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三年级寓言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07:04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6)指名读,评议。(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作业设计:1.比一比再组词

悔()梅()

叼 叨

屈 窟

隆 窿

2背诵这则寓言。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想法已经丢

后悔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

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寓言

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

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推荐第2篇:小学三年级下册 寓言两则教案

27、寓言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4生字,会写4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学习第一则寓言)

(一)教师解题

“揠”字的含义(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拔禾苗帮助它长高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揠”字的读音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阅读要求:

读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记 (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想 (你读懂了什么?) 问 (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讨论交流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分小组读第一自然段,看谁读得好,为什么?

讨论: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他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三)逐层解析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

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可全班回答,也可以叫个别的几个学生回答)

课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用直线把它标出来)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故事的起因: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 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巴望、焦急

课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 巴望、天天到田边去看、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注意重点词语“巴望”“天天”“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语气 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

想想他想出办法了吗?想出了什么办法?后来又做了什么?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

二、三自然段 点个别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师解释“筋疲力尽”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想出的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2)点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解释“白费” “一大截” 白费:白白浪费,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后来回去告诉他儿子:禾苗长了一大截

故事的经过。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3)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四)揭示寓意

一)提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二)自己遇到过哪件事,因为急于求成结果办坏了?(举例) 三)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师写生看。

3、生抄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禾苗长得太慢

巴望、天天到田边去看、

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筋疲力尽、没有白费

禾苗都死了 欲哭无泪、白费心机

(原因:违背生长规律,急于求成)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则寓言)

课时目标

1.会认6生字,会写5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复习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学法,指名学生说说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3、现在,老师先请大家读读《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边看边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理解题目:守株待兔。通过查字典理解“株”,再说说“守株待兔”的意思。 围绕“待兔”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农夫为什么会在树桩旁等待等待撞死的兔子呢? 农夫是怎样等待野兔的?结果呢? 这个人错在哪里?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提示:1.读通读顺寓言故事,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文,在文中画出农夫守株待兔的原因、经过、结果

守株待兔的原因:没花一点儿力气,只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有多好啊。

守株待兔的经过:从此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守株待兔的结果: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三、合探解疑

1、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农夫错在哪里?

2、再读课文思考:A.野兔的死是偶然还是经常发生的事? B.农夫捡到野兔后心里的想法和做法是什么? 小结:农夫错在把偶然的事当做经常发生的事,想不劳而获

四、积累运用: 1.思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干活——捡兔——等兔——等不到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六、比较寓意,根据自己的实际写篇作文

要求:根据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谈谈。

推荐第3篇:三年级上册 21,寓言两则教案

21寓言两则

教材说明:

这篇精度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丢了羊,第一次没听别人的劝告又丢了第二次,后来很后悔把羊圈修好后再没丢过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能力。

3、懂得做错了事情要及时改正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了解故事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

1、寓言故事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你还记得哪些?(生回答)

2、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板书并齐读课题),随机认识生字“寓、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第一则---亡羊补牢(板书)

【了解寓言故事的结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理解课题:经过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呢,那么“亡羊补牢”又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质疑)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训练学生养成课前查字典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课前你们都做过哪些预习,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的方法)

【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也相互学习了预习的方式方法,一举两得】

3、学生汇报:读字组词、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说出反义词或近义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等

4、生字、词大家预习得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读文后汇报)

过渡:那么养羊人为什么丢羊,又为什么补羊圈呢,下面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课文

三、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丢羊。

2、指名读课文1-4自然段,想想养羊人为什么丢羊?

生汇报:因为羊圈破了一个窟窿(指导读窟窿)邻居劝他,他不听(追问邻居怎么样劝的,读出劝告的语气;养羊人是怎样说的,心里会怎样想)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3、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回答:养羊人是怎样做的,去掉“赶快”好不好,体会养羊人此时的心情。结果怎样?用“从此”造句。想象如果此时邻居经过这里,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表演)

【引导学生反复读文,体会养羊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积累语言。】

4、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们的看法(近视眼,环境污染„„)

这些事情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亡羊补牢。【联系生活实际来深化学生对寓言含义的理解】

四、练习总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2、学写生字 “窟、窿”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9、寓言二则 想法 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不补 赶快补(未为迟也) 结果又丢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启情导入

1、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识生字“盘、缠、硬”,理解“盘缠”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学生听后回答问题:一个人要到南方的楚国去,而他却往北走的事。)由此你有什么疑问呢?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过渡:那个人为什么要向北走呢,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三、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看看文中的那个人与朋友之间有几次对话(4次)

2、指名读他们的第一次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对读第二次对话,展示,其他同学评评读得怎么样(在评价中体会那个人的愚蠢,朋友的奇怪)

4、同样的方法学习他们之间的第三四次对话。(评价中再次体会那个人的固执和执迷不悟)

【以读促讲,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内心想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5、在小组内再现这部分内容,方法自己定,然后展示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再现课文内容,在朗读、表演的过程中变书本语言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6、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那个人说点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7、你们的想法跟作者的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8、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情。【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强化对寓意的理解】

四、练习总结

1、试着讲讲这则寓言

2、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指导书写“缠”

4、教师小节:在《战国策》中,像这样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看看,读读。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跑得快 (往北走)

到楚国去 车夫好把式 行动与目的相反

(南方)

盘缠多 教学反思:

根据学习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内学习课文内容。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组内学习。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习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我设计了组内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三年级是开始写作的最初阶段,在学文的同时要为写作打基础。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编演才能。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我采用了一段flash动画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补牢事件。最后教给了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时呈现。以上是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推荐第4篇:三年级童话寓言作文

战胜大灰狼 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大灰狼。它呀,最喜欢吃小动物了,大伙儿都恨透了它。

有一天,大灰狼吃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但是贪心的它,还是不满足,又想吃掉在不远处玩耍的小猴子。当它往树上爬的时候,脚下一滑,猴子没抓住,反倒摔断了一条腿,坐在地上,疼得“哇哇”直叫。

这时,正巧狐狸从此处路过,就想趁机除掉这个动物中的大坏蛋。它急忙搬来了一个人造的羊形机器人,这个机器羊有好几百伏的电压呢。狐狸操纵着遥控器,让它渐渐地走进大灰狼。大灰狼也没有多想,以为食物自己送上门来了呢,也顾不得疼痛了,就一瘸一拐的走过去,一口就把机器羊给吞进了肚子里,只听“嗞嗞„„”的声音一响,大灰狼立刻被电伤了。

有了那次教训之后,大灰狼再也不敢来吃小动物了。

文具盒里的争吵

夜幕降临了,文具盒里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

首先发言的是铅笔,它得意洋洋地说;‘我的本领可大啦!我只要在白纸上伸伸腰,踢踢腿,一副美丽的画就展现在人们眼前。’摇笔机飞快地跳出来,不服气地说;‘要不是我把你摇得那么细,你怎么能为小主人服务呢!所以,我的本领比你大。’钢笔也不甘示弱地说;‘小主人要是没有我,怎么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呢?所以,我的功劳最大。’钢笔和铅笔的话招来一阵嘲笑,最不服气的是橡皮和修正液了。‘哼’,要是没有我们帮小主人修改[擦掉]错字,小主人的作业就会错得一塌糊涂。‘当大家争得不可开交时,尺子和三角板大发雷霆底说‘要没有我们兄弟俩,谁帮小主人在数学课上画线段和直角呢?所以我们俩才功不可没。’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

文具们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大家都在争论谁的功劳最大。文具盒哥哥过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大家要团结友爱才能更好底发挥自己的长处,好好底为小主人服务。’文具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文具盒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贪玩的蝴蝶

春天来了,太阳温暖地照耀着大地。美丽的迎春花也来凑热闹了,一只蝴蝶被争奇斗艳的花朵吸引住了,天天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太阳公公看见了这一切,亲切地嘱咐蝴蝶说:“可爱的蝴蝶呀,你还不可以贪玩,把花粉洒落一地,你要向蜜蜂弟弟学习,勤劳地采花蜜,时刻准备着天气变化。”“你这个多事的老头子,不懂我们的青春,冬天还早呢。”太阳公公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日升月落,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光阴似箭,转眼就到了秋天。蝴蝶还是那句话“冬天还早呢!冬天还早呢!”不久,冬天到了,蝴蝶因为没有采太多的花蜜,于是向蜜蜂借了点粮食,可很快就吃完了,最后她连冻带饿地死在了雪堆里。到死蝴蝶也没有弄明白:为什么下场会这么悲惨!蜜蜂自言自语地说:“没有勤劳就没有收获!”

我是一只小蚂蚁

我是一只小蚂蚁,我天天搬运粮食给伙伴们吃。

一天我出去找粮食,遇到了一只小鸟。小鸟说:“我们比赛飞翔吧!”“我不会飞呀!要不我坐在你的身上飞吧!”说着我就爬到了小鸟身上。小鸟飞了起来,哇!我看到太阳正在笑眯眯地对着我,阳光洒在我的身上真舒服呀!我又看到了一朵朵的白云,一会变成花儿,一会变成山羊,一会变成一个茶杯„„这一朵朵的白云,把天空装扮的更加美丽了。

大地上有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迎春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一阵风吹过,这些花儿都弯着腰身舞起来。一群群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丛中一边跳着优美的舞蹈,一边收集花粉。一只只勤劳的蜜蜂在采花蜜,一排排白色的栅栏围住了整个花园。有一位园丁在给花儿浇水。这个地方真美呀!

