早于佛老,是华夏文化之正统。而孟子之后,儒家经学不能继承道,将道发扬光大,只重儒学的皮毛说法,而忽视其根本,结果导致儒学的衰微。解决的方法就是破除经学旧说,以道为核心,重建儒学。

1.什么是无为而治?老子和庄子提出的无为而治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的基本政治主张,老子和庄子都持这种观点。他们说的无为而治不是统治者放弃统治,什么都不做,而是通过某种“无为”的方式以达到治理,这就叫做“为无为而无不为”。其主要内有有二:第一,君主无为,即统治者要小心翼翼治理国家,减少政治干预和政治活动,“治大国若烹小鲜”。第二,使民无为,就是要使民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2)无为政治提出的依据是基于道家学派对“道”的考察。老子期待着使民不能为,民风就会复归于善良、淳朴,社会也就好治理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体现了老子政治思想的本质。

1.如何理解周公的政治思想特点是重在调节?

参考答案:

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解为特色。其主要表现为:(1)对传统天命观的修正。周公根据周初的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第一,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即上天所赐予的“大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他在《多士》中分析了商克夏、周克商的原因。周公认为,商克夏、周克商实际上是上天意志的体现,是不可抗拒的。第二,周公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民主即民之主,就是君王。周公认为君主由天选定的,选择的标准时德行。因为商汤有德,所以天让汤替代桀作“民主”,灭夏建商。周文王崇德慎罚、爱护小民的种种德行得到了天的赏识,所以周武王一举灭商,建立周朝。第三,周公主张以民情见天命。即上天的意志可以通过民情表达出来,通过体察民情可以了解天意。这种观点将人们的视线从单存依靠和祈求天的保佑上,转到现实政治中来,主张通过施政来主动争取和巩固上帝的眷顾。周公的思想代表了早期政治家对于政治兴废、社会变革的规律性认识。(2)施政的指导思想。“惟命不于常”意味着任何已经得到天之大命的人都可能失去天命的眷顾,因而当政者要有一定的政治危机感。这种政治合法性论证实际上提出了推行治国的积极政策,以及改善政治状况的必要性。周公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有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等。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和慎刑罚。保民就是处理好统治者与民的关系。具体言之,治民要敬慎,统治者的行为要约束,要体察民情。周公把“慎罚”视为德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刑罚与德的关系上,他认为德是根本,刑罚是辅助。他把慎刑罚叫做“义刑义杀”,意为要刑罚适当。周公根据周初的形式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提出了德的思想,主张按照德要求,敬天、敬祖、明德、保民、慎罚,调节处理好统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以上得天助,下得民和,最终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期延续。

1.( 自由主义 )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其滥觞、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 欧洲各地 )全面走向繁荣。 3.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 梭伦 )的改革在雅典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制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其调解公民内部矛盾的中庸思想被亚里士多德所吸收。 4.( 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被西方学者尊称为“政治学之父”。 5.奥古斯丁的传世作( 《上帝之城》 )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6.(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 7.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 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

8.( 古罗马 )政治思想是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和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梁。 9.在中世纪时期,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 神学政治观 ),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10.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 城邦 )。

1.权利政治观

参考答案:

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 2.神学政治观

参考答案: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3.苏格拉底

参考答案: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它突出强调了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鉴于此,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因此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来治国。

1.但丁是如何看待教权与王权的关系的?

参考答案: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但丁支持王权,反对教权。在两者的关系上,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并以此驳斥了君主权力来自于教皇的观点。但丁指出,上帝授权君主,使其以人的理智治理国家,是尘世成为“人间乐园”;上帝授权教皇,是要他以圣灵化人,引导人遵守神的教导,能够在来世进入“天上乐园”,享受永生的幸福。因此,教权与王权是有着明确的分工的,君主的权力并非来自教皇,而是直接接受自上帝,不要任何中介。教皇虽然执掌天国的钥匙,看守天国的门,但无权统治帝国。

1.为什么说马西略的政治思想具有摆脱神学束缚的倾向?

