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7.25)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5: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7.25)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中学历史说课稿] [示例一]初中历史《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是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5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由“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南京大屠杀”三个子目构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和结果,南京大屠杀。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上承局部侵华的史实,下启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不强。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对历史充满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图片和史实材料,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的基本史实;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过程;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围绕当前日本右翼的否认历史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学习,体会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发现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理念以及正视历史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七七事变的意义及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难点】

南京大屠杀的启示。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情境创设教学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为此,我采用情境导入法。

我会在大屏幕上播放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新闻片段,提出问题:“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为什么会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与历史相关的现实新闻,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同时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七七事变

我会在大屏幕播放七七事变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归纳出七七事变的基本史

实,包括时间、地点、经过。

接下来我会出示《卢沟桥事变形式示意图》,提出问题:(1)七七事变有怎样的意义呢?(2)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让学生与同桌两人,进行5分钟的讨论后,能够理解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能够通过分析七七事变的经过,发现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

接下来我会出示淞沪会战的图片以及国民党发表的《自卫抗战宣言》片段,提出问题:淞沪会战的时间、地点是什么?国民党的抗战态度有了哪些变化? 学生自主回答出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爆发,又称“八一三事变”。国民党抗战态度转为坚决抗战。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国民党态度转变是由于淞沪会战直接关系着南京——国民党首都的安危。

【设计意图】通过纪录片和地图的使用,创设历史情境,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掌握七七事变的基本史实,同时在同桌交流中理解七七事变,提升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过渡语: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我在大屏幕出示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第二天发表的抗日通电的部分内容,提出问题:这个通电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抗战态度?抗战态度是否坚决?主张如何抗战? 学生通过同桌讨论能够回答出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全民族共同抗战,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我会再次重申淞沪会战及《自卫抗战宣言》后国民党的抗战态度,引导学生明白国共两党在事关民族根本利益的基点上达成了协议。同时在大屏幕出示军队改编示意图,提出问题:红军如何改编的?有什么意义?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后,我会指出这就是“八路军”“新四军”的由来,并进一步总结红军改编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析史料和同桌讨论,提升史料分析能力和沟通交流

能力。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结果

我会出示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事迹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根据地建设的相关史实,如平型关大捷、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等。并进行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抗日队伍的力量空前壮大,从而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自学,了解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史实,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南京大屠杀

过渡语: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淞沪会战以失败告终。 1.背景

我会在大屏幕上出示日军入侵示意图,提问:南京大屠杀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国民党政府做出了哪些反应? 学生结合教材读图后能够回答出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进一步入侵,南京沦陷。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

2.内容

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内容,回答如下问题:(1)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哪些暴行? 学生能够回答:(1)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四十多天。(2)侵略者用活埋、火烧、刀劈等手段屠杀达30万人,南京城被洗劫一空,侵略者进行杀人比赛等内容。

我会进一步出示南京大屠杀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进一步进行情感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相关图片并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播放纪录片、图片进行情境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爱,同时增强历史代入感,提升情感体验。

3.启示

过渡句:面对证据确凿的南京大屠杀,日本现在是作何反应呢?是诚挚道歉,

还是不见悔改呢? 我会出示日本右翼篡改历史的相关材料,提出问题:面对日本侵略的事实,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其否认侵略行为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一名中国人,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是什么?让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8分钟的讨论。

学生讨论时,我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学生回答后,我会进一步总结: 面对铁证如山,右翼势力妄想掩盖事实真相的这种行为,其目的是向青少年灌输虚假的历史知识,从而美化侵略战争,破坏中日人民友好关系。面对这种行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对这种否认历史的行径予以谴责。中日两国人民应当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同时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为维护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难点知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加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会,达成目标。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把课堂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认知。因此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设计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合作交流。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直观、简洁为原则,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实例二]高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

一、说教材

如果把设计一堂课比作完成一道精美菜肴的话,那么教材就是原材料,因此我们需要对教材有个深刻的把握和理解。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十九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俄国十月革命展开,主要讲述社会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为现实,世界上出现了新的社会制度。十月革命不仅对俄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也发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课地位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

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而设计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所面对的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中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我将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够分析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能够复述十月革命的过程,以及胜利后采取的措施,理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分析史料,获取重要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十月革命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十月革命的爆发,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理

解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过程。 【难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法、小组讨论法、史料阅读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小结作业三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法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我会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苏联虽然解体了,但是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来临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以此来缅怀那激情如歌的岁月。此时我会提问:那么为什么十月革命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十月革命经历了哪些过程?顺势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法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这段峥嵘岁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新课的讲授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环节二:新课教学

首先是感知背景的环节。我会通过展示史料的方式,向学生出示一战前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战后俄国影响的相关史料,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这些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俄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反映了俄国哪方面的矛盾?给俄国带来什么影响?一战对俄国的具体影响是什么?在此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学生能够回答出:俄国是一个

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为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层层递进,解决问题,请学生从问题中寻找十月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以此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之后我会继续追问:十月革命的爆发,除了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哪些主观原因?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史料的阅读,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把握,让学生对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其次是走进过程。我将播放十月革命的视频,请学生看完后结合教材回答如下问题:视频中包含哪几个重大事件?结合视频归纳总结十月革命爆发的过程。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也更加生动形象,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十月革命的过程。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为十月革命奠定了基础;七月流血事件使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不可能;于是列宁提出《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后的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此时学生已经对十月革命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会继续追问: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是什么?作为政权实施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会及时的给予评价并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通过问题的设置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对于学生语言表达方面也有一定的提高。

对于十月革命的意义,我将出示《列宁全集》第38卷中的相关内容,顺势提问:十月革命使俄国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讨论,之后派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并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学生回答后我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进行总结:对于俄国来说,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对世界来说开创了新局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提高团队协作和探究能力,也真正彰显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十月革命的相关资料,谈一谈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下节课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历史,同时将课上有效的延续到课下,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过程,秉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清晰,简洁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来源于网络整理)

下半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说课稿(5.23)

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6.7)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物理学科说课稿(5.28)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化学学科说课稿(5.25)

下半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语文学科说课稿(11.27)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体育学科说课稿(7.10)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说课:信息技术学科说课稿(6.8)

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说课稿(10.11)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初中历史《欧洲联盟》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说课:体育学科说课稿(5.23)[材料]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7.25)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7.2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