我和小鸟一起落了地,小鸟说:“我们交个朋友吧!”“好啊,好啊!”我高兴地说。我又爬到了小鸟身上,小鸟又飞了起来。我再次欣赏了这美丽的景色。

蚂蚁的梦想

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只工蚁叫奇奇,它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能在天上飞翔。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它离开家园去找那些会飞的动物,吃了许多苦头。

它找了蜻蜓飞飞,蜻蜓飞飞飞上飞下,飞左飞右,灵敏极了,奇奇很是羡慕,蜻蜓飞飞对它说:“只要练习,你也能行!”但蜻蜓飞飞好像又发现了什么,说:“你怎么没有翅膀呢?”奇奇听了又沮丧起来。后来,奇奇遇到了椿象,椿象对奇奇说:“你长不出翅膀,那为什么不做一双翅膀呢?”听了椿象的话,奇奇马上干起来,用树叶做成了一双翅膀,来到树上准备试飞。但它往树下一看,吓得不敢跳了。椿象说:“你不敢,那我帮你。”说完喷出臭气,把奇奇臭得跳了下去。它没有飞起来,而是摔了个四脚朝天。这时奇奇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最后通过这件事,奇奇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能因为别人的长处,而看低自己的缺陷。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你就是最棒的。

推荐第5篇:语文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教案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第二课时

一、齐读《南辕北辙》。

二、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 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看着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亡羊 ——不知悔改——再亡羊——心生悔意——补牢 (知错就改,为时未晚)

南辕北辙 ← 南辕 北辙 →

背道而驰 相去甚远

教后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寓言更是从简单的故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大道理。亡羊补牢,比喻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算晚。既然羊都已经丢失了,还要修补羊圈干什么呢?这种看法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共识,有错误的话也已经犯下了,还能怎么样呢?但接下来的文章告诉我们,因为羊圈有窟窿,所以第二天,羊又丢了,那么第三天呢?第四天呢?接下来的日子又会怎样呢?羊若一天天丢失,那最后结果会怎样呢?学生读着课文,读着读着,亡羊补牢的启示就牢牢记在心头了。学习这篇课文,我认为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在读中学生会有收获,在说中学生会有顿悟。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去读更多的寓言,还可以利用班队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寓言故事大赛,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交流一下,就会有所得,有所感。

推荐第6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 教案

24《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寓言是一种文体。寓,寄托的意思;言,话语。寓言,所寄托的话。作为一种文体,它使用假托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这类寓言作品,往往短小精干,生动有趣,发人深省。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法学法:启发诱导,合作交流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二)学习《揠苗助长》。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 例:

(三)带着问题读课文。

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 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四)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ang,不要读成“chang” “窜出”的“窜”应读“cuàn”不要读作,“cuān”。 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 “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

(五)理解词语。

1.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六)学习《揠苗助长》。1.读题,知题意。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2.知作者。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

(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 (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①知人物:古时候一个种田人。 ②知情节: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 ③知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回答,读句子。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 (3)“巴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说明什么?

“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

(4)“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同时这句话在第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5)指名读第2自然段。

(6)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

(7)“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

“筋疲力尽”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8)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

(9)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 5.细读悟道理。

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 (1)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

(2)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

(3)学生口头归纳寓意。

(4)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5)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6)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7)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8)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教学重难点:

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教学反思:

推荐第7篇:《人生寓言》教案

《人生寓言》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两则寓言的寓义,品析优美的语言。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两则寓言的深刻内涵,学会赏析寓言。 2.学习两则语言巧妙的构思。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法,分组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预设答案: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缘,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似乎自相矛盾。) 引入: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人生的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人生寓言》。

二、文学常识

寓言: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寓言主要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些哲理,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分析课文《白兔和月亮》

(一)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寓言。(复述)

(二)赏析课文

1.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白兔,标题是《白兔与月亮》,那么,白兔和月亮之间关系有哪些?

白兔赏月(1) 白兔得月(2-4) 白兔还月(5)

2.得月前后,月亮在白兔眼中各是怎么样的?白兔的心情分别是怎么样的?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赏月:月的阴晴圆缺各具风韵——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得月:月的阴晴圆缺险象迭生——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感受一下白兔得月前后的不同心情吧:

(1)风韵:原意是指优美的姿态神情,在这里作者将月亮阴晴变化时的神态拟人化,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白兔眼中的月亮之美。

(2)慷慨:指不吝惜,这里是暗示白兔承受不了诸神之王的这个决定。

(3)“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这句话写出了白兔赏月时欢快、闲适的美好心境。

(仿写:每逢周末,我都来到茶馆饮茶,或是悠闲自在地听听音乐,或是津津有味地品品茶!)

(4)“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这两个“盯”能换成“看”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盯”字生动地刻画出白兔在得月后极其紧张、惟恐失去的神情和心理,而“看”没有这种表现力。

(5)“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这句话连用两个比喻,将白兔紧张不安的感受具体化,“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与前文的“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形成鲜明的对比,心理描写十分到位,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只时刻担心月亮丢损的白兔形象,真实可感。 3.白兔得月前后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得失之患 4.这种得失之患是怎样产生的?

(1)得月前后,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中,决定了白兔呈现两种不同的心态: 得月前,白兔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所以她心情闲适。

得月后,在白兔眼中,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个人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受到侵犯和损害上,对月亮抱着功利态度,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拥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由看待事物的眼光上升到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有些人遇事总是计较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比较超脱,心胸宽广,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

(2)(引导:试想白兔得到一把青草,会有这样的“得失之患”吗? 不会,白兔拥有青草,是心安理得地拥有,决不会担心紧张。)白兔的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是如此的渺小,拥有与能力并不相符,白兔实在不配拥有月亮,因此紧张不安。

(物的主人,其实也是物的奴隶,他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因此可见,有些拥有并不是幸福。) 5.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6.本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7.这一则寓言为什么提到人类?

(赏析“慧心”)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现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它讽刺了人们贪婪的欲望。

(三)拓展延伸

1.由学生分组讨论启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说“必然”,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和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产生得失之患。关键在于:(1)该不该拥有,不该、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2)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联系现实生活讨论,拥有财富就一定有得失之患吗?)

3.既然拥有并不一定幸福,会产生得失之患,那么,难道一无所有才自在吗?“与其拥有不如没有”的观点对不对? 不对。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不是拥有一把青草的,可见不是泛指拥有。如果是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没有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面对厄运时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呢?一起来看看第二则寓言《落难的王子》给我们的启示吧!

二、分析课文《落难的王子》

(一)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王子)——王子怎么了?(遭遇厄运)——王子遭遇厄运前后,态度有什么不同?(怕、抗)

(二)赏析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并回答:王子与厄运之间经历了怕、遭、抗三种关系,那么,本则寓言是如何来写这三种关系的呢? (1)怕:课文第一段 这一段的神态和语言描写,突出了王子什么性格特点?极其脆弱 有什么好处?第一段写王子极端脆弱的性格,为下文王子性格的转变作铺垫。 (2)遭:王子遭遇了怎么样的厄运? 用课文原话回答。

“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这一系列的厄运为下文做铺垫,同时呼应了标题中的“落难”,王子从怕厄运到遭遇厄运,说明人的一生中,苦难是难以避免的。

(3)抗: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落难之后,王子得到了怎么样的人生感悟?(请用原文回答)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本文中心句)

(理解:这是因为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凡是„„无论„„,无条件复句,强调王子人生感悟的成立是无条件的,并充分反映了王子在经历磨难之后,性格已由脆弱变得坚强。)

3.本则寓言的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三)探究 1.既然“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那么,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1)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显然不能成立。

(2)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人的。

2.赏析文中三个奇妙构思。(详)

(1)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人物:王子。王子身份尊贵,但性格极端脆弱。同时作者还设定了一个极端的情节:厄运。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变成残废,行乞度日。王子由“天堂”掉进了“地狱”,这种大起大落的命运给读者以强烈的反差,更加突出文章主题:厄运使人坚强。

(2)(谁看见了王子落难? “我”本文写王子落难,为什么要提到我?)“我”的出现:使用第一人称,表明“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文中为什么写“我”也遭遇厄运?)有王子的经历在前,又写“我”也遭遇厄运,这样的故事在重复发生,揭示了厄运在现实中的普遍性,苦难是人生中常有的,我们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3)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出现了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意义? 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的叹息,反映王子极端脆弱的性格,为下文铺垫。 第二次出自“我”之口,是“我”对王子落难的叹息,反映了“我”对厄运的惧怕。 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深化主题。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这种对厄运的叹息在现实中具有普遍性,害怕厄运并不是个别人,人们对厄运的认识具有相似性。

(四)拓展延伸

1.王子落难是不是偶然?如何对待苦难?

(1)绝非偶然(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 (2)第一,苦难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做好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积极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2.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你对厄运的理解吗?(也许可以省略)

(例: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司马迁倍受宫刑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比较《白兔和月亮》与《落难的王子》。

(1)在主题上,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一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一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前一则寓言写好事可以变成了坏事;后一则寓言写坏事可以变成了好事。

(3)在表现形式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记叙故事。前一则在叙事的基础上,更侧重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寓言成分更浓厚;后一则重在叙事,写得更像是事实。 4.现在再看萧伯纳的那句名言,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追求、去创造;二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回味、去珍惜。

推荐第8篇:《人生寓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等字词。

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3.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强乐观地面对挫折与苦难的心态。

●教学重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解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这人生的两大难题。

二、作者及寓言介绍: (出示作者照片) 周国平:

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我们小时候都读过寓言,你能为我们介绍一下相关的寓言吗?这些寓言都有一些共同点,谁能来讲讲啊?

