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把想象植于阅读教学中

发布时间:2020-03-02 17:41: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把想象植于阅读教学中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教师只要时时记得培养,常常正确引导,学生就会有丰富的想象。从语言文字开始,必须让儿童在感知语言方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一、朗读吟诵,想象画面

课文的语言精炼,内容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要在眼前能呈现出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能把文字描述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为画面中的人物,赋予动作、语言和情感,把静止的画面变成动态的过程。这样朗读有感情,才能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

如:教学《游子吟》这首古诗时,在学生读熟诗文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一位老母亲在缝衣服。我问为谁缝的,理解“游子”一词,远走他乡的人(儿子),接着想象怎么缝的,为什么?母亲是怎么想的?儿子看到这里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通过一连串的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伟大的母爱,是用什么都无法报答的,从而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诗句。之后,我播放音乐让学生在伴着音乐进行朗读,学生读的入情入镜,完全表达出了对古诗文的理解。在想象和朗读中学生的理解了语言,体验了情感同时也掌握了理解古诗文的方法,提高了理解语言的能力。

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作者在描写草塘倒映在水中的美景时有这样一段描述: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轻声自由朗读,然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了水非常清澈”。“我感受到了芦苇和蒲草在水中的倒影更绿,天空在水中的倒影更蓝,云朵在水中的倒影更白。”“说得真棒,我们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强调哪些词语?”学生很快就回答:“读的时候要特别强调清凌凌、更绿、更蓝、更白。”最后,我指导学生边饱含深情地朗读边想象画面。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边缓慢而又舒缓地吟诵,边在脑中想象着这幅草塘倒映美景图。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课文当中,进入文章的意境。

二、抓住特点,赏析语言

语言的表达首先是学习与积累,这不能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欣赏中学习、积累与运用,从而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落叶》一课 “秋风起,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树叶从树枝上一片一片的落下来。” 这一描写树叶落下情景的句子时,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不难,但从中体会秋天的美景十分不易。我们的孩子生在农村,山坡上有各种各样的果树,公路两旁用不同种类的绿化树,落叶的情景是孩子们经历过的,但是没有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在教学中,我首先调动孩子们的经验积累,让他们回想一下树叶一片一片的从树枝上落下来的样子,再让他们进行联想,这种样子是动的,像什么?学生回答:“像蝴蝶。”我追问:“像什么样的蝴蝶?”学生回答:“像飞舞的蝴蝶”、“像五颜六色的彩蝶在飞舞,”还有学生说:“ 像飞翔的小鸟。” ……我接着说:“我们能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把这种情景表达出来吗?”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填空: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从树枝上一片一片地落下来,像( )。学生完成的句子: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从树枝上一片一片地落下来,像(五颜六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从树枝上一片一片地落下来,像(快乐的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从树枝上一片一片地落下来,像(秋姑姑送来的一张张丰收的喜报)……我让孩子们读着,闭着眼睛背着自己的作品,想象着作品中描绘的情景,我问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孩子们说,景色太美了!我自己太棒了!从孩子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他们喜欢这些语言。我接着说:“你们确实太棒了,你们把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与自己知道的和看到的特别美的事物联系起来,用(什么)像(什么)的句式表达出来,使自然现象、情景更美,真了不起!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描述事物。” 这几句话,目的在于一是鼓励,二是帮助他们总结表达的方法,为后边的应用做好铺垫。在学完课文后,同学们知道了小虫把落叶当屋子、蚂蚁把落叶当小船、小鱼把落叶当雨伞、燕子把落叶当电报,又设计了运用语言的环节,我问:“现在你能再说说落叶像什么吗?”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全班交流:①落叶落在地上像个小屋子,小虫躲在里面不冷了。②落叶在河沟里像一只只小船,小蚂蚁坐在上面过河去。③落叶落在河里像一把把小雨伞,小鱼藏在底下雨淋不着了。最后让孩子们把这些语言写在积累本上作为作业。就这样,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联想成功地积累、运用了语言,随后的日子,孩子们在看到露珠、雪花、柳枝摇动……都能有意识的运用相似联想进行描述。孩子们描述自然事物的语言生动、形象了。

三、利用插图,再造想象

课文中的插图大都紧密配合课文的重点部分,教学中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或生动形象地状景,或绘声绘色地叙事,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通过再造想象让学生把话说具体。

比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课文中主要写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到老山羊家,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籽,还送给老山羊一车。对应第一幅图的只有简单的人物语言描述,而人物的动作、神态很有趣,但文中却没有文字描述,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抓住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细致观察,推测出他们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想一想小白兔为什么要菜籽,还会说什么?看小灰兔的眼神它又会想什么,心情怎样?同学们经过想象,在小小白兔会说:“您年纪大了,种菜那么辛苦,还是留着你自己吃吧,你给我一些菜籽我自己去种。”山羊爷爷高兴地送了小白兔一些菜籽。有的说,小灰兔撇着嘴斜着眼看了小白兔一眼,心里想:给你菜还不要,真傻,我赶快把菜推回家就可以吃了。于是说了声谢谢,推起白菜就跑了。最后一幅图同样,文中只写了在路上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画面中小白兔用劳动换来丰收后的那种高兴的心情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看到了送菜的场面惭愧的心情都没有表达出来,于是我仍然抓住画面上人物的神态动作引导学生猜想他们的内心活动和语言进行再造想象。同学们汇报:有的说,小白兔来到山羊爷爷的家,指着车上的白菜,高兴地说:“爷爷,这是我亲手种的白菜,您尝尝吧!”老山羊摸着胡子笑着说:“你真是个爱劳动又董事的好孩子,我收下了。”有的说,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惭愧得躲到山羊爷爷的身后,再也不好意思跟爷爷要菜了。就这样,同学们通过观察图,进行再造想象不仅是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同时也加深了情感体验。

