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窦桂梅介绍

发布时间:2020-03-01 23:04: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窦桂梅的教育主题

窦桂梅,语文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玫瑰与教育》等多部专著,主编《小学语文目标质量手册》。她提出的“三个超越”和“主题教学”理念,在语文界产生广泛影响。

(一)“三个超越”

1、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在以往的语文学习中,大多的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生阅读、学习。诚然,教材在特定情景下有一定的权威,应当尊重。但是,教材不是法典。《新课标》教材选文建议中说:虽不是教材上的文章,只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语文文质兼美的特点”都可以拿来作为教材。有了这种课程设置,就能站在教材之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客体。我们完全可以立足教材,在此基础上,积极审视传统教材,多元的选择教材。

首先,扩大篇章的阅读量。像窦桂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她会精选180篇文章,泛读84篇,精讲72篇,略读24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学生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合计100多册书记供学生选读。六年,可以带领学生积累300多首古今诗词。

其次,超越教材,不但应在量上扩展延伸,还应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例如,教材中一篇文章李大钊的女儿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我的爸爸》,对这个文章略显单薄,所以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感悟李大钊》,学生通过大量的查找资料,写出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爱情专一的李大钊》„„一个活生生的,多维立体的李大钊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学习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2、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的活力。这就需要加强学校语文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语文教育的正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超越课堂,不光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里。

窦桂梅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时间活动,引导学生睁开好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比如逛书店、看展览、看《焦点访谈》„„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自己生活的神奇地球和多变世界,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内容带入课堂。

3、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

首先,让学生超越教师,就是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和你无拘无束地交流,平等真诚地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

其次,要学生超越教师,就是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就要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答案。

总之,超越教材、超越老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体能的、知识的、智慧的极限,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

(二)如何做好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

笔记本

二、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的主题,既非思想主题,亦非知识主题,而是一种文化主题。它主张在实际教学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语文学习文本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它不仅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更是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

窦桂梅把主体教学的内涵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文本负载的言语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母语文化系统包括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底蕴;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由这三个层面,衍生出主体教学要建立三对关系。

1、整合——建立第一对关系:人和自然、社会

整合的目的是要把原来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同正成一个“集成块”,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内容。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或发散主题下的系列话题,多角度获取信息,并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

近年来,我们进行的语文教学研究,用窦老师的话来讲就是“茶壶里翻波浪”,一味地停留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一篇单薄的课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舞台太小太窄,就像荷叶上的青蛙,摇摇欲坠,一蹦就没戏。

因此,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把原本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组成立体的主题。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会在更大的空间中,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并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升华。

窦老师在以“亲人”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用同一作者魏巍的《再见了,亲人》、《我的老师》为主讲教材,通过结合现实生活,补充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亲人”的深广含义。教学时,她从会意字“亲”入手,想象“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子女,就像叶连枝”,帮助学生领会亲人之间的血脉相连。然后,窦老师引导学生从抗洪抢险的战士、抗击“非典”的白衣天使以及“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身上体会“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的“亲人”之爱。接下去,她又引导学生跨越国界、放眼全球,学习《再见了,亲人》,体会其中轰轰烈烈的爱,最后拓展到《我的老师》中的师生情谊。这样,窦老师把多篇文章、多种信息多角度地整合在一起,学生对“亲人”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得以提升,“亲人”所体现的真挚情感一次次激荡学生的心灵。

2、积累——建立第二对关系:人和母语文化

我们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发展,学会学习,并建立终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建立积累意识、学习积累方法并进行知识、能力、兴趣等的有效积累,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丰富人生的内涵。小学阶段是个体开始体认人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过程的重要阶段,仅仅依靠有限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主题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地域文化和母语文化。教学内容应尽可能以母语和世界文学精品为主要内容,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只有这样,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言才不只是学生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学生的心灵家园。

就拿引导学生积累古诗词来说,有些老师只单纯注重量的积累,让学生每两天背诵一首古诗,对于如何于较短时间内在积累方面达到更好的效果,尚没有形成一个让大家共同认可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做法。而窦老师独具匠心,利用“主题”引导学生积累古诗词,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窦老师把古诗词按照四季、地域、风俗等分别组合成“山水”“离别”“节日”等主题引导学生积累,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而且学会了对比与区分。用窦老师的话来说:“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和历史证明了的诗词精品,被‘统整’之后,就如同空气一样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流入血液,渗透到生命深处,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实现学习的快慰、成长的欢欣和人生的积极。”

3、自省——建立第三对关系:自我的确立

自省强调对于个体人格或个性的养成。努力让所有孩子拥有个性化的精神世界,是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窦老师在谈到自己的基本立场时说:“不是在教学中造就学生的思想,而是学生个人的思想从课堂学习中汲取营养而成长,由种子到大树,到开出花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二、窦桂梅作为语文老师的借鉴之处

(一)对教师职业的强烈愿望

1、从小想当老师

2、努力做好代课老师

(二)公开课是快速提高教学能力的好方法 笔记本

(三)随笔和记录课堂,进行反思

现在窦桂梅大大小小的本子铺开来,可以铺满一书桌。凭着不懈的记录与反思,以及对阅读的热爱,窦桂梅从一名代过音乐、数学、美术、思品课的“替补队员”,成长为小语界最知名的特级教师之一,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专著,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主张。 苏霍姆林斯基:

(四)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文学经典的阅读

在窦桂梅看来,文学素养的获得、精彩课堂的生成没有他途,唯有广泛的阅读。为了讲好课文《秋天的怀念》,她几乎把作家史铁生的全部著作通读一遍;为了讲好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她找来对这一历史事件有着不同评价的论著,深入钻研;为了讲好图画书,她更是收集了整整两大书柜的图画书,反复对比、琢磨。讲台上的她也因此总是充满自信、底气十足,总能展现文本背后的精彩,使自己的教学保持着很高的水准。就像一位业内人士所评价的,“她所着意带领孩子们走入的是一个美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美,美在丰富,丰富来自对不同人生的阅读”。

语文教师多读读人文经典,这不仅是一种自我经验的积累,更是教学的需要。窦桂梅认为,语文教师如果养成了阅读人文书籍的习惯,就一定能充满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语文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彼时的课堂一定令人期待又充满惊喜。

窦桂梅

窦桂梅

窦桂梅《珍珠鸟》

窦桂梅 总结

窦桂梅老师

名家——窦桂梅

窦桂梅讲座

窦桂梅学习心得

走近窦桂梅

窦桂梅[版]

窦桂梅介绍
《窦桂梅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窦桂梅简介 窦桂梅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