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属新材料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2: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属新材料)

发展规划

(2009—2015)

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我省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规划以2008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09~2015年,2012年前着重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趋势。

金属新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正在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向民用领域扩散,计算机、通讯、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金属新材料形成巨大市场需求。我国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四类:一是硬质合金等高性能结构材料,二是高能储氢、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材料,三是钕铁硼、高磁感取向硅钢等新型功能材料,四是电子信息材料及微电子配套材料等。

(二)产业现状。

我省是金属材料大省,金属基础材料门类比较齐全,新材料开发时间较晚,主要在铜、钨、稀土等在全国有突出竞争优势产业中,实施了一批新材料项目。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有色、黑色金属工业企业资产总额1304亿元,销售收入2813亿元,实现利税212亿元,利润98亿元。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铜及其合金材料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可以生产铜材200多个牌号、2000多个品种、近1万种规格,建成投产了江铜-耶兹公司6000吨铜箔项目,开工建设了江铜集团10万吨铜板带项目。硬质合金产能达到3000吨,钕铁硼产能达到2万吨,三基色荧光粉达到6000吨,开工建设了5000吨储氢合金粉项目,稀有金属材料性能提高,品种增加。

(三)发展优势。

1、资源基础。我省发展金属新材料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钽、铷、铀、钍的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铜、钨、银、锂、锆、铯、碲的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铋、金、铌、铊、钪的储量居全国第三位,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称誉,铜、钨、铀、钽、稀土和金、银被誉为“七朵金花”。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为我省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和有力的调控手段。

2、产业基础。依托资源基础,我省已经形成在全国有突出竞争优势的冶金产业,为发展金属新材料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培育了江铜集团、新钢股份、江钨集团、江钨有限、虔东稀土、章源钨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了“贵冶牌”阴极铜、“袁河牌”船板钢等一批知名产品。2008年,全省8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中,冶金行业占4家,全省冶金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三分之一强。

3、研发基础。依托资源和产业基础,我省冶金行业已经建设了一批一流科

研院所和专业院校,培养了一批一流专业人才,取得了一批一流科研成果,为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创造了较好的技术创新基础。近年,我省组建了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理工大学、新余钢铁公司、省地调研究院建设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金属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问题。

一是技术差距明显,产品档次不够高。除少数产品外,大部分金属新材料产品处于中低档次。新材料跟踪仿制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少,成果转化率低。二是领军人才不足,前沿科研力量薄弱。大部分科研力量集聚在普通材料领域,新材料专业人才不足。三是投入机制不够健全。新材料的科研、产业投入渠道单一,投入总量不足。四是市场反映不灵敏。市场需求信息反应滞后,开拓新产品、应用新技术的速度迟缓。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以实施重大高新技术项目为抓手,以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特色产业基地为支撑,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创新并举,做强材料产业,做大下游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加快中部崛起和实现富民兴赣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政策支持。遵循市场和产业转移规律,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制定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和政府协调,支持生产要素向重大项目和创新型企业集中,集中力量推动产业发展。

——项目带动,形成抓手。谋划实施具有创新点、增长点、制高点的重大项目,通过项目聚集生产要素和科技人才,通过项目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高位切入,抢占先机。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一流人才,加强关键环节的自主创新,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引领未来发展。

——延伸产业,做大规模。鼓励产品多元发展、加强产业配套,争创名牌产品,提高行业整体实力。大力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势。支持骨干企业到省外、境外开发矿产资源,提高资源保障水平。

——合理布局,安全环保。坚持产业项目进工业园区,特色项目向产业基地集聚,提高协作配套水平。推广使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采选冶工艺,推进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

(三)规划目标。

到2015年,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配套建成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水平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将江西建设成为全国金属新材料产业强省,并带动壮大一批下游产业。到2020年,金属新材料产业成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支柱。

1、产业链目标。打造中国(鹰潭)铜产业、千万吨级钢铁、锂电新能源、硬质合金工具、稀土新材料、镍钴新材料、黄金稀贵金属等十大金属新材料产业

基地,依托基地,延伸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器、新能源(锂电池、核电)、轻工、装备(节能电机、挖掘机械)、铝合金等新型建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十大下游产业。到2015年,金属新材料在省内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2020年超过40%。

2、产能目标。到2015年,全省阴极铜产能达到150万吨、精深铜材加工产能达到240万吨,均占全国五分之一以上。钢材产能超过3000万吨,其中板管带材产能达到2000万吨。硬质合金工具产能达到2万吨,稀有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储氢材料、永磁材料、发光材料产能超过8万吨。

3、技术目标。到2015年,建成2-3个金属材料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质检中心和10个金属新材料开发及应用企业技术中心。30%的金属新材料达到同期国内领先水平,金属新材料工业增加值率达到6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降低10%以上。

4、市场目标。到2015年,全省金属新材料销售收入力争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25%,占全国12%。新培育江锂等5家左右销售收入超100亿元金属新材料骨干企业。江铜综合实力进入全球前三强,销售收入超千亿元,新钢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江钨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列。培育出5-10个中国名牌产品。

三、主要任务

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重点发展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硬质合金、稀土深加工产品、锂、镍钴、铅锌、铝合金、其他稀贵金属等十类金属新材料,培育壮大汽车等十大下游产业。

