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概论文童宇杰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3: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于 留 守 儿 童

姓名:童宇杰 学号: 10407120217 班级:环艺1002 指导老师:李平贵

关于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一、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 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二、关键词

留守儿童 生活状况 家庭 教育 关爱 政策

三、正

1、现象:中国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中国目前有5800万留守儿童。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赚钱以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自身难保,或无立足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和自己一起生活。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轻易地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能离开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的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仍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的现实。

第一,安全问题难以保障,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孩子缺少应有的安全知识教育,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由于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第二,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条件差的留守儿童的生活可以用苦不堪言来形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已经很满足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生病时不能得到及时的就医,只能扛着!因此身体状况普遍不佳。

第三,心理人格问题突出。留守孩子在年龄上和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孤僻内向、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4)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第四,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是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儿童身上的问题是很多,也是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问题,而是关系到2300万的群体的问题,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他们都是农村儿童的主力,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问题分析:这种状况是如何产生的?

1.社会原因。我认为这是根本原因,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建立起来,老人还只能靠子女养活,因此农村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乡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而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学校原因。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3、解决措施: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帮助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如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等,使农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接受优质的教育。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1、家庭教育方面

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

第一:母外出打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整。

第二: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第三: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第四: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联系,时常交流教育的方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2、学校教育方面

第一:各农村中小学应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第二: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第三: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最后、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3.政府方面

第一: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试办寄宿制学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

第二: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形成合力。

第三: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

第四:在课程上大胆创新,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老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第五:在向留守儿童开展献爱心及“一对一”帮扶、“手拉手”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创办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代养人家长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结对子互帮、亲情热线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可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方面进行重点加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六:借助新闻媒体,积极地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好经验,好做法,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命运,营造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外出的农民工也多,当然农村的留守儿童也多。本来需要赡养的老人却还要抚养自己的孙儿辈,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我们要呼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及老人的生活,献出自己一片爱心。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政府能站出来,采取切实的政策来关爱他们

五、参考文献

[1]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

[2]陈少华,马勇琼.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 http://wenku.baidu.com/

日期:2012年11月7日

毛中概论

毛概论论述题

毛概论读后感

毛概论选择题

《铁人》观后感 ——宋宇杰

毛概论教学案例

毛概论学习毛泽东

毛中概论测试题

毛概论文选题

《毛概论》复习重点

毛概论文童宇杰
《毛概论文童宇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