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5:24: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阅读课教学设计

诵读诗歌

解析经典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二十冶综合学校初中分校

刘玉芳

【学情分析】

近年来,古诗词鉴赏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逐渐增加,以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分析理解能力。古诗词赏析题的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就是①积累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②理解、鉴赏诗句内容以及表达效果;③把握诗词曲中的意境,体会其思想感情。古诗词的命题注重能力立意,以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理解和领悟为主,并将逐步加大鉴赏和运用的分量,并逐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客观性试题的分量逐渐减少,主观性试题将会不断增加。

针对学生文学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朗读、背诵、讨论、图片等营造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背诵、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得分率等目标。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通过课堂训练,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和评价建议。 以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实例赏析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采用朗读、背诵、讨论、点拨等方法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诗例赏析培养学生古诗歌朗读语感;明确诗歌鉴赏题型;把握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峰高云绕”的图片联想古诗句)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支撑起了文学史上别致的一角天空,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星辰。今天,就让我们在浩瀚的诗海中撷取几朵晶莹的浪花,来完善一下我们的文学修养。

二、热身运动

课件展示上下句,看谁能出口成章

三、诗歌朗读指导

(学生说朗读心得,师归纳)

1、初读:读准字音

2、再读:注意节奏与重音

3、三读:体会并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选诗歌展示诵读) 四 、诗歌鉴赏指导

(学生总结平时所见题型)

归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分析、形象分析···

1、鉴赏作品语言

(1)常用提问方式:

①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某句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加以品味。

(2)解题思路指导

①找出赏析点(动词、形容词、修辞手法等 )

②展开联想描述景象或分析特征

③点出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3)学生实践 例诗赏析 《山坡羊 潼关怀古》《饮酒》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师生总结答题注意事项

2、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课件展示诗歌常用表达技巧,学生熟悉)

(1)常见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题思路指导: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例诗赏析

《过零丁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鉴赏诗歌形象

(1)形象:人、景物 (2)解题思路:

①指出形象

②分析形象特征 ③揭示情感

(3)例诗赏析 《登幽州台歌》

五、课堂小结

国学读不完,经典永流传。诗圣杜甫有云“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代诗人卢廷让也曾经说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所以,古诗词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作者心血的凝萃,需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的目的就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中完善自己的文学修养,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六、哲思寄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课教学设计

诵读诗歌

解析经典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二十冶综合学校初中分校

刘玉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基于新课标中对古诗歌的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根据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而设定的。选取几首典型诗歌进行赏析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对诗歌有所感悟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反观这节课,认为较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课件精美,内容丰富

授课思路的反复斟酌,典型诗歌的精心甄选,甚至每一句话都力求让学生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同时感受到国学的精粹与诗意的甘醇。

二、方法指津,答题规范

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解答试题方面,我坚持规范正确,给出了答题的表达程式,要求学生能灵活套用。这对应试答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老师收放自如,学生活动得当

导入语与结束语精彩贴切,诗句引用切题。朗读与背诵串场,单读和齐读交错。学生动静适宜配合得当,老师微笑始终点评温馨。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的多动灵活性与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将是我下一阶段追求的目标。

国学读不完,经典永流传。诗歌教学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不但争朝夕之技法指导,更注重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语文熏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之后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定能有所提高。

新教案

新教案

新教案

新教案

新教案

新教案

新教案

新教案

葡萄沟教案新

新《荷花淀》教案

新教案
《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教案表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