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

发布时间:2020-03-01 18:19: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改善我区人才工作环境,激发人才工作效能

(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1、牢固树立汤旺河发展靠人才的观念。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先于、优于、重于其他资源开发的地位。同时加强宣传,使我区全社会各阶层都要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汤旺河发展靠人才”的思想,克服“重使用轻培养、重引进轻使用”,克服人才使用中的“近视病”与“武大郎开店式”的妒才心态;克服人才任用论资排辈,要敢于不拘一格选人才,推动人才的良性流动。

2、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树立辨证看待人才的观念。教育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从国内外众多发达城市发展规律可以看出,经济越发展对求职者的受教育程度要求就越高。当然,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导致人的能力千差万别,个别人才学历高但工作差的现象也客观存在。但首先,我们要合理配置人才,要认识到人才往往是某一方面的专才而非通才,这就有一个量才适用的问题,正所谓用人所长即为人才,用人所短即为庸才。对于确实不适应目前岗位的人才,可以根据个人特点、特长和专业等进行交流,把人才调整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人不能求全责备,应容才之短。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人才没有短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对于人才的短处和局限性,领导者要能够谅解,区别大节和小节。能不能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人才的个性甚至缺点,是一个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体现。个性不

一定是缺点,个性往往包含专长。领导者要有兼容并包的胸襟,要给人才足够的理解和宽容。

(二)建立科学的人才鉴别和评价体系。

春秋时代晏子说过一句话: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可见对人才第一位的就是要知。有些人在这个单位是棵“草”,到另一个单位就变成了宝,在这个部门是条“虫”,到另一个部门就成了条“龙”。如何识才用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第一要务。

品德、知识、创造能力、业绩四者有机统一是评价人才的主要标准。一般来说,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人的知识、视野、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拓展,人的才能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应该说大学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有较好的人才潜质,但是由于现行高教体制缺少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导致学生一出校门只是一个半成品,还需要实践向成品转变的过程。因此,社会实践是成才的重要环节。同时,社会实践也是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在实践中检验干部哪些是“虫”,哪些是“龙”,在“使用”中确定人才,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三)创新人才引进、培训和激励机制。

1、依托项目和事业吸附人才,激活人才引进机制。实践证明,项目是人才施展才干最为重要的支撑。汤旺河城市规模过小,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行业发展不充分,依靠地方经济实力支撑优秀人才创业与施展才干的平台脆弱而狭小。

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可干,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较难引进,即使引进了也往往由于缺乏干事的平台而留不住。因此,我们要依托项目和事业吸附人才,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带项目,在目前人才需求较大的旅游、外语、规划、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优先考虑通过项目引进人才,实现人才工作的跨越,形成人才、事业相互拓展的良性循环。要建立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对于编制已满但又急需人才的单位,可以采取核定过渡编制的方式先调入,待单位自然减员时冲销过渡编制。

2、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力求干部人人成才。要建立干部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干部培训积分管理办法,根据干部的实际需要,开设培训菜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干部从“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的转变。通过大力培训我市现有的干部队伍,力求现有干部人人成才,这是解决我市人才短缺的最现实的途径。

对引进人才也要强化上岗培训,要让他们了解汤旺河的优势和不足,汤旺河发展的潜力和前景,了解人才在汤旺河大有可为,进而热爱汤旺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汤旺河,安心在汤旺河艰苦创业。要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在工作经验方面的不足,防止他们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要加强他们的实践锻炼,以使他们尽快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要实施继续教育,以解决知识更新和人才及时“回炉”、不断“充电”的问题。

3、实行有效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

要使人才保质,持续成其为人才,要建立人才激励约束的机制。对人才要打破一些体制上的障碍,比如对公务员也可实行职称评聘办法,实行职称和职务两重激励约束机制;可定期分类举办学术研讨会,以求人才的学术水平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要综合运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各种手段,确保劳有所得、功有所奖、才有所展,对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奖励。

(四)构筑人才成长的平台

1、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要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要把“感情留人”落到实处,比如亲自过问人才工作,经常到人才工作的单位、人才的家中,多与人才座谈、交流、交心,多为人才排忧解难。对刚参加工作的人才,在关心他们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进步,关心他们的政治成长,在政治上严格要求,给予热情帮助,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200

4、2005年我们分别通过“感情留人”的方式挽留了几名准备离开三亚的研究生,弥补了我市硬环境留人的不足。

2、建立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破除用人论资排辈和对人才求全责备等观念,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对能力差、水平低、业绩平庸的同志要敢于让其下,对有思路、有能力、敢想、敢做的人才要及时地试、大胆地用。对优秀的副局长可以让

其担任局党组副书记,对优秀的科长可以让其进党组;可以在团市委增设副书记职位让优秀的年轻干部担任,也可选派高素质的干部到镇担任实职,或选派人才到我市基层和国内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以给予他们更多的施展才干的空间和舞台,提供他们进一步提高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证明自己。

3、盘活用好现有人才。人才往往是某一方面的专才而非通才,这就有一个量才适用的问题,正所谓用人所长即为人才,用人所短即为庸才。古人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这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人才的使用,要力争用当其才,本来是一个人才,如果用错地方,就可能变成“庸才”。在使用人才时,我们必须量才使用,用其所长。要对全市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对于确实不适应目前岗位的现有人员,根据个人特点、特长和专业等进行交流,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让人才闲置浪费。

(五)改善人才的生活环境

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可以考虑专门建立人才房,也可以考虑统一提供经济适用房,以优惠价格出租或出售给引进的人才或者给引进人才适当的购房补贴,以解决他们居无定所的问题,使他们对三亚有一种归属感。

除必要的物质经济待遇外,人才更需要事业发展的环境和精神层面的支持。受历史、地域和多种因素影响,三亚的物质条件和待遇没有绝对的优势,但软环境的改善,则是通

过我们的主观努力能够做到的。从自然资源上看,我市处在旅游城市金字塔塔尖的位置,但就城市整体层次而言,却处在初中级水平。因此,在居住环境方面,除利用我们已有的优越自然环境吸引留住人才外,还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强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交通条件等。

工作环境改善计划

改善农村教师生活与工作环境的措施

关于改善残疾人工作环境

领导积极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

关于如何改善总装车间工作环境的建议

浅谈如何改善高速公路路政员的工作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工作环境的改善

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
《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