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停顿、虚词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18: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之二十三划分停顿、确定文言虚词的方法

时间:2017年7月29日

教学课题:划分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方法 教学时间:2017年7月29日

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朗读停顿。

2.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 3.当堂巩固。

重难点: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知识点5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

一、知识梳理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二、方法点拨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虽”等,诵读时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在一起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其一/犬坐/于前。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 (5)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的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对常见的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7)“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 当堂巩固: 第二教时:

知识点6 文言虚词

一、知识梳理

文言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特殊除外),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某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吧词五类。

在初中阶段,应该重点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作用,其中,“之、以、而、其、于”5个文言虚词应重点掌握。

1起指代作用,2起组合作用, 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虚词,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如“之”“其”;○如“以”“为”;3起连接作用,如“而”4起语气助词的作用,如“也”○“则”;○“焉”“乎”。

二、方法点拨

首先,要分清词性。要分清词性,就得掌握规律,如“盖”在什么情况下作副词,在什么情况下作连词。词性分清了,具体怎样解释,还要根据上下文的关系去确定。因为同一词性往往还有多个义项。如“且”作副词,就有“将”“暂且”等意义。

其次,要掌握每个虚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即看它们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掌握了语法的作用,其具体意义也就不难确定了。如“以”,在“因以为号焉”中是“把”的意思,在“以此自终”中是“凭借”的意思,而在“以其境过清”中则是“因为”的意思。

当堂巩固:

虚词教案

虚词教案

文言虚词(教案)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

1 文言虚词教案

实词和虚词 教案

虚词之用法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教案[优秀]

停顿、虚词教案
《停顿、虚词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