(由学生介绍一些寓言后,师生共同归纳寓言的特点) 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huìxīnxīxìfēngyùnkāngkǎixiánshìchâxiāobǐnggàoâyùnzhãmïxíngqǐ 慧心嬉戏风韵慷慨闲适撤销禀告厄运折磨行乞 zhângsâluînànguīshǔliúluî 正色落难归属流落

四、研读《白兔和月亮》

1、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看完之后合上课本,准备复述故事内容。(学生复述之后师生共同点评)

从大家的复述中我们知道白兔的赏月心态经历了两处转折,出现了两种变化,现在请大家归纳一下,白兔在这两种心态下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你能不能结合自己在现实中的例子证明。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而白兔之所以会有不同心态的产生,关键在于它与月亮的关系发生变化。当月亮属于它一个时,它就有了独占月亮的欲望,生怕月亮会有什么闪失,所以才会紧张。)

2、分组研讨:

①白兔在最后为什么要请诸神之王撤销决定?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证明。作者借寓言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因为白兔“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道理: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②文章在末尾为何要提到人类,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形成对比,讽刺人类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无论怎样也不放弃自己的利益)

3、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从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教师点拨,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4、拓展延伸:

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是否只有一无所有才会自在自得?

五、作业:

1、字词一个两次

2、预习《落难的王子》 附: 板书

白兔心态月亮形态 心旷神怡各具风韵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 原因:月亮的归属不同了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由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介绍《落难的王子》的写作起因:“这篇寓言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到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二、回顾复习相关字词

三、研读《落难的王子》

1、总体感知

(学生朗读之后由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并揣摩角色身份,分角色扮演。师生共评。)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引导,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2、分组探究研读文章 思考以下问题:

①课文写王子落难,为什么要安排一个“我”?为什么也让厄运落到“我”头上? ②文中的哪一句话是反复出现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有什么意义? ③王子落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①安排一个“我”是因为“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同时“我”也和王子一样遭遇挫折,是一个线索性的人物。安排了“我”来描述事件,显得更真实可信。“我”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安排厄运落到“我”头上,说明灾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可能面对不幸和灾难。提醒我们要像王子一样勇敢面对,乐观坚强。

②文中反复出现“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一句话,分别出现在王子对别人受难的感叹,“我”对王子受难的感叹还有别人对“我”受难的感叹中,说明灾难存在的普遍性、反复性和真实性。 ③王子落难前是“多愁善感”“流泪叹息”,落难后是坚强勇敢,还“正色”地安慰落难的“我”。说明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3、归纳小结: 本文通过“我”,点出了灾难与挫折的普遍性与反复性,见证了王子落难前后的性格变化,指出本文的寓意: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4、拓展探究: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以下问题:“只有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5、迁移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本文的内容,想一想王子后来的命运是什么样的,以《落难王子后传》为题,你来安排一下王子的命运。

四、作业

1、收集有关厄运的名句格言。

2、预习《〈论语〉十则》,收集与孔子有关的资料,背诵课文。附: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示例: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

(培根《论厄运》) 板书

多愁善感坚强勇敢 流泪叹息“正色” 王子落难

寓意: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 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教学反思:

这两篇寓言是比较浅显的,再加上学生平时对寓言的理解,都能够较好地归纳寓言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此外,学生能结合平时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能力较好。但是学生在对语言的品味上仍有困难之处。另外,我发觉在第二课时中重点内容未能很好突出,拓展训练过多,这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改进。

推荐第9篇:《寓言二则》教案

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

初一语文备课组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相关情况。 2 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

3 掌握相关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

4 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已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述两则寓言故事。 5 理解故事寓意。 教材分析

一、了解寓言。

“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予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楚国有个人过江时佩带的剑掉到了

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

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故事,用来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

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1、龟兔赛跑

2、守株待兔

寓意: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3、说说你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二、

学习新课

1 了解出处和作者。

2 初读课文。

(1) 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2) 学生自读,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3) 指名读,纠正。 (4) 学生齐读。

(5) 概括说说故事大意,注意事情的发生和发展。

3 翻译课文。

(1) 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 (2) 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3) 老师巡回释疑。

(4) 合作交流,把握课文内容。

4 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5 把握寓意。 (1) 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文章是怎么刻画这一形象的? (2) 说说故事的寓意,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举个实例说明。

买鞋者是个死板、固执又愚蠢的人,文章用一系列动词勾画了他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

信自己脚的蠢态,又通过对话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

1 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

初一语文备课组

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6 多形式背诵课文。

三 布置作业

1、课后巩固本课文言字词意义用法。

2、拓展阅读。早读课本相关篇目。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出处。

二、初读《刻舟求剑》并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深刻道理?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范读,自读,指名读。

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3、合作交流,师生互动释疑。

四、疏通全文,把握文章结构。

五、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

楚人的宝剑坠入水后,他是怎么做的?他能找到剑吗?他怎么做才能捞到宝剑?

明确寓意,谈受到的启发

1.涉江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内容小结: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

道事物会变化的人。

六、拓展延伸:

1、生活中有“刻舟求剑”这样的人吗?你想怎样提醒他呢?

2、成语造句 例:(1)

家长们以当年学习的方法来要求如今的孩子无异刻舟求剑。

(2)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还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无异于刻舟求剑。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总结出现的文言字词意义和用法。

2、作业专项训练。

推荐第10篇: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正确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同时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句的意思及用法

3、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体会两则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材分析: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借此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无功而返。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多媒体展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每天所进行的成语故事演讲中,有些同学讲的是寓言故事,大家还记得有哪些么?

——揠苗助长、疑邻自盗、狐假虎威„„ 说是说了这么多,可大家知道什么是寓言么?

——(投影)明确:通过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寓意)。

一般来说,我们看到的都是已经翻译成白话文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则流传几千年的用文言文写成的寓言故事。

——(投影)

(二)《郑人买履》教学

1、作者简介:

1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即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思想家荀卿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也可讲讲韩非子与李斯、秦王之间的故事“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2、读准字音和语句之间的停顿。

——接下来,咱们一起打开课文,翻到第18页,咱们先请一位同学把这首寓言读一遍,大家看看,他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读错的字词。

——(投影)纠正之后,全班齐声朗读。

3、读通课文,了解字词句及全文的意思。

——具体讲解第一句话: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郑国人。履:鞋子。度(duó):量长度,——度德量力。而,连词,连接两个分句。之:这里指量好的尺寸。坐:同“座”,座位。(讲一下通假字)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位置上。 ——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具体讲解第二句话:至之市,而忘操之。

之:动词,到……去。市:明确,市是集市、物品交易的场所,而非城市。而:连词,连接前后的两个分句,表示转折关系。操:拿在手里。之:这里指量好的尺寸。(在及物动词后面,所以肯定是名词,做宾语)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 ——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具体讲解第三句话: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持,拿着。度(dù),名词,这里指脚的尺寸。(可与上文的另一个读音进行比较,加深印象。)反,返回,同“返”。取,拿的意思。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带尺寸)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回家拿尺寸。 ——具体讲解第四句话: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罢,结束,这里指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了。遂,终于。 等到他有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接下来是两句对话。人们看到他这种做法,觉得很奇怪,所以就问了:“何不试之以足?”他说什么?“宁信度,无自信也。”首先来看第一句话,何不?——为什么不,“试之以足”

2 是倒装句,即“以足试之”。这里的“之”指履。他的回答是:“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度,量好的尺码。自信,即信自,相信自己。(并非没有信心)自,代词,自己。

——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3、读完这个故事后,你觉得郑国人是个怎样的人? ——固执、迂腐

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重视根据实际得出的体会和结论。 ——(投影)

4、再读,读出其中的韵味

想想看,对于文中的两局对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读出?

——别人的疑惑不解,他自己的懊恼和执迷不悟的神气。(全班齐读) 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做完《同步探究》相关内容。第二课时

(一)背诵《郑人买履》

(二)进入《刻舟求剑》的教学

1、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后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秦王赢政年幼即位,尊吕不韦为仲父。后因罪被免职,在迁往蜀郡途中自杀。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一字千金”

2、读准字音和语句之间的停顿。

——接下来,咱们先请全班男同学把这首寓言读一遍,其余女生听清楚了,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读错的字词。

——(投影)纠正之后,全班齐声朗读。

3、读通课文,了解字词句及全文的意思。

——具体讲解第一句话: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楚人,楚国人。其,他的。遽,立刻,急忙。契,雕刻——锲而不舍。其,那,那个,指示代词。是,代词,“是可忍孰不可忍”。这,这儿,指楚人所刻之处。所从坠,剑坠落之处。所(从)+动词=所字结构

……的……所从+坠=坠落的地方,还有类似的结构吗?

3 所契者:刻的地方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具体讲解第二句话: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停止,船至江边而止。其,那个。所契者,指船上刻记号之处。 ——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为什么?

