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生在监狱医院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1 15:59: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生在监狱医院里的故事

在北国春城长春市市区北部,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特殊场所――吉林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该院始建于1985年,除负责民警职工和社会人员患者的医疗外,还负责关押收治全省公、检、法、司、安系统罪犯、犯罪嫌疑人和劳动教养人员中的重症患者,是吉林省唯一一所收治特殊人员重症患者的医疗单位。因为它坐落在长春市的北部,各监狱的服刑人员们习惯地称之为“北医”。

出自不了解,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中心医院在社会舆论中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部分服刑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劳教人员患者则出自不同动机,以讹传讹,将中心医院描绘得如同凶神恶煞,给病犯打飞针(指远距离将针头甩向病体)、打水针(指以水代替药液)等等。有的牢头狱霸威胁不听管教的犯人说:你不好好孝敬我,我就鼓动管教干部把你送到“北医”(指中心医院)去。有的病犯和患了重病的教养人员不明真相,听说要被送到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治疗,竟害怕地给管教干部下跪:我就在监(所)内治疗,死也不去“北医”。

其实,现实中的北医并不像传说那样,特别是近几年“北医”的面貌又有了巨大的改观:服刑人员中的病犯不仅愿意来中心医院,而且来了就不想走。他们喜欢这里的医疗环境,敬佩这里的医疗人员。即使病愈非得出院,也总要以各种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无限感激之情。

中心医院何以有如此震撼力,竟然使罪犯近乎冰冷的心重新燃起了常人般的激情?来到病犯监区,一幅巨型标语牌映入眼帘,上面写着:“大海不会拒绝走过弯路的小溪……”他们把罪犯比作走过弯路的小溪,中心医院以海一般的胸怀将他们接纳过来,加以整治融合,最后又将他们送回社会的海洋中去。

病犯同样需要零距离医护

2003年12月,中心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原班子副职王世民走上了院长、党委书记的领导岗位。

“中心医院要赢得好的治疗信誉必须取消犯医犯护,实行医务干部零距离,面对面直接诊治管护病犯,再也不能依赖拐棍了。”院党委会上,王世民院长斩钉截铁地说出了自己深思良久的话语。一石激起千层浪。王院长的话立刻在全院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的同志说,中心医院从1985年建院起就有犯医犯护协助治疗病犯,怎么能说撤就撤呢?也有的同志说,全国很多省的监狱中心医院都有犯医犯护存在,说明其有存在的必要,现在医护人员编制少,没有犯医犯护协助忙不过来,再说医护人员中很多是女民警,直接管护男犯也不方便、不安全啊!

传染科护士杨淑兰,过去觉得女干部给罪犯端屎倒尿搞护理不成体统,有失政府干部身份,因而对院党委的决定存在抵触情绪。通过全院上下的讨论她改变了认识,她说,病犯虽然犯了罪,但也是人,享有接受治疗的权利。对我们而言,病犯首先是患者,诊治管护病人是我们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认真做好。

2 从此,她和所有医护人员一样,每天都坚持把药品送到病犯床前,看着病犯吃完药才离开。对其他护理工作更是自觉去做。一次,病犯李某由于代谢性肺中毒,咯血不止,脸部、衣服、床单上全是血,在场的人都觉得恶心。但杨淑兰没有嫌弃,细心地一遍遍给李某擦洗,从上午10点一直忙到下午1点多,连中午饭都没吃上。

治病救人 没有大墙内外之分

长期以来,在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只要是对犯人,事情做得过格一点儿没关系。受这种思想影响,中心医院病监中也曾流行一种说法:给老犯看病,不必那样较真费力。中心医院党委坚决纠正了这种说法,他们的原则是:“治病救人没有大墙内外之分。”

中心医院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向社会各政法单位作出了提供优质服务的13条承诺 ,提出“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还制定完善了《医疗差错处罚条例》,颁布实施了中心医院各项工作百分考核细则。

