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物理学科说课稿(5.28)

发布时间:2020-03-03 10:12: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物理学科说课稿(5.28)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中学物理学科说课稿]

[示例一]初中物理《电压》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电压》。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电压”一节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压和电压表。电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电学概念和电学规律的重要的基础知识。电压表是电学实验中的重要仪表之一,学生通过用电压表测电路中的电压,不仅锻炼了使用电学仪表的技能,而且可以加深对运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的认识。

二、说学情

(过渡句: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电流和电路”这一章内容,已经具有了学习电压这一节的前提基础。而电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一词听起来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其潜能,老师仅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索电压的作用及测量方法,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学会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压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换算,会正确使用电压表,会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养成自学的能力,通过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尝试探究活动的乐趣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知道电压表正确的使用方法。 【难点】

能够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大小。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在初中物理的电学知识体系中,电压的概念是深入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电流表的使用,通过实验现象对比电流表、电压表使用的异同点加深掌握电压表使用的方法。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验探究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关于各种用电器电源铭牌的图片,播放城市夜景,闪电图片。电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电压”这个词。用电器要在一定的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伏;电视机供电的电压是220伏;输电用的高压电线的电压可达几万伏甚至更高;它们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引出课题电压。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实例与电压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展示两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用一节干电池与其他元件组成闭合回路,观察小灯泡亮度较暗;然后再用两节干电池接入电路中,在闭合开关之前提问同学们灯泡亮度如何变化,观察到实验现象之后,发现灯泡较亮,总结实验现象,说明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与电源有关。提问学生电流的强弱与电源的什么量有关? 组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通过讨论和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得出,电压是电源提供的,电源有正负两个极,两极间有一定的电压。把用电器的两端分别于电源的正负极链接,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设计意图:改换电路中串联电池节数的多少引起灯泡明亮程度发生变化的实验,引出不同电源的电压不同,产生的电学效果也不同,从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方法】

教师讲解电压通常用字母U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

在讲解完电压的相关概念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常见的电压(教材中小资料中常见的电压表格) 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电压的作用、提供装置、单位及单位换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桌同学面前都有一个电压表,让同学们拿起来并观察,

教师讲解电压的高低可以用电压表测量,并说明学生面前的是学生用的电压表。

让学生独立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阅读完以后提问学生一下问题。

1、电压表应该跟被测用电器串联还是并联?

2、电压表标有“-”号的接线柱应该连接在什么位置?另一个接线柱应该连接在什么位置?

3、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3”字样的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15”字样的接线柱?在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小时,为了保护电压表,应先选用大量程,还是小量程?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改正并总结。 教师讲解电压表的使用步骤:

1、调:调节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处

2、认: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3、连:连接电压表

4、读:读数

教师组织学生开始练习使用电压表先将电压表接在小灯泡两端,接通电路,读取数据;再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接通电路,读取数据。电压表两次读数是否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电压表两次的示数是相等的,即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紧接着让学生回忆电流表的读书方法,说出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的异同点。

学生通过实验室电压表测量电路电压,体会应用物理知识带来的快感,学以致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给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题,以进一步加强对电压及电压表相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既让学生巩固了基本概念,又让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基本问题上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

和提高,用“快学快练”的方式巩固刚学过的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对新知识的巩固,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拓展认知领域。】

七、说板书设计

(过渡句: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是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理解变成自己教学的素材加以利用,首先我就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分子间作用力》这一节是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第3节的内容,前两节分别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和《分子的热运动》,这三节共同构成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因此教材在本节课设置了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分子间作用力,另一个就是分子动理论。本节在本章中既是前三节的一个小结,也为后面的第五节《内能》中关于“分子势能”的学习做了准备。

二、说学情

(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内容,因此接下来再分析一下我所面对的学生) 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微观思想,也知道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以及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但是还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而本节课的内容要分析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难度要大一些,因此需要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一些宏观的例子进行引导,在理解宏观现象的基础上去分析微观状态。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经过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能够根据图像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经过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分析过程,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初步树立微观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不同,产生探究物理奥秘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 【重点】

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句: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因为本节课需要的内容有一部分需要老师进行讲解,因此会用到讲授法,但是在讲解的时候不能一味的灌输,还要进行启发引导;(2)演示法:在引出分子间有间隙的这个内容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现象去进行

推理,所以演示法是最合适的办法。(3)读书指导法:在分子动理论部分我打算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方式进行。此外还会用到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接下来是我说课的核心部分——教学过程的设计,这一部分共分为四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 环节一:新课导入

(过渡句:首先是新课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我会用多媒体播放酒精和水混合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能够发现混合之后的体积变小了,引发猜想,当然学生可能会想到是酒精挥发了,但是我会让他们思考密封的玻璃管在十几秒钟很难挥发,同时举出一杯装满大豆的杯子还能再加进去一小杯小米的例子,这样学生基本上就能发现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从而导出新课。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因为能够让学生在宏观层面上发现分子间存在空隙,有助于他们的理解】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过渡句:导入新课之后就顺势进入到了新课讲授环节) 这一环节有两个大的知识点,一是分子间的作用力,二是分子动理论。 首先进行第一个知识点。顺着刚才的导入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空隙,而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又会形成固体或液体,并有固定的体积呢?学生思考后能够想到是因为有某种力使它们聚集在一起,而我会告诉学生这种力是分子间的引力;然后再抛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分子间存在空隙,但是用力压缩物体,物体内又会产生反抗压缩的弹力呢?这对于高中生来说就不难了,他们很容易就能想到是分子间存在斥力,也就得到了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结论,然后我会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再举几个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例子加深理解。

在知道了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和斥力的条件下,就可以进行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问题的探讨了,但是这个问题无法通过例子来呈现,只能通过理论推导,我会先在多媒体上展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图像,让学生先观察两个力的变化趋势,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得到斥力和引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

小,但是斥力减小的快,而引力减小的慢,此时我再抛出分子间作用力合力的问题: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是如何变化的?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用描点法画出分子作用力合力的图像,根据图像进行分析。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打算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找几名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描述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的变化趋势,如果遇到困难我会提示引导,比如让他们抓住引力和斥力刚好相等的时候的距离,以这个点为中心进行分析,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其中一个分子所受的引力等于斥力,那么这个分子所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为0,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设计意图:这个知识点学习的整体设计思路就是让学生先根据宏观现象推出微观实质,进而再去分析作用力的变化情况,层层递进,由宏观到微观,利于学生的理解】

然后进行第二个知识点:分子动理论。这一部分其实就是在前面几节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得到分子动理论的全部内容。我会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教材的内容,然后小组汇报,我再进行总结得到: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然后就是统计规律的学习,依然采取学生先自学我再解释说明的方式进行。

【设计意图:这个知识点其实有前面的知识做铺垫,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就不大了,因此可以采用自学的方式进行,但是为了保证学生自学的效果,我在此过程中依然会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启发以及总结】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分析当一个分子从无穷远处靠近另一个分子的过程中,引力、斥力和合力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分析过程能够了解学生对于分子间作用力的掌握情况,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过渡句: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了) 小结我会以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的方式进行,作业就是让学生课后

思考练习题中的第2题。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的板书设计,采用系统化的板书,归纳出本节课的专业知识,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来源于网络整理)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化学学科说课稿(5.25)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7.25)

下半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语文学科说课稿(11.27)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体育学科说课稿(7.10)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说课:信息技术学科说课稿(6.8)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初中历史《欧洲联盟》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说课:体育学科说课稿(5.23)[材料]

下半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说课稿(5.23)

下半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化学说课稿(4.19)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物理学科说课稿(5.28)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物理学科说课稿(5.2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