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育教1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3: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育教案

四年级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碘、碘缺乏病、碘缺乏病的危害、儿童青少年碘缺乏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碘缺乏病,了解盐的作用和功能,为碘缺乏病宣传设计口号。

2、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方法:问题解答式、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设计:

(一)新课初步了解碘缺乏病的相关知识

1、老师播放视频资料。

2、生初步获得有关碘缺乏病的知识。

(二)碘知识攻关

1、师叙述节日由来:

2、师提问,学生攻关解决:

(1)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化学符号为I)是一种活泼的具有氧化剂作用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于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自然界含量稀少,在地壳中的含有量位居第47位。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我们把自然环境碘含量微到不能满足人体最低需要时称之为环境碘缺乏。同样,把人体内碘营养不足称为体内碘缺乏。在本书和其它出版物中所见到的缺碘和碘缺乏是同义词,可互相代用。科学家们一致公认环境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无素

碘缺乏病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一地区的水、土、粮食和蔬菜中缺碘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而这种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成。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

(2)碘缺乏有什么危害?

严重碘缺乏会得“大脖子病”。在医学上叫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可引起吞咽困难、气促、声音嘶哑、精神不振。也可演变为甲状腺肿瘤,病人十分痛苦。甚至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孕妇缺碘不仅操作自身健康,而且容易造成死胎,自然流产和早产。缺碘的胎儿特别容易受碘缺乏的危害,不仅会造成体重儿、先天畸形、单纯性聋哑等,更重要的是引起不可恢复的大脑发育损害,重者呆傻、矮小、聋哑、瘫痪,轻者智力低下,影响学习。

(3)儿童青少年碘缺乏危害有哪些?

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因此,一定年龄组(6-12岁或8-10岁)甲状腺肿大率常用于评估人群碘缺乏状况、干预措施效果和病情监测。儿童青少年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如果以智力商数表示,碘缺乏使儿童智力商数丢失10-15个百分点。 (4)目前,世界以及碘缺乏病人现状?

碘缺乏病是世界性疾病,全球有110个国家共16亿人生活在缺碘地区,每年因缺碘造成死胎3万,新生儿智力和身体发育障碍12万,地方性甲状腺肿5.66亿,克汀病人600万以上,脑功能受损病人高达3亿人。

碘缺乏病是一种世界性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病区人口达4.25亿,约占世界病区人口的40%,亚洲病区人口的60%。 目前,我国仍有700万地方性甲状腺重病人和19万克汀病人,14岁以下的智力残疾儿童有539万人。

我国现有智力残疾人1017万,其中80%以上是因缺碘造成,如不采取防治措施,每年还将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智残儿出生。

(5)如何防治“碘缺乏病”?

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用加碘食盐。它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生活化的要求。但碘是一种很活泼的物质,食盐中的碘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而丢失,致使碘含量越来越少。因此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发挥碘盐最大效能。

1、注意保存碘盐的方法。

2、注意烹调方法。

3、注意吃盐的量。 (6)设计“碘缺乏病宣传日”的口号? 加强碘盐监督管理,持续消除碘缺乏病 严禁非碘盐冲销盐业市场,保护人民健康

消除碘缺乏病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常抓不懈 坚持科学补碘,关爱母婴健康

认真贯彻《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坚持贯彻《食盐专营办法》

(三)知识拓展

生活小常识——盐的用途

1、要想清除毛毯上的油污,用1份盐和4份酒精配成的溶液清洗,清洗时用力搓,便可除

去油污,且不会伤及毛毯。

2、当胶底帆布鞋有臭气时,在鞋上撒少许盐,即可吸收汗水并除臭。新买的泡沫塑料鞋

先放入盐水中浸泡半天,然后再穿,即不易裂,又耐穿。

3、草帽旧了,用盐水洗刷,能使之焕然一新。

(四)课堂总结

师:希望在坐的每一位同学,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了解更多关于“碘缺乏病”的知识,并向自己的亲人宣传“碘”的重要性,保护自己和亲人的身体健康。

饮水型氟中毒病防治知识教案

四年级组

教学目标:了解饮水型地氟病防治的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介绍饮水型地氟病的知识情况。

1、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

2、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3、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病区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

4、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5、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

6、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集中式供水降氟方法与分散式家用降氟罐。也可用电渗析等物理降氟方法。

8、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9、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做饭或敞灶烤火、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氟含量过高,污染粮食及其它食物,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燃煤污染地方性氟中毒。

12、地氟病区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氟牙膏。 三,小结。

课题: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四年级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手足口,手足口的典型症状。 2.掌握预防手足口的基本方法。 3.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前几天我们发了一封家长信是关于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爸爸妈妈读给你们听了吗?

二、哪位小朋友知道手足口病是什么?它是怎样传染的?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是以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和发热为特征,也可有口痛、厌食,口腔可见小疱疹或溃疡。

直接接触传染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

三、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注意饮食卫生,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在手足口病流行时不要到公共场所;讲究卫生,做到饭前便后用肥皂认真洗手以免吃进这种病毒.

四、什么时候需要洗手?平时我们应该怎样洗手?

早晨来园,区角活动、户外活动后,加餐前,吃饭前,大小便后。

(一)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

(二)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4.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5.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6.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

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教师一边讲解示范,幼儿一边练习。

五、幼儿洗手时教师监督指导。

预防流腮教案

四年级组

教学目标:

1.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特点。

2.基本掌握腮腺炎的预防方法并认真落实。 教学重难点::

消除恐惧心理,掌握预防腮腺炎的方法并认真落实。 教学准备:

关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的宣传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快期末考试时我们班的XXX同学因为生病有一周时间没来上课,你们知道她生的是什么病吗?

