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7.18审议意见落实报告01(.09.27)

发布时间:2020-03-02 11:38: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市三届人大常委会 第四次会议文件(15)

关于对市人大常委会“7·18”灾后重建 农村集中安置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2011年9月27日在安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民政局局长 冯尚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市政府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7〃18”灾后重建农村集中安置工作审议意见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去年“7〃18”特大洪水和滑坡泥石流灾害,其来势之猛、破坏之严重,历史罕见,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了重创。全市10县区168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55万人,全市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5.6亿元。面对灾害,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夺取抗灾救灾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将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并将灾民建房作为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创新举措,确定集中安置、进城落户、入镇定居、购置农房、投亲靠友、分散建房6种重建方式,夺取了大灾之年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特别是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市人大组织对灾后民房恢复重建进行了视察,肯定了成绩,指出了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针对意见和建议,市政府高度重

1 视,及时研究落实,进一步细化举措,狠抓落实,确保了重建任务如期完成。去年底,维修加固55238户全面完成,今年5月底,30823户倒房重建户也全部竣工入住。全市共8万受灾户实现了安居乐业,特别是进城入镇到集中安置点建房居住的1.3万户、5万人,实现了永久性安置的历史性突破,走出了受灾、重建、再受灾、再重建的恶性循环。复合型的灾后恢复重建方式不仅彻底解决了受灾户防灾避灾、长远安居问题,也为进一步做好移民搬迁安置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为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不断创新的安置政策和扎实有序的灾后重建工作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7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2010年“7〃18”灾害民房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

一、超常工作,切实加快灾民建房工程进度。3月中旬市人大视察时,全市分散安置建房已全部完成,集中安置建房竣工率为64%,入住户占建房总户数的41.7%。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等重重困难,市政府高度重视,在2月底召开的各县区县区长、分管县区长参加的灾后民房恢复重建集中安置工作现场会再次安排部署的基础上,结合视察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进一步夯实责任,强化举措,以干克难,加快进度。继续加大市上6个综合部门牵头带领市直84个单位包抓6个重灾县区包帮力度,县区、乡镇、村组进一步层层夯实了包帮责任,对无自理能力的重灾户提高了补助标准,落实了包干建房措施。市政府组成6个督查组,坚持对6个重灾县区实行月督查月通报,市重建办坚持每10天通报一次灾民建房进度,及时通报典型,推广典型,促进工作,先后刊发简报44期。在灾后民房恢复重建的攻坚阶段,市上对县区四大家一把手及分管县区长包抓的57个较大安置点建设进度实施

2 跟踪督查,其他安置点由县上自行督查定期报告。督查通报密度加大为半月一次,建设进度每月15日、30日在安康日报、安康电视台、市政府网站公布。灾区各级政府针对灾民建房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协调和执法整治力度,尽力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灾民建房顺利进展,有效控制了灾民建房成本。各级干部围绕重建户最关心、最难办的问题主动服务,组织受灾群众打破常规、倒排工期,抢时间、赶进度。相关部门本着“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尽可能为受灾户建房提供方便。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保证了建房进度,实现了受灾户5月底全部搬进新居的目标。

二、多方统筹,着力拓宽灾民建房资金渠道。为拓宽资金渠道,力促受灾户加快建房进度,各级严格执行政策补贴标准,市上将农村危房改造、扶贫搬迁、整村移民及社会捐助等项目资金与民政救灾资金整合起来,把有限的资金尽快兑现到受灾户,确保灾民建房尽早启动。全市共投入近17亿元用于支持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建房补助标准历史最高,补助资金总量历史最大。其中,争取中、省灾民建房补助资金5亿元,对口援建补助资金1.4亿元,落实市县区财政配套1.28亿元,整合筹集灾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亿元,筹集社会各届捐款0.3亿元,加大与金融单位协调沟通,灵活担保形式,解决灾民建房信贷7亿多元。同时,灾区各级政府针对灾民建房用地、用工、信贷、技术、质量监督、建材价格等突出问题,加大协调和执法整治力度,抑制建材价格,有效降低灾民建房成本。

三、多措并举,不断完善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7〃18”灾后重建农村集中安置建房,全市共规划建设较大的灾民集中安置点188个,集中安置灾民8538户,其中安置100户以上的20个。

3 为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各级、各相关部门按照保安全、抓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的要求,扎实与移民搬迁有效衔接结合,注重加强项目资金捆绑,充分整合了各相关部门建设项目,多方筹措、集中项目、集中资金、突出重点,突出解决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为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进城入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各级政府立足挖掘自身潜力,加大项目集中和资金捆绑力度,努力破解资金难题。市财政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配套解决6100万元。各县区政府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共计配套到位资金6600万元。各相关部门整合各方面项目和资金1.8亿元,重点保证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县区、乡镇还因地制宜,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和各方力量参与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探索做好灾民安置新社区的管理,正加紧研究制定新建灾民集中安置社区的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开展社区服务,确保安置社区群众生产生活安定有序、文明祥和。

四、立足长远,加大灾民安置产业扶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受灾农户的安居问题,确保灾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各职能部门和县区政府坚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化灾为机理念,按照规划先行,灾民优先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以产业聚集搬迁,以搬迁推进产业”,统筹谋划灾后产业发展。把灾后恢复重建与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细化主导产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加大安置点群众产业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畜牧生产、设施蔬菜、特色林果、水产养殖等现代农业。

4 培育壮大农产品、物流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进城进镇创业就。多措并举,统筹解决了灾民集中安置点群众的生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重大问题。

近一年的灾后重建工作,如期全面完成了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任务,灾区逐步恢复了创造新生活的基础。通过恢复重建,许多受灾群众由偏远后高山区搬到了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的浅山平川,从原来的土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混楼房,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他们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转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还需不断完善、灾民安置产业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下一步我们将紧紧结合陕南移民搬迁、新型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突出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加大项目整合和资金捆绑力度,强化措施,进一步完善大型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二是加紧研究制定新建灾民集中安置社区的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做好灾民安置新社区管理工作;三是有针对性地搞好技能培训,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突出抓好安置地产业培育,确保灾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以上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虚心接受并认真贯彻到下一步工作中去。

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

人大常委会审议城乡低保意见落实情况报告

司法局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定稿]

加强监督促进审议意见的落实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工作报告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的审议意见

人大审议意见整改报告

公路法审议意见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县人大畜牧业发展情况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7.18审议意见落实报告01(.09.27)
《7.18审议意见落实报告01(.09.2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