不能。引入接下来的一句话“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具体讲解第三句话: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固定句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明确,这句话是作者的议论,点明看法,起到补充说明、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观念和方法。

4、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也应当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投影)

5、再读,读出其中的韵味

想想看,对于文中的两句对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读出?

——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全班齐读)

6、这两则寓言我们学完了,大家看看这两则寓言有哪些相似之处?

——形式上看篇幅短小,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简洁明了,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主题:文中所讽刺的都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做完《同步探究》相关内容。

3、选择两则寓言中你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第11篇: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四则》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3.课文研讨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③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问 ,抓住笑字,品味赫尔墨斯的形象。)

(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④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诵读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 胜 狮子:抓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 败 蜘蛛:粘 骄兵必败 2.总结归纳寓意

《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

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由此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取得一点成绩决不能骄傲自满。 3.课堂研讨:

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点:

①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 ②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 ①情节不同。

《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

《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②寓意不同。

《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③表现方法不同。

《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④表达方式不同。

《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动作。

四、拓展思维:

①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②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吹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三、学习《智子疑邻》 1.作者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 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雨:下雨 .“不筑,必将有盗。” 筑:修筑 .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亡:丢失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认为„„聪明 .3.合作探究:

①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

宋人与儿子的关系亲近。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其儿子一样的建议。

②读罢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4.生活链接: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这则寓言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启示?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四、学习《塞翁失马》 1.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

2.下列加点字的音,你能读准吗?

塞(sàì)翁失马 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父(fǔ)曰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hào).....

- 23 -

第12篇:寓言四则教案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寓言四则》教案

第一课时:《伊索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简介《伊索寓言》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他死后德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 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3.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①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②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③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④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三、新授

(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检查预习

赫拉hè 宙斯zhòu 庇护bì 粘住 zhān 庇护:包庇;袒护。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2.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1)听读

(2)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读出人物的语气。 (2)看图复述课文 3.课文研讨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③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问 ,抓住笑字,品味赫尔墨斯的形象。)

(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④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诵读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 胜 狮子:抓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 败 蜘蛛:粘 骄兵必败 2.总结归纳寓意

《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

看偶然性往往有其必然性的原因,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蚊子“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为什么反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掉”,因为骄兵必败,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由此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取得一点成绩决不能骄傲自满。

3.课堂研讨:

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点:

①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 ②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 ①情节不同。

《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

《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②寓意不同。

《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③表现方法不同。

《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④表达方式不同。

《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动作。

四、拓展思维: 续编寓言故事。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①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②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吹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第二课时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教学重点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二、自主学习

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2.学生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学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3.根据学生对文意疏通的情况,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三、学习《智子疑邻》 1.作者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迫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雨:下雨 .“不筑,必将有盗。” 筑:修筑 .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亡:丢失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认为„„聪明 .3.合作探究: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①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

宋人与儿子的关系亲近。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其儿子一样的建议。

②读罢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4.生活链接: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这则寓言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启示?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四、学习《塞翁失马》 1.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后刘安因被告谋反而自杀。《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等思想,论理时常常引述古代神话、传说,因而保存了一部分珍贵的神话资料,内容丰富,文笔优美。

2.下列加点字的音,你能读准吗? 塞(sàì)翁失马 .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父(fǔ)曰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hào)骑 .此独以跛(bǒ)之故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善:擅长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人皆吊之 吊:安慰 .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乎:怎么„„吗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丁壮者引弦而战 引弦:拉开弓箭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保:保全 .4.复述故事情节。 5.合作探究: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①在“其父”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祸事和福事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②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五、小结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严文井)

六、拓展与延伸 请你诊断

考试成绩公布了,小明是最后一名。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小明相信坏事会变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他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第13篇:编写寓言教案

编写寓言教案

主备人 :龙贤文 备课组成员:郭仕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超越常识:要赋予所写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为。

2.突破常规:想象要新奇,描写情节刻画“人物”要夸张、动人。

3.想象合理: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合理想象,不要胡想乱编。

4.内容健康:要表现人类善良、美好、科学、进步的主题和内容。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开拓学生思维,写出不同的自己的童话故事。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当大作家安徒生,编写童话故事,比比看,谁编得最好。我还想把你们的童话故事发到天河部落,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板书:编写童话故事

下面,老师带你们去动物王国旅行:仔细听,动物王国传来什么声音?谁在说话?谁在奔跑?谁在唱歌?(播放声音,有动物单独的叫声,也有动物混合的声音。)

(学生答:我听到马在奔跑,我听到青蛙在唱歌。)板图画:狗、小鸭、猫、马、青蛙

开拓思路

1、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他们喜欢干什么?

2、你想选哪几个动物做主人公?

3、这些小动物在一起学习、生活、游戏,同学们,猜猜他们经常在一起干什么?

A认真想。

B想好了,就和同桌说说,

C谁来说说?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别人讲故事,才行哦。 具体指导

1、想故事。

同学们猜得真好,为了把故事编完整,我们要想好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有几个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事情,下面我们就沿着这条思路闭着眼睛想想,看谁编的故事别人最喜欢听。

2、说故事。

请大家在小组内轮流讲故事,其他同学要仔细听,看看谁讲得最清楚。

3、评故事。

A、刚才同学们讲了自己编的童话故事,也听了同学们的童话故事。你觉得谁的故事编得很清楚?

B、刚才同学们推荐了那么多同学,你们最想听谁的故事?指两到三名学生上台讲故事。讲故事之前,教师提要求:讲故事的同学声音要洪亮;其他同学注意听,等一会儿要评评故事哪儿讲得好,你也可以向他提建议。

师:听了同学们的评价、建议,老师也有一点建议,如果你能把故事想象丰富一些,就更好了。

师生共同评价中引出编童话要求:句子通顺,故事完整,内容具体,想象丰富。

第二课时

书面编写

下面,请同学们把你编的故事写下来,你也可以选其他动物做主人公。在写之前想想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写的时候要注意:句子通顺、故事完整、内容具体、想象丰富就更好了,老师将把同学们的童话故事编成一本书,你们就都成了大作家啦。

第14篇:大班寓言教案

篇1:大班语言教案

金色未来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用爱送你回家》 ——执教老师——钟莉珍

《用爱送你回家》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它既展现了小海豹喜宝一家之间的亲情之爱,也呈现了小海豹喜宝与好朋友小长颈鹿之间的友情之爱。故事围绕着两条线索发展,第一条线索是:喜宝一家救下小长颈鹿→共同生活→召开家庭会议→护送小长颈鹿回家:第二条线索是:小长颈鹿流浪到冰原→被救→思念家人→在大家的帮助下回家。我们主要根据第一条线索展开整个活动,但第二条线索却能够在讨论中激发幼儿关爱朋友的情感。

大班的幼儿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当他们快要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的时候,他们也要像故事中的小海豹喜宝和小长颈鹿一样经历朋友之间的离别。但这个充满“爱”的故事告诉幼儿,朋友之间不仅可以一起玩耍,更重要的是要彼此关爱。 活动目标

1.通过听赏讨论,理解故事中小海豹喜宝和小长颈鹿之间的友情,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充分感受、体验故事和生活中的“爱”的情感,懂得朋友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和爱护。 活动准备

制作关于故事的ppt,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引入话题 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幸福的家庭——小海豹喜宝一家。(出示小海豹喜宝一家在一起的图片)为什么说它们是幸福的一家人呢? (在第一环节首先通过出示小海豹喜宝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相亲相爱的图片,让幼儿体会一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为故事后面小长颈鹿思念家人、想要回家埋下伏笔。)第二环节:听赏故事

1.第一段:偶遇相救

师: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喜宝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家伙,谁能告诉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相应的故事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后,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 2.第二段:共同生活

师:可怜的小长颈鹿奄奄一息,喜宝一家会怎么做? 3.第三段:家庭会议

师:看见小长颈鹿这么想家,如果你是喜宝,你会怎么做?喜宝舍得小长颈鹿回家吗?既然那么不舍得,为什么喜宝还愿意送朋友回家呢?(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小海豹喜宝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 4.第四段:护送回家 师:虽然喜宝舍不得小长颈鹿离开,但是它没有大吵大闹,而是认真、热心地帮助小长颈鹿,用自己的爱送朋友回家,喜宝有着一颗关爱朋友的心。

(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以分段听赏作品、观察故事画面、幼儿参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层层展开活动,通过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即从救下小长颈鹿到共同生活后产生友情,最后用爱送朋友回家,这一过程让幼儿逐渐理解喜宝心理和情感的变化,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故事中洋溢着的浓厚的友情之爱。) 第三环节:完整欣赏

幼儿和教师一起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完整欣赏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进一步体验故事所传递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儿的文学欣赏能力。) 第四环节:迁移经验师:你们喜欢喜宝和小长颈鹿吗?其实,等你们快要上小学的时候,你们也会像喜宝和小长颈鹿一样分开,你们舍得离开自己的朋友吗?有没有办法留住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小结: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办法让朋友记住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关爱朋友,让我们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快乐。 (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作品中,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在这一环节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中体会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帮助和爱护。) 附故事:用爱送你回家