四、联系生活,入情入境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是想象的基础,生活是儿童想象的活素材。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积累,体验课文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具体的图像,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想象,才能培养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小摄影师》中,表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充满了关心、爱护,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让小男孩拍照。在《小摄影师》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味那些描写:“仔细打量、摆弄了很久很久、一定让他进来”等。启发学生对小摄影师的结局进行扩展想象,“小摄影师第二次能找到高尔基吗?能给他照到相吗?你能想象他照到相后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吗?”使学生通过对《小摄影师》的结局补充和扩展想象。

再如学了《落花生》一文,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亲身经历或电视剧里看到的类似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说说哪些是有用的人,哪些是对社会没有好处的人。同学们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有的说:“清洁工,他们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打扫城市的卫生,为人们创造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他们是城市美容师,他们就是有用的人。”有的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为了培养下一代,付出了他们毕生的精力,但从不求回报。他们就是有用的人。”有的说:“解放军叔叔,正是有了他们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疆。我们才能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他们也是有用的人。”……这一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鉴别事物的能力。

五、品味词句,提升认识

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想象就会得到升华。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一句,为了让学生体会“挂”字的妙处,可要求学生用“拉”或“飘”等字换“挂”,进行比较,为了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研究、讨论。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当:一个“挂”字把天都峰陡得似直上直下的特点极其准确、形象、巧妙地描写出来,与文后面的“攀”相映成趣,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学生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找出根据,见仁见智。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六、依文绘图,展翅飞翔

喜欢涂涂画画是小学生的天性。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绘画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如:齐白石先生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青蛙的声音从十里山泉里传出来。大家知道,山呀,水呀,人呀,物呀,都好体现。这声音要画出来可就麻烦了。教师可先让学生去思考议论,而后讲述齐白石爷爷的体现方式:几只小蝌蚪从山泉里流出来。到这里,学生己是恍然大悟了。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为学生插上遐想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象。

再如教学古诗《登鹳鹊楼》时,先介绍鹳鹊楼,然后逐句理解。上联就登楼所见,以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把黄昏时的一片雄浑开阔景象熔铸在十个字里。下联:诗人由眼前壮丽景色,又想到了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于是又吟唱出极富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不仅倾注着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且富哲理意味,给读者提供了联想的广阔田地。在学习了这首诗后,学生思维活跃,脑海中出现了壮观的景象。这时,让学生把诗意绘成图,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记忆,更加体会其真实内涵。不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了特别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此时,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汇成一幅图,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七、添补空白,感知理解

“空白”是中国国画、书法艺术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语言精练、内容含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有意留下一些艺术的“空白”,使作品达到“余音绕梁”的境界。 对于这类课文,教师先要指导学生感知语言文字,获得信息,再恰当地设置疑问,启发学生去思考,以想象填补“空白”,达到理解目标、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穷人》有这样一节:“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段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用了五个省略号,符合桑娜沉思的间隔跳跃。学生联系上下文运用想象思维,使感知到的心理活动与头脑中贮存的信息沟通,逐步体会到“空白”的内容。第一处省略,表示思路的中断,第二处省略,表示桑娜仔细观察之后,断定是自己的错觉,第三处省略,表示她想到家境的困难、丈夫的辛劳、将来的生活等等,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和不安,第四次省略,表示她感到对不起丈夫,担心丈夫揍自己,第五处省略,说明她下定决心,准备承担一切后果。学生通过一次次想象,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深刻认识到桑娜的善良和正直的品格。

八、唤起想象,领悟中心

有些课文的中心并不明显,而是比较含蓄、深远的。可运用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内部因素,唤起“内心视像”,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启发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悟出文章的真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一节有这样的话:“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正确理解这段话,是深刻认识鲁迅先生的思想境界,领悟文章中心的关键,也是教学难点。我声情并茂地介绍时代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引导学生联系车夫,联系社会环境,紧扣鲁迅的言语、动用、神情进行想像:拉车的光着脚走了,鲁迅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学生有的说,鲁迅可能会说:这社会多黑暗!受苦受难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说,他可能说:我们应该推翻这个黑暗的旧社会,让穷苦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有的说,他可能想:我已经老了,希望孩子们将来能担当重任,推翻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通过再造想象,学生透过鲁迅的外表体会到他爱憎分明的感情,心灵深处树立起一个忧国忧民的“孺子牛”形象,领悟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中心。

这样,运用想象步步深入,层层剥笋,使零散的变集中,使含蓄的变浅显,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文章中心,受到思想教育。

想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把写作融于阅读中

浅谈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的途径

于群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把读落到实处[优秀]

把不交作业扼杀于萌芽状态中

于永正阅读教学技巧

于永正阅读教学模式

7第二周小结(植于峻)

把想象植于阅读教学中
《把想象植于阅读教学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