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4 寓言四则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3: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4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相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字词,学会概括寓意。

2、在朗读中分析概括寓言的寓意,并能转换视角,灵活多变地理解寓言的深刻内涵。

3、翻译《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积累文言词语。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故事情节。

4、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故事情节。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教学导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拔苗助长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掩耳盗铃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 黔驴技穷 狐假虎威

二、知识介绍----寓言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 种体裁﹐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

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 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寓言的特点

一、劝喻性

二、讽谏性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伊索,弗里吉亚人,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三、《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希腊神话中相关人物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四、品读课文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根据人物特点补充人物的语言神态: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指着自己的雕像问道:“这个值多少钱?”

(第一次问,神态平静,问话简洁,语气平直;第二问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亲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个银元后幸灾乐祸地“笑”着问,听说赫拉的雕像“要贵些”时,大大出乎意料,语气急切(满有把握)。三问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训,爱慕虚荣的人一文不值。 点明寓意:爱慕虚荣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五、比较阅读

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明确:原文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六、课文小结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三问三答,生动描述,变化统一,起伏跌宕,耐人寻味,告诉我们:爱慕虚荣、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其实最没有价值。

第二课时 蚊子和狮子

教学要点:

一、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蚊子扬长避短战胜了狮子,后因骄傲自满被蜘蛛网粘住。

二、品读课文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智者胜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骄者败 3.点明寓意? 骄兵必败

三、合作探究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战胜狮子的原因? 蚊子:冲、咬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原因?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

3、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形象? 拟人语言、动作、心理

4、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是否相同? 不同。

前:分析自我条件后信心百倍,吹起了进军号角。 后:炫耀自己的胜利,骄傲了。

四、课堂总结

寓意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五、拓展延伸

自编寓言练习。

题目: a.嘴和眼睛的对话; b.树和斧子; 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 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无论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还是续编情节、自编故事时,教师都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然而,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视具体情况,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第三课时《穿井得一人》

一、情景激趣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二、自 学 检 测

(一)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溉汲(gài jí) 杞(qǐ)人

躇(chú)步

跐(cǐ)蹈

舍(shì)然

中(zhîng)伤

星宿(xiù) ( 二 )看谁说得对

先小组讨论,疏通文意。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不懂的词句,大家分析。

溉汲:浇灌。溉,洗涤。汲,从下往上打水。 居:居住 及:到国:国都。道:议论

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向、对。宋君:宋国国君。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于:在 穿井:打井。穿,有“凿通”的意思。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三、质疑解难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 ,不要产生歧义等。

四、合作探究

1、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讹(é),1.错误。2.敲诈,欺骗。】——(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2)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

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

——(从宋君的角度来看)

(4)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

意“经典”的原义,又要躬身实践。

——(从文本对待传闻的本意及引申角度来看)

2、读了《穿井得一人》,你悟到了哪些道理呢?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切忌道听途说。

(3)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五、拓展阅读 原文: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不苟论•赞能》)

译文:

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伯乐;得到十支宝剑,不如得到一个欧冶。得到方圆千里之地,不如得到一个圣人。

第四课时《杞人忧天》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自 学 检 测

(一)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ĕ)然中(zhÒng)伤星宿(xiù)

( 二 )看谁说得对

先小组讨论,疏通文意。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不懂的词句,大家分析。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忧,忧愁、担心。晓:开导若:就像。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止:行动和停留。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只使:即使。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四虚:四方。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

三、理解课文

1.杞人“忧”什么? “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忧”天会塌,地会陷。(天地崩坠)

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后来经过别人的开导,他才安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 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不科学:日月星辰都是天体,都是物质,不是光,如果真掉下来肯定会伤害人类。地壳也是在运动的,地震、火山爆发就是实例。)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四、合作探究

1、“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

《杞人忧天》寓意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2、联系你的生活,你认为杞人的担忧是可笑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可笑,为那些不可能发生的灾祸而害怕以致安寝食难安,徒然自扰。

不可笑,因为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

3、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

如李白的《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

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和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和抱负。

4.“杞人忧天”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应乐观豁达。

五、知识拓展

对于战国时的环境,杞人尚且知道忧天,作为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我们今天的环境和污染,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以小组为单位,写一段现代版《杞人忧天》的小短剧。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观点提示: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杞人忧天”并非庸人自扰。当下大气污染严重,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全球气温升高,太阳黑子活动剧烈,影响地球,如果人类对自身的命运没有深深的忧虑,那么厄运也许会降临。

六、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1. 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七、文言知识积累

八、教师小结: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尝试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九、布置作业

1、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2、荐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

24《寓言四则》教案

24寓言四则

24《寓言四则》

24 寓言四则

24寓言四则第二课时

24《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24寓言两则第二课时

24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24寓言二则

24、春联教案

24 寓言四则  教案
《24 寓言四则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