小海豹喜宝一家快乐地生活在冰原上,这是宝爸,这是宝妈,还有??这是喜宝。 喜宝最喜欢的户外活动就是滑雪。“喂,喜宝,慢一点!”“喜宝,加油!”“咦,那是什么啊?”这个庞然大物,喜宝从来没见过。“好奇怪啊,这是什么?”“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怪物!怪物!”大家都迅速地围过来,好奇地看着它。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巨大的小家伙,不是饿了,就是生病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那儿,没有力气说话。宝爸说:“宝妈,快拿一些热的食物来给这个小大个儿吃。”宝妈立刻煮了一锅热腾腾的海藻粥。喜宝一口一口地喂着小大个儿,吃完海藻粥的小大个儿,气色慢慢好了起来。

恢复了元气的小大个儿告诉大家:它是长颈鹿。本来,它和妈妈快乐地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但是,有一天,来了一队追捕它们的猎人,小长颈鹿因为年纪太小,跑不快,被猎人们给抓住了。猎人们把它关进了笼子里,准备用大货船把它运走。没想到,中途遇到暴风雪。醒来时,就已经在?? “这样不行,它会冻坏的。”喜宝急着想办法。看着冷得发抖的小长颈鹿,宝妈找来北极熊奶奶帮忙,为小长颈鹿织起了暖暖的毛衣和围巾。小长颈鹿和喜宝成了最好的朋友,它们一起捉鱼、堆雪人、玩球??虽然日子过得很开心,喜宝一家也把小长颈鹿当作家中的一员,但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小长颈鹿只要想起妈妈,就会掉眼泪。 这天,宝爸召开家庭会议,它提议:要想办法把小长颈鹿送回家。“不可以!”喜宝大叫起来:“小长颈鹿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约好了要永远在一起!”奶奶也反对:“这太危险了,我们得考虑小长颈鹿的安全啊!”宝妈说话了:“但是,它还是个孩子,要有个温暖的家。”爷爷也点点头:“如果小长颈鹿回不了家,就再也见不到它的妈妈。”喜宝虽然舍不得,也只好接受爸爸的提议——送小长颈鹿回家。爸爸把邻居们都找来,大家一起为小长颈鹿量身建造一只木筏。“嘿哟,嘿哟,齐心协力!”“嘿哟,嘿哟,造木筏哟!”大家都很努力,木筏很快就造好了。

终于到了启程的时刻,小长颈鹿慢慢地踏上木筏,喜宝和宝爸护送着小长颈鹿。“再见了,朋友们!”它们挥别了所有热心的朋友。两天已经过去了,它们一直没有看见大船。喜宝心里在想:“这样就又可以多相处几天。”这天,天刚亮,忽然听见远方传来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大船来了!大船来了!”喜宝大叫,它们赶紧用力地划向大船。“再见了,我的好朋友。”篇2: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主题活动设计《祖国妈妈我爱你》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新貌,介绍中国之最,激发幼儿作为中国儿童的自豪感,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系列活动,使幼儿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培养幼儿尊重少数民族。活动时间: 2周环境创设:

1、在升旗活动中,开展争做小旗手的活动。

2、在教室里悬挂中国地图,让幼儿随时观察并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3、玩玩做做:西藏裙、西藏头饰(编彩辫)新疆帽、朝鲜裙大飘带等,进行展示。

4、布置祖国风光图片展览会家长工作:

1、协助幼儿收集祖国各地的图片或照片,并讲出图片的内容。

2、向幼儿介绍一处名胜古迹。

3、向幼儿介绍各民族的小常识。

4、向孩子介绍自己熟悉的省市情况(出差去过的地方)使幼儿知道中国很大,各地很美等。活动内容:

社会——美丽的祖国;社会——各族儿童喜洋洋;科学——学习2的组成;科学——学习3的组成;艺术——绘画:**;艺术——律动:挤奶;艺术——舞蹈:小伙伴,你好;分区活动:我们的祖国真大;游戏活动:祖国知识我知道;游戏活动:谈话——美丽的家乡;游戏活动:绘画——美丽的家乡 附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社会——美丽的祖国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3、使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的几个“世界之最”,知道祖国地域辽阔。

4、使幼儿初步知道万里长城、故宫都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建造的。活动准备:有关长城、故宫的图片和录像。中国地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了解祖国的兴趣)请幼儿说出我们国家首都的名字。请幼儿分别谈谈自己去过哪些地方,看到些什么?

二、展开

1、让幼儿看“大地图”,使他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很大 (1) 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首都北京的位置。

(2) 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中国最北、最南的地方。(最北的地方是漠河,那里天气很冷,到那里去要穿厚厚的皮大衣。中国的最南面是南沙群岛,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热,到那里要穿很薄的衣服) (3) 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东北的大片森林和我国的两条河流:长江、黄河。

2、引导幼儿看图片,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

(1) 师生共同观看《长城》录像,给幼儿讲解:长城的一头在山海关,另一头是嘉峪关,弯弯曲曲,上上下下,很长很长

(2) 师生共同观看《故宫》录像或图片,教师讲解: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有近一万间房屋。房屋的顶是金黄的琉璃瓦,四周装饰着各色的图案,雕刻着龙、凤等吉祥物。故宫里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3、教师小结

三、结束请幼儿“游览”美丽的祖国幼儿自由结伴,在大地图上的“各地”游览,说说自己来到了祖国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些什么。活动内容:社会——各族儿童喜洋洋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幼儿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人民。

2、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

3、使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几个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特点及各民族居住地。

活动准备:中国地图,幼儿身穿各民族服装的图片。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族有特色的食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请幼儿欣赏歌曲《尝葡萄》,请幼儿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二、展开

1、教师提问: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那你知道他们都居住在什么地方吗?

2、请个别幼儿来指一指(教师注意为幼儿纠正)

3、教师出示民族娃娃(藏族)提问: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教师向幼儿介绍藏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性)

4、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个民族的服装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幼儿来猜猜这是哪个民族?(这个民族生活在草原上,人们喜爱骑马放牧)

5、教师为幼儿指出蒙族人民的居住地

6、出示朝鲜族娃娃,教师:谁认识这个民族的娃娃?(请了解的幼儿来介绍一下)

7、巩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

(1) 挂出藏族、朝鲜族、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人物图片,请幼儿辨认。让幼儿根据自己手中图片上人物身穿的服饰,贴在地图的相应位置。

(2)尝一尝各民族的特色食品,一起来谈谈他们的生活习惯。

三、结束教育幼儿要尊重、爱护少数民族,知道只有各民族人们同心协力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活动内容:艺术——绘画:** 活动目标:

1、加深对我国首都北京的认识,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发展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学画**三层梯形的主体结构,初步掌握建筑物由下往上画的基本方法,引导幼儿能对称、均衡的安排画面。

活动准备:画纸,彩笔,**挂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哪?(北京)北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你知道么?(**)

二、展开

1、提问:谁去过北京,见过**?请见过**的幼儿讲述一下**是什么样的。

2、出示**的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请幼儿仔细观察,**的整体外形是什么形状?(重点提醒幼儿看出**的梯形结构,下边长,上面短。)请幼儿想一想,如果请你画**的时候,你应该从那画起?画出它的什么特点?

3 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动笔的时候一定要想好:我从哪画起?应该注意什么?要注意**的梯形结构,要画出它的这一明显特点.提醒幼儿画的线要直,涂色的时候要均匀.

三、结束展览:将幼儿的作品排在一起,看看谁画的**最好。以**的结构画的准确为主要标准。活动内容:艺术——律动:挤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蒙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2、提高幼儿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熟悉蒙族音乐特点,学习律动,掌握提腕、压腕动作,能跟音乐完整的完成动作。活动准备:蒙古族舞蹈录像 活动过程:

一、导入和幼儿一起表演邀请舞《找朋友》,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展开

1、请幼儿欣赏一段音乐

2、讨论: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告诉幼儿这是一段少数民族的音乐,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蒙古族)

4、教师:你们想不想看看蒙族人民是怎样跳舞的?

5、组织幼儿一起观看蒙古族舞蹈录像

6、教师:你都看到了哪些动作?(让幼儿来学一学)

7、教师重点教授提腕和压腕提醒幼儿提腕和压腕时,手腕要用劲,手指不要用劲,不要扣手指

8、幼儿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9、教师表演律动《挤奶》,幼儿欣赏

10、请幼儿来跟教师一起来表演一边

11、教师数着节拍来教授律动的动作

12、听音乐表演律动

13、教师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

14、听音乐再来表演

15、分组来表演

三、结束看录像,请幼儿模仿录像上的动作一起来表演 活动内容:舞蹈:《小伙伴,你好》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维吾尔族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亲密友情。

2、学习维吾尔族舞蹈,感知舞蹈的独特风格,要求幼儿跳的热情、奔放、开朗、轻快。

3、学会维吾尔族舞的基本步伐:错步、跺地拍手、进退步活动准备:场地、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教师戴维吾尔族小帽、敲打着摇鼓进教室,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二)展开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了解。教师介绍维吾尔族民族的特色及其舞蹈特色。

2、全体幼儿欣赏音乐《小伙伴,你好》,体会音乐的热情、欢快,熟悉节奏。

3、教师和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示范舞步,请幼儿创编舞蹈动作,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4、教师示范讲解错步、进退步、跺脚拍手等动作,教师指导,请幼儿间相互纠正动作。

5、随音乐跳舞,分组反复练习,请幼儿相互指导、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6、请个别跳的好的幼儿带领大家一起练习。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讲评,幼儿听音乐跑跳步出教室。 游戏活动内容:美丽的家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学习,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立志建设家乡的愿望。2、引导幼儿了解和熟悉家乡的名胜古迹和土特产。

3、使幼儿知道家乡是自己出生和生活的地方,能说出自己家乡的名称。(省、市、区县)活动准备:山东地图;请幼儿搜集反映家乡的图片、故事等,向家长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土特产实物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家乡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你们知道家乡是什么意思么?(家乡是我们自己出生和生活的地方,每个人的家乡都不一样)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家乡是哪里。

2、出示山东地图,引导幼儿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记住家乡的名称。

3、请幼儿以小讲解员的身份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可出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说说自己家乡有什么名胜古迹,它有什么特点,最著名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特产。

4、以小小广播站的形式,出示图片,为幼儿介绍一些地方的名胜古迹和土特产。

5、结束:组织幼儿讨论对家乡的认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立志长大后把家乡建设的更美丽。

游戏活动内容:绘画《美丽的家乡》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家乡的特点,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美的表现力。 3、通过认识家乡,能画出自己喜欢的家乡的某一特点。 活动准备:家乡景物的图片,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自己的家乡,你喜欢自己的家乡么?为什么?你最喜欢哪?

