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北宋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7: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北宋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周敦颐

一、周敦颐生平与著作

周敦颐,字茂叔,生于1017年,卒于1073年。道州营道人(今湖南道县)。少而孤,养于其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家。景祐三年(1036年),二十岁,以其舅父郑向“序例应荫子,乃奏补,康定元年(1040年)母丧除服,为洪州分宁县主簿,后长期任州县小吏,善断狱,作风精细严谨。《宋史·道学传》:

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道经庐山,爱其山水之胜。“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溢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宋史·道学传》)于溪上建濂溪书堂。故学者习称他为濂溪先生,其学称之为濂溪之学或濂学。

《宋史·道学传》称周敦颐: 博学行力,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

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二、濂溪先生之人格风貌与思想地位

(1)寻孔颜乐处

《宋史·道学传》曰:

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故颢之言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之所爱者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 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亡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者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言子亚圣。

(2)窗前草不除——生生之德与自然情怀

《宋元学案·卷十二》:

周茂书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 《佛法金汤编》:

佛印住鸾溪,敦颐谒见,相与讲道。问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禅门何谓无心是道?”师曰:“疑则别参。”公曰:“参则不无,毕竟以何为道?”师曰:“满目青山一任看。”公有省,一日忽见窗前草生,乃曰:“与自家意思一般。”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3)思想地位

1

《宋史·道学传》

文王、周公既没,孔子有德无位,既不能使是道之用渐被斯世,退而与其徒定礼乐,明宪章,删《诗》,修《春秋》,赞《易象》,讨论《坟》、《典》,期使五三圣人之道昭明于无穷。故曰:“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孔子没,曾子独得其传,传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

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朱熹《像赞》曰:

道丧千载,圣远言湮,不有生觉,孰开后人。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二、《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论

(1)《太极图》之渊源

朱震曾说:“濮上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放传穆修,„„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穿程颢、程颐。” (《宋史·儒林传·朱震》)

一般认为,《太极图》源于道教系统的《无极图》或《太极先天图》。

(2)《太极图说》的内容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自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 至矣。

2

(3)周敦颐的宇宙发展图示:无极而太极——阴阳——五行——人与万物

“无极”是其宇宙论的出发点,它自身寂然不动,独一无二,但它派生“太极”,“太极”生阴阳,由阴阳而生五行,由五行而生人与万物。

(4)太极动静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首先,太极之运动是阴阳产生的根源。

其次,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互为其根,动静之间对立统一,循环往复。 再次,动而不失其静, 用而不离乎体也。

(5)主静立人极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所谓“人极“,即道德的极致,即中正仁义。主静:无欲故静。

无欲主静,乃濂溪之学的功夫论。

三、《通书》论诚体

朱熹:“盖先生之学,其妙悬于《太极》一图,《通书》之言,乃其纲领也。 《通书》共二十九章。

《诚上·第一章》:

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这是以《中庸》之“诚”合释《易传》之《乾彖》。

《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之道以诚为体,人之道以诚为本,为工夫。

周敦颐认为, 乾道变化及宇宙的变化流行不过是一诚体之流行。

(1)“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诚之源也。

万物的创生,乃诚体之发用,为其开始。

(2)“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

万物成始成终的过程,为诚体之实现。

(3)“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

由“元亨”说诚之通达万物,由“利贞”说诚之成就万物,诚体贯彻始终, 无间朗现。

周敦颐以“诚”为本的理论,将“诚”作为“天道”本体,将儒家伦理天道化、本体化,开宋明理学的先河。

北宋五子理学中的哲学思想述论

北宋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简述北宋古文的发展

理学与心学之争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密县基督教会的建立与发展

爱莲:理学与清廉

理学研讨会

北宋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北宋理学的建立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