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7: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

摘要:新时期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新世纪优秀接班人才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无论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还是实际操作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从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现阶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新的历史时期,大学校园文化作为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有机组成,起着整合高校资源,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文化成果,规范行为方式,教育娱乐师生员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等重要功能和作用,已经成为培养新时期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在获得自我更新,实现变革机遇的同时,其过分强调物质文化建设和过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忽略学生个性品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做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观念冲突。因此,必须认真总结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教训,加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应新时期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一、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目前,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对其内涵的界定也不是非常明确。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综合后,可以认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应该即包括校园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和由此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以及创造的全过程,也包括校园的一切物质条件。具体讲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为全体师生员工所创造和拥有的,约束和规范全体教职员工和大学生各种行为的,对高校生存和发展有着现实影响和潜在影响的所有文化要素[1]-[3]。这些要素包括物质的(校园物质设施以及校园的“缘生”,“美化”等基础文明建设)和精神的(师生员工的理念信仰、人文素质、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等)。

从组成上看,按照文化学关于文化的层次分化理论,应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分解成物质层面的实体文化、精神层面的观念文化、管理层面的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来展开。

(一)物质层面的实体文化建设。实体文化是指体现学校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一切建筑、环境和设备的集合、构成学校教育的“物质情境”。它包括高等学校的自然环境、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包括反映学校历史、光荣传统、治学成就的景点和典型人物的雕塑或有代表性的建筑)、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设施、科研仪器、校旗、校服、校徽、校花、校歌和校园纪念品等,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一种深思熟虑的形象设计,使学校的每一处建筑、景观,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最终体现着高校所特有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

(二)精神层面的观念文化建设。观念文化是指一所高校所追求和实践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一整套价值观、教育观和精神氛围、理想追求、人文气象等等。它最深刻地、稳定地体现了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信念和情操,也最能在每个师生员工心灵深处刻上高校的印迹,让师生员工对所属高校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对整个社会文明做出贡献的崇高使命感。高校的观念文化产生于高校的 - 1 -

历史传统。其核心是办学思想和精神氛围,它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它决定着对学校历史传统的取舍、继承和发扬,决定着对社会文化影响的吸收、拒绝和整合,决定着大学校园文化的积淀、发展和走向。弘扬时代旋律、高举理想信念大旗、崇尚科学、讴歌各类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校园观念文化可以激发师生员工对祖国的责任感以及为祖国的事业做出贡献的光荣感、自豪感,使得高等学校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创造出大量高水平的科学文化成果。

(三)管理层面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和习俗文化,包括教学科研的规章制度、教学管理的规范条例、规范师生员工言行的行为守则,另外还有习惯、礼仪、校风、班风和学风等。它反映了高校的文化准则,表明学校提倡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它在发挥规范作用的同时,对师生员工的思想意识、作风作为有很强的制约性和鲜明的导向性。优良的班风、校风、学风、教风、严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更能对师生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素质教育和交流,最终塑造着高校人本、科学、民主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

二、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10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绝大多数的高校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培养新世纪青年知识分子的重要工作来进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许多高校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积极向上的、能够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学校园文化。然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只注重校园实体文化建设,忽视校园观念文化建设。观念文化建设隐含在实体文化建设中,它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和大学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忽视观念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 。校园实体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大学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中的观念文化与精神文化因素。校园实体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观念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实体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5]-[6][4]。但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背离了这一宗旨。许多高校由于长期受计划体制制约,内部长期缺乏高层位大学校园文化赖以产生与生长的文化土壤——办学民主与学术自由。高校办学思想长期缺位、模糊或在大学校园文化结构中的地位极不巩固。从而导致有的高校甚至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意义简单于学生业余生活的丰富,建设的基本手段局限于生活文化层次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在评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实体文化建设津津乐道。这种忽视观念文化建设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行为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

(二)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而没有把它作为高校自身建设的系统工程来抓。这些高校着重强调大学校园文化的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仅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学生业余活动开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从而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放在高校整体发展的大

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建设、后勤管理等割裂开来,极大地限制了大学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这实质上是一种对大学校园文化没有全面、正确认识的表现。

