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当代文学20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20:35: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文学研究会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判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些颇具影响的文学作品。

2.《女神》郭沫若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女神》是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全诗包括《序诗》共有诗歌54首,诗剧3篇。这些诗写于1916-1921年。《女神》一问世,便以其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上“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与中国传统诗歌和早期白话新诗相比,它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创造了一个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现代自我形象。《女神》以浪漫主义为主调,象征是其精义,《女神》在新诗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创造了这种自由体。P87

3.新感觉派小说

又称心理分析小说,是在弗洛伊德学说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面形成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这一流派人数不多,但能量很大,三十年代初期曾轰动一时。主要人物是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P175 新感觉派小说的创造特色: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揭示了在灯红酒绿的环境中人与人关系的冷漠,精神的疲倦和心灵的孤独。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热衷于描绘都市文化的时尚特征。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以一个周末夜总会为场景,描写了五个人生的失意者。

4.艾青诗歌的主体思想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从思想内容上看,咏叹民族命运,呈现出忧郁、感伤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写实与象征互渗,想象和感受独到,渴求光明、真理的情思线索,并有大幅度延伸,更为深沉、凝重、睿智,注重在具体物象中把握超越物象的意蕴,走向象征.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5.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吴荪甫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 一,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

1,果敢,自信.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 2,动摇,悲观.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 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1, 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2, 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6.五四文学的特征

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

7.为什么说《围城》是新儒林外史

第一,描写的都是读书人这一阶层,所谓的“儒生”。

第二,特殊的时代背景,一个是封建社会的末期,一个是抗战时期。都是很有特点的背景。 第三,《围城》的好多比喻都是非常精妙的,讽刺的意味十分明显,和儒林外史丰富的讽刺手法有可比性。具有中国传统的独特的讽刺艺术表现。

8.创造社

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9.《野草》鲁迅

《野草》露出了鲁迅灵魂的“真”与“深”,相对真实、深入地揭示了鲁迅的个人存在,个人生命的存在与个人话语的存在,《野草》只属于鲁迅自己.《野草》也就成为我们接近鲁迅个人生命的最好途径,窥见鲁迅灵魂的最好窗口。

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10.分析祥子人物形象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优秀代表作,而且标志着他的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骆驼祥子》真是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人生并不因为他的要强而多给予了他什么,大兵、骆驼、曹宅、孙探长、虎妞、小福子„„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让他逃脱车夫的最终命运。他曾经也不信命,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努力,他的第一辆车,他买车的积蓄,没有招谁也没有惹谁,不也就这样没了吗?这能怨谁呢,只能怪命是如此了。所以祥子最终变的和其它的车夫一样,不再要强,养成了烟酒等他过去从来不肯沾染的东西,也就让人觉得可以原谅了,所有的恶习似乎都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可饶恕了。可是祥子过去是一个怎样要强的人啊!为了买车,他从生活中扣出每一点钱,他舍下面子和下等车夫强座,没命的拉车,甚至连一口好茶也不愿喝——虽然像他这样的高等车夫喝点好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他把自己当作铁打的,拼命攒钱„„事情却常常不如人愿,所有的意外都与愿望悖道相驰。祥子的见闻和经历将他磨砺成了另外一个人——与过去的祥子完全相反的人——他学会了所有的恶习,学会了和巡警找别扭,学会了保养自己,成了一个混日子的车夫。有时他也曾想过应该好好的生活,可是一想起他自己的经历他就没了信心,要强又怎样呢,自己过去不也要强过吗,到头来还不是和其他人一样,还不如趁早快乐一天是一天。直到最后,连他最后的寄托--小福子也离开了这世界,他彻底的绝望了。一个由乡间来的淳朴、老实、善良、结实的小伙子就这样沦落成一个让人同情的混混,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11.对郁达夫小说中欲与色描写的看法

颓废的气息,对色与欲的描写在郁达夫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地位。郁达夫小说中对色与欲的描写,与低俗的色情描写有本质区别。它是作者自觉反叛封建道德、抨击虚伪礼教的惊世骇俗之举,对长期以来束缚着中国人身心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一种大胆的宣战和勇敢的挑衅。这类笔墨,并非张资平式的肉欲挑逗和官能刺激。他力图探究灵与肉、爱与欲冲突的奥秘。其次,这些描写,不是对性行为。性活动的无意义的展览,它伴随着作者痛苦的自我解剖、自我认识,是他对于纯真爱情向往却求之而不得的结果。再次,郁达夫在描写人物的性饥渴、性变态以及狎妓嫖娼时,总是不能摆脱精神上的折磨、压迫,严厉的自我谴责和良心的自我批判、向善的的焦躁与贪恶的苦闷之间紧张的内心冲突,时有冲动而尚思克制,主人公总能在内心的搏战之后获得灵魂的净化与升华。总之,郁达夫对于青年性苦闷、性心理的描写,从思想意义上说,体现了强烈鲜明的反封建精神和个性解放的要求;从文学创作上说,则开辟了现代小说创作的新的题材,对现代小说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12.《呐喊》《彷徨》的主题思想

作品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诞生的:中国政治革命运动的低潮期和歇期,中国思想革命运动的活跃期和高潮期。作品的现实性很强,鲁迅在作品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深刻而又全面,充分地表现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集中地揭露了封建主义对国民的思想毒害。小说中写到的很多人物都是在封建旧势力的残酷迫害中无辜地死去。因此,《呐喊》和《彷徨》思想内容的核心应该说是揭露国民性的弱点或“攻打国民性的病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13.《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主题思想

