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感受自然

发布时间:2020-03-03 23:17: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精彩】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不仅以丰富的物产哺育着人类,还以秀丽的风光慰藉着人们的心灵。工作之余,人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投身自然的怀抱:或外出踏春,或登高望远,或置身于山林,或流连于海滩,或徜徉于江河,或漫步于田野……可以卧听空山鸟语,闲看蜂飞蝶舞;饱览“百般红紫斗芳菲”的艳丽,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体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闲适,领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欣喜。

只要你走进自然,就会有无数的精彩等待着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迈着欢快的步伐,走进自然,描绘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活动在线】

为了帮助同学们搞好这次综合性学习,可在班上开展一次“自然美景推介会”。拟设摄影组、绘画组、文学组三个小组,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参加其中任意一个小组,并民主选举各小组组长负责本组活动的组织、设计实施,并作好相关活动记录。

一、收集美景

各小组带上各自的工具走进自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色,用摄影、绘画、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充实素材库,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或完善,并作好交流发言准备。

二、介绍美景

各小组推荐一名组员作为成果发言人,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此次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感受。发言中,要求各小组出示相应的照片、绘画或文章作为辅助材料,以增强说服力。

三、记录收获

各小组发言完毕后,要求学生围绕这次探究活动,写出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写作导航】

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立体描绘。这主要是指我们在描绘景物时,尽量调动各种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表现景物全貌,突出景物的特点,使人如临其境,如触其物,从而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写“我有一个„朋友‟”,我们可通过视觉来描摹其形态、色泽,通过听觉来描写其声音,借助触觉来交待其质感,借助味觉来展示其味道……这样一来,我们笔下的“朋友”则变得有声有色,伸手可触的形象。

2、情景交融。景,是自然中客观存在的东西;情,是我们内心存在的东西。将二者结合起来,是许多作家的共同选择,他们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创作出许多名篇佳作,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就是其中的光辉典范。因此,我们在描绘自然美景时,一定要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如果我们只是客观地再现自然景物,不论把景物表现多么真实,多么细腻,也很难打动读者。实际上,凡是被我们描写再现的自然景物,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某种程度上看,景因情而灵,情因景而异,情景相生,相辅相承。

3、虚实结合。 在描绘景物时,对景物所作的具体细腻的描绘是实;由景物而产生的联想与想象是虚。一味写实,势必给人沉涩机械之意;一味写虚,势必给人飘浮空泛之感。你写“走过四季”,除了具体描绘出四季的景色外,还必须写出你对四季的感受。而且这些描写须得体现出你的个性色彩,这样才能让读者与你一道走入那迷人的四季。

《感受自然,描景摹情》教学设计

汕头市金堡中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教材简析: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是一组描写自然、歌颂自然的优美诗文。作者以其慧眼发现自然之美,以其饱满的热情、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诗文,对其中某一个片段或细节进行品味,了解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形成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从而进入以“感受自然”为话题的交流与写作当中,以“我手写我心”。

教学设想:以课文自然景色为契机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到课堂之外,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引导学生将所见所闻付诸笔下。课前预先让学生再次熟悉课文中的名家写景,课外再推荐一至两篇经典之作;走出课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入乡野、山川亲身体验自然(甚至有条件可以拍成相片)。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辅助,展示不同的自然风光,力求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景物,言之有物;通过习作,片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融情于景的写法,修辞手法的适当运用,再现心中美景。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的绚丽多彩。

2、指导学生让自己的情感流露于景色之中。

3、适当地运用修辞,增加文章灵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远眺巍巍群山、浩浩江海、漫漫沙漠、莽莽森林„„无不使人感到大自然的宏伟壮观!静听微风悠悠、绿叶沙沙、泉水淙淙、鸟啼婉婉„„更使人感到大自然美妙无比!今天就让我们走出课堂,到美妙的大自然中去。

二、漫话自然

(一)、漫话自然

1、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下课前游览的一些附近景色。(多媒体显示相关图片)

2、教师简单评价,指出不足。

(二)、观察自然

刚才同学们对记忆中的景色作了一番描绘,可是还有许多同学以为,他们描绘的没印象中的美丽,没有名家笔下的有序传神。哪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1、五官观察法

阅读片断,体会写法。 片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春》

朱自清从触觉、嗅觉、听觉等多感官去描绘景物,自然显得绚丽多彩。

2、时空观察法

阅读片断,体会写法。 片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 老舍通过不同的距离空间,不同的时间将济南的冬天的雪景描绘的既井然有序,又形象可感。

3、学生借鉴以上写法,描写一个片断。 (多媒体显示风景图片)

三、品位自然

(一)、比较悟情

片断

1、秋雨哗哗的下,天空是是深灰色的。森林里到处是枯黄的落叶,原本茂盛的大树,只剩下稀稀疏疏的少许枯枝。

片断

2、秋雨打着他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藓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比较两者的不同:片断2心灵去感受秋天的景物,抓住秋天的主要特征,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使景物变得生动形象。

(二)、修辞生情

片断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片断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到处是重重叠叠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叶子中间零星的有着些白花。微风过出,荷叶摇摇摆摆的晃动。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比较两者的不同:修辞的运用是荷叶有了灵动的色彩,有了鲜活的生命。 小结:由此可见,感受自然,描写景物,不光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景物,有序的记录下来;还要把自己的情感(喜、怒、哀、乐等)融入景物之中;更要适当的运用修辞,恰如其分的表现事物。这样写出来的风景,才能栩栩如生,让读者身临其境。

四、再现自然

在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大胆下笔,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用片段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下笔之前,教师应强调以下几点:

1.想好了再写,争取一气呵成。

2、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观察,言之有序。

3.注意感情的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切勿照搬别人写过的东西。

五、分享提高

(一)、学生互评。

此环节分两步走,首先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传看、点评小组同学的片段作文。推荐一些好的片断。

(二)、作文推介。

教师从学生的片段作文中选取2—3篇,通过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并由作者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在看、听之后,对其作出点评,教师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作总结性点评。

六、总结: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画面上也许有万顷碧波,也许有林间小路,也许有当空皓月„„请你闭上双眼,感受自然的呼唤,追寻心中的自然之梦,用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它描绘给同学听听,看看,力求把他们也带进你的美景之中。

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