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金融危机下当代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发布时间:2020-03-03 02:46: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金融危机下当代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10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10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此项调查,旨在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企业用人需求大学生素质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先是美国次贷危机凸现出来,紧接着爆发了美国金融危机,华尔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萧条,一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在一夜间倒闭,如: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结束了它158年的历史;有的则被收购或接受政府接管,如: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尤其是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全球实行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免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此影响下,美国金融危机很快传导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社会经济普遍萧条,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我国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带来了下行的压力,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800-1500元;23.03%选择1501-2000元;选择2000元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23.65%认为在1501-2000之间;24.90%认为在2001-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受金融危机影响,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受影响最大,大批进出口公司、中小型企业纷纷减产停产,因此就业岗位减少最为明显。但是,面对这种现状,很多大学毕业生仍宁可降低工资要求也要选择去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而不愿意向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供求的区域失衡。

在此非常时期,大学生还持这种不求实际的想法,导致他们失去了很多求职机会和工作岗位。对就业区域高期望的最大的机会成本就是阻碍了就业。东部已吸纳不了这么多的求职者,却仍涌向东部区域;中西部缺乏人才,而大学生偏偏不选择那里。这种就业区域选择的畸形集聚现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趋势。

二、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16.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关于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21.2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业后择业;16.67%不打算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6.25%打算自主创业。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达55%;考虑自身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发展是否有利。58.13%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8.75%认为很重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比例为65.15%;7.68%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平,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在如此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的就业观之下,现代企业又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什么样的大学生,用人单位最欢迎呢?经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调查问卷显示,具备七种素质的大学毕业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一)专业素质。不少企业都把大学生专业素养作为选人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必要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是胜任某一方面工作的基础,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企业理想的人选是学业成绩好 ,能学以致用的人才。所以,大学生应认识到专业素质是“吃饭的家伙”,是“看家的本领”,是“一技之长”,是丢不得的。一方面大学生要认真掌握教材和老师授课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在某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做到点面结合,既具备全面的基础知识,又有一个专攻方向。

(二)综合素质。企业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并不是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不重要,专业素质只是“敲门砖”,职业道路能否走得好,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现代企业用人的新特点。专业素质好、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对遇到的问题,能看到本质,并能及时调动自己能力和所学知识,迅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订出可操作的方案。而且品行、态度、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不错,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才能真正受欢迎。因此,新生应从刚入学的第一天起全方位“修炼”自己。

(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现代企业在招聘人才、考察其能力时,特别注重所选人才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有人对百家名企进行访问,有 53 家明确提出将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作为招聘人才的标准之一,有些企业在招聘时,还通过游戏等方式来考察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协调能力。

(四)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一些公司找的是具备学习者的质疑能力、并且随时愿意学习新事物的人,常常不刻意追求是否党员和学生干部,最主要的是看毕业生的能力和潜力,对一些涉及专业知识比较强的岗位,还要在面试的基础上进行笔试,就一些行业里的最前沿问题,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范围和深度进行考察,主要看他是否具有关注最新技术的意识以及在工作中是否具有研发能力,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有潜力的人才更具有创造性,发展的机会更大。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有发展动机者往往会得到企业的录用。

(五)实践经验。包括参加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与行业接近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或是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往往是企业招聘人才时关注和看重的。一个学生是否有社会活动方面的背景很重要,一个有社会活动经验的学生往往会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合作精神也比较强。因此,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某公司兼职、参与开发项目等,这样的经历将是毕业生的财富。

(六)有创业激情、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智慧型人才是公司最看重也最倚重的,因为他们永远会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和产业特别欢迎的是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的人才。

(七)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个人品质。敬业精神体现在责任感、主人翁意识、为做好工作而主动学习、注重细节、先付出后回报等等。“态度决定一切”,作为公司负责人,面对两位不同的求职者——年龄、学历、综合能力相当,一个兢兢业业、努力付出,另一个敷衍塞责、吊儿郎当,谁会是受欢迎的员工?答案不言而喻。诚信是品德的最基本方面,“先做人后做事”主要指的就是诚信,唯有诚信才能让一个人得到别人长久的信任,树立自己的品牌,从而为成功铺平道路。

此外, 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具有承受压力的能力, 有礼仪、有风度、形象气质俱佳(内外兼修)等,也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

二、企业需要大学生应重点培养的基本能力

(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对于大学生来说,表达能力十分重要,不仅参加工作后会强烈意识到这一点,在求职择业时就有深切体会。比如求职材料的准备,面试的应对等。培养表达能力关键在提高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二)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大学生作用的发挥,大学生要提高动手操作能

力关键在多看、多练,看得多、接触得多就可以掌握一些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练得多才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技巧

(三)适应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注意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走向社会才能尽量缩短适应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应该同自身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能消极等待或对困难轻易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简单认同,甚至同流合污。

(四)交际能力。社会关系远比校园复杂,能否正确有效处理和协调职业生涯中人与人的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其身心健康、工作效能与事业成败。

(五)管理能力。尽管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无论是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还是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中都不同程度需要组织管理才能。培养组织管理能力,不仅是顺利就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六)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它包含强烈的好奇心,细微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这些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性地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七)决策能力。大学生工作后各种问题都需要靠自己,训练与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十分重要,要从小事做起,不要事事请别人拿主义,要养成多谋善断的习惯,改变优柔寡断和无所适从的不良习态。

金融危机为初入大学的学生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当然,我们也应该充满信心,金融危机之后将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曾强调“心暖则经济暖”。只要我们齐头并进、共克时艰,我们有理由相信“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素质

企业对应届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要求

关于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要求调查表

现代企业对招聘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金融危机下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研究

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当代大学生素质研究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金融危机下当代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金融危机下当代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