《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凌吉士):思想:莎菲是丁玲早期作品里一系“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通过莎菲的背叛、追求、幻灭、彷徨、矛盾。反映出历史投射在一部分知识青年身上的时代阴影:带有病态的反抗。艺术:细腻、大胆而又感情饱满的人物复杂心理刻画。是郁达夫所开创的描写知识分子“时代病”的自我伤感小说的总结与结束。

14.京派小说特征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京派小说”的特色:

(1)鲜明的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各自追求各自的平民世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芦焚的河南果园城世界、萧乾的北京城根的篱下世界等),对于城市的描写只作为与乡村世界对立的人生而存在的。

(2)审美特征:诚实、从容和宽厚。善于发掘普通人生命的庄重与坚忍,特别能写出女性的纯良。

文化保守主义,避开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直接的功利目的,采取文化批评的自由立场。 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小说:

抒情体:作家主观体验的融入纯情主人公的塑造自然背景及象征的运用、散文化的笔调等。如《边城》。

讽刺体:哀伤的、寓意的世态讽刺和风俗讽刺,如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等。 意蕴深厚的文化小说:加强了对民族性格心理的探求深度,将“五四”国民性主题继承下来,并整合传统与现代、雅与俗等各种因素,成为特具中国文化风貌的文学。

15.徐志摩诗歌的成就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跟有深度。

(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美仑美奂的。

(四)“性灵”是徐志摩诗歌中的一种气质和内蕴。 徐志摩的诗歌是白话诗歌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具有开创之功,首先是在诗歌格律方面,很多都是值得现代诗人去借鉴和学习的,在一些方面,让后辈是无法企及的,在当时倡导诗歌的格律对于防止诗歌的散文化,寻求新诗歌的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方面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还有他的诗歌的优美意境,唯美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美的遗产,他有才华,他的诗歌充满着性灵,但是他并不放纵自己的才华,他只是尽情的去展示,并且有节制,放开但又不放纵。他就是这样创造着美的遗产,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就这样如溪流般的不经意间已在你的胸膛里流成了河流。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的诗歌一定还能够继续流传下去,成为近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星。

16.巴金激流三部曲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1)完整描述了封建大家庭在时代风雨中崩溃灭亡的历史。

(2)以呜风、梅、瑞珏等人的系列悲剧,来对封建大家庭的专制、礼教道德的腐朽罪恶进行深刻揭露、批判。

(3)塑造了觉慧、觉民、淑英等一批青年叛逆者的形象,表现他们在时代潮流影响下的觉醒和在反抗封建专制家庭斗争中的成长,以及离开封建家庭走向社会的反叛行为。 (4)成功塑造了富有思想意义的觉新的形象,借以批判在反建斗争中的懦夫思想与退让行为。P210

17.东北作家群

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希望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18.赵树理小说在现代小说民族化上的贡献

1在塑造真实丰满的农民形象方面,赵树理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赵树理的笔下出现了翻身农民的崭新形象。这些农民关心政治,在社会生活中有了主人公感,开始表现出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尽管人更加熟悉并能得心应手加以表现的,仍是老一辈的农民,但就是这类农民在他的作品中也已是被时代大潮所冲击,携带着向前进步的。另一方面,由于赵树理来自农民,始终不脱离农民,热爱而且深刻了解农民,使他所塑造的农民形象,从思想、感情、习性、气质,到观察、思考、表达的方式,都具有地道的农民的特质。这就是在文学的内容和形象塑造上,赵树理为新文学所增添的新因素。2对于农村生活和农民心理真切深入的理解,从生活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艺术原则,使赵树理的作品表现的是当时人们所普遍关心之事。他的作品的主题思想常常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但并不是政治概念的没有艺术生命的图解。赵树理以其细致生动的笔触,充分地刻画了变化的中国农村的民主改革历史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小说是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中的中国农村社会的一面镜子。3赵树理在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上,他都有所创造,形成了他在艺术上的独特风格。这既是他个人的艺术风格,也是民族的、大众的风格。创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小说民族形式,是赵树理对新文学发展所增添的又一新因素。4赵树理在语言上更有杰出的创造。在他之前还很少有人完全做到使用北方农民的口语来写作。不但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就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完全口语化了。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话。但这又是经过提炼的,纯粹、质朴、平易,描情状物,绘影传神,都能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在轻松幽默、风趣横生之中,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乐观主义。没有这种独具色彩的语言,也就没有赵树理的特殊艺术风格。

19.戴望舒现代诗的创造特色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抒情。而由于诗人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的熏陶,又使得他的诗歌意象散发着古典诗词韵味。另外,戴望舒的诗歌音节优美、整齐而富有节奏,语言和诗形都呈现出追求现代性的倾向。这些艺术特色使得戴望舒的诗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貌。 主要表现在:

1、在诗歌中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抒情

2、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的深深陶冶

3、诗歌音节优美

4、语言和诗形的现代性追求

20.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是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在他之前的话剧先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没有机会更多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和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艺术,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后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公认的杰出之作。曹禺的作品,不但提高了戏剧文学的水平,对导、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曹禺的作品,为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并使职业剧团得以存在,从而发展提高了剧场艺术。他的作品,特别是《雷雨》和《日出》,是50年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一直是各剧团的保留剧目和院校的实验演出剧目。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

现当代文学专题试题 20

文学20题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20题
《现当代文学20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