2005年冬,吉林市江城监狱送到中心医院一危重病犯马某。他患的是睾丸肿胀症,两个睾丸肿得跟小孩头似的。因阴囊大面积坏死,腐臭味极其难闻,是被用塑料布包着送到中心医院来的,当时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按照惯例,这种病已无多少治疗价值了,但中心医院的同志不放弃任何一点救治希望。病监外科主持工作的副主任王明生亲自上阵,果断地切开坏死的阴囊。此时,

3 坏死的脓汤溢出,恶息味更加难以忍受,熏得人直作呕,但大家坚持着,无一人退缩,硬是把患处处理完毕,将坏死的阴囊切除缝合。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这个犯人死定了,没想到他却奇迹般复活了,坏死的阴囊也治愈了。

大海不会拒绝走过弯路的小溪,小溪也会反过来报答大海的恩情。2005年1月,罪犯李某因肛瘘病被送进了中心医院。他是“五进宫”罪犯,多次转监,对监狱的治疗单位存在偏见,不同意做手术。病监的同志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并找来了他的家属配合做工作。做手术那天,正值大年三十,赵超副主任从20多里以外的家里赶来,还请长春中医学院的教授前来会诊,指导制定手术方案。这种病术后每便一次必须清洗一次换药一次,非常麻烦。赵副主任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天天来给他清洗换药。此情此景,使李某这个铁石心肠的人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他含泪趴在床上给各级领导写信。他在信中写道:“他们用人性化的医疗方式,医治着我身体的病处,同时也矫治了一颗病态的心。一瓶高锰酸钾,一块小小的纱布,此时都成为我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圣水,使我沐浴其中,感悟人生,洗涤罪孽,振奋不已。”出院后他又专门请人帮忙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中心医院。

第一是病人第二是犯人

中心院党委和医护人员认识到,社会主义监狱的医院对待病犯的方针原则不应该是过去那种“第一是犯人,第二是病人”的理念,而应改变为“第一是病人,第二是犯人”。两个“第一”顺

4 序的改变给中心医院带来了思想理念的更新和实践行动的升华。

2006年9月,中心医院收治了一名艾滋病患者。在原单位,由于条件的限制,他只能被隔离,思想上压力很大,悲观失望,不服从管理,被列为监狱的“头号危险人物”。到了中心医院,王世民院长亲自找他谈话,解除他的思想压力。针对他的特殊病情,请来了社会医院的权威为他会诊,为他专门采购药品,设置病房,还为他安装了电视。他由此增强了生活信心,始终积极配合治疗,直到出院。

中心医院收治的病人,什么样的人都有,几乎包含了社会上所有的犯罪种类,有已决犯,有未决犯,有受刑事处罚的罪犯,也有受行政处罚的劳动教养人员。由于犯罪性质的原因和传统的习惯做法,病犯被送到病监后常被加戴脚镣等械具,不仅造成了恐怖的气氛,而且加重了病犯的心理负担,影响了医疗质量。中心医院大胆解放思想,同有关部门协商,重新作出了规定,规定除特殊人员外,对一般病犯一律不加戴械具。对确实需要加戴的,也要避免加戴过紧,还要在械具与皮肉之间垫上一块软布或棉垫,防止磨坏皮肉。

此项改革,在病犯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孙某等21名病犯联名写信给医院党委,感动地说:“在最近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来自政府方面的关怀和教育,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改造人、造就人方针政策的伟大……对我们犯罪嫌疑人加戴的脚镣得到解除,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病情的好转,更让我们(在)

5 感动的同时能自觉地遵守监规监纪……”犯罪嫌疑人赵某则直接找到院领导和医务人员说:“我的脚镣被摘下后,高兴得我由原来的脑血栓后遗症造成的不能说话,现在突然能说话了!”看来,人世间的感动有时比药物更有效。

医院里的故事大班社会教案设计

小品医院里的**

故事发生在我们班级

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

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

发生在我们班的和谐故事

敬老院里故事多

养老院里的故事

发生在金川初中的支教故事

发生在监狱医院里的故事
《发生在监狱医院里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