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武香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3:52: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教学专题总结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

惠州市机关幼儿园

古武香

本学期我执教的班级是大班,幼小衔接问题便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大重要课题,下面,就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解决好衔接问题,应明确衔接点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教育实践及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了解,我认为幼小数学教育衔接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幼儿学习心理等方面。

(一) 在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上没有严格把关

幼儿园数学教材的内容是:使幼儿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学会10以内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量,学习一些量的比较;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初步获得简单的空间方位和一些时间观念。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的内容是: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现在不少幼儿园将一年级的数学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育中进行教学,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幼儿上小学时对所学的内容似曾相识,但对这些内容的数学思维训练要求尚未掌握,不但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困难,而且幼儿入学初期失去了学习的新鲜感,产生厌学情绪。

(二) 在教法上整体观念不强

幼儿园数学教育和小学数学教学这两个层次的教学有着各自的分工、特点,但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是相互衔接的,每个环节应得到均衡发展,这就要求任何一个层次的教学必须有整体观念,在教学时注意知识的延续,教法上的

1 过度。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的机构,幼儿主要是在玩中学习,教学形式以游戏为主。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各种知识的传授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教材进行系统教育,有目的、有要求,教学形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习活动中严肃氛围显著增加,游戏色彩大幅度减弱。这两种教学形式上的一“动”一“静”,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法上的差异,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是难以适应的。

(三) 幼儿的学习心理存在障碍 1、儿童心理发展方面。

我国小学适龄儿童的年龄在6~7岁左右,正是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的过渡,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作准备,后一阶段同前一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学前期与学龄初期正处于两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两种不同认识水平、两种教育环节的转变期,入学儿童从学前期跨入学龄初期的转折,没有一个减缓坡度的过程,则会产生心理上的“陡坎”。

2、数学思维方面。

在幼师学校的课程设置上,文化课的比例有所削弱,特别是数学教学与现代科技意识的培养在学校处于薄弱环节,学生没有重视也没有用足够的时间与精力钻研数学学科的内容。学校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擅长于形象思维、舞蹈、音乐、绘画、手工等技能技巧,缺乏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与现代科技意识及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大多数教师不能真正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往往是在机械地传授知识,忽视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幼儿在

2 学前期未能达到应有的思维训练的要求,在头脑中没有树立应有的数学思想。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主科,其要求比音乐、绘画、手工要高,需要有初步的数学思想、抽象的概括能力,且课堂的教学密度大,幼儿的思维水平难以达到教学要求,造成心理障碍。

那么,应当如何解决幼小数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呢?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注重幼儿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使阶段性与连续性达到统一。

(一) 吃透两种教材,注意知识结构的衔接、数学思想的建立 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幼儿园教师不但要钻研幼儿园教材,还要钻研小学一年级教材,从数学知识结构上弄清知识的衔接点、思维的过渡点,将这些作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重点,从而达到为幼儿进入小学作准备的目的。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任务是:教给幼儿一些数学初步知识,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也就是说,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应当联系现实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景和模拟情境中展开,幼儿数学活动的现实目标应立足于感知周围事物的数量关系,对数学现象产生兴趣,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思维和技术工具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满足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智力。

要顺利完成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达到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把数学教育贯穿在幼儿感兴趣的各类活动中。在瑞吉欧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幼儿兴趣点上生成的主题活动,充分尊

3 重了幼儿的兴趣需要。本学期,我将幼儿数学教育融入了所开展的主题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人体探索》主题活动中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五官、四肢及其功用、婴儿的诞生等人的秘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把数学教育的重点放在对概念的理解上,通过幼儿对五官、四肢、娃娃数量等的观察、操作、理解而得出“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从一个数里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进入小学后,数字扩充到20以内并要求用数字列式,这只是在数量与表示方法上变化了,加减法概念的内涵延伸了,如果学生有了在幼儿园的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时既不会感到吃力,又不会失去新鲜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有增无减,这种效果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机械传授20以内数的运算所不能达到的。

又如在“等分”的教学中,我利用小朋友喜欢婴儿,乐意为婴儿分送食物等特点,让幼儿为娃娃等分各种形状的饼干及其它物体,在幼儿理解了“二等分、四等分”的含义、学会了操作方法后,并没有再教幼儿学习八等分,而是提出“看哪位小朋友分的方法最多?”这样幼儿兴趣盎然,一个个比比、画画、剪剪,得出正方形、圆形等一系列不同的四等分,一系列操作过程正是幼儿对“等分”含义的理解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等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除法运算、分数运算的基础,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由于学生有了在幼儿园对“等分”含义的认识与这种发散性的思维训练的基础,上小学后,除法运算、分数运算会学得更灵活、更深刻,这正是幼儿教师挖掘教材中数学思想所产生的效果。只有把握好幼儿园数学教材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两种知识结构的渗透点、发展点,才能真正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过渡,减少彼此重复、脱节现象,使幼儿在浅显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数学思想,感觉到进入

4 小学初期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的延伸,在数学思维与能力上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二) 处理好沿袭与变革的关系,注意教学方式与学习环境的衔接 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学方法既要考虑到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采用直观操作与游戏形式,又要考虑到此时幼儿的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将进入以上课为主的小学学习。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适当减少“游戏法”的使用,增加“引导发现法”的使用。逐渐培养幼儿探索数学初步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小学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会感到陌生而不适应。其次,应适当调整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内容,使其身心状态和学习环境与学校生活的内容和节奏逐渐协调起来,构建一个适合幼小衔接的育人环境。如增加及适当延长集体活动的时间,在数学教育中幼儿可坐在桌子旁进行学具操作,做做、讲讲、练练,提问、思考、回答等穿插进行。这样,幼儿园与小学相比,游戏活动增加了,与中小班相比学习内容增加了,既像幼儿园又像小学,既生动活泼又严肃紧张,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向小学过渡,从而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

(三)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交流,稳定入学的倾向性

在数学教育中,操作的规范性,学具使用后的收拾还原;培养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与引导幼儿实现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树立认真的学习态度;在书写阿拉伯数字时,执笔书写的姿势、习惯、笔顺及对学习任务认真完成等等,一定要严格并持之以恒。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要互相联系,定期交流、沟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心

5 理状况,组织毕业班的幼儿到小学去参观,请小学生到毕业班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及要求,使幼儿对小学数学学习的任务各种要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培养幼儿上学的兴趣。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遵守规则、完成任务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非智力因素,以达到适应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的目的。

(四) 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数学素质

解决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教师的数学素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幼儿教师要切实把握住幼儿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思维品质的要求,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过渡。这不是单纯钻研幼儿园教材能解决的,必须以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作基石,只有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才能用高观点去挖掘与处理数学教育中的实质性问题,从而较顺利地解决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

以上是我在大班幼小衔接阶段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浅显经验,幼小衔接的各种教育问题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以及相关的教育专家学者们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探索总结出更多有效可行的科学方式方法,让每位幼儿顺利适应学校教育,为其终生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小衔接数学

幼小衔接数学

幼小衔接数学

幼小衔接教育

幼小衔接问题反馈

小学数学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数学第二课

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计划

迪奥教育培训中心幼小衔接数学练习

「幼小衔接」

古武香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
《古武香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