1、高精铜材。重点发展五条产业链。一是发展高性能铜板带和引线框架,延伸集成电路产业链;二是发展电子铜箔和覆铜板,延伸印刷电路等电子产业链;三是发展特种漆包线,延伸电力电气产业链;四是发展高强高导电合金铜杆,延伸高速铁路配套产业链;五是发展精密铜管,延伸家用电器产业链。到2015年,全省高精铜材加工能力超过240万吨,把江西建成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精铜材产业基地。

2、优特钢材。重点发展六条产业链:一是发展宽幅冷热轧薄板,延伸汽车、家电产业链;二是发展压力容器用钢板、4米以上高强度船板和大线能焊接船板,延伸造船产业链;三是发展不锈无缝钢管和高合金无缝钢管,延伸高压锅炉等压力容器产业链;四是发展弹簧钢、齿轮钢、轴承钢、高档电力用钢和工模具钢,延伸汽车、机械装备产业链;五是发展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延伸金属

制品产业链;六是发展无取向硅钢、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延伸发电、输变电、电机、电子和家电产业链。到2015年,全省形成两家产能超千万吨、具有较强区域性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优特钢材产量达到2000万吨。

3、硬质合金工具及硬面材料。重点发展亚微、超细硬质合金,高冲击韧性、高耐磨性硬质合金采掘工具,硬质合金涂层加工工具,硬质合金硬面材料,钨及钨合金材料,硬质合金废料综合回收及低品位复杂矿源冶炼技术等六大系列产品,鼓励钨新材料项目向南昌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赣州经济开发区钨和稀土产业基地、靖安硬质合金工具产业基地集聚。到2015年,全省硬质合金生产能力

达到2万吨,把江西建成全国重要的钨精深加工及新材料基地。

4、稀土深加工产品及应用。重点发展五条产业链:一是稀土永磁材料产业链: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钕铁硼磁体-稀土永磁电机、磁选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二是稀土发光材料产业链:中、重稀土氧化物-稀土荧光粉-照明电器(LED)、显示器(LCD)等;三是稀土储氢材料产业链:混合稀土金属-稀土贮氢合金粉-镍氢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四是中重稀土合金产业链:混合稀土金属-稀土钢、稀土铁、稀土铝合金、稀土铜合金-零部件或器件;五是其他稀土新材料产业链:稀土化合物-稀土新型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特殊应用领域。到2015年,全省稀土金属及合金年产量2万吨、储氢新材料2万吨、永磁材料3万吨。

5、镍钴材料。依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研究力量,积极开发利用土耳其、菲律宾的红土镍矿资源,生产国内急需的电解镍、电解钴。结合省内主要钢铁生产企业,建设镍、铬合金项目,扩大不锈钢生产规模。电解镍项目集中向新余分

6、铅锌金属。依托江铜集团,发挥长江水运优势,整合省内资源、利用国外资源,抓住铅酸电池需求稳步增长、重大工程镀锌板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实施江铜40万吨铅锌冶炼、江锂科技30万电解锌项目,打造铅锌冶炼基地。引导铅锌冶炼项目向九江沿江开发区冶金板块集聚,铅锌材料下游项目向九江沿江开

发区和两大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集聚。

7、铝合金。重点发展两条产业链:一是依托安义“中国塑钢门窗型材流通示范基地”的市场网络优势,以实施雄鹰铝业年产18万吨节能环保铝加工项目为起点,大力发展再生铝加工业,到2015年形成年产100万吨建筑铝型材产业规模。二是以实施赣州铝业年产2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合金铝板带箔材,重点开发高精度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大断面、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大型高性能铝合金预拉伸板,占领铝合金高端产业,到2015年形成年产100万吨生产规模。

8、稀贵稀散金属。重点培育三条产业链:一是从铜精矿回收金银钼铼硒碲。江铜集团加大相关稀散金属的回收与冶炼加工,发展成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稀散金属供应商,到2012年,江铜集团年产伴生金25吨、银500吨及钼、铼、硒等稀散金属产品1万吨。二是从废旧金属和废渣回收银、硒。依托华丰铜业等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高科技企业,从冶炼废渣、废液及拆解金属中回收银、硒等稀散稀贵金属。三是从锂云母里综合利用铷铯。以宜春钽铌矿年产16万吨锂云母为原料,引进锂云母提炼锂、铷、铯的技术和项目,实现年回收铷盐1000吨、铯盐300吨,创造产值20亿元。同时,发挥晶安高科在中国锆产业中的龙头优势,实施千吨级核级海绵锆项目,填补国内空白,满足核电大发展的需要。

2012年前重点实施13个重大工程和项目,这批项目总投资445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849亿元以上,远期规划工程和项目15个,总投资超过416亿元。具体项目见重大项目表附件。

四、相关措施

1、规划保障。加强产业规划与电力、交通、科教、城镇等专项规划衔接,落实产业用电、运输、人才、用地等外部发展条件。

2、政策扶持。依法简化环评,优先支持各有关产业基地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依法从快从简办理具体建设项目的环评批复。合理配置资源,通过经济调节,引导矿产资源优先向深加工企业配置。

3、市场开拓。支持产品采购,对认定的省内自主创新金属新材料产品优先采购,鼓励在城市建设、公共建筑以及重点工程建设等领域推广使用。拓展外部市场,外经外贸、海关、保险、外汇等部门大力支持金属新材料产品打入海外市场。构筑网络平台,建立金属新材料信息网,动态发布招商项目、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办事程序和用工情况。

9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201 2年基本情况

如何推进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报告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铜陵战略性新兴产业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属新材料发展规划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属新材料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