2、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要求要说出它的特点。

3、请幼儿把自己家乡最美丽的地方画下来。要求幼儿先构思好:我想画哪里,都画什么,怎么安排画面,用哪重颜色?

4、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想好后再下笔,注意画面的构图安排,注意颜色的搭配。

5、结束:师生共同讲评作业。以画面内容丰富、构图合理为主要标准。 游戏活动内容:祖国知识我知道 活动目标:

1、加深幼儿对祖国的认识。

2、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灵敏的反应能力。

3、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祖国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活动准备:有关祖国各方面的知识,记分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你了解我们的祖国吗?请你来说说(个别幼儿发言)

二、展开

1、教师提出游戏的愿望教师:今天我们来一场知识竞赛,看看哪个组的小朋友知道我们祖国的知识最多。

2、幼儿分组坐好(将幼儿分为4组),将记分牌都翻到“零”

3、教师提出游戏的玩法

(1) 第一轮:必答题(每组请一名幼儿回答) 我们祖国的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祖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 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 我们祖国的首都在哪里?(北京)

(2) 第二轮:抢答题(谁会谁举手来回答)最大的岛(台湾岛);最大的海(南海);最小的海(渤海);最大的湖(青海湖);最大的河(长江);最大的运河(京杭大运河);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最大的森林(大兴安岭森林);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最大的广场(**广场);最大的宫殿(北京故宫);最大的佛(乐山大佛);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4、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得分

5、为胜利的组发小奖品

三、结束

活动内容:分区活动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祖国的认识。

2、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利用各种形式丰富幼儿的知识。活动准备:开放认知区、构筑区、美术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我们的祖国真大,小朋友也知道很多有关祖国的知识。请你到区域里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表现出来,好吗?

二、展开

1、向幼儿介绍开放的区域:认知区、构筑区、美术区

2、幼儿进区活动

3、教师指导区域活动:

认知区:请幼儿玩地图拼图、风光拼图、民族服装拼图 构筑区:请幼儿用积木搭建出各种著名建筑物。

美术区:请幼儿用绘画纸、绘画笔以及面泥等材料来绘画(制作)出祖国的风光和建筑。

4、小结:请幼儿来当小导游,将自己绘制(制作)出来的风光或是建筑介绍给其他小朋友

三、结束 量词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儿歌《量词歌》,感受儿歌活动的乐趣。

2、通过找错、创编活动,能正确使用量词。

3、以愉悦地情绪参与猜想、摸奖游戏,体验和父母一起学习的快乐。活动准备:

1、一份教师使用的大型图夹文儿歌范图,为遮挡式。

2、摸奖盒一只,里面放有各种物体的卡片,卡片的背面写有相应的奖品名称。

3、每个家长的手背上贴有一朵笑脸花。

4、汉字卡片“量词”。活动过程:

一、找错活动,提高幼儿的听辨、改错能力。

1、师:现在,老师要讲几句话,这几句话中有三个地方讲错了。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能把错的地方找出来。

2、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小芳两条好朋友出去玩。她们在草地上跳绳、捉迷藏,真开心!玩累了,就去买两件方便面泡着吃。吃完后,她们就爬到一朵床上睡觉了。”

3、引导幼儿大胆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对量词的正确使用有个初步的感知。

4、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把我说错的地方都找出来了。两条好朋友应该说两个好朋友、两件方便面应该说两袋方便面、一朵床应该说一张床。“个、袋、张”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量词。”(出示字卡“量词”。)

二、通过猜想、揭示活动,引导幼儿愉快地学习儿歌。篇3: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夸夸自己和别人》 宁化县民族学校 2011年10月23日 设计意图:

在我们当前的幼儿活动设计中,关于培养幼儿自信心教案是数不

胜数。培养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是一件好事,可是我们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却在家长、幼儿园的共同培养下自信心膨胀,只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却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甚至去取笑别人。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夸夸自己和别人》,通过理解故事,让幼儿感受被取笑的小动物的心情,从而认识到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应该取笑别人,并通过改编故事角色的对话,夸夸身边的同伴和亲人等一系列的环节,让幼儿学会在别人的身上找出优点,同伴间能够做到互相欣赏,互相鼓励。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进一步了解作品中动物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也要看到 别人的优点,不取笑别人。

3、让幼儿学会夸奖自己和别人。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猴子、狗熊、大象、蚂蚁的卡片各一张。

2、音乐《朋友,你好》的磁带 活动过程:

㈠引导幼儿讨论动物的优点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个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

看看都有谁?(教师依次出示猴子、狗熊、大象、蚂蚁)小朋友最喜欢哪位动物朋友?为什么?(幼儿自由讨论,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㈡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喜欢哪位动物朋友,还夸了他

们的许多优点。动物们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夸自己的!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按故事中情节的先后次序,将动物 出示在背景图上,并提问:①故事里小猴是怎么夸自己的?(请幼儿用动作表演猴子的动作) ②那小猴又是怎么取笑狗熊的?

③狗熊听了,心里会觉得怎么样?他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大象的? ④大象听了高兴吗?他是怎么夸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蚂蚁的? ⑤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

⑥他们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却没有看到别人的优点,只会去取笑别人,你们觉得这样好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对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是夸自己的时候,一定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夸夸别人,可不能取笑别人。㈢完整欣赏故事并改编故事

⒈师:小动物们觉得我们小朋友说得很有道理,他们也知道这样不对,想改过来。你们帮他们想想该怎么说?我帮小猴想了一句:“我会爬树,我很能干,狗熊力气大,会搬木头,他也很能干!”

⒉幼儿依次改编狗熊、大象、蚂蚁的发言。㈣夸夸自己和别人

⒈先请一位小朋友来夸夸自己会做什么,问在坐的小朋友还有谁也会做同样的事?再请另一位小朋友来夸自己和前面那位小朋友。 ⒉请幼儿夸夸自己能干的地方,再夸夸他认为能干的小朋友。 ⒊请幼儿夸夸自己和身边的亲人等等。 ㈤结束部分: ⒈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能发现这么多自己和别人的优点,我们聊了那么久,有点累了,现在请你们站起来找个朋友一起来跳舞,再去发现发现自己和好朋友身上的优点”。(幼儿自由找朋友跳舞)

⒉师:好了,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看看其他小朋友都有什么优点吧!

大班语言:《棒棒和胖胖天使》案例 宁化县民族学校

活动设计:

在园图书室中,看到《棒棒天使》这本书后,就被它清晰的画面,和反义词内容的自然渗透所吸引。但由于并非主题活动中的教学内容,所以思考,是否有进行集体教学的必要。 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来思考,我认为展开教学还是有必要的。

1、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喜欢看书,但有时过多的依赖成人,慢慢的能够自己看书,对于这群即将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是眼前需要。

2、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反义词有经验,但十分零星,而且存在差异。

3、现在的孩子都会说,但很快的能够围绕重点说,却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胜任的。

4、读小学之后,孩子会一下子接触大量的字,从现在开始,关注日常自然状态下的积累,是好事。

但在活动前,我对教材本身也作了一定的处理。

1、为了让幼儿学会看画面找重点,将图书上的文字删除了。

2、由于整本书的内容较多,考虑到一个活动中的容量,将部分画面舍去。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反义词和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2、能轻松、愉快地进行探索活动,体验自主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文字卡、图片6—9放大

活动流程:

一、棒棒、胖胖比一比(在此环节区别两位天使特征的不同,理解反义词)

1、出示两位天使,提问:仔细看看、比比,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2、出现胖瘦、高矮两组字,并理解反义词。

3、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用故事里的语句小结天使的不同特征。

二、天使、幼儿共游戏(在此环节通过对画面的观察理解,了解更多的反义词)

1、看图片,说相反

连续逐页看故事画面,教师用故事中的语句简单介绍画面主题。提问:两位天使在玩的时候发生了哪些相反的事? 幼儿自由选择画面,并说说画面中的相反意思。

2、认文字,找相反

认读文字,对幼儿不认识的字借助动作、符号帮助幼儿理解。玩法规则:每位幼儿选择一个字,找手中拿有和自己手中字意相反卡的幼儿成为一对,并用“我说??”进行表述。 验证方式:集体验证,相互检验。