(三)从办学制度看,校园制度文化的隐性规范作用力度不够。学校的办学制度文化的形式体现出来是指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既包含一些显性的通过文字加以明确表述的规章制度,也包括一些隐性的通过无意识认同和简单行为规范而构成的道德规范。前者如《学生手册》《教师岗位职责》《办公室岗位职责》等等,后者如高校成员内部日常交往的方式,师生员工学习生活中的语言和行为禁忌等。而我们在过去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常常忽略后一种制度文化既潜规则的作用,造成高校内部的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特权意识强烈,而服务意识淡薄。这就严重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四)从办学方式看,很少有高校能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设置结合起来,大学校园内忽略人文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的教育价值取向。“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然而物质的膨胀伴随着精神的萎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道德滑坡。人文精神的缺失极大地影响着四化建设的进程”。对此,杨振宁先生曾告诫:“忽视人文,中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7]。然而,综观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重科技、轻人文一直是主流趋势。人文环境的熏陶作用,仅被当作德育工作的一个小环节而难得受到重视。高校开设的选修课中,那些能够对大学生素质修养提高起到很好作用的诸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爱国主义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教育、各种艺术的评价鉴赏的课程往往成为一种点缀。

(五)从大学校园文化特色角度看,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并未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大学校园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但因各个学校的历史背景、学校结构、培养目标的不同,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正是大学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号召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就当前大学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现状讲,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推进实体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尤其是促进观念文化的核心即学校精神的形成中,尚未注重体现各学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趋于一般化,千篇1律,个性不明显。

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在新的历史时期,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扎实的现实培育。因此,要想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既弘扬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弘扬传统又与时俱进、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大学校园文化。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的特点,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考虑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满足其心理需求,又要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政治导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和党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运用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指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抵制各种非马列主义文化思潮的能力和自觉性,用先进理论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从而使大学校园文化能够起到弘扬时代的主旋律,树立起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旗帜,成为鼓舞高校师生员工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力量之源。

(二)把握大学校园文化的社会价值导向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必然要受社会文化的强烈影响,它往往是高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当“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怀疑主义”等错误思想侵入校园,并成为一种时尚和流行时,我们所倡导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就会逐步流失,最终使高校丧失了优秀文化传播者的地位,成为错误思想的集散地。因此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高等学校要以正确社会价值为导向,把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构的道德素质基础,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励师生员工追求更高的道德层次。

(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文化。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升华,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一个大学,只有其师生员工能禀承人类的优良传统并身体力行之,才能够形成一个带又鲜明特色的校园精神。因此,建设既有时代特征又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离不开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高校自身传统的继承。对历史文化传统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最终形成突出学校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校风、校训的制定中,一个好的校训与校风往往是一所学校在长久的办学历史中不断总结提炼,最终形成的一种对办学目的和人才观的特有认识。如百年名校北京大学“不断进取、严谨治学”的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严谨,求实,创新,奉献”的校风;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训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70多年的建校历史中也形成了一代又一代师生秉承的“诚,朴,勇,毅”校训和“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的后稷精神,并在“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优良传统感召下,以推进旱区农业发展为己任,为我国农业及农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结合自身特点的大学校园文化也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坚持吸取和借鉴世界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

社会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和源泉,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开放。在当代世界己经进入信息时代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如不吸收最新信息,不学习中外先进文化,就会如一潭死水,难以清澈迷人,难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和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难以承担起提炼、加工各种文化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国外一切有益的成果。同时,开放的大学校园文化,必须对外来文化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对社会文化中消极的因素应当具有防御能力,防止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渗透漫延。

(五)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规范,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匮乏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文化传统的转向、整个文化体系、文化结构的总体[9][8]

转型客观上要求大学校园文化在这种转型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品位层次。我们要建设营造高层次的大学校园文化,就必须从学校的历史传统、学术风尚、管理风格、课外活动、群体气氛、社团生活、景观布置和建筑设施入手提高大学校园文化品味。这种高品位的文化环境的营造,需要加强学术性、创造性和娱乐性的统一性和系统性,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因此,高等学校一方面要将对大学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建设的战略中去。另一方面要在高校内部树立大学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使每一个师生员工认识到自己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负有的责任,在教学、管理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最终依靠高校师生员工的整体努力,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到一个更高层次,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迎春,吴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理论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77-80

[2]李元元.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4):12-17

[3]王强.关于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探讨[J].江苏高教,2007(2):124-126

[4]郭光华,向群.试论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125-127

[5]张福仁.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层面[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5): 122-124

[6]赵汉杰,高婧.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前沿理论,2007(7):4-5

[7]米靖,周志刚.中国大学文化百年进程若干问题初探[J].江苏高教,2007(4):22-25

[8]欧阳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8):5-10

[9]周先进.农业高校德育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64-67

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与意义

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大学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江苏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与思考

关于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新时期青年文化建设思考措施

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
《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