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语文专题:古代诗词鉴赏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5: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考语文冲刺提要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分析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

- 1高考语文冲刺提要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4答题示例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比较评价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附: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

- 3高考语文冲刺提要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四块玉·闲适

(元)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闲适”?这两种“闲适”又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睛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北宋著名画家。娶英宗赵曙女魏国公主,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曾贬官均州、颍州7年,写此词前刚刚被放还。

⑴上阙着力描绘初晴晚照的富丽园林,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⑵面对盎然春色,词人为何“心情少”?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1)清人沈德潜认为第二联“一语双关”。结合诗题来看,第二联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共同喻指什么? (2)本诗中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出两类即可)

5、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胡兴安夜别

何逊

居人①行转轼②,客子暂维③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路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注:①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②行转轼:将要掉转车回去。③维:栓、系。 (1)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

(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说它所写为眼前实景,也有人认为是联想之景。请谈谈你的看法。

- 5高考语文冲刺提要 用特点或表达效果。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其一)

李 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1)“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蕈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2)用简明的语言,评点“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孤”字的艺术效果。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通读全词,说说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2)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1)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物诗一般要有所寄托,这首诗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寄托,历来没有定论。你认为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寄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和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 孟云卿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两天,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佐自己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死。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

- 7语文冲刺查漏补缺

1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扰未变初黄,侍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消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些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点绛唇--屏却相思 王国维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注]这首《点绛唇》收入《人间词乙稿》。时王之前妻莫夫人新丧,此词为悼亡之作。

(1)解释“屏却”一词,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三句的意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②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③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教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 9高考语文冲刺提要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2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 谁谓伤心画不成? 犹陪落日泛秋声。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 君看六幅南朝事,

一片伤心画不成。 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2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 11高考语文冲刺提要

在爱情的追求上要勇敢大胆,不要半藏半掩。

13答案:(1)七言绝句 (2)“满”字描绘了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反衬下面诗人所要表达的“堪悲”之情,诗歌以乐景衬哀情。(3)同: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了一种感伤情怀,都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异:孟诗抒发的是自己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侧重于悲身世;

- 13高考语文冲刺提要

23.【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宋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2)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在梦中寻找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24.【答案】(1)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①“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借“夕阳红”表现自己了的自信、憧憬,有一种大器晚成的欣慰在里边。 ②沧海桑田,历史演变。《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中的“夕阳红”,它象征的就是历史不断的更替变化。 25.26.

27.【答案】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附,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28.【答案】(1)三个阶段:“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对比,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衬托,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 15 -

古代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现代诗词古代诗词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_练习题

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 练习题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

高中语文专题:古代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专题:古代诗词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