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实施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

发布时间:2020-03-01 21:27: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实施“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

唐山市第三十八中学 赵永红

【内容摘要】“任务--问题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是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问、引导,组织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多维互动教学活动,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关键词】问题驱动

问题设计

预设

生成

问题延伸

“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是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任务是目标,问题是引导,是通向目标达成的阶梯。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使用“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恰好是对布鲁纳这一理念的合理诠释。这一教学模式的日渐成熟,使我们的课程改革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让我深刻体会了师生角色的变化。

一、教师由传授者、仲裁者转化为设计者、引导者、促进者。

1、课前预设,教师是任务、问题的设计者。

预设就是教师在教学之前,预先设计安排好课堂中主问题及教学流程,教学时主要依据此方案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任务的提出;教学目标的确定;解决问题中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拓展应用中变式练习的设计,都需要教师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始于学习者的注意,影响注意的是兴趣,一个精妙的问题往往可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及时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问题”在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预设过程中留足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教师要把课上得“粗糙”一点,“大气”一点,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预设方案的设计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着的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从而为课堂生在提供认识条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始终记住:学习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帮他们做好一切。无论那一方面都要有适当的、多套的预案,只有充分成功的预设,才会有生成的美丽。

2、课上生成,教师由仲裁者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指导者。 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是教学生命力与真正价值所在 。古希腊有句名言,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一名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充满变化的,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共同行走”的过程,生成伴随其中。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存在着由教师组织和学生经验构成的“课程重构”,这就是实际进行的课堂。

“问题式”教学,其本质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中实施有三个主要环节:(1)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情景。这时教师是指导者、主导者;(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这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参与者,促进者。这一环节是“问题式”教学法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3)总结交流: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交流、评价、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和效果,同时给予肯定或补充并不失时机提出新问题,为新知识埋下伏笔。

问题驱动式教学就是把课堂这一舞台教给学生,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给予指导而不是代替。教师作为引导者,它的作用不再是把某种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作为一个导师去帮组学生去建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3、生成具有不确定性,教师是促进者

教学过程永远是流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在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情感沟通、智慧互补、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思路,形成新的智慧之光,产生充满勃勃生机的原生态的教学氛围。

叶澜老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这种预设外的生成便是不可知的风景。生成则是教师依据教学规律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学生所反映出的不确定的因素。正因为生成的不确定性,决定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让这些不确定因素的生成,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教师们如果能尊重生成,利用好生成来推进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智慧课堂。

如在讲《浮力》一节的教学中,预设的方案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会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认识浮力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了解浮力的实质,最后由受力分析理解漂浮和悬浮。课堂伊始,学生设计实验体会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一名同学上台演示的是乒乓球浸没水中后会上浮,这一实验出现在这个时候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这一动态过程的分析是个难点,我计划安排在本节课最后。但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稍一迟疑,决定大胆的让学生分析这一实验现象中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小组谈论后,学生提出了:重力、浮力、水的压力这三种力,于是我演示了乒乓球不受浮力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浮力的实质就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差,统一了乒乓球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在结合力与运动关系,分析两个的大小及变化情况,在热烈的探究氛围中把这一难点先解决了。

二、课堂三部曲,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任务--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有五大板块:提出问题、激发兴趣,解决问题、理解掌握,升华问题、总结提高,延伸问题、不断思考,巩固应用、拓展创新。各个板块不是平面的罗列,而是相互呼应,环环相扣,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整合中提升的整体。以问题驱动学习,以问题为先导,让学生沿着问题的轨迹探究,直到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的延伸。整个过程贯穿三步自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在变化中美化着整体。

1、我先学,师再教,在自学过程中自我提升。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是先交后学,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学模式则彻底打破了这一教学方式,它集中体现的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对教材进行自学,通过自我研读,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在《声音》一节的教学中,先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各种学生熟悉的声音,引出课题,紧接着就询问学生关于声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教材,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教材,发现新知,进行实验设计与探究,并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总结。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只是在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告诉学生这是理想实验法,在设计测量声速的实验中给予了一点纠正。

此环节进行时注意一下两点:一是教师巡视,适时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和点拨,学生讲明白的,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再去讲解。;二是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有机结合。

2、交流合作中展示自我,提高凝聚力,共同进步。

传统的教学模式,几十个学生整堂课面对一个老师,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一问一答式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主体思维活动。“问题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在加强师生纵向交流的同时,大胆提出了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合作交流为辅的有效教学法。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教学模式。

先在组内进行:即每四人一小组,每组都有优中差三类学生,交流的顺序为:学困生——中等生——优生。交流的内容是: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不明白——还想了解哪些。对小组的要求是:最大努力地自行解决问题——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决不让一个小组成员掉队。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师,相互取长补短,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组内交流学习之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把本组的学习所得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并提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他组的帮助,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适时给以点拨,让学生再次展开讨论,只要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包办。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提高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交流合作中学会倾听,让问题延伸。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模仿、记忆,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几十名学生面对一个滔滔不觉的老师的讲解,极易让思想走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充耳不闻”的听讲恶习。“任务--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把课堂教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是面对单一的老师,通过组内交流,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它同学在小范围内倾听的也更认真。学生在组内达成共识后,再在班上交流,这种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倾听、补充,使学生在表现欲方面得到了满足。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口才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龄人之间的讲解也最容易让人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质量大大提高了。

在总结交流阶段,学生可以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设计,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设计中好的一面和有特点的地方,同时也会发现问题和不足,这对其他同学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当遇到没有解决的问题时,同样也可以进行智慧火花的碰撞。

每一堂课都是让学生得到智慧的课堂,是教师智慧成长的课堂,是学生智慧的学,教师智慧的教,师生在其中共同成长的课堂。通过教师精心的预设,驾驭课堂的精彩生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进行新的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站好位,把好度”,把学习的权利教给学生,在学生真正需要时适时的加以引导和指导。采用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形式,对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效果等都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面向全体学生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12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

实施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