参考答案:

(1)马西略从维护世俗权力的立场出发,对封建教会和教皇的权力进行了猛烈的批批判,并且探讨了教会的改革问题。马西略反对教会宣传的国家产生于上帝的说法。他和亚里士多德一样,也将国家的产生看作是源于家庭、村落的自然发展过程。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的是,马西略从世俗和宗教两个方面解释国家的目的,承认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马西略吸取了柏拉图在阐述正义理论是提出的社会分工的思想,提出实现和和平生活的途径是分工互助。马西略认为国家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的整体是由农民、工匠、商人、军人、教士和官吏构成的。为了能够实现和平的生活,各个等级人要各有专司,分工互助。在六个等级中,官吏即政府权力是和平的保卫者。教会对国家事务的干涉是和平的最大威胁。马西略反对教会干涉国家事务,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否定教会的封建教阶制度。这些思想为以后的宗教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马西略政治中表现出的摆脱神学束缚的积极倾向,不仅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而且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这种倾向还表现在他提出的人民权力的思想上。马西略从人们的共同需要出发解释国家的起源和目的,认为上帝的意志并没有决定国家的存在,更没有决定国家的目的。因此,国家的法律的制定也并非依据上帝的意志,而是人民的权力问题。马西略提出,法律可以由一个人即君主制定,也可以由少数人组成的议会制定。但不管是君主还是议会制定法律,立法权都属于人民,人民才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享有者,不仅立法权属于人民,而且官吏也应由人民选举产生。他们的职责和权限应该由人民确定。对于滥用权力的官吏,人民可以取消和收回他们的权力。在马西略看来,人民可以是全体公民,也可以是其中占优势的部分。他特别强调的是人民群众。应当看到,马西略这种关于人民权力的思想,与近代的人民主权理论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的。马西略从人们的共同需要而不是从上帝的意志来解释国家的起源、目的,并从中引申出人民权力的思想,表现出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倾向。这不仅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而且对近代西方的国家观和人民主权理论都产生了影响。

1.

宋元时期,我国传统政治哲学发生重大转型,(理学 )兴起,并在元代被立为官学,成为中国古代后期的政治指导思想。

2.理学内部流派众多,但他们在政治取向上高度一致,都以( 维护君主政治

)为归宿。 3.王守仁把( 良知 )作为自己学说的核心。 4.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是( 吏治与财政改革 )。 5.元代,儒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儒学进行了积极调整。郝经( “以夏变夷”

)主张的提出为儒学与蒙古统治者的结合作了论证,扫清了思想障碍。

6.( 泰州学派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第一个启蒙学派”。他们从万物一体、人性自然出发,否定道德神圣性和凡圣差别,肯定个人利益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向往人人君子、君臣师友的平等社会。 7.清代( 唐甄 )直言“帝王皆贼”,揭露了帝王的历史罪恶。但他仍寄希望于君主,提出了调整对君权的具体设想。 8.在( 许衡 )努力下,理学进入了国家最高学府,理学经典成了国子诸生的教科书。这是元代理学官学化的标志性事件。他为元代理学的官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9.( 周敦颐 )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 10.西学东渐指近代西方(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逐渐传入中国的过程。

1.范仲淹

参考答案:

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与欧阳修等在皇帝支持下进行改革。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减少冗官,提高效率,是范仲淹等人所发动的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他提出了\"明黜陟\"、\"精贡举\"、\"抑侥悻\"等改革措施。范仲淹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他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军事人才的选拔。尽管在守旧官僚的排挤下,庆历新政虽然很快夭折,但改革的呼声并未就此沉寂,反而更为高涨,更大的改革在酝酿之中。范仲淹和李觏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2.黄宗羲

参考答案:

明末清初思想大师。黄宗羲是复社的主要成员之一。明亡后,他曾参加国抗清斗争,失败后,拒绝与清合作,家居著述。其著作有一百余种。其中,学术史方面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政治思想方面有《明夷待访录》及《孟子师说》、《破邪论》、《汰存录》等,今有《黄宗羲全集》传世。其思想对传统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有不少具有时代特色的积极因素,对清末维新思潮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3.用夏变夷