3、图和字,配配对

玩法规则:仔细看画面,将意思一致的文字与画面进行配对。验证方式:教师讲述故事中的语句,幼儿听辨后加以调整。表述方式:师幼共同借助反义词将画面表述清楚。

三、教师、幼儿共阅读(在此环节中能借助反义词完整讲述故事)

1、在音乐的伴随下,师生共同借助反义词完整讲述故事。

2、教师蒋上句,幼儿接下句。

大班语言:《棒棒和胖胖天使》教学反思 宁化县民族学校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点评自己在活动中所上的语言活动“棒棒和胖胖天使”,我觉得那便是“赋有挑战性”。

挑战一:对于教材和教法的挑战

该内容的选择来自于绘本《棒棒天使》,书中集中体现了很多组反义词。而教材中虽然有该内容的涉及,但没有一个故事能集中体现那么多的内容。所以这本教材的选择,对素材内容的拓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对于即将深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认字成了家长关注的内容。而幼儿也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识字量也在不断提高。在幼儿园的《纲要》中,虽没有认字的要求,但却是幼儿、家长的需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字是一种大胆地尝试。

在一次活动中,要让幼儿充分的表述、要将枯燥的反义词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活动的设计上,我运用了好朋友配对,和教师说相反等的游戏环节。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幼儿在不知觉中感受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并学会用反义词来表述画面意思。

挑战二:对于我(教师)自身的挑战 在第一次观察图片时,播放ppt的速度并不慢,对于幼儿观察图片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挑战。要幼儿之后能根据图意表述清楚,甚至和教师一起互动讲故事,教师对每一幅图提问和追问的设计要求是很高的。

这本绘本原来在每一页上都有文字,但为了更充分的让幼儿观察图片,并突显可表达页面意思的反义词,在ppt的制作过程中,我篇4:大班语言教案 聪明的乌龟 大班语言活动《聪明的乌龟》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积极学说对话。

2、懂得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动画录象 狐狸、乌龟手偶

三、活动过程

(一)、引题部分

1、师:小朋友你觉得在森林里最狡猾的动物是谁?(狐狸)为什么?

2、狐狸经常想坏主意骗小动物,可是今天它却被另外一只动物给打败了,猜猜会是谁呢?这是怎么回事?

3、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动画故事吧!看看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看第一部分的录像(无声)。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清楚了吗?动画里有谁呀?发生了什么事?赶快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一会儿我请一个小朋来讲给大家听。(幼儿讨论) 2)、刚才小朋友们讨论的很激烈,现在请一位小朋友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讲给大家听听吧。 3)、师:这位小朋友讲得真棒,那狐狸和乌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再看看。

2、幼儿看录像(有声)。

1)师:刚才狐狸要吃青蛙,被乌龟看见了,乌龟一口咬住了狐狸的尾巴,狐狸疼得叫起来,它是怎么叫的?(幼答)

2)狐狸被咬得很疼很疼,你觉得它的表情是怎样的?请你来学学看。

3)师:狐狸回头一看是乌龟,它说了一句话,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

4)师:狐狸要吃乌龟,乌龟是怎么做的?(把头、四肢、尾巴都缩到硬壳里去)狐狸没吃到乌龟,这时狐狸心情又是怎么样的?请个别来学学。 5)狐狸要想办法来对付乌龟了,它会想什么办法?它会怎么对乌龟说呢?我们来接着往下看。

3、幼儿看录像,狐狸的办法。(分段欣赏)

1)师:狐狸第一次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来对付乌龟?乌龟是怎样回答的呢?(师幼学习对话) 2)小朋友你觉得乌龟怕摔吗?狐狸真的把乌龟扔到天上会把乌龟摔死吗?乌龟为什么还要让狐狸把它扔到天上呢?

3)师:狐狸想的第二个办法是什么呀?乌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分两部分幼儿学习对话) 4)你觉得乌龟怕火吗?狐狸真的把乌龟扔到火里会烧死它吗?乌龟为什么还要让狐狸把它扔到火里去呢?狐狸扔了吗?

5)师:接下去狐狸还会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对付乌龟呢?大家来猜猜看 6)(看故事)狐狸想了什么办法呀?你觉得这次乌龟会怎么回答呢?(幼答)(个别学习对话) 7)我们都知道乌龟会游泳,乌龟不怕水,为什么乌龟听到狐狸要把它扔到水里,反而哭了呢?

4、引导幼儿猜想故事的结尾。1) 师:你觉得狐狸这次有没有把乌龟给扔到池塘里去?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接着往下看。(幼看录像) 2)青蛙和乌龟两个好朋友在一起,狐狸这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狐狸会游泳吗?那它跳进池塘里去会怎么样?(幼儿看故事结尾)

(三)、结束部分

1、师:你喜欢故事里的乌龟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来给故事取个题目吧!

2、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聪明的乌龟》的故事再一起欣赏一下吧!

3、看了这个故事后,以后我们也要向乌龟学习,遇到事情不要慌,要冷静下来想办法解决困难,好不好呀?

第15篇:《人生寓言》教案

《人生寓言》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巩固训练:

1) 完成研讨与练习

2) 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课后记: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两项创新性学习:一由同学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内的辩论赛,辩题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第16篇:《人生寓言》教案

【指导思想】

1、强调理解表述的准确性。

2、反复练习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一、看导语默读课文

二、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 风韵 闲适 窖 身世 泯 厄运 慧心 皎洁 正色 归属 禀告 得失之患 心旷神怡

三、朗读

四、内容研讨

1、研讨方法:提出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通过研讨,求得准确的理解。

2、问题设计:

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大家有没有不同看法?

通过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想想这一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如果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五、语言运用

1、独具审美的慧心。

2、皎洁的月色。

3、无忧无虑的嬉戏。

4、心旷神怡地

5、不愧是 的行家。

6、各具风韵。

7、举世无双。

8、一扫而光。

9、闲适的心情。

10、乌云蔽月

11、心痛如割。

12、险象迭生。

13、心未泯。

六、朗读

七、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第17篇:新建寓言教案

《伊索寓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仪征市大仪中心小学

刘玺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形象,了解寓意;

3、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能从寓意中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读了《伊索寓言》这篇课文,知道了当中的三个故事,回忆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你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

评价:讲得真是精彩,故事中的主人公仿佛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他们的声音好像就在我们的耳边回荡着。

2、出示:

(1)“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2)“狼来了,狼来了!”

(3)“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指名读,评价(声音真响亮,像是播音员读得,你好像就是这个~~~~太逼真了)

4、比较一下,三句话虽然意思不是一样的,但也有相同点。(不着急,比较是思考的一个方法,比较会让我们发现问题,也会让我们更善于思考。) 交流(都是骗人的、都是人物的语言、都有引号~~)

5、骗人的撒谎用赵本山小品中的话说,是什么?(忽悠)分别忽悠的是谁?(引导:都是忽悠的自己)板书:说谎

课文中还要一个字和谎相近,慌(说谎时心里就会~~,所以有一个词就是~~~)

6、课文中那两只狐狸和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自由读读课文,找到具体的词句,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来交流。一定要找到文中具体的词句,说出自己的感受来。

7、学生朗读、交流。

(1)、狐狸眼睛虽看得见,可是嘴巴却够不到,他这样说是在自己(安慰)自己。

大家想想,这葡萄一定是酸得嘛?那这个酸不是葡萄的味道,却是(狐狸心里酸溜溜的) 这酸溜溜的话应该怎么读呢?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狐狸老先生这句话现在可是全球闻名呀。现在,我们齐读一下这句话。引导: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

假如葡萄架上有只麻雀,知道葡萄是甜的,它告诉了狐狸,狐狸会怎么样酸溜溜的说呢?

(2)来看狼来了的故事,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呢? 交流

板书:(寻开心、幸灾乐祸) 为什么要这样~~~?

所以说,狼来了是一场恶作剧?从哪个词语看出来是恶作剧? (哈哈大笑)

但是这场恶作剧却弄巧成拙,狼真的来了,你来读读~~~ 评价:读出吓坏了,慌忙

(3)蝉和狐狸中的狐狸为什么要说谎呢? 交流:

谎言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一个圈套)

这既是一个圈套,同时也是一个?(陷阱或阴谋) 看看,这次蝉有没有上当?(齐读蝉的话)

听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假如乌鸦遇到了蝉,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交流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谎言背后的心理,有的谎言是为了安慰自己,有的谎言是因为无聊,是为了恶作剧,有的谎言背后则有一个圈套或者是一个阴谋。

让我们再次回顾课文,比较这三篇课文,还有什么共同点? (寓意)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话!

