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07:17: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于是布置作业时也是本着教师的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及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做得是同样的作业。使得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地做,早上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如何让学生把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从以下几点共同探讨一下。

一、有效作业的内涵

什么是有效作业?有效作业的理解,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

从质量视角看,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作业。所谓有效果就是指达成预期的目标,而有效率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产出。达成或超过预期的目标,是能够实现期望目标的增值的教学。有效作业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有效作业从有效的“理想”转化为有效的 “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实践”。

从过程视角看,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教师有效地教,师生共同选择作业任务,学生有效地学,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与互动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

将质量与过程视角整合在一起,可以对有效作业做如下定义: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基于预定课程学习目标,为完成师生共同选择的既定任务而开展的,通过交流与互动达成有效果与有效益教学的活动。

二、有效作业的标准

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学生的学术进步与人格成长是判断教学及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根本标准。学习目标是人们对学生成长和规格的表述,因此,我们对有效作业的判断应依据学习目标,凡是有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作业都是有效作业。对作业有效性的判断应主要依据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

1、有效作业是高效率的作业。

教学活动的效率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例。教学投入包括师生的精神投入与物质投入,教学产出直观表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的相对量。教学时间有限但内容繁多,如何保持高效率的教学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

问题。为取得一定效果而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或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取得较少的效果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有效教学行为。因此,高效率是有效作业必不可少的成分,没有效率的制约,仅依赖教学效果来判断作业的有效性必然导致学生作业时间的膨胀,从而剥夺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引起学生厌学。

2、有效作业是高效益的作业。

效益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有效作业必须是总体上有效的作业,不是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它要体现作业的效率并实现作业的公平,为追求作业效率而出现的仅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是不公平的。有效作业的效益包括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教学由师生的共同活动构成,所以有效作业的个体效益不仅包括学生的成长,还包括它所带来的教师的满足感和进一步完善的愿望,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社会效益是由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带来的社会发展进步,是间接的效益。

3、有效作业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业。有效作业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而有效地学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成功,学习成功又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得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成功,如此不停地反复,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学习

三、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1、依据挑战性学习目标,精选、精编习题;

2、预设弹性作业,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要;

3、在合理的作业形式中及时反馈,动态生成矫正作业。

4、教科书作业与“课文”内容的交叉编排

四、作业设计的形式多样化

传统教学中,常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独自去完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且他们做作业时,无交流可言,还缺乏情趣,长此以往,学生不由自主地将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并逐渐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创造欲和表现欲。要想让他们在生活中享受做作业的乐趣,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做个教学的有心人,精心设计作业的形式,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一种亲近感,进而增强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到一年的尝试与探究中,我们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自出自做型作业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真正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设计作业时,我们也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让他们自行设计作业。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自行设计家庭作业,喜欢书法的孩子

将本课的生字或某些段落变成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喜欢朗读的孩子即兴朗诵了一篇相关的文章;喜欢查资料的孩子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有关小兴安岭的知识和图片,喜欢画画的孩子将课文里描写的一些景物变成了生动形象的图画„„

2、同伴合作型作业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充分挖掘小学生同伴间合作的潜力,发挥他们的合作精神。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写循环日记,每组一本,每天轮流写,第一个学生写完日记后,还可以和家长交流,请家长写评语,第二天传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阅读第一个同学的日记后,写上自己的评语并和第一个同学交流,之后再写日记,以此类推,一周之后教师组织评议。这样做,既让学生有学习、借鉴、交流的机会,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因此,他们写日记的积极性非常高。

3、亲子型作业

父母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孩子的成长始终离不开家长。据了解,现在很多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许多家长积极与学校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因此,我们抓住这种大好时机,在合适的情况下布置“亲子作业”,发挥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北师大教材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就提倡亲子阅读,要求孩子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和父母一起读书等。这种亲子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又促进了亲情。此外还有一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传统节日、节庆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如教学北师大教材二年级下册《妈妈的爱》时,老师特意将课文调整到三八妇女节前一天学习,学完课文后要求学生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将这件事情记下来,第二天在班上交流。结果第二天老师一到班里,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给老师讲述昨天的故事:他们有的帮妈妈洗脚,有的给妈妈买了节日礼物,有的帮妈妈扫地擦桌子„„他们言语间流露的尽是自豪与快乐。而且就在当天,有好几位妈妈给王老师打来电话感谢老师,并夸孩子的表现。

4、师生合作型作业

实践表明,让学生把作业写完写好,单凭教师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身体力行做表率,和学生一起写作业,让学生看得见,可效仿,它的作用胜过千言万语。如练字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写。每次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必先完成,并且每星期还在班里开展一次“和老师一起做作业”的活动,她将学生的作业分为优秀类和进步类。每次,先让小组长从小组中挑选出优秀类、进步类各2名,再由全班从各组中分优秀类、进步类各评出4名,将他们

的作业张贴在老师的作业旁边。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好作业的积极性。此外,一些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采用学生出题老师做,做完后学生批阅的办法,这种办法也不错,它一方面便于教师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深入地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脉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有效作业设计把握好四个度

1、激发兴趣,使作业有“温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设计作业要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做文章,作业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做作业时能持续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中并处于一种愉悦的环境,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如: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秋天到》之后,可以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①爱好读书的你,阅读

一、两篇描写秋天的文章;

②爱好郊游的你,周末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寻找秋天的脚步;③爱好诵读的你,朗诵一篇描绘秋天的美文给父母听;

④爱好绘画的你,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秋天的美景;

⑤爱好写话的你,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这美丽的秋色;

⑥爱好文学的你,可以搜集一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句。

要求:可以完成一项或多项。

这项作业,极大地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给了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们兴趣盎然,在作业中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华。

2、尊重差异,使作业设计有“梯度”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学生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作业设计必须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所区别,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其语文能力。

例如,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单靠课内识字,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吃不饱”,久而久之会抑制他们的识字兴趣,影响他们的识字能力,为此,老师可以开展 “给字娃娃找家”(剪贴报纸、商标上等上面的字进行识记),“和字宝宝交朋友”(看书、认路牌、站牌、商店名、做游戏、看电视识字„„)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运用课内所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识字。

3、贴近生活,加大实践性作业的“力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我们认为,语

文作业设计还应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形成能力。如:语文二年级下册《葡萄沟》这个开放性单元时,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我的家乡在,家乡的特产真多啊。我们下周要开一个“家乡特产推荐会”,请你寻访家乡特产,再从下列作业中至少选择两项,一周内完成:

①仿照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写法,写一篇习作《我爱家乡的》 ②动手画一画家乡特产,并配上相应的文字做说明。

③办一份有关家乡特产的手抄报。

④设计或收集家乡特产广告词。

⑤收集家乡特产图片,设计导购词,并尝试着做做小导购。

温馨提示完成途径:①实地考察;②上网查资料; ③请教父母邻居、老师等人;④走访特产商店等。

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眼、口、手、脑并用,知、情、意、行统一,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效地提升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4、立足文本,把握拓展性作业的“尺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设计作业时,我们一方面要注意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因为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毕竟有限,所以网络、书刊、影视、展览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的资源。如:学习了《美猴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学习了《美丽的武夷山》,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了武夷山的风光片。此外还应体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淡化学科间的界限。如学习完《将相和》一课,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学习了课文《快乐的六一》,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喜欢唱歌的放声歌唱,喜欢画画的动笔画画,喜欢舞蹈的翩翩起舞„„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就是其成长的过程。教师精心选择、编制习题,在指导、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生成新作业,是其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磨砺的过程,更是专业理想的树立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有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探究

小学语文课后练习有效教学探究_3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探究

我谈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

探究作业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