参考答案:

元初,一些儒生主动与蒙古统治者合作,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想。郝经、刘秉忠、许衡等人都参与了这一过程。其中,郝经提出了“用夏变夷”论。郝经认为,儒道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如果蒙古统治者能尊崇儒学,重用儒生,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下,统治权及其他各族人民。对于这样的政权,儒生也应积极合作,为之尽忠出力。这表明儒家试图从思想上对蒙古统治者进行改造,使之也代表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即用夏变夷。用夏变夷体现了儒家文化强大的适应能力,客观上有利于汉蒙文化的交流,也使儒学得以保存和延续。

1.如何理解宋初改革思想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宋朝建立不久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其主要表现有: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及地主阶级内部官僚地主和普通地主间的矛盾主要表现有: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及地主阶级内部官僚地主和普通地主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政治上,过渡集权的负面效应暴露。而且,在与西夏、辽的对峙中,宋居于劣势,奉行守内虚外、屈辱求和政策,每年奉送大量的银、绢,称为“岁币”。这又进一步恶化了宋的财政状况。各种因素影响使宋的局势更加严峻。这种情况下,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主要是吏治与财政改革。神宗之前,统治集团内部的改革要求在实践和思想上都有反映。前者是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在仁宗支持下实行的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德庆历新政。后者自是以李觏为代表的富国强兵思想。两者都着眼于解决严重的三冗问题,缓解危机,增强国力,以巩固宋朝的统治。只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同时,前者着重于社会政治实践,李觏则专门从事理论探讨和论证。(1)改革官员的选拨于管理制度,减少冗员,提高效率。(2)改善经济和国家财政状况,达到富国的目的。(3)整顿军队,加强国防力量,实现强兵的目的。

1.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批驳程朱理学的疏漏之处和空疏学风,以心为宇宙本体,认为封建道德内含于人们的心中。由此,他提出了致良知、破心中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观点。(1)心的学说与理想政治。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的本质是至善之德,良知、天理则是心的不同表现,心在观念、心理层次上是良知,在理论、原则层次上则是天理。天地万物于人都是一体,它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王守仁把这种认识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提出了他的理想政治模式即“天下一家”。理想的政治模式并非人人平等,而是区分亲疏等级,讲究君臣上下、夫妇、父子等伦常关系。民众也只是安分守己,忍受剥削和压迫的义务。所以其理想只是儒家仁政理想在新的条件下一种翻版。但他的这一理想没有体现社会进步和时代特点的因素,即无法实现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2)“致良知”与“破心中贼”。王守仁认为,良知是人的是非之心,良知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自然本能。纯善无恶的良知本来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但人的私欲会蒙蔽良知,而使人的表现出恶,就须重新发明良知,即所谓“致良知”。王守仁重点探讨了如何致良知的问题。他认为修身、诚意、致知、格物密切相连,是正心即修习的不同侧面,致良知是为了存理灭欲。存理去欲得方法是克己。致良知是王氏心学的基本结论。其主观目的是通过强化封建道德来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心学在弥补程朱理学弊端的同时,自身也在理论上陷入严重矛盾中,其中包含自我否定的因素。(3)知行合一思想。致良知是要实践良知,即以良知指导自己的行动。王守仁以“心即理”为理论依据,批判程朱的观点,并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他认

为知是行前提,行则知的行为体现,是知的归宿,知行在实践中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说是要用封建道德去指导和规范行,又在行中更深刻地理解、领悟封建道德,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强化从思想到行动对人的控制。知行合一的政治意义是维系封建统治、矫正时弊。王守仁的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高峰。他以反传统、反对程朱理学权威的姿态出现,但又以纠偏补弊、维护封建统治归宿。王守仁心学思想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为特色。

中外政治思想史11

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

中央电大测评系统 登陆,选课步骤

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课本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

《中外政治思想史》课程说明

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网》学生使用手册

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 2判断题

中央电大在线测评系统 中外政治思想史网考题
《中央电大在线测评系统 中外政治思想史网考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