生答。

师:对了,我们的张淑娟同学得的是流行性腮腺炎。大家知道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什么病吗?它有什么危害吗?我们该怎样预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指示。

二:学习新课

1、

了解腮腺炎及其传播途径。

师:流行性腮腺炎就是人们常说的“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得了此病很痛苦,不仅腮部肿胀不能吃东西,还会引起头痛,耳底疼痛等。现在我们请得过腮腺炎的张淑娟同学给我们讲讲生这种病时的感受。

生讲述。

师:得过一次这种病可终身免疫。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呢?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腮腺炎病毒藏在唾液里,唾液飞到哪儿,病毒就传到哪儿。因此它传播的速度很快,范围也大。(出示挂图讲解。)

问:如果班上有一位同学得了腮腺炎,那么他周围的同学可能会受到什么影响?为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 师小结。

2、认识了解腮腺炎的症状及危害、预防。

师:患了腮腺炎除了影响病人的进食,令人疼痛不已,发烧,呕吐外,还能引起其他疾病,比如说并发脑膜炎等。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预防。预防的方法主要根据腮腺炎的传播方式进行。那么该怎样进行预防呢?

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

师小结:患了腮腺炎虽然很痛苦,但不需畏惧,应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的治疗,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一般经过7-12天的治疗和休息就会好的。在流行病多发的季节要尽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家里和教室要注意开窗通风,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三:巩固

议一议:课文P4-5他们做得对吗?给对的小朋友送一个笑脸,错的小朋友送一个哭脸。

资料: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症状 :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体温可达39℃以上,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一)管理传染源: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对接触者应逐日进行检查,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应留验3周,见有可疑症状,应隔离观察。

1.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从腮腺出现肿痛前三天至腮腺完全消肿止。

2.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门。

3.对接触过腮腺患儿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春季腮腺炎容易在幼儿园和小学校流行,对儿童较密的场所可用食醋熏蒸或每天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半小时。

(二)被动免疫:应用痊愈期血液或其丙种球蛋白肌注,有时可起到预防或减轻症状的效果,被动免疫力约维持2-3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一般成人血、胎盘球蛋白及丙种球蛋白均无预防作用。

(三)自动免疫: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临床保护作用可维持十年以上,初次接种为2岁,无副作用,个别小儿可有低热、皮疹等轻微症状。免疫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该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儿童可在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99%可产生抗体,少数在接种后7-10天发生腮腺炎。

(四)药物预防:可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五)治疗: 症状轻者一般家庭隔离,保护口腔卫生,避免酸性等刺激性饮食。重症者住院隔离治疗,早期药物治疗可试用病毒唑、干扰素等,可用抗菌素预防继发细菌感染,有并发症如睾丸炎、胰腺炎等按临床要求治疗。

布氏杆菌病的防护常识

四年级组

教学目标

1、掌握布氏杆菌病的生物学特性,毒力及其致病性,发病机理,病理变化,诊断与鉴别诊断。

2、熟悉布氏杆菌病的定义,临床表现,治疗原理及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特别是羊型布氏杆菌病极易造成人的感染,因此,兽医、饲养员、人工授精员、皮毛收购人员、化验员等在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

1、本病是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犬多为隐性感染。病原菌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机体,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生殖系统粘膜感染而引起菌血症。

症状:以不发热、体表淋巴结轻度肿大为特征,公犬可能发生单侧或双侧睾丸炎、睾丸萎缩、附睾炎、前列腺炎以及淋巴结炎。妊娠母犬于妊娠40~50天发生流产,阴道排出绿褐色恶露,病犬常发生多发性关节炎、腱鞘炎,并导致跛行。偶有发生角膜炎、眼前房出血、葡萄膜炎等。

治疗: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有可能暂时消除菌血症,用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同时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效果更好。

预防:加强检疫,发现病犬即行隔离或扑杀。被污染的犬舍和环境,用10%石灰乳或烧硷液等消毒。本病可感染人,要注意公共卫生。

2、与羊密切接触的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和工作鞋。

工作时间禁止吃零食、吸烟。

解剖动物、人工授精、收购皮毛时一定要戴乳胶手套。

业务人员严禁带病工作,特别是手上有伤口时必须停止采血和化验工作。

工作服必须经常用8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浸泡20分钟,再用肥皂或洗衣粉洗涤。

工作完毕后,要先用消毒水洗手,然后再用肥皂和清水冲洗。

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完毕后必须及时更换及时消毒。

对牛、羊流产时的流产物必须做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环境要进行彻底的消毒。

在吃牛、羊肉火锅时一定要煮沸5分钟以上,烧烤时一定要烤透、烤熟再食用,不要喝生乳。

在给牛、羊接产时一定要按照上述措施做好自身防护。

兽医人员在布病检疫采血时应戴乳胶手套、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工作鞋,工作时禁止吸烟、吃零食、打手机。

二、防止布病在畜群间传播的防控措施

加强牛、羊布病的检疫工作,发现阳性牛、羊及时淘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 对检疫后假定健康群的牛、羊及时接种布病疫苗,以增加群体布病抗体水平。

对牛、羊的流产物必须做好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

定期对牛、羊的圈舍运动场、用具等进行消毒,建议每10天一次,并勤更换消毒药,避免产生耐药性。消毒药可选用2—3%的火碱、3—5%的来苏、0.2—0.5过氧乙酸。火碱只用于地面消毒,其它消毒药品可以带畜消毒,非疫病流行期每10天带畜消毒一次,疫病流行期每1—2天消毒一次。

只要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按上述要求做好各项防护工作,布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育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育教1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育教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