总结:《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三、拓展。

这有个故事,大家读读,用自己的语言,为这个故事添加一个精彩的寓意。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教学反思:

寓言,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给人以启示。寓言像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中,去感悟生活的内在意义。我们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前提下,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寓言的简洁美、内涵美和语言美。

本课的三则寓言,表面上看浅显易懂,我采用了短课文长教,浅课文深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品出内涵,品出味道。

1、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比如,经过“垂”和“挂”的比较,反复推敲,细细品味,精心筛选,觉得只有“垂”字最为恰当地表现了沉甸甸的成熟了的葡萄缀满了葡萄藤的景象。小学生通过品词品句,领悟了语言文字的优美。

其次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归纳出伊索寓言的特点。更进一步要求,根据其特点,开动脑筋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来改写、续写、编写寓言。那就惟有老老实实、扎实实地做到“读书为本”。所以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道理的领悟

通过品读语言,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这样更感性一些,能上得更有语文味。在课堂评价语言上,我更注重了倾听和及时评价,更注重抓住细节,不同角度地评价。评价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减少了平日里比较随意的评价

2、充分发挥想象。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会有一些可供学生进行想象的空间存在。

如《狐狸和葡萄》一课,狐狸会想尽办法吃葡萄,于是我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学生兴趣来了,尽情地交流:

有的学生说:它先助跑一段路,然后猛地跳起来,但却失败了。

有的学生说:它拿来一根棍子去敲葡萄,可葡萄架太高,还是不能够着。

有的学生说:它用向葡萄扔小石子,可它的瞄准水平实在太差,一个也没有砸下来。

还有学生说:它去爬葡萄架,可支葡萄架的棍子太细太软,它的爬树的本领又不行,几经努力还是失败了。

学生的想象力让我欣喜,然后我再让学生体会狐狸此时的心情,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了前面充分的理解作铺垫之后,故事的寓意学生自然而然就说出来了

3.注意故事对比。

《蝉和狐狸》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狐狸和乌鸦》有其相似之处,但一贯被视为狡猾的狐狸在这则故事中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抓住这个不同结局,我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乌鸦会上当而蝉没有呢?这个以旧带新话题吸引了学生,他们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时,自觉地探究出蝉的聪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

第18篇:寓言王国教案

------群文阅读

《走进神奇的寓言王国》教案

康小燕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横向的比较阅读中,发现寓言写作的对比手法,感知寓意的深远和丰富。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2.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预习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从人物的言行中感受寓意

师:今天,咱们来聊聊寓言。先来回忆一下咱们学过哪些寓言?(预设: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师:记得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做了什么傻事吗?

生:讲述故事并说明寓意。

二、比较阅读,发现对比手法突显寓意

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郑人买履》 。 1.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注意人物的语气。

学生:自由读、展示读 2.再读课文

要求:结合预习单上的注释,弄清词语的意思,并能翻译课文。 3.巧嘴巴会说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5)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6)宁信度,无自信也。

三、小组共读,探索中感知寓意的意味深长

师:下面先快速浏览这二则寓言,然后小组合作,填好这张阅读单你发现什么了?(课件出示预习单)

预设:寓意相同,不同的是人物、情节。

四、拓展阅读

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寓言故事《争鸟王的寒鸦》《驴和猎马》 。

1.读一读,说说这两个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师: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总结一下什么是“寓言”(借助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一种文章。)

2.师:我们刚才学习的这两个故事就出自这本书《伊索寓言》 ,这本书还有好多故事,(出示目录)你最想读哪个故事,为什么?

3.师:读寓言故事也是讲解方法的。一般都通过人物(动物)行为对比或故事情节变化来明白寓意。【板书:寓意丰富】

4.师:同学们,我们阅读寓言故事,得到了一些启示和教训,但是不能仅局限于此,我们还应延伸出去思考,联系生活去思考。(板书:启发思考)

师:关于寓言,老师还读到过这样几句话,今天想和同学们来分享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五、激趣拓展

师:其实,寓言来自普通人的言谈,有心的诗人和哲学家听见了,就用文字把它们记了下来。

师:老师想把这几本书推荐给大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莱辛寓言》。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走进神奇的寓言王国 -----群文阅读 意味深长 寓意丰富 启发思考

第19篇:初中寓言教案

教学过程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注意引导学生留意宙斯和赫拉的身份)

3.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4.分析人物性格,点明寓意。

5.小结写作特点。

6.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讲“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等有同样寓意的故事,开展交流活动。

(二)《蚊子和狮子》 狮子认为自己是森林之王,能打败所有的动物。一只蚊子不服气,跑去挑战狮子。狮子轻蔑的说:“你这小蚊子,我用两根手指就能把你捏死!”蚊子说:“你长得这么高大,可根本不是我的对手!”狮子听了非常生气,用手去抓蚊子。可是蚊子专门咬狮子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最后狮子要求停战,也承认蚊子比自己厉害。蚊子非常得意,哼着歌在空中飞来飞去。可是一不注意,居然一头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抓住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及时取得了成功,也不能骄傲自满。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3.点明寓意。

4.小结写作特点。

5.请学生说出知道哪些点明同样寓意的故事。(《龟兔赛跑》)

6.请给课文加上一个不同的结局。

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身价(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爱慕虚荣)

说明了自命不凡,爱慕虚荣的人,结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遭到别人的轻视。

情节一波三折。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胜 败

狮子———蚊子———蜘蛛

扬长避短 得意忘形

———骄兵必败

———构思精巧,拟人神似,描写生动。

教案点评:

寓言故事本身简单明了,因此不过多地揣摩字句,而要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上多下功夫。

探究活动

1.可把《蚊子和狮子》编排成课本剧,或者作为极好的朗诵素材,对学生进行朗诵指导,分角色朗读等,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搜集伊索寓言的相关资料,以及搜集优秀的寓言故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开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等。)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补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本单元第三则寓言的作者严文井是我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明确目标

目标(略)

重点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2.重点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体会特点,理解寓意。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

③体会寓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这则寓言内容上可以分为故事和寓意两部分,下面请三位同学上讲台,不看书把故事 复述一下。三个同学中一个复述讲述的部分,其他两人分别复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语言。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不一样。第一次问,神态平静,问话简洁,语气也平直;第二问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亲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个银元后“笑”

着问,复述时要抓住“笑”的表情,问话的语气稍重一些。当听说赫拉的雕像“要贵些”

第20篇:解读寓言教案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析《黔之驴》中的哪一点得到这些启示的?(师暗示黑板上的“不同形象”)

(三).浅谈《杞人忧天》 设问:

1.《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去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担忧。这里所说的“不可能发生的事”是指什么?(生:天塌地裂)

2.古人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在现在看来,有没有可能?(师启发学生从环保的角度来回答)

3.那么杞人的担忧在现在有没有必要了?(生:有必要)

4.是什么造成了对这则寓言的不同理解?(师启发学生从时代不同,科学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

总结:由此可见,由于时代不同,一篇寓言的寓意也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一定要抓住这种变化。

师板书:不同时代

(四).创新理解《伊索寓言》

1.师用投影仪展示《狐狸和葡萄》,师朗读,请学生思考其寓意,即俗话所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2.请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生纷纷发言,从学习,日常生活来谈) 3.可见,解读一篇寓言还可以从何入手?(生:联系现实) 师板书:联系现实

4.请学生谈谈对这则寓言不同的理解。(启发学生从自我安慰的利与弊来谈) 5.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会有好的一面也会有不好的一面,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全面分析。 师板书:全面分析

(五)讨论理解《伊索寓言》

(师课前将学生分好小组,四人一组,分给4个寓言故事)

讨论手上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由一个同学做记录,选出大家认为最有创意的观点,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注:生上讲台交流,先复述故事情节,师投影故事,语言简洁,发言不超过3分钟)

(六)写作

师给出一些寓言故事,比如《郑人买履》,由生选择作文,时间20——25分钟。

(七)评点

1.小组内读、评、讨论打分。(注意:围绕板书的四点来打出等级) 2.全班交流。由小组选出最好作文在全班朗读,生提出建议,师评点。

板书设计:

解读一篇寓言

多角度

不同形象

不同时代

联系现实

全面分析 (驴、虎、好事者)

(利、弊)

附:课堂资料(生用)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意识,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寓言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并联系现实生活评价寓言、感悟寓意,进而分析寓言的写作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总结阅读成果,锻炼和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提高读书效率,提高写作能力。最后,学以致用,不强调种种写作规矩,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大胆去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设计层层深入、由思考、归纳到实践的教学思路,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归纳寓言的特点和写法,发挥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训练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用一个甜麦圈来询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便说:对于同样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看法,正如同一个甜麦圈,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空洞,乐观者却品味到它的美味。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像古人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则寓言的阅读,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通过对一则寓言的解读,来感受这一哲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寓”是寄托的意思。通过这个单元《列子》二则的学习,以及以前所学的《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等寓言,同学们对于寓言这些特点都有所了解,那么如何解读一则寓言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讨论的话题。

(二)学生依据上学期和本学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来展开讨论,寻找一点规律,然后教师进行小结(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学法指导)

如何解读寓言呢?(分四步进行)

不同的意见,只是要求学生必须紧扣文本来理解,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

(学生讨论后,推出代表发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得简练通顺)

附参考答案:

A.这则寓言反映了古代英雄的那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毅力,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这种顽强的精神。

B.这则寓言表现了夸父的不自量力与异想天开,读了这则寓言我们要吸取夸父失败的教训,做事要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莽撞行事。

C.唯有牺牲,才有收获,夸父尽管未能追上太阳,但他创造了一片绿阴,留给后世子孙。

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

3这则寓言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呢?

教师可以对过去的知识加以复习并引导学生归纳。

(1)寓言结构大多简短,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寓言,还是现代寓言或者是外国寓言,描写都较生动形象,短短文句中人物个性很鲜明。

(3)寓深刻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中。

《夸父逐日》也正是用这些方法来写作的,它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伟大而又悲壮的英雄形象。 4对这篇寓言进行具体解读,写一篇短文。

三年级寓言教案模板
《三年级寓言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