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赤壁赋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1: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感情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满于海”。《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因此,现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由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并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二)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说明]以上三个目标依据“新课标”三个维度并重的理念,以及本单元教学目标指定的。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个目标的要求我设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的鉴赏。

难点:理解作者遭受挫折后表现出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本文是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作为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因此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古人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而我将把诵读法放在首位,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逐步把握文中的意味,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感受作者的情怀。

2、杜威曾说过“要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互信作用的过程。”因此我将采用设疑与讨论相结合的过程,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都积极思考,互相合作探究。

3、本文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因此我将采用整体感知法,让学生多听、多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

(二)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课前预习法。

2、诵读感知法。

3、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用两课时来和学生共同解读这篇课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文(10分钟)

好的导入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个桥梁,因此我将播放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视频朗诵,并让学生随着视频朗诵,以此来导入课文。其目的是在轻松的氛围中,把学生的视觉、听觉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好的基调。另外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利用追溯联系法由《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一学过的课文导入新课,可以使两篇文章形成对照,形成有机的联系,便于全面了解作者的写作特色。

(二)疏通文句,通读全文(约15分钟)

1、针对预习自读的情况,学生质疑,教师引导点播。

2、初读课文,学生互相读给对方听,纠正错误,完成检测练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包括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文言句式等,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作好积累。

(三)、熟读全文,把握文章脉络。(12分钟) 文章由景生情,首先写了月夜泛舟的陶醉,其次写了悲凉箫声的伤感,然后写了人生失意的悲情,继而又写了随缘而安的态度,最后写了忘情尘世的洒脱。由此让学生对文章内涵有了深刻把握,学习起来水到渠成。

(四)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5分钟)

问题:有人认为,文中“主”、“客”实为一体,你怎么看待? 提示:

1、紧扣课文内容分析,切忌空发议论。

2、从苏轼人生际遇入手,查阅有关资料,“知人论世”。

3、形成书面材料,准备下节课讨论。

(五)布置作业(3分钟)

1、诵读课文,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5分钟)

1、检查诵读。

2、展示学案。

(二)讨论探究(20分钟)

1按照三人一组探讨,分析描写意向水月的变化和其中的感情变化,我可以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并给他们分工(现实中、历史上和哲理中),最后在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指出现实中的“水月”是作者与客的欣赏之实,是一种柔和之美,感悟景之乐;历史中的“水月”充满了一种苍凉之意,为的是凭吊古人,感慨苍凉之悲;哲理中的“水月”,探讨人生之须臾,体悟人生之境遇,感悟人生之乐。也体现了作者情感的变化:乐—悲—乐。

2再次让学生讨论哲理中的“水月”,侧重分析主客问答。让每组同学分角色朗诵全文。一读旁白,一读苏子,一读客。并探讨是否真的存在主客?如果不存在苏轼为什么做如此的处理?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一般会得出主和客分别代表达乐观和悲观的态度。我再以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并讲解答案。帮助学生理解这里主也是客,客也是主,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并在此讲解有关赋得特点。

(三)重难点突破(10分钟)

我将结合苏轼的感情变化,和学生一块讨论景、情、理紧密结合的巧妙之处,进而突破重点。文章由景生情,缘情入理,由景而生乐情,乐极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达胸襟的展示,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7分钟)

设疑:“如何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先由学生思考回答,再由我点播,教导学生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培养他们豁达的情怀。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能使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布置作业(3分钟)

(1)将文中的第一节改写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

(2)利用本次课的学习思路,自学《后赤壁赋》。

四、板书设计

写景:

欣赏风月

(景美)

议论:

凭吊古人

(情伤)

抒情:

体悟人生

(理明)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赤壁